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如何識別超級明星企業

抓準公司發展的潛力

對于投資人而言,能夠為我們賺錢的,才是未來的成績。所以,我們在識別企業時,應抓準公司發展的潛力。公司的發展潛力預示著公司未來的表現。巴菲特也曾說過,真正決定投資成敗的,是公司未來的表現。試想,如果投資成敗取決于過去和今日,那任何人都能投資致富,根本也不需要很強的分析能力,因為過去和今日的業績都是公開的消息,人人都知道的。對于投資者來說,在尋找目標時,選擇那些具有發展潛力的公司,無疑是為自己的投資上了一份保險。

巴菲特說:“我們感興趣的并非是股票類別本身,而是公司的潛在價值及其發展的前景。要根據一家公司的遠景展望而進行相應的投資,我們需要的是有才能的投資基金委托人,而非利用財務杠桿收購牟利的股市賭徒。”

在巴菲特看來,從企業前景的角度來投資是一種原則,可以說,投資股市的實質就是投資企業的發展前景。

堅守這條原則,讓別人的愚蠢行為成為你的經驗,也就是說,別人由于恐懼和貪婪所犯的錯誤,會讓你吸取教訓,積累經驗,投資那些從企業前景來看值得投資的股票。為了理解巴菲特從企業前景角度投資的觀點,就必須理解巴菲特對于公司利潤的獨到見解。

他覺得公司利潤與其在公司里的所有權成正比。因此,如果一個公司一股賺5美元,巴菲特擁有該公司的100股股票,那么他就認為他賺了500美元。

巴菲特相信公司面臨兩種選擇:一是通過紅利付出500美元;二是保留盈余進行再投資,從而提高公司的內在價值。巴菲特相信,通過一段時間,股票市場的價格會由于公司內在價值的提高而提高。

在巴菲特的世界里,普通股也具有債券的特征,可付利息就是公司的純收益。他用公司每股股票的凈盈利除以每股買價,計算出收益率。一只每股買價10美元,每年凈盈利2美元的股票,其收益率為20%。當然,這種計算必須假定公司盈利的可預測性。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想購買當地的一只股票,你必須清楚它每年能賺多少,它的賣價是多少。通常這兩個數字,你只要簡單相除就能計算出你對該項投資的報酬率。巴菲特不管是購買整個企業還是購買企業的一股股票,都是這樣做的。

巴菲特還認為,行業的性質比管理人素質更重要。畢竟,人心莫測,管理人可以“變質”,但整體行業情形一般不會那么容易變相。

從巴菲特的投資構成來看,道路、橋梁、煤炭、電力等資源壟斷性企業占了相當大的份額,因為這些行業的發展潛力很大。如巴菲特2004年上半年大量買進中國石油股票就是這種投資戰略的充分體現。

巴菲特所投資的公司,都是對準消費者市場的。有的是品牌產品公司,如可口可樂;有的是行銷行業,如百貨、珠寶、家具、保險等。比如全球最著名的吉利剃須刀公司,巴菲特認為消費者每十多天才需要換一次一兩元的刀片,不可能會為了節省這一點點錢而將臉頰拿去冒險嘗試其他牌子的。對于那些想要讓小孩看電影的父母而言,他們不可能先親自花費幾十個小時的時間去觀賞多部電影,然后才讓孩子看其中幾部的,現代人通常沒有這個時間,迪士尼電影馬上就成了家長所信賴的品牌。

中小型企業也值得擁有

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如果你細心留意,也許會發現一些流動性不大,但其內在價值大于目前價格的股票,如果發現了,就把握機會趕緊買進吧,或許這就是被像巴菲特這樣的大型投資者所忽略的。

1998年巴菲特在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演講時說:“我們不在乎企業的大小,是巨型、大型、小型,還是微型。企業的大小無所謂,真正重要的因素是,我們對企業、對生意懂多少,是否是我們看好的人在管理它們,產品的賣價是否具有競爭力。”

巴菲特認為,他可以投資的企業都具有相同的特性:在熟悉的能力圈內、具有良好的競爭力、擁有誠實和能干的管理層。在他看來,企業不分大小,只要符合他投資的標準,他都會投資。

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也有很多成功的中小型公司收購案例。賽氏糖果店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賽氏糖果店是出售用自家配方制作的巧克力。1972年巴菲特以2500萬美元買下了賽氏糖果店。從1972年到1999年,這家裝飾著獨特的黑白格和瑪麗賽標識的糖果店已經贏得了8.57億美元的稅前利潤。1999年,賽氏糧果店的稅前利潤為7300萬美元,它的運營利潤占到24%,創下了歷史紀錄。在巴菲特的家鄉奧馬哈市,有家全國最大的家庭用品商店——內布拉斯加家具店。1937年,羅斯·布蘭肯女士投資500美元創辦了這家家具店,然后堅持“價格便宜,實話實說”的經營策略,生意蒸蒸日上。1983年,伯克希爾公司收購了該家具店80%的股票,其余20%留給布蘭肯家族。雖然這個商店的營業面積僅僅只有20平方米,年銷售額卻高達1億美元。

解讀公司重要的財務分析指標

對于投資者而言,投資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起自己的財務模型,你對所選的企業的財務狀況必須要有自己的評估,自己建立的財務模型也必須健全而可持續發展。只有對企業財務狀況有了清晰的認識,才能夠抓住該企業的核心價值。對該企業的股價進行準確地評估并作出正確的判斷。

巴菲特說:“我喜歡的就是那種根本不需要怎么管理就能掙很多錢的行業,它們才是我想投資的。”

投資者絕對不要投資財務報表讓人看不懂的企業。一般說來,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可從以下幾方面判斷,從而決定該企業是否值得投資。

1.股東權益報酬率

股東權益報酬率是評價和衡量一家企業或公司管理獲利能力的最重要指標。使用凈利潤對股東權益的比例來衡量和評價一家公司的經營業績則十分有效,因為這一指標著重從股東利益出發來考評一家公司,同時又注重公司現有資本投入的有效率,這樣,就能排除立足于對公司的理想主義設想的評估,而十分樂觀地估計負債、借貸等資本投入所產生的利潤。只有這樣,才能實事求是地評價公司的現有狀況,真正挑選出優秀公司。

總的來說,股東權益報酬率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讓我們預估企業把盈余再投資的成效。長期股東權益報酬率高的企業,不但可以提供高于一般股票或債券一倍的收益,也可以經由再投資,讓你有機會得到源源不斷的20%的報酬。最理想的企業能以這樣的增值速度,長期把所有盈余都再投資,使你原本的投資以20%的復利增值。

評價一家公司是否優良和有發展潛力,能夠在較長一段時期內給投資者以豐厚的回報,最能肯定的做法就是立足于股東權益回報率,也就是立足于現有資本投入,這是最為現實有效的評價手段和途徑。

2.股東收益

一般說來,公司年度財務報表上的每股收益只是判斷企業內在價值的起點,而非終點。股東收益才是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最終指標。所謂股東收益,即公司的稅后利潤加上折舊、攤提等非現金費用,然后減去資本性支出費用以及可能需要增加的公司運作的資金量。雖然股東收益并不能為價值分析提供所要求的精確值,因為未來資本性支出需要經常評估。雖然巴菲特認為,這個方法在數學上并不精確,原因很簡單,計算未來現金支出經常需要嚴格的估算。但是,巴菲特引用凱恩斯的話說:“我寧愿模糊地對,也不愿精確地錯。”

1973年,巴菲特投資的可口可樂公司的“所有者收益”(凈收入加折舊減資金成本)為1.52億美元。到1980年,所有者收益達到了2.62億美元,以8%的年復合利率增長。從1981年到1988年,所有者收益從2.62億美元上升到了8.28億美元,年平均復合利率為17.8%。

可口可樂公司所有者收益的增長反映在公司的股價上。如果我們以10年為期看一下,就會發現這一點特別明顯。從1973年到1982年,可口可樂公司的總利潤以6.3%的平均年率增長;從1983年到1992年,平均年率為31.1%。

從以上可以看出,現金流量根本無法反映公司的內在價值。相對于“每股稅后盈余”“現金流量”等財務指標,股東收益則對公司所發生的可能影響公司獲利能力的所有經濟事實進行了較為周密的考慮。

所以,我們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千萬不要忽視了“股東收益”這一決定內在價值的指標。

3.尋求高利潤率的公司

一般來說,能以低成本高利潤運營的公司,利潤率越高,股東的獲利也就越高。所以,尋找高利潤率的公司通常是投資者所向往的,一旦找到了高利潤率公司就意味著找到了高額利潤。也就是說,這種高利潤率公司意味著股東權益報酬率高。

在生活中,假如你擁有一家公司,我們稱之為A公司,該公司的總資產為1000萬美元,負債400萬美元,那么股東權益為600萬美元。假如公司稅后盈余為180萬美元,那么股東權益報酬率為33%,就是說600萬美元的股東權益,獲得33%的報酬率。

假設你擁有另一家公司,我們稱它為B公司。假設B公司也有1000萬美元資產、400萬美元負債,于是股東權益也和A公司一樣為600萬美元。假設B公司僅獲利48萬美元,因此權益報酬率為8%。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現,A、B兩家公司資本結構完全相同,但A公司的獲利接近B公司的4倍,當然A公司比較看好,又假設A、B兩公司的管理階層都很稱職,A公司的管理階層善于創造33%的權益報酬率,B公司的管理階層則善于創造8%的權益報酬率。你愿意對哪家公司進行追加投資?你很可能將B公司的股利投資于A公司。

公司有良好的基本面

基本面分析的功能不是預測市場,它的更大的作用是告訴我們市場價格波動的原因,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市場,不至于因為對基本面情況的一無所知而對市場價格的漲跌感到迷茫和恐懼。

1993年巴菲特在致股東信里寫道:“我仍然忍不住想要引用1938年《財富》雜志的報道:‘實在是很難再找到像可口可樂這樣擁有這么大規模,而且能夠保持持續10年不變的產品內容。’如今又過了55個年頭了,可口可樂的產品線雖然變得更加廣泛,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對它的形容依然如此。”

巴菲特對可口可樂總是贊不絕口,可以說他看重的就是可口可樂令人滿意的基本面信息。

基本面分析是你買入任何股票之前必須做的一件事。通過分析確定該股的質量及其相對強勢,也就是區分其優劣的過程。基本面是股票長期投資價值的唯一決定因素,每一個價值投資者選擇股票前必須要做的就是透徹地分析企業的基本面。許多投資者沒有系統地分析方法,甚至僅僅憑某一短暫的或局部的利好因素就作出買入決定。投資者很容易受一些感性因素的影響而做出錯誤的操作,如聽信其他投資者的言論,或者生活中對某一消費品牌情有獨鐘,就買入其股票等。

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依仗的是他對基本面的透徹分析,而非對“消息市”的巧妙利用。正是因為有巴菲特這樣“老實本分”的投資者,正是因為市場對巴菲特理性投資行為的高額回報,使得美國的資本市場成為世界上最穩定、最成熟、最有活力的金融市場;作為經濟“晴雨表”的美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反過來又對經濟產生了良好的反饋作用,成為美國經濟長期保持強勢的根本保障。

基本面分析主要是對公司的收益、銷售、股權回報、利潤空間、資產負債、股市,以及公司的產品、管理、產業情況進行分析。基本面分析能主要考察一只股票的質量和吸引力,從而識別一只股票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那么,在基本面分析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影響股價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只買那些盈利和銷售量在不斷增加、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都很高的公司的股票。每股收益(公司的總稅后利潤除以公開發行的普通股的股數)可作為公司的成長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標。

巴菲特認為,表現最優秀的個股,3/4都是成長良好的公司,在股價大幅度上升之前其每股收益的年增長率平均達到或超過30%,而且連續3年都如此。因此,應全力關注連續3年的年收益增長率達到或超過30%的公司。

另外,在基本面分析中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公司應當有其獨特的新產品或新的服務項目,且其預期前景也令人鼓舞。你應當了解你所投資的公司在做些什么。這個公司應有大機構賞識并持有其股份,大多數情況這個公司還應屬于某個先進的大企業集團。應當了解有多少優秀的共同基金、銀行和其他機構投資者買入這只個股,這也是你個人研究的基礎。大機構通常要經過詳細的基本面分析以后才會買入某只個股的大量股票。

許多投資者以基本面分析方法作為其長期買賣決策的基礎。基本面分析法的基本投資法則是:如果一只股票的價格低于它的內在價值,買進這只股票;如果股票價格高于它的價值,就賣出這只股票。

也有些投資者通過基本面的分析來預測市場的未來,他們總是認為通過研究基本面的情況可以得出市場未來的方向。但巴菲特認為,這是一個根本性的錯誤。

業務能長期保持穩定

如果想找到長期領先于市場的好股票,一定要學習巴菲特,買入業務長期保持穩定的企業。巴菲特認為,公司業務不穩定,就難以在原有的業務上做大做強,無法建立強大的競爭優勢。一家公司如果經常發生重大變化,就可能會因此經常遭受重大失誤。推而廣之,在一塊總是動蕩不安的經濟土地上,是不太可能形成城堡一樣堅不可摧的壟斷經營權,而這樣的壟斷經營權正是企業持續取得超額利潤的關鍵所在。

巴菲特說:“研究我們過去對子公司和普通股的投資時,你會看到我們偏愛那些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的公司和產業。我們這樣選擇的原因很簡單:在進行子公司和普通股兩者中的任何一種投資時,我們尋找那些我們相信從現在開始的10年或者20年的時間里實際上肯定擁有巨大競爭力的企業。至于那些環境迅速轉變的產業,盡管可能會提供巨大的成功機會,但是它排除了我們尋找的確定性。”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買股票就是要投資該公司。既然要投資這家上市公司,并且已經做好了長期投資的打算,那么在確定投資對象時就一定要選擇未來10年、20年內業務長期保持穩定的公司,并且絕對具有巨大的競爭力。

在幾十年的投資生涯中,巴菲特發現,經營盈利能力最好的企業,通常是那些現在的經營方式與5年前或者10年前幾乎完全相同的企業。美國《財富》雜志的調查結果也驗證了巴菲特的話。在1999年至2000年期間,《財富》雜志評出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只有25家企業達到了這樣的業績:連續10年的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達到20%,并且沒有一年的股東權益回報率低于15%。這25家企業在股票市場上也表現優異,其中有24家都超越了標準普爾500指數。令大家訝異的是,在這25家企業中,只有幾家企業是高科技和制藥業,其他企業都是從事著普通的業務,出售著普通的產品,而且它們現在出售的產品幾乎和10年前的產品沒什么兩樣。

他認為,雖然有人說企業發展要與時俱進,要根據宏觀環境的改變迅速轉變產業,可是,這種做法排除了他尋找長期投資對象的確定性。事實上,他經過長期觀察和研究發現,如果上市公司經常發生重大變化,那么就很可能會因此造成重大損失,而這和他的長期投資理念是不相符的。正因如此,所以他經常說:“我們偏愛那些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的公司和產業。”

巴菲特深深知道,長期投資必須非常重視企業良好的發展前景,因為你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就是因為看中了它的未來發展;如果該公司“沒有未來”,為什么還要投資該公司的股票呢?這時候如果還要做長期投資,那是非常危險的。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企業的長期發展取決于多種因素,很難正確判斷。巴菲特說,要做到這一點,就非常有必要對該公司過去的長期發展進行考察。只有這樣,才能確信該公司未來同樣能長期保持穩定發展、未來的經營業績也能保持相對穩定增長,繼續為投資者創造價值。所以,巴菲特從根本上是不主張公司開拓新業務、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他更希望公司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做大做強,尤其是不能丟了原有業務的長期競爭優勢。

很有意思的是,符合他這種預期的上市公司,它們的經營業務都相對簡單而且穩定,這正是他喜歡的投資類型。所以他說:“我們努力固守于我們相信可以了解的公司,這意味著那些公司具有相對簡單且穩定的特征。”

針對許多投資者喜歡投資那些瀕臨破產倒閉的公司,巴菲特認為這樣的資產重組概念股確實有可能會咸魚翻身,或者烏鴉變鳳凰,可是根據他對幾百只這類股票的研究,他認為這樣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不值得投資者為之一搏。他通過長期的觀察后發現,甚至許多很有才干的管理人員在進入這樣的“咸魚”企業后,不但沒有把它從水深火熱的困境中解救出來,相反還毀壞了個人的好名聲。

巴菲特通常拒絕投資下面幾類公司的股票:

(1)正在解決某些難題;

(2)由于以前的計劃不成功而準備改變經營方向。根據巴菲特的經驗,那些多年來生產同樣的產品、提供同樣的服務的企業,往往有最好的投資回報。而那些正在轉變經營業務的企業,則更有可能出現重大的經營失誤。

巴菲特認為,從這個角度看,投資者寄希望于烏鴉變鳳凰是不現實的;既然要投資股票,就要把眼睛盯在“鳳凰”而不是“烏鴉”上。所以他從1982年起,每年都要在伯克希爾公司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提到他對由虧轉盈的“反轉”公司不感興趣,原因就在這里。

巴菲特認為:“劇烈的變革和豐厚的投資回報是不相容的。”但大多數投資者卻持相反的想法。最近,投資者爭購那些在進行公司重組的公司股票。巴菲特認為,由于不可解釋的原因,這些投資者對這類公司未來的收益寄予希望,卻忽視了這類公司的現狀和問題。

巴菲特始終認為,要想投資一家問題企業后一個一個地去解決這些問題,遠遠不如之前就遠離這家問題企業來得輕松、簡單。

選擇有優秀治理結構的公司

巴菲特認為,管理層對提高股票內在價值的作用至關重要。投資者如果購買債券不怎么在意公司管理層的話,在投資股票時就非常有必要關注這一點。歸根結底,公司管理層的能力和水平影響著該公司的長期競爭優勢,從而決定著該公司未來內在價值的大小和發展方向。

巴菲特在2002年致股東的信里寫道:“提到管理模式,我個人的偶像是埃迪·貝內特的球童。在1919年,埃迪年僅19歲就開始了他在芝加哥白襪隊的職業生涯,當年的白襪隊打進了世界大賽;一年后埃迪跳槽到了布魯克林·道奇隊,道奇隊贏得了世界大賽。之后,他又跳到了紐約揚基隊,在1921年該隊又贏得了史上第一個世界大賽冠軍。從此,埃迪安頓下來,揚基隊在接下來的7年間,五度贏得了美聯的冠軍。

“也許你會問,這跟管理模式又有何相干?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想成為一個贏家,就要與其他贏家一起共事。舉個例子來說,在1927年,埃迪因為揚基贏得世界大賽,而分得了700美元的獎金,這筆錢相當于其他球童一整年的收入,埃迪知道他如何拎球棒并不重要,他能成為球場上最當紅的明星拎球棒才是關鍵。我從埃迪身上學到了很多,所以在伯克希爾,我就經常為美國商業大聯盟的超級強打者拎球棒。”

巴菲特在決定投資一家公司前,該公司的治理結構是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司治理結構是檢驗一個公司治理的核心。公司治理結構就是指投資者、管理團隊之間的關系,它們各自都有不同的權利和義務。當這兩者能夠公開而又獨立交流的時候,我們就說這個公司有一個良好的治理結構。

為了讓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如何檢驗一個上市公司是否有好的治理結構,我們可以來看看輝瑞公司的例子。

1992年,輝瑞公司首次任命一位副總裁專門負責公司的治理結構問題。除了一般的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外,它還設立了一個公司治理委員會,同時在公司的股東委托書里對公司治理規則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根據輝瑞公司2001年的股東委托書,公司治理委員會的任務就是“根據董事會的適當規模和需要向董事會提出建議”。跟審計委員會和薪酬委員會一樣,公司治理委員會完全由獨立董事組成。

輝瑞的股東委托書還有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它是用清晰的、最簡明的語言表述的。而大部分公司的股東委托書使用令人迷惑的法律措辭,這使許多股東在讀完后摸不著頭腦,但這卻是它們中意的方式。

讓我們來看一看輝瑞公司的董事會到底是怎樣的。在2000年,瑞輝公司的董事會一共召開了12次會議,值得一提的是,這還是在輝瑞2000年收購了另外一家公司之后,有許多其他重要事務要討論情況下的開會次數。在2000年,所有董事的會議出席率(包括整個董事會會議和各部門會議)達75%,這是董事會真正重視公司業務和股東利益的另一個標志。僅僅審計委員會就召開了6次會議。審計委員會6個成員中的5個是現任或者前任的首席執行官,這是另外一個好標志,表明它真正地懂得財務數字。

每一個委員會都有它自己的章程,這已經寫入了股東委托書(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規章只要求審計委員這樣做),章程明確了每個委員會各自的責任。這是相當難得的,值得投資者仔細閱讀,看看一個效忠于股東的董事會應該如何履行它的職責。公司治理委員會明確表明它負責公司領導人的繼任人選選拔問題——這對任何公司的董事會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許多公司常常會忽略它,等到事情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再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但一切都為時已晚。

輝瑞公司董事的薪酬通過現金和一種限制性股票來支付。和許多公司一樣,輝瑞公司不要求它的董事一定要購買公司的股票,但是希望他們擁有相當數量的公司股票。

19個董事會成員中有3個是現任和前任的首席執行官,這意味著內部董事只占15%,遠遠低于22%的平均水平。

輝瑞的董事會廣泛地參與公司各方面的事務,同時,輝瑞公司也要求它的董事會成員不能同時在許多其他公司的董事會里兼任董事。每次某個董事會成員被邀請加入其他公司的董事會,他(她)都必須向公司治理委員會提出申請,在委員會同意之前,必須確保該公司不是輝瑞的競爭對手并且和輝瑞沒有利益上的沖突。當董事會成員更換工作時,必須提出辭職,然后由公司治理委員會來決定是挽留還是找新人來接替他的位置。

盡管輝瑞公司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不錯開董事任職期,以及增加一些董事的股票持有量,但這個公司的治理結構仍然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從輝瑞公司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檢驗一個公司是否有好的治理結構,應著力于查看它的股東委托書等公司材料,是否公開透明,是否清晰明了,公司的管理層是否以股東的利益為重,總是努力從投資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該公司的管理團隊和董事會之間是否配合默契等。

公司的治理結構是檢驗公司治理的核心。投資者只有投資于治理結構完善的公司,方可有效控制自己的投資風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清县| 花莲市| 视频| 体育| 福鼎市| 南充市| 深圳市| 固原市| 清水县| 临西县| 泗洪县| 本溪市| 天气| 温宿县| 炉霍县| 定边县| 承德市| 永宁县| 新和县| 黔西县| 米易县| 监利县| 宝清县| 龙游县| 疏勒县| 连州市| 衢州市| 黑龙江省| 通榆县| 贞丰县| 星子县| 特克斯县| 霍山县| 宣恩县| 麟游县| 昆山市| 巫山县| 文山县| 崇文区| 胶南市|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