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先師孔丘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同時也是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祖先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居住在宋國,后來為了避禍才逃到魯國,定居下來。孔子的父親名叫叔梁紇,曾以勇敢和臂力過人立下戰(zhàn)功。叔梁紇在66歲左右與未滿20歲的顏徵在結(jié)婚。婚后兩人曾到山東曲阜東南的尼山拜神求子;后來生下了孔子,便取名為“丘”,字“仲尼”。

孔子像

孔子3歲時就遭受了喪父之痛,母親顏氏把他帶到當時魯國的都城曲阜。由于父親早逝,家中貧困,孔子只好瞞著母親,輟學(xué)在叔孫氏家放牛。叔孫氏家有許多藏書,孔子經(jīng)常借來閱讀,成了知識淵博的人,孔子的名聲也漸漸傳開了。

20歲時,孔子的妻子為他生了一個兒子,魯昭公聞信,派人送來鯉魚,表示祝賀。昭公賜魚之事,使孔子在曲阜聲名鵲起。隨后季平子根據(jù)孔子的業(yè)績,擢升他為管理計劃生育的司職吏。孔子上任以后,施行了五條措施,魯國人奔走相告,外邦人陸續(xù)遷入,魯國人口劇增。孔子不到30歲,就已經(jīng)掌握了“六藝”,也就是禮節(jié)、音樂、射箭、駕車、書寫、計算。此外,還掌握了以《詩經(jīng)》、《尚書》、《禮記》、《樂經(jīng)》、《周易》、《春秋》為代表的各種文獻資料,真正是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了。這樣一來,許多人都愿意拜他為師,他便辦了一些私塾,收了許多學(xué)生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方針。

孔子在34歲時,赴洛陽會見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聃。這一次會見,使孔子學(xué)到了周朝的禮樂及文物制度。孔子對老子的道家思想佩服得五體投地,稱他為云中之龍。公元前513年,魯國發(fā)生“三桓”之亂,魯國掌權(quán)的三家大夫——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把魯昭公轟下了臺。這時,孔子也在魯國呆不下去了,只好來到齊國。這一次齊景公待他很客氣,還向孔子詢問了治國的道理。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張,即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說,君、臣、父、子都應(yīng)當名副其實,各自都按等級名分的要求行事。齊國宰相晏嬰認為孔子學(xué)說不過是書生之見罷了,并非齊國的當務(wù)之急。齊景公聽從晏嬰的話,決定不用孔子。這樣,孔子便離開齊國,又回到魯國教書,跟他學(xué)習(xí)的人越來越多。

到了公元前501年,魯定公任命孔子做了中部宰,后來又提升為司空、司寇。這時,齊國要與魯國假意會盟的事引起了孔子的注意。他建議魯定公防備齊國的陰謀,多帶一些大將和兵馬前去。在夾谷會盟上,孔子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使魯國在外交上取得了勝利。魯定公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以為天下太平了,便不過問政事,整天吃喝玩樂。孔子想勸說他,但他總是躲著孔子。無奈之下,孔子便離開了魯國。

孔子先后到過衛(wèi)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楚國。這期間,孔子曾經(jīng)在陳、蔡之間受困,7天沒吃上飯,但孔子依舊不改其初衷,堅持講誦弦歌,表現(xiàn)了他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公元前484年,孔子又回到了魯國。魯哀公和大臣們多次向孔子問政,但最終還是沒有起用孔子。此后的5年里,孔子專心從事文獻整理和教育事業(yè),刪《詩經(jīng)》、《尚書》,定《禮記》、《樂經(jīng)》,修《春秋》,授徒多達3000多人,其中,道德高尚精于六藝的就有72賢人。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孔子死后,為后代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chǎn)。孔子強調(diào)仁,這是充滿人道主義的光輝思想,也是春秋時期社會動蕩不安的客觀反映。經(jīng)孔子編著整理保存下來的諸如《春秋》、《尚書》、《詩經(jīng)》等書籍,對后世的學(xué)術(shù)思想影響極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德市| 大关县| 通辽市| 迭部县| 龙陵县| 栾城县| 怀宁县| 英超| 昆明市| 黔西县| 独山县| 昂仁县| 霸州市| 新民市| 五家渠市| 安岳县| 南漳县| 体育| 赤壁市| 临海市| 双辽市| 綦江县| 大姚县| 广西| 胶州市| 黄陵县| 龙南县| 叙永县| 平陆县| 衡阳市| 澜沧| 平乡县| 宁陵县| 田林县| 峨眉山市| 林芝县| 申扎县| 葵青区| 开平市| 邻水| 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