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歷法之爭
(1)湯若望與《時憲歷》
15世紀末,由于歐洲殖民國家對外的擴張,西方的傳教士也開始遍布全球各地。明萬歷十年(1582年),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他在宣傳基督教時尊重中國的孔孟倫常,允許教徒祭天、祭祖、祭孔,表現了對中國習俗的尊重,因此得到了一些官吏和知識分子的支持,傳教活動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到明朝末年,他們在中國為上萬人進行了洗禮,天主教的信徒們已遍布中國各地。
耶穌會是羅馬教廷用來限制新教向海外進行殖民擴張的工具。耶穌會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策略靈活,手段多樣。他們在中國竊取機密情報,干涉中國的內政外交,在各地廣收門徒,縱容教中的不法分子。他們的活動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感,也與清王朝產生了矛盾。但西方傳教士也給中國帶來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天文數學知識。我國自十三世紀以后一直到明代,均采用元代郭守敬之《授時歷》,由于時日漸長,誤差不斷增大。利瑪竇看到中國歷法存在著嚴重的不足,開始著手制定新歷法。明朝末年,中國士大夫徐光啟、李之藻,采用西方科學方法,修正中國歷法,聘請傳教士熊三拔、龐迪我、鄧玉函、湯若望等參加,編成規模宏大的《崇禎歷書》。1644年,清軍定鼎中原后,湯若望即向清朝政府提出修改歷法建議。順治元年(1644年)八月初一,當天有日食,清廷令大學士馮銓同湯若望攜窺遠鏡等儀器,率局監官生,前往觀象臺測驗,其初虧、食甚、復圓時間與方位,與西洋新法一一吻合,而大統歷等都出現了誤差。湯若望因此被清朝政府所信任。順治二年(1645年),清廷決定采用西法,在全國頒布湯若望制定的《時憲歷》,湯若望也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

湯若望與順治帝
《時憲歷》依據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的天體運行論,采用歐洲幾何學的計算系統,將一周天分為三百六十度,改百進位制為六十進位制,同時采用中國赤道坐標,以太陽在赤道上的實際移動位置為標準來計算節氣,更加符合太陽運動的實際規律,因而比較精確。而中國傳統歷法,堅持“天圓地方”說,不但在理論上落后,而且又沒有近代數學與幾何學的知識,誤差極多,很不準確。但新法的實行,引起朝中頑固派的不滿。順治親政后,與湯若望來往頻繁。據統計,僅順治十三、十四兩年(1656、1657年)間,順治帝拜訪湯若望達24次之多。順治十四年(1657年)二月初一,清廷下令在宣武門內湯若望所建立的天主教堂前為湯若望立碑,贊他“事神盡虔,事君盡職”。這使得頑固派更為不滿。順治末年,欽天監的吳明和新安衛官生楊光先先后上疏,彈劾湯若望的歷法不準確。但在實測時,西洋歷法確實比傳統歷法更符合天體的運動,而湯若望又得到順治帝的支持,因此,湯、楊雙方并未形成很激烈的沖突。
(2)歷法之獄
順治十八年(1661年),世祖福臨在養心殿病逝,遺詔皇三子玄燁為皇太子,并命鰲拜等四大臣輔佐政事。鰲拜對西法持排斥態度,楊光先遂再次上疏彈劾湯若望,雙方沖突激烈起來。楊光先首先發表《避邪論》,對湯若望及基督教進行攻擊,認為宇宙起于二元,對上帝造物說大加批駁。康熙三年(1664年)初,湯若望的助手,傳教士利類恩、安文思和中國教徒、欽天監歷科官員李祖白合著《天學傳概》一書,以李祖白名義刊行,宣揚中國的人種和文化都是自西方傳來的,引起楊光先等人更激烈的反對。楊光先又寫作了《不得已》對之進行反駁。利類恩、安文思等也不甘示弱,再寫《不得已辯》。一場筆戰在雙方間爆發了。此時的矛盾已不再單是傳統歷法與西洋歷法誰優誰劣的學術問題,而是由此而引出的政治問題在其中占了主導。康熙三年(1664年)七月二十六,楊光先向禮部上《請誅邪教疏》,指斥湯若望妖言惑眾,與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相悖;并借歷法以藏身,刺探朝廷機密;在歷法書上添印依西洋新法五字,意欲奉西洋為正朔,陰謀不軌,危害國家。并進《摘謬論》《選擇議》二篇,指出新法十謬并指正榮親王安葬日期之誤。楊光先的奏疏獲得了鰲拜的支持。八月初七,禮部開始審訊傳教士,十一日方告結束,結果是,將湯若望革職廢銜,與其他人員一起交刑部議處。
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底、三月初,經刑部和議政王大臣會議共同會審,西洋新法被認定有錯。其選擇榮親王葬期,不用正五行,反用洪范五行,山向年月俱犯殺忌。事關重大,因擬決湯若望及欽天監官吏李祖白等凌遲處死,利類恩、安文思等傳教士皆杖刑一百并流放充軍。湯、楊一案引起了清最高統治者孝莊太皇太后的關注。當輔政大臣將湯若望罪案向孝莊太皇太后奏稟時,太皇太后大為不悅,責備輔臣:湯若望一向得到先帝的信任,為何必置之于死地!遂命速行立即放了湯若望等。傳教士們幸免于死,但李祖白等5位中國官員仍被處以斬刑。八月,楊光先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十月,下令湯若望遷出館所,由楊光先進住。康熙五年(1666年)七月十五,湯若望在北京逝世,終年74歲。湯、楊一案以楊光先勝利而結束,然而歷法之爭并未到此結束。楊光先雖任欽天監,但他極力否定西法,且其歷算知識缺乏,使得欽天監內的工作陷入混亂之中。傳統歷法大統歷有很多錯誤,必須加以訂正,但吳明與楊光先都無法完成此工作。
(3)康熙平反
康熙親政后,開始著手解決問題眾多的歷法。康熙七年(1668年),江南上奏收集到元代郭守敬的天文儀器。因楊光先曾經請求用律管、葭草、黍制作儀器,以恢復失傳一千二百多年的候氣之法,康熙便命楊光先再議具奏。十一月,楊光先奏稱:律管用法失傳日久,能候氣之人尚未尋訪到,并推托因身染風疾,不能管理欽天監,引起康熙不滿。十二月,傳教士南懷仁上疏彈劾欽天監監副吳明
所修歷法:康熙八年(1669年)閏十二月,應為康熙九年(1670年)正月,又有一年兩次春分,兩次秋分等錯誤。康熙遂命大學士圖海、李
等官員28人同南懷仁、吳明
等同到觀象臺,對歷法進行測算。測驗結果:立春、雨水、太陽、火星、木星與南懷仁所指逐款皆符,與吳明
所稱沒有一項相符。康熙八年(1669年)二月初七,對欽天監事由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議出結果認為楊光先身為欽天監監正,對歷法的錯誤不能修正,又袒護吳明
,排斥西洋歷法,以為必不能用。楊光先應革職處分,并交由刑部從重議罪。康熙念其年老,且又在與傳教士筆戰中維護了大清國的尊嚴,遂只革去其職務,免交刑部,妻子、兒女亦免流徙。三月十七,南懷仁被任命為欽天監監副,并根據南懷仁的要求,對天象臺儀器進行改造。八月十一,應南懷仁等要求,清廷為湯若望、李祖白等平反昭雪,恢復湯若望“通微教師”稱號。歷經順、康兩朝的歷法之爭到此才告結束。

康熙十年月蝕圖 清
西方傳教士來華,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推動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但耶穌會畢竟是西方殖民侵略的工具,他們盜竊中國的各種情報,干涉中國的內政和外交。清政府的許多機密文件,都通過傳教士傳到國外,而且有些傳教士歪曲說中國文化和人種來源于西方,極大地損害了大清帝國的尊嚴。在傳教士及歷法之爭中,康熙帝保持著相當的冷靜,他任命傳教士掌理中國歷法,但并沒有輕信傳教士,而是對他們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他雖為湯若望、李祖白等平反昭雪,但嚴行禁止《天學傳概》及相關書籍的刊行;并命天主教除南懷仁照常活動外,嚴禁其他各省開堂傳教。在處理楊光先時,他沒有把楊光先收入到鰲拜集團,讓南懷仁等人的企圖落空。他只是對楊光先的愚昧進行了懲罰,而且他還因楊光先與傳教士的濫言作了積極的斗爭,而免將他交刑部議處。可以說,康熙在處理歷法之爭的問題上是比較成功的。這樣既利用了西方科技,又使清政府的尊嚴得到了維護。把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分開處理,推動了中國科技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