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世界之最
  • 文若愚
  • 4767字
  • 2019-01-03 13:58:22

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之最

最原始的爬行動物

世界上最原始的爬行動物是斑點楔齒蜥,其進化程度和生活在2億年前的爬行動物差不多。斑點楔齒蜥曾經廣泛分布在新西蘭本島和周圍的小島上,它們四肢發達,頸部和背部長有鱗片狀嵴。它們名字里雖然有個“蜥”,但是并不是蜥蜴。兩者的區別在于它們的兩眼之間有一個松果狀的眼,其功能還不明了。雌性體長0.4米左右,雄性體長0.6米左右,體重約1千克,體色為灰色或橄欖綠色。它們動作緩慢,生長也非常緩慢,經過50年才能發育成熟,但是也非常長壽,一般都能活到100歲以上。

斑點楔齒蜥新陳代謝緩慢,對食物的需求量并不多,新西蘭豐富的物產能夠為它們提供足夠的食物來源。它們生性好斗,總是單個生活在洞穴中。本來它們可以舒服地在新西蘭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但是自從1847年歐洲移民踏上新西蘭之后,斑點楔齒蜥就逐漸滅絕了。

最大的爬行動物

正在水面上棲息的咸水鱷

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是咸水鱷,其分布在東南亞及澳大利亞。成年雄性咸水鱷平均身長5.5米,可是在1957年曾有一只8.5米長的巨型咸水鱷被捕殺,體重超過2噸。

最小的爬行動物

生物學家新近在加勒比海一個小島上發現了身體非常小巧的蜥蜴,已被命名為雅拉瓜壁虎。它們由鼻尖至尾端,體長只有1.6厘米,堪稱為世界上最小的爬行類動物。

由于這種壁虎十分罕有,現已被列入瀕危動物名單。

分布最廣泛的有尾兩棲動物

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有尾兩棲動物是蠑螈科兩棲動物。

蠑螈科的種類相當多,這一科的動物,軀體都比較豐滿,外表有點像蜥蜴,都有扁扁的尾巴,有眼瞼,還有牙齒,4肢也都比較發達,前肢有4趾,后肢不定,有的有4趾,也有5趾的,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所有的蠑螈科動物都沒有蹼。它們也都是靠皮膚和肺進行呼吸,體內受精。作為有尾的兩棲動物,蠑螈科在世界上的分布是相當廣泛的,在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廣泛分布,中國就分布著大量的蠑螈科動物,另外,非洲的北部和美洲的北部也是蠑螈科動物分布較廣泛的區域。

最大的兩棲動物

娃娃魚產于中國境內,由于它能像魚一樣生活在水中,叫聲又與嬰兒的哭聲極為相似,因而稱它為娃娃魚。其實它并不是魚,它的學名叫中國大鯢,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

娃娃魚頭部寬闊扁平,體形粗壯,眼小口大,尾巴扁長,體長一般可達1.8米,重約50千克。它有光滑的體表和黏液腺,身上散布著小疣粒,背部的顏色是棕褐色,夾有黑斑。它四肢短小,前肢有4趾,后肢長有5趾,游泳時前后肢緊貼于身體兩側,借助軀干和尾巴的彎動前進。

娃娃魚喜歡生活在海拔200~1 600米的山區溪流。一般情況下,它白天潛伏在有回流水的洞內,傍晚或夜間出來尋找食物。

娃娃魚一般在夏季產卵。1年1次,每次可產卵400~500枚,卵色淡黃,被膠質囊串成念珠狀。雌魚產卵后就急匆匆離去,把護卵育子的責任交給了雄魚。

冬季來臨之后,由于自身沒有調節體溫的能力,無法抵御嚴寒,娃娃魚只好躲進水潭或洞穴內,停止進食,進入冬眠。直到第二年三四月份天氣轉暖時,才出洞尋找食物。

世界上最大的蛙

世界上最大的蛙是非洲巨蛙。

在非洲喀麥隆南部以及赤道幾內亞北部的炎熱潮濕的原始森林和大河里生活著一種蛙,叫做非洲巨蛙,之所以叫它巨蛙,是因為這種蛙的體型特別大,一只成年的雄巨蛙體重大約3千克,如果把它的彎曲的腿拉開來,身長足有1米多!據說巨蛙的彈跳能力特別好,有的巨蛙能跳5米高。有的國家每年還舉行巨蛙跳高比賽。但遺憾的是巨蛙的數量越來越少,近年來巨蛙的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再加上當地人常年捕食,使巨蛙遭受滅絕的危險,雖然有的國家出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保護巨蛙,但是其前景還是不容樂觀。

非洲巨蛙

世界上最小的蛙

世界上最小的蛙是“跳蚤蛙”,生活在巴西緊靠大西洋的熱帶雨林里。它乖巧可愛,受到了當地人的喜愛。跳蚤蛙的身長一般都在10毫米左右,看上去就像是一只沒有長大的普通蛙。最大的成年跳蚤蛙也超不過13毫米。對于跳蚤蛙來講,13毫米已經算是“大個”了!這么小的蛙很可愛,細細地觀察一下吧,它的眼睛只有芝麻大小,一枚硬幣就完全可以讓一只跳蚤蛙在上面鍛煉身體了。

最毒的蛙

世界上最毒的蛙是箭毒蛙,主要生活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箭毒蛙分為好多種,但是大多數體型都很小,最大的一般也不會超過5厘米。箭毒蛙有非常好看的外表,表皮色澤鮮艷,但就在這美麗的外表下面卻分泌出幾乎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毒。

箭毒蛙的毒主要來自于它皮膚表面分泌出來的體液,這種體液主要來源于箭毒蛙皮膚內分布的各種各樣的腺體。體液在潤滑皮膚的同時也起著保護的作用,因為這種體液的毒性非常強,僅十萬分之一克便足以使一個人中毒死亡。也正是靠著這種毒性,箭毒蛙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毒的蛙。

世界上最大的蟾蜍

海蟾,又名大蟾或者巨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所以它也被稱為“蟾中之王”。

海蟾不像我們常見的蟾蜍那樣只有拳頭般大小,海蟾的身長甚至可以達到25厘米左右。海蟾主要分布在中南美地區,在西印度群島、夏威夷群島、菲律賓群島、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其他的熱帶地區也可以見到它的足跡。

海蟾是很多害蟲的天敵,它胃口非常好,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在很多熱帶的甘蔗林里,海蟾是最受蔗農們歡迎的朋友。又因為海蟾的自我保護能力很強,所以海蟾在世界上的生存量非常大,它超強的自我保護能力源于分布在它皮膚表面的“大疙瘩”能分泌一種毒液。

海蟾的繁衍能力也很強,一只雌海蟾一年可以產卵3.8萬枚之多,幾乎是兩棲動物之中產卵最多的動物,盡管它的蝌蚪只有1厘米長,但這并不影響它“蟾中之王”的地位。

世界上最大的蜥蜴

世界上最大的蜥蜴是科摩多龍。

科摩多龍僅分布在印度尼西亞努沙登加拉群島的科摩多島上,因此而得名“科摩多龍”。科摩多龍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平均身長3.5~5米,體重100~150千克,在它粗糙的黑褐色的皮膚表面生有很多大疙瘩。它還有著無比鋒利的牙齒,這也是一個例外,因為在當今世界上存在的20多種蜥蜴之中,只有科摩多龍是有牙齒的,并且牙齒非常大!科摩多龍一般都習慣生活在氣候比較暖和的茂密的叢林之中,所以幾乎所有的科摩多龍都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的科摩多島上,因為島上的氣候非常適合它們生存。但是這種巨大的科摩多龍現在正逐漸地減少。有關數據顯示,現存的科摩多龍只有500~700只。目前,科摩多龍已經作為印度尼西亞的珍稀動物被保護起來。

科摩多龍

最會變色的蜥蜴

避役俗稱變色龍,是世界上最會變色的蜥蜴。它們的真皮內有多種色素細胞,受神經系統的控制會隨著外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比如光線、溫度的變化或者受到驚嚇時,避役的體色會變成與環境相協調的綠色、黃色、米色、深棕色等顏色,常帶有淺色或深色的斑點,以保護自己不被敵人發現。

避役主要分布在非洲,特別是馬達加斯加島,少數分布在亞洲和歐洲南部。它們以昆蟲為食。除了會變色之外,避役還長有突出的眼睛,兩只眼睛能分別看向不同方向。它們的舌頭長而有粘性。頭上有鈍三角突起,有些種類長有顯著的頭飾,好像3個向前伸出的長角。避役多為樹棲,長有能纏繞的尾巴,四肢較長,善于抓握樹枝。體長17~25厘米,最長的達60厘米。身體兩側扁平,鱗呈顆粒狀。

壽命最長的動物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動物是海龜。海龜是棱皮龜科和海龜科的總稱。一般海龜的壽命達150歲以上,有些品種能活到400歲以上。根據報道,一位韓國漁民在沿海抓住的一只海龜,長1.5米,重90千克,背殼上附著許多牡蠣和苔蘚,估計壽命為700歲。沿海人們把海龜視為長壽的吉祥物,并有“萬年龜”之說。海龜食量大而活動緩慢,它們可以餓上數年而不死。老海龜長得又大又笨重。

大多數海龜生活在比較淺的沿海水域,比如海灣、珊瑚礁或流入大海的河口。海龜適應水生生活,四肢呈鰭狀,善于游泳。它們的頭和四肢不能像陸龜那樣縮到殼里,前肢像翅膀一樣推動身體前行,后肢則像舵一樣在游泳時掌控方向。雖然海龜可以在水下呆上幾個小時,但還是要浮出海面調節體溫和呼吸。

海龜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外殼了,鱗質的龜殼可以保護海龜不受侵犯,在海底自由游泳。但是棱皮龜沒有龜殼,它們身上有一層很厚的油質皮膚,形成5條縱棱,所以叫做棱皮龜。

不同的海龜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分為草食、肉食和雜食。它們雖然沒有牙齒,但是喙卻非常銳利,可以咬碎軟體動物、小蝦和烏賊。

最大的陸龜

世界上最大的陸龜是象龜。

象龜廣泛地分布于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一些熱帶島嶼上,尤其以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最多。象龜之所以叫象龜是因為它體型巨大。它的腿非常粗壯,它的殼直徑一般都能達到1.5米,最長的甚至能達到1.7米,它爬行的時候,身體高度能達到80厘米,平均體重都在200~300千克,最重的有400千克,它甚至能背負1~2個人遠行,這么大的龜,的確是很奇怪!還有更奇怪的呢,雌性的象龜一次能產上百只蛋,最多的時候能產150只蛋呢。還有就是象龜很長壽,它能活300多歲。象龜有這么大的身軀,但是它吃的東西卻很簡單,僅僅以一些青草為生。

世界上最小的蛇

盲蛇是世界上最小的蛇,身長只有15~30厘米,直徑也不過8毫米,它的眼睛只有針尖大小,頭和軀干根本沒什么區分,可真算得上小了!它的身體呈圓筒狀,再加上它們的身體大部分都呈黑色或者黑褐色,遠遠地看上去就像是一條肥大的蚯蚓,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蚯蚓蛇”。盲蛇主要分布于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尤其在外高加索和中亞南部地區較為多見,盲蛇棲息的地方多為一些腐爛的木頭和石頭下面的一些陰暗潮濕的地方。

世界上最危險的蛇

世界上最危險的蛇是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現在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蛇,它主要分布于氣候比較炎熱的沿海地區。眼鏡王蛇從外表看上去和一般的眼鏡蛇沒有什么兩樣,但是它的體型比較大,它要比一般的眼鏡蛇長很多。和一般的眼鏡蛇比起來,眼鏡王蛇性情更加兇猛,身體運動也更加敏捷,另外它的排毒量要比一般的眼鏡蛇多得多,并且毒性非常強!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它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眼鏡王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比較喜歡以自己的同類為食,也就是說,眼鏡王蛇的主要食物就是一些別的種類的眼鏡蛇!

眼鏡王蛇在中國主要分布在華南和西南地區。

世界上最長的蛇

世界上最長的蛇是蟒蛇。蟒蛇體形長而粗大,一般長達5~7米,體重50~60千克。有人在蘇門答臘島的原始森林里捕捉到一條蟒蛇,它長達14.85米,體重447千克,直徑最大處達85厘米。它們有一對發達的肺,其他種類的蛇只有一個退化的肺。

蟒蛇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最原始的蛇種之一,屬于無毒蛇類。它們的肛門兩側各有一個退化的爪狀痕跡,是退化的后肢殘余。這種后肢雖然不能行走,但是可以自由活動。蟒蛇頭小呈黑色,蟒蛇體表的花紋非常美麗,對稱排列成云狀的斑紋,體鱗光滑,背面呈淺黃、棕色或灰褐色,腹鱗無明顯分化。尾巴短而粗,具有很強的纏繞性和攻擊性。

高級蛇的代表種類

1.南部豬鼻蛇;游蛇科。2.普通致死蝰蛇;眼鏡蛇科。3.沙蛇;游蛇科。4.印度眼鏡蛇;眼鏡蛇科。

蟒蛇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叢林中。它們常以鳥類、鼠類、小野獸、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為食。它們牙齒尖利,獵食時動作迅速準確。咬住獵物之后,用身體將獵物緊緊纏繞,直到縊死,然后從頭部開始吞食。蟒蛇胃口非常大,并且消化能力非常強,除了動物的獸毛之外都可以消化掉,一次可吞食與體重相等,甚至重于體重的食物。飽餐一頓之后可以數月不吃東西。

蟒蛇無疑是蛇類中的王者,不同種類的蛇會互相吞食,然而無論哪種蛇都不能對成年蟒蛇構成威脅。即使是劇毒的眼鏡蛇都是蟒蛇獵食的對象。

產卵最多和最少的蛇

蛇類的繁殖能力非常強,一般卵生蛇類每年產卵15~25個。當然,不少蛇的產卵數量低于或超過這個數字。產卵最少的蛇是體形最小的盲蛇,每次只產2個左右。產卵最多的蛇要數體形最大的蟒蛇,每次產卵二三十個,最多的一次產卵100多個。

一般水棲蛇類,高海拔、高緯度的蛇類,沙漠地區的蛇類都屬于卵胎生。卵胎生的蛇類由于后代得到很好的保護,一般繁殖數量較少。蝮蛇和草原蝰產仔最少時只有一條。產仔最多的記錄為我國南方的一種管牙類毒蛇,一次產仔63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林市| 嘉禾县| 白城市| 阿城市| 绵阳市| 图们市| 内黄县| 涟源市| 轮台县| 广灵县| 普陀区| 寿光市| 绥阳县| 探索| 旅游| 鸡东县| 磐安县| 高清| 衡山县| 始兴县| 屏山县| 资中县| 什邡市| 乐山市| 宁德市| 瑞昌市| 格尔木市| 洛扎县| 淮滨县| 马尔康县| 右玉县| 建始县| 江安县| 顺平县| 枝江市| 凤庆县| 朝阳市| 德格县| 中卫市| 忻州市| 平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