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之最
最早的鳥
世界上最早的鳥是生活在大約距今1億多年前的侏羅紀(jì)晚期的“始祖鳥”。
1861年,有人在德國巴伐利亞省索倫霍芬附近的石灰?guī)r中發(fā)現(xiàn)了這種鳥的化石,化石保存得相當(dāng)完好,從清晰可見的化石中可以看到始祖鳥整齊完好的骨骼。始祖鳥的尾椎骨特別長,嘴內(nèi)還長著鋒利的牙齒,這些特征讓它成了生物學(xué)家眼里的珍寶,因為生物學(xué)家從始祖鳥的身上找到了爬行類動物向鳥類進(jìn)化的鐵證!始祖鳥的化石也正好是進(jìn)化論的證明,我們現(xiàn)在可以確認(rèn),鳥類是由原始的爬行動物進(jìn)化而來的,始祖鳥就是最早的由爬行動物進(jìn)化而來的鳥。
分布最廣的鳥
倉鸮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鳥。雌鳥最大體長33厘米,雄鳥稍小,一般棲息在靠近建筑物的開闊地帶的草原、牧場,幾乎分布于全球。它在樹洞或建筑物內(nèi)筑巢,一窩產(chǎn)4~7個蛋,孵化期為30天,以小型哺乳動物如老鼠、田鼠等為食物。
俯沖最快的鳥
飛得最快的鳥(事實上也是所有野生動物中運動得最快的)肯定是一種食肉鳥,很可能就是游隼。由于它要捕食空中的鳥類,因此游隼的體重超過了1千克,理論上,當(dāng)它從1254米的高空向下俯沖時速度最大,即每小時385千米。當(dāng)然,它能夠飛得多快與它實際上飛得多快這兩者之間有差別,但是它在空中俯沖的動作曾被拍攝下來,其速度超過了每小時322千米,這一速度非常接近理論上的最快速度。

俯沖的游隼
但是,游隼俯沖的時候有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那就是當(dāng)它離它的獵物1.8千米遠(yuǎn)時,它的飛行路線是曲線而不是直線。現(xiàn)在生物學(xué)家弄清楚了這其中的緣由。因為游隼的頭偏向一邊40°時,它的視線是最佳的,但是在快速飛行時要使頭調(diào)整到這個角度就會影響速度,所以俯沖時為了飛得更快,它寧愿走曲線,這樣在飛行時它的頭不必偏向一邊而能使獵物一直處于它的視線范圍之內(nèi)。
但是這種飛行并不是常規(guī)的振翼飛行。現(xiàn)在,漂泊信天翁持有最快的連續(xù)飛行紀(jì)錄:連續(xù)飛行800千米以上能達(dá)到每小時56千米的速度。但是,信天翁利用“動力翱翔”,控制風(fēng)力進(jìn)行滑翔而無須不斷地振翼。
飛得最遠(yuǎn)的鳥
世界上飛得最遠(yuǎn)的鳥是北極的燕鷗。這種鳥體型中等,但是它們有個奇怪的習(xí)慣——喜歡生活在太陽不落的地方。每年的6月份前后,也就是地球南極黑夜降臨的時候,北極燕鷗就匆忙地飛往北極,因為此時北極正好與南極相反:處于白晝。北極燕鷗也是這個時候在北極生育后代。大約到了每年的8月份,也就是北極黑夜降臨的時候,燕鷗就開始帶領(lǐng)它們的后代向南極飛行,就這樣一直循環(huán)著,它們每年飛行的距離大約是4萬多千米!它們毫無疑問是世界上飛行最遠(yuǎn)的鳥,因此,它們也被人們稱為“白晝鳥”,因為它們只生活在有太陽的地方。
飛得最高的鳥
大天鵝是一種候鳥,它們棲息于湖邊的沼澤地中,冬天為了尋找食物而結(jié)隊向南方遷徙。每年定期以9144米的高度飛越珠穆朗瑪峰,大天鵝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能飛到17000米的高空。
飛得最久的鳥
金鸻是世界上能連續(xù)不斷地在高空中飛行時間最久的鳥。
金鸻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歐洲,在亞洲的某些國家也偶爾可以看到金鸻的影子。金鸻的羽毛一般都是黑色或者黑褐色,在羽毛的底色上面有細(xì)細(xì)的金色的斑紋,因此得名“金鸻”。 金鸻體型中等,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飛行能力,金鸻有一對天生的強(qiáng)有力的翅膀。金鸻由于每年秋天都要遷移到很遙遠(yuǎn)的地方去越冬,所以就練就了它長途飛行的能力。金鸻的飛行速度一般都能達(dá)到每小時90千米,它能連續(xù)不斷地在空中飛行35個小時,是飛得最久的鳥,因此,金鸻也有“旅鳥”之稱。
游得最快、潛得最深的鳥
鳥類中有很多游泳健將,其中屬巴布亞企鵝游得最快。
它們在水中沖刺的時速能達(dá)到27.36千米,這與一些鳥在空中的飛行速度不相上下。
有的鳥不僅善于游泳,還善于潛水,其中生活在南極附近的帝企鵝潛得最深,它能下潛到水下265米的深處,下潛的時間可長達(dá)18分鐘之久。
最小的鳥
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它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森林地帶,和蜜蜂差不多大小,最小的體重僅2克左右。由于它飛行采蜜時能像蜜蜂一樣發(fā)出嗡嗡的聲響,所以被稱為蜂鳥。
蜂鳥種類多達(dá)300種,羽毛非常鮮艷,呈黑、綠、黃等十幾種顏色,所以有“神鳥”、“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之稱。

正在吮吸花蜜的寬尾煌蜂鳥
蜂鳥身材嬌小,羽毛華麗,飛行本領(lǐng)高超。它的翅膀每秒鐘能振動50~70次,飛行時速可達(dá)50千米。人們常常能聽到它飛行的聲音,卻看不清它的身影。不可思議的是,蜂鳥心跳每分鐘達(dá)615次。蜂鳥不僅飛行速度快而且還能飛得很遠(yuǎn)。有一種紅胸蜂鳥,每年兩次飛渡墨西哥海灣,飛行800多千米也不間斷。
最大的鳥
鴕鳥又稱非洲鴕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鳥。它體高身長,善于奔跑,能夠適應(yīng)沙漠荒原中的生活。其中最大的雄性鴕鳥身高2.75米,身長2米左右,體重約160千克。鴕鳥的翅羽和尾羽都是白色的,體羽毛色多樣,頭部羽毛稀少,頸部幾乎光禿。它頭頸很長,目光銳利,看得準(zhǔn),望得遠(yuǎn),這使它不僅能及時預(yù)防天敵的偷襲,而且還能迅速尋找食物。

一對鴕鳥夫婦正在照料自己的子女。
鴕鳥的兩腿長而有力,行走迅速。盡管兩翼已經(jīng)退化,而且軀體肥大,不能飛翔,但它有相當(dāng)發(fā)達(dá)的副羽,奔跑時靠鼓翅扇動相助,一步可達(dá)3.5米,在一刻鐘或半小時內(nèi)能毫不費力地增速到50千米/小時,最快時速可達(dá)到70千米。
數(shù)量最多的鳥
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的鳥是生活在非洲的一種叫做“幾利鳥”的鳥類。
幾利鳥是一種習(xí)慣生活在干旱地區(qū)的鳥類。它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南部地區(qū),那里大部分都是干旱的沙漠和半干旱的沙草地,環(huán)境條件很惡劣,但是幾利鳥卻能很好地在那里生存。幾利鳥還是一種非常好看的鳥,它有一張非常吸引人的紅色的長嘴,因此,它是一種名貴的觀賞鳥。但是也經(jīng)常被當(dāng)?shù)厝瞬稓⑹秤茫詭桌B每年都有大約1/10被捕殺,但是幾利鳥的繁殖速度驚人。根據(jù)有關(guān)資料顯示,現(xiàn)存的幾利鳥大約有100億只,是目前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的鳥。
壽命最長的鳥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是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區(qū)的安第斯兀鷲。
安第斯兀鷲,又稱為“南美神鷹”,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分布比較普遍的一種鳥,它的體格健壯并且翼展異常大,最大的“神鷹”的翅膀展開以后有7平方米左右,因此,它也被稱為世界上“令人難以置信的巨鳥”!更讓人稱奇的是,這種鳥的壽命不像一般的鳥那樣最多也就活10多年,它的平均壽命都在50歲左右,這對于世界上其他的任何一種鳥類來講都是不可能的。年齡最大的一只安第斯兀鷲生活在倫敦動物園里,它活了73歲。
嘴最大的鳥
世界上嘴巴最大的鳥是生活在阿根廷北部和墨西哥之間的熱帶雨林中的“巨嘴鳥”。
有觀測者發(fā)現(xiàn),在美洲阿根廷和墨西哥之間的熱帶雨林中生活著一些奇特的鳥,它的嘴居然長達(dá)24厘米,寬也有9厘米,真是令人難以想象,因為這種鳥的身長也不過60多厘米,體重也不怎么重,卻有著將近自己身體一半長的嘴巴!也許正是這個原因,當(dāng)?shù)氐娜藗儼堰@種鳥叫做“巨嘴鳥”。

巨嘴鳥
巨嘴鳥的生活比較簡單,像其他鳥類一樣靠植物果實、植物種子以及小昆蟲為食,但它們卻用自己巨大的嘴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
最兇猛的鳥
世界上最兇猛的鳥還是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區(qū)的安第斯兀鷲。
安第斯兀鷲體格健壯,翼展非常大,有3米左右。它一般都生活在安第斯山脈的懸崖絕壁之間,體長1.2米,它的嘴尤其厲害,非常堅硬且呈鉤狀。爪子也非常尖利,有著天生的獵取食物的超強(qiáng)能力,專吃活著的動物,比如鹿、羊、兔等動物。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它還捕食非洲獅等大型獸類,因此,它又被人們稱為“吃獅之鳥”,它的兇猛程度不言而喻!

正在空中盤旋的安第斯兀鷲
翼展最寬的鳥
信天翁擁有世界上最長的鳥翼,翼展最長可達(dá)3.5米。它們的前臂骨骼與指骨相比顯得特別長,翼上附有25~34枚次級飛羽,而海燕只有10~12枚。長長的翅膀使信天翁成為滑翔冠軍,它們可以跟隨船只滑翔數(shù)小時而不拍一下翅膀。它們有一片特殊的肌腱將翅膀固定位置,這樣可以減少滑翔時肌肉消耗能量。信天翁的翅膀猶如一對高效的機(jī)翼,使它們能夠迅速向前滑翔,而下沉的幾率很低。這種對速度和長距離飛行的適應(yīng)性使它們能夠長時間在茫茫大海上飛行。
信天翁主要分布在南極洲、南美洲、非洲及澳大利亞南端的海洋上。在南太平洋上有一種漂泊信天翁在10個月內(nèi)可以飛行1.5萬千米,幼鳥羽毛豐滿之后就開始終生在海上漂泊。
視力最好的鳥
在鳥類中,鷹的視力是最好的,不但視野寬闊,而且目光極其敏銳。因此人們常用鷹的眼睛來形容一個人目光銳利。鷹的眼睛有兩個中央凹,正中央凹和側(cè)中央凹,這使得鷹眼的視野近似球形,因而視野非常寬廣。此外,鷹眼的瞳孔也很大,一般來說,瞳孔越大分辨率越高,因此它們能夠在高處清晰地看到地面上獵物的活動。一只雄性鷹能夠觀察到人眼觀察距離30倍遠(yuǎn)的獵物。即使在2000米的高空飛翔,它們也能準(zhǔn)確發(fā)現(xiàn)和辨認(rèn)地面上的兔子、老鼠以及水里可以成為食物的小動物。瞄準(zhǔn)獵物之后,它們就會俯沖而下,敏捷地追逐拼命逃跑的獵物,一旦用它強(qiáng)有力的爪子抓住獵物,就用其尖銳而強(qiáng)健的喙將獵物肢解,然后飽餐一頓。
最會化裝的鳥
雷鳥屬于松雞的一種,主要產(chǎn)于歐亞大陸北部以及北美洲的北極圈內(nèi)。如果在鳥類中評選最會化裝的鳥,那么非雷鳥莫屬。雷鳥的羽毛色彩會隨著棲息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雄性雷鳥四季換羽,春羽和秋羽只是局部更換,夏羽和冬羽則是完全更換。春天,雷鳥的胸部、頸部換成栗棕色有橫斑的春羽,夏天雷鳥換成帶有棕黃色斑紋的黑褐色夏羽,秋天植被枯黃時,雷鳥換上黃栗色的秋裝,冬天雷鳥的羽毛則變成像雪一樣的白色,與雪白的大地融為一體,從而躲過天敵。它們的眼睛是褐色的,嘴和爪子是黑色的。雄鳥在繁殖前還有換“婚羽”的習(xí)性,用華麗的羽毛吸引雌性。雌性雷鳥三季換羽,它們在婚前不換羽。
雷鳥主要棲息在樺樹林和柳樹林中,有些生活在高山針葉林中、高山和亞高山草甸等高山地帶。它們的食物主要是樺樹、柳樹、楊樹等喬木的嫩枝、嫩葉、花絮、果實和種子。
最耐寒的海鳥
企鵝是南極的標(biāo)志性動物,它們胖乎乎的身體,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企鵝的背部是黑色的,肚子是白色的,好像穿著一身燕尾服。它們長期生活在寒冷的地區(qū),鍛造了耐寒的生理功能。它們?nèi)砀采w著重重疊疊的細(xì)小含油的羽毛,羽毛下還有細(xì)小的絨毛,再加上厚厚的皮下脂肪,即使是最寒冷的天氣,它們也不懼怕。
南極的企鵝常常在0℃以下的水中游泳,因而身體的保溫十分重要。水中高速運動又增加了熱量的喪失。企鵝皮膚溫度在0℃左右。皮膚溫度之所以這樣低,是因為下肢內(nèi)相鄰的動脈和靜脈之間存在逆流熱交換系統(tǒng),使回心的較冷血液從流向末梢的血液中吸收熱量,從而節(jié)約體熱。
最鐘情的鳥
人類結(jié)婚之后都期望自己的伴侶不變心,結(jié)果有些人還是在中途勞燕分飛。在鳥類世界中卻有一種鳥是世界上最鐘情的鳥,那就是犀鳥。
犀鳥有四五十種,體長40~160厘米不等,它們一般頭大、頸細(xì)、翅寬、尾長,羽毛為棕色或黑色,有鮮明的白色斑紋。大部分犀鳥居住在樹洞里,雄鳥將孵卵的雌鳥用泥封在樹洞里,只留一個喂食的小洞。在雌鳥孵卵期間,全由雄鳥從小孔中喂食。在雛鳥羽毛豐滿之前,尋找全家食物的重任就由雄鳥承擔(dān)。它們奔忙一天之后,晚上就棲息在樹洞外面放哨,防止妻兒遭到敵人侵害。幼鳥羽翼豐滿之后,才破洞出來。雌雄鳥共同帶領(lǐng)雛鳥試飛。
犀鳥非常重感情。一對犀鳥中如果有一只死去,另一只絕不會茍且偷生或另尋新歡,而是在憂傷中絕食而亡,因此犀鳥是世界上最鐘情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