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章 職場冷戰,要爭才能贏

不敢抗爭

由于一些人長期以來養成了逆來順受、任勞任怨、安分守己等“傻氣”,使得自己在職場中連連吃虧。他們的這些特點如同一堵堵墻般緊緊將其包圍,讓他們處在“茍延殘喘”的境地……

有的人總是逆來順受,任勞任怨,安分守己,埋頭苦干,對人對事謹小慎微,從不會隨便得罪別人,即使別人得罪了自己,也不會懷恨在心,更不會以牙還牙。對于別人的一點點恩惠,也牢記心中找機會給予報答。他是被欺壓的絕好對象,最苦最累沒人肯干的工作必定是這種人去干,最有油水可撈的事必定與他無緣。

這些人是理所當然的“受氣包”。他們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埋頭苦干,不爭不奪,害怕受到傷害,害怕承擔責任,不敢突破常規,不敢表現情緒……做什么事都瞻前顧后,畏首畏尾。

這些人總是一味地忍讓、退縮,主張“和”為貴,強調“忍”為上,結果往往不能守住自己的底線,不戰而降。

這些人總想當然地認為,只要遵守原則,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想要的結果,去爭奪是對原則的一種違背,因而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可取的。老實人以安分守己為美德,以爭權奪利為丑惡,以不爭為高尚。但是在現代社會,不敢爭斗,不去爭斗就不會有機會送上門來,更不會有免費的午餐供你享用。

然而任何的爭奪都要冒一定的風險,任何的斗爭都可能會有流血犧牲,一些人被這種可能的后果震懾,從此便變成了軟弱者,處處吃虧,處處被人占便宜。

思路突破:要勇于抗爭

一些人日夜苦干,可到頭來,一切功勞卻被“大尾巴狼”一口叼走,實在是可憐。這種情況在職場中最為突出。

如果你是初進公司,而又有比較突出的工作能力和較高的學歷。心胸豁達的上司認為你是可用之才,也許會大力提拔你。小心眼的上司卻會對工作突出的你耿耿于懷,怕你搶了他的風頭,阻礙他的仕途。小心眼上司的最大特征是將他人的業績攬到自己頭上,還時不時使個絆子。使絆子倒還不影響工作情緒,最怕的是業績被搶,完成工作的成就感剎那間灰飛煙滅,個人在公司里的價值似乎也蕩然無存,除了心寒,還有什么?

小吾從畢業時進入的公司跳槽出來后,在一家剛成立的咨詢公司做客戶工作。3個多月做下來,小吾發現,自己做成的客戶,匯報到老板那里卻都變成了頂頭上司的業績。頂頭上司原本是憑借驕人的工作經歷被招進公司直接做客戶總監的,僅比小吾早進公司兩個多月。據說客戶總監在小吾進公司前業績平平,小吾進公司后,才有了點“高歌猛進”的意味“(高歌猛進”是老板在工作總結會上的表揚用詞),而老板完全不知道這其中有很多是小吾的成績。小吾與朋友們說起這些事,最常用的一個詞是“郁悶”。如果不是就業形勢不樂觀,小吾可能已經開始尋找下一家公司了。可是現在,難道只有忍氣吞聲嗎?

忍氣吞聲固然是職場中人棱角磨圓的表現,但膽識仍是職業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實,最經濟的辦法就是不動聲色地抗爭,利用和老板直接對話的機會匯報自己的工作,多提對公司發展有價值的建議。這樣你的業績顯而易見,更不會給那些小心眼的上司留下可乘之機。

再說,無論職位高低,所有的員工都是給老板打工的,所有的老板都希望員工忠于自己。只要在老板心目中確立良好的人格地位,你的“大尾巴狼”上司想搶你的業績就難了。

為人本分,羞于爭利

人們常常羞于爭利,以為爭取利益這件事本身不符合道德標準。這種傳統的道德觀已明顯不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取向,使得這些人在職場中變得無所適從,利益也受到極大的損害。于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要以新的利益觀和道德觀去衡量自己的所得,做好角色的轉換。

有些人總是本本分分,規規矩矩,他們在工作上任勞任怨,在生活上潔身自好,各個方面都達到了社會規范的要求,在領導眼里往往也算是很聽話的,在群眾中形象也是公認的好。然而,他們卻總是吃虧。也就是說,遵守規則的并沒有得到獎勵,而違背規則者卻獲利甚豐。這種現象看似不正常,但卻很普遍地發生在我們身邊,久而久之,反倒成為正常現象。為什么我們總是吃虧?這與我們羞于爭取自己分內利益的心態有直接的聯系。

有些人極端重視道德和規則,認為自己去爭取利益這件事本身不符合以道德為核心的道德標準。

有些人總是認為“爭”便是不道德,因為道德的行為是講究無私奉獻,只講付出、不求索取的。但事實上,爭取自己的分內利益是一個與道德無關的問題,按勞分配、等價交換乃是天經地義的公理。有些人看不到這一點,在他們眼里,爭取利益是一件不具道德優勢的事。

思路突破:“錙銖必較”不丟人

有些人不爭利,不屑于抓住自己該得的每一分錢,也不知道該獲取的利潤絕不能放手的道理。關于這一點,這些人應該向有經濟頭腦的人學習。

有經濟頭腦的人在商場上,絕對容不得模棱兩可、馬馬虎虎。特別是在商定價錢時,他們非常仔細,對于利潤的一分一厘,他們都計算得極其清楚。

只要他們認為該賺錢的地方,他們一定會臉不紅心不跳、不卑不亢地把它賺回來。在長期的商場磨煉中,有經濟頭腦的人練就了閃電般的迅速心算的能力。

某導游引導某有經濟頭腦的人參觀一個半導體收音機工廠,該人問道:“女工每小時的工資是多少?”

導游一邊盤算著一邊說:

“女工們平均薪水為25000元,每月工作日為25天,一天1000元,每天工作8小時,那么1000用8除,每小時125元,換算成美元等于……”

花了兩三分鐘,那導游才計算出答案,可那位提問的人,聽到月薪25000元后立即就想到“那么每小時35美金”。他早已根據女工人數與生產能力及原料等,算出生產每部電晶體收音機工廠能賺多少錢。

有經濟頭腦的人因為心算快,所以他們經常能作出迅速的判斷,這使他們在談判中能鎮定自若,步步緊逼,直至大獲全勝,在商場上游刃有余。

對于他們來說,精于計算,是為了錙銖必較。他們認為,該獲取的利潤絕不應放手。他們既能考慮周全,又能迅速地計算出結果。把兩者結合起來,便是他們的聰明之處,也是他們善于做生意的訣竅之一。這一點我們應該好好地學習學習。

自我推銷是人生難題

有些人不愛表現自己,使自己的優點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很多人不懂得什么叫“自我推銷”,他們把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不讓別人發現自己,其結果是在職場中默默無聞地度過一生。

一個人若想獲得成功,必須善于推銷自己。推銷自己是一種才華、一種藝術。有了這種才華,你就不愁吃,不愁穿了,因為當你學會了推銷自己,你就幾乎已可推銷任何值得擁有的東西。有的人具備了這項才華,而有的人就不這么幸運了。

每天我們都在推銷——不論我們對推銷是否在行。

當我們推銷自己的時候,我們必須對種種情況有所了解。

我們是什么人?我們必須提供的是什么?我們的優點在哪兒?缺點呢?別人對我們有什么反應?我們的目的又何在?

對這些探測性的問題,必須以我們所認識的最確切的方式來回答,因為它是設立一個推銷計劃的基礎,不論政治界或商業界都一樣。每一個人都必須找出自己的答案、自己的特點、自己的風格。跟你親近的人士,也許不好意思指出你的缺點——奇裝異服、不良習慣等,因此當你考慮推銷自己的最佳方案時,不得不誠實地對自己評價一番。

“你要推銷的第一個對象,是你自己。”心理醫生羅西諾夫說,“你愈練習好像對自己很有信心,就愈能造成一種你很行的氣氛。你必須感覺到,你有權呼吸,占據一個空間,并感覺到很自在。”你的態度全部反映在你的舉手投足之間。

一個感到自在的人,就會坐在整個椅面上,而不會只坐在邊緣上。如果他是個高大的人,他就不會縮著脖子。“推銷自己時可信程度的重要性,遠超過任何你要推出的產品或觀念。你必須有辦法直直地盯住對方的眼睛,使他深信你是個可靠的人。”

例如,在找工作的時候,盡可能把你成功的例子呈現出來。對一位藝術家或作家來說,這種過程是傳統性的;但對其他人來說,這同時可以很有效地表現出你如何解決一個特殊的問題。如果你曾幫忙創造了一項產品,你應該拿出照片來,加上一段簡短的文字,說明該產品優于其他產品的特點。常常一種視覺上的印象,會比單是文字的說明更具有深刻而長久的效果,而且也會比你的自述強得多。

推銷自己時你一定要看起來很有信心,絕不能表現出很害怕的樣子,讓人覺得你好像剛被人從一架飛機中推出來一樣。

最重要的是,你要認為你有資格擔任那項職務,如果你被雇用的話,你認為你會做得很好。

此外,當你推銷自己的時候,別擔心做錯事。但一定要從錯誤中得到教訓。

推銷是一種才華,就像是繪畫的能力,這需要培養個人的風格;沒有風格的話,你只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個而已。推銷自己是一種才能,也是一種藝術。有了這種才能,人們才可能安身立命,才能抓住機遇,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能夠將自己推銷給別人的人才能推銷世界上任何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懂得這些的人就不那么幸運了,他們把自己包在安于現狀的套子里,不敢向自己提出挑戰,亦不敢將自己的形象公之于眾。這類人會時時碰壁,一無所成。其中的原因很簡單:他們不善于推銷自己。

思路突破:學會自我推銷的技巧

推銷自我對一個人的成功來說十分重要。推銷自我一般有如下幾種技巧:

要學會表現自己

青年人大多喜歡表現自己,但如果表現不好,就容易給人一種夸夸其談、輕浮淺薄的印象。因此,最大限度地表現你的美德是最好的辦法,這是你的行動而不是你的自夸。

靠別人發現,終歸是被動的。靠自己積極地表現,才是主動的。成功者善于積極地表現自己最高的才能、德行,以及各種各樣的處理問題的方式。這樣不但表現了自己,也吸收了別人的經驗,同時獲得了謙虛的美譽。學會表現自己吧——在適當的場合、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向你的領導與同事表現你的業績,這是很有必要的。

將期望值降低一點

人有百種,各有所好。假如你投其所好仍然沒能被對方接受,你就應該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倘若期望值過高,目光盯著熱門單位,就應該適時將期望值下降一點,換一個稍稍冷門的單位,或到一個與自己專業技術相關的行業去自薦。美國咨詢專家奧尼爾說:“如果你有修理飛機引擎的技術,你可以把它變成修理小汽車或大卡車的技術。”

適當表現你的才智

一個人的才智是多方面的,假如你是想表現你的口語表達能力,你就要在談話中注意語言的邏輯性、流暢性和風趣性;如果你想要表現你的專業能力,當上司問到你的專業學習情況時就要詳細說明,你也可以主動介紹,或者問一些與你的專業相符的新工作單位的情況;如果你想要讓上司知道你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那么當上司問到你的興趣愛好時就要趁機發揮或主動介紹,以引出話題,如果上司本身就是一個愛好廣泛的人,那么你可以主動拜師求藝。至于表現自己的忠誠與服從,除了在交談上力求熱情、親切、謙虛之外,最常用的方式是采取附和的策略,但你盡量講出你之所以附和的原因。上司最喜歡的是你能給他的意見和觀點找出新的論據,這樣既可以表現你的才智,又能為上司教育別人增加說理的新材料。

推銷自己應自然地流露而不是做作地表現

會表現的人都是自然地流露而不是做作地表現。成功者從不夸耀自己的功績,而是讓其自然地流露。在你向領導匯報工作時,不妨說:“我做了某事……但不知做得怎么樣,還望您多多指點,您的經驗豐富。” 這樣,你好像是在聽取領導的指點,而實際上你已經表現了自己,又充分體現了你謙虛的美德。如果你以請功的口氣直接向你的領導說,我做了某事,這事很不簡單,做起來真不容易,其具有怎么怎么高的價值。這樣,你只會降低自己在領導心目中的價值。

唯唯諾諾,職場大病

唯唯諾諾,是退縮、軟弱、依賴、懈怠的表現;唯唯諾諾,使你的才干被埋沒,使領導對你的才干產生懷疑,使你難以創造出令領導滿意的工作業績,最終導致你只能待在被遺忘的角落……

什么是唯唯諾諾?它是下屬沒有自信、沒有魄力;缺乏勇氣的一種表現。唯唯諾諾者多遵守紀律,樂于服從,但在許多情況下,這種服從對領導者來說是一種沒用的服從。因為這種人給人的感覺便是難當大任,不可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也難獨當一面地成為領導的“臺柱子”。

所以,下屬要想獲得領導的重視,使自己成為一個對領導有用甚至是其無法離開的人,就要盡量避免唯唯諾諾這種軟弱的表現。

正如曾在日本電力公司服務、被人稱為“公司之鬼”的松永安左衛門曾經說的那樣:“人要有氣魄,只要有氣魄,天下無難事。喪失氣魄的人,就沒救了。有氣魄者,地位、金錢,均可紛至沓來。”

下屬能夠取信于領導,能夠為領導所重視,最重要的是要有實力。下級應表現自己的才干和魄力,能夠替領導解決問題,領導才不會忽視你。而唯唯諾諾者靠的則是領導的憐憫,一旦他不再需要你時,你便會變得一無是處,而且,你的軟弱表現還會助長他的侵害性行為,他會隨意地拿走你應得的獎賞。

唯唯諾諾,會使領導對你的才干產生懷疑;唯唯諾諾,是一種消極的行為方式,表現的是人的性格中不進取、不強大的一面。而許多工作的開展,則特別需要人的勇氣、毅力、堅韌、果斷、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創造性精神。顯然,唯唯諾諾者不會讓領導感到放心,不敢把重擔交付給你。一旦領導對你留下缺乏才干、沒有氣魄的印象,你將會失去很多寶貴的機遇。畢竟,每一個下級都不想一輩子碌碌無為,永遠停留在被領導的位置上。

唯唯諾諾,會使你創造不出使領導滿意的工作實績。唯唯諾諾者有一個特征,就是喜歡依賴別人,不能夠脫離開領導的直接指揮和明確指示而獨立地開展工作,工作中也是謹小慎微,不敢有所創新。試想,領導要把一部分工作交給下屬去做,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下屬能很好地完成它。如果你事事需要得到上級的確切命令才能行事,這就等于把他分配給你的工作又踢了回去,他一定不會高興的。事實上,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離不開人的勇氣和膽識的。而一個沒有工作實績,在領導眼中是無能之輩的下屬,想獲得領導的重用,這種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

思路突破:做事要有主見

索菲婭·羅蘭是意大利著名影星,自1950年從影以來,已拍過60多部影片。她的演技爐火純青,曾獲得1961年度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她16歲時來到羅馬,要圓她的演員夢。但她從一開始就聽到了許多不利的意見。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她個子太高,臀部太寬,鼻子太長,嘴太大,下巴太小,根本不像一般的電影演員,更不像一個意大利式的演員。制片商卡洛看中了她,帶她去試了許多次鏡頭,但攝影師們都抱怨無法把她拍得美艷動人,因為她的鼻子太長,臀部太“發達”。卡洛于是對索菲婭說,如果你真想干這一行,就得把鼻子和臀部“動一動”。索菲婭可不是個沒主見的人,她斷然拒絕了卡洛的要求。她說:“我為什么非要長得和別人一樣呢?我知道,鼻子是臉龐的中心,它賦予臉龐以性格,我就喜歡我的鼻子和臉保持它的原狀。至于我的臀部,那是我的一部分,我只想保持我現在的樣子。”她決心不是靠外貌而是靠自己內在的氣質和精湛的演技來取勝。她沒有因為別人的議論而停下自己奮斗的腳步。她成功了,那些有關她“鼻子長,嘴巴大,臀部寬”等的議論都“自息”了,這些特征反倒成了美女的標準。索菲婭在20世紀行將結束時,被評為這個世紀的“最美麗的女性”之一。

索菲婭·羅蘭在她的自傳《生活與愛情》中這樣寫道:“自我開始從影起,我就出于自然的本能,知道什么樣的化妝、發型、衣服和保健最適合我。我誰也不模仿。我從不去奴隸似的跟著時尚走。我只要求看上去就像我自己,非我莫屬……衣服方面的高級趣味反映了一個人的健全的自我洞察力,以及從新式樣選出最符合個人特點的式樣的能力……你唯一能依靠的真正實在的東西……就是你和你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你對自己的估計,以及你愿意成為哪一類人的估計。”

索菲婭·羅蘭談的是化妝和穿衣一類的事,但她深刻地觸到了做人的一個原則,就是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不去奴隸似的”盲從別人。你要尊重自己的鑒別力,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要像墻頭草一樣,哪邊風大就往哪邊倒。

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音樂指揮家。在一次歐洲指揮大賽的決賽中,小澤征爾按照評委給他的樂譜指揮樂隊演奏。指揮中,他發現有不和諧的地方。他以為是樂隊演奏錯了,就停下來重新指揮演奏。但還是不行,“是不是樂譜錯了?”小澤征爾問評委們。在場的評委們口氣堅定地說樂譜沒問題,“不和諧”是他的錯覺。小澤征爾思考了一會兒,突然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們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前兩位參賽者雖然也發現了問題,但在遭到權威的否定后就不再堅持自己的判斷,終遭淘汰。而小澤征爾不盲從權威,“認真”了,就不怕別人,哪怕是權威“非之”。他最終摘取了這次大賽的桂冠。

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在一家醫院,一位大夫在給病人做完手術后,對在一旁第一次做助手的護士說:“我們一共在患者體內放了11塊棉球,都取出來了吧?”年輕的護士回答:“大夫,是12塊棉球,還有1塊沒有取出來。”大夫生氣地說:“我記得很清楚,是11塊,不會錯的。”護士低頭又仔細數了數手中盤子里的棉球,然后抬起頭,說:“大夫,是12塊,還少一塊。”這時大夫笑了,他挪開了腳,讓護士看——地上有一塊棉球,剛才他故意藏在了腳下。

誰都知道競爭殘酷

在有些人的字典里,沒有“競爭”二字,失敗者從來不參與競爭。他們的處世原則是與世無爭,另外他們也認為自己沒有競爭的能力,在心底把自己歸為弱者一類。其實,誰都不是天生的強者,任何人的競爭意識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后天的奮斗中逐漸形成的。通過學習,誰都能有膽有識,敢于競爭。

人生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通過競爭獲得的。名也罷,利也罷,地位也罷,都離不開一個“爭”字。即便是愛情,不懂得競爭,也只能是“一廂情愿苦癡迷”。

毋庸諱言,人生所有的成功都是在競爭中產生的。戰場上的爭雄,職場上的晉升,官場上的高就,商場上的逐利……無論在哪一個行業、領域里出人頭地,都是以競爭開始并以競爭結束的——競爭之后方知成敗。

所以,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個競技場,“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管是什么人,要想活得順利,活得滋潤,活得舒適,活得幸福,就必須積極參與到同周圍人“爭名逐利”的競爭中去。

在有些人的字典里,沒有“競爭”二字,他們從來不參與競爭。他們的處世原則是與世無爭,另外他們也認為自己沒有競爭的能力,在心底把自己歸為弱者一類。

其實,誰都不是天生的強者,任何人的競爭意識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后天的奮斗中逐漸形成的。通過學習,誰都能有膽有識,敢于競爭。

不要因為弱小而不敢與人競爭,弱者有自己生存的方式,要相信弱者不敗,要勇敢面對敵人。

自然界有一條定律,弱者自有自己的空間。的確,無論是強者還是弱者都有一套適應自然法則的本領,只要你認真地生活著,只要你擁有自己游刃有余的空間,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你的優勢會彌補你的不足,你定能獲得別人苦苦求索也無法得到的東西。

另外,弱者在強大的競爭叢林中生存也是一種本領。自然界中有一類攀援的植物,在高大樹木的夾縫中生存,從而給自己找到一個安全的空間。在人類社會中,弱者同樣可以生存于夾縫之中。為什么呢?因為強者并非一人。幾個強者之間激烈競爭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個真空地帶。這是強者送給他們的一個大好機會。

總之,在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中并無絕對的強弱之分,如果你是弱者,你不妨聰明地保護自己,在強者的夾縫中尋找廣闊的天地。

思路突破:積極競爭才能贏

競爭是文明的世界賴以誕生、存在和發展的內驅力,它也是對自我消極狀態的一種尖銳挑戰。

投入有益的競爭,就能激發自己的創造活力;參與有益的競爭,才會推動群雄競技,造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百業興旺的局面。

在崇尚競爭、尊崇超越的知識經濟社會,不論你是否愿意,你實際上都處于激烈的競爭之中。如缺乏競爭意識或不愿投入競爭,就會被無情的競爭大潮所吞沒。

要樹立戰勝高手、又不怕敗于高手的心理。寧可100次敗在高水平的人面前,也不去花費時間100次地戰勝能力平平的人。

競爭是推動人們去重視人才、開發人才、培養人才的火車頭。正當的競爭是促進人才成長和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人才競爭是社會競爭的核心,競爭能刺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這種社會需求,是人才輩出的強大驅動力。競爭也能使人們轉變價值觀念,將人才推到風口浪尖上展示才華。競爭中所產生的壓力,能在奮斗者身上轉化為進取的動力。競爭也是使人們提高目標期望、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創造力的熔爐,是推動人們拼搏不已的長鞭。

從宏觀上看,競爭能優化人才資源的配置,能優化人才的結構和素質。同時,競爭也是發掘人才和選拔人才的良好途徑。

既然競爭是人才成長的良好動因,那么,成才者就要努力營造競爭環境,并適應這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后、奮勇爭先的氣氛。在歐洲,曾流傳著兩句格言:“當你走入失敗者之群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之所以失敗,都是因為他們從來不曾走進鼓勵人前進的環境。”“一個人要善于從遲疑、消極、煩悶中走出來,并進入激勵奮發者的環境,因為這種環境是無價之寶。”在競爭環境中,要效法先行者,必須奮起直追,為了使自己不被淘汰,就要奮爭不已。這樣,才能激發并保持爭先創優的強者心理。而一旦失去競爭的環境,就容易使人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最終為社會所淘汰。

競爭使你無法平庸,無法松懈,無法抑制自己奪魁的欲望,除非你自甘銷聲匿跡。

積極“加盟”競爭,并在競爭中鍛造才氣和智慧,這才是我們的正確選擇。

自身的分量取決于自己

一個人只有看重自己的分量,別人才會同樣看得起你,所以一個人無論能力大小、地位高低、條件好壞,都應有充分的自信,而不應自感低人一等,這種平等觀念是職場中人所應具備的。

名作家杏林子的《現代寓言》里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只兔子長了三只耳朵,因而備受同伴的嘲諷,大家都說他是怪物,不肯跟他玩。為此,三耳兔很是悲傷,時常暗自哭泣。

有一天,他終于下定決心,把那一只多出來的耳朵忍痛割掉了,于是,他就和大家一模一樣,也不再遭受排擠,他感到快樂極了。

時隔不久,他因為游玩而進入另一片森林。天啊!那里的兔子竟然全部都是三只耳朵,跟他以前一樣!但由于他已少了一只耳朵,所以這里的兔子們嫌棄他,不理他,他只好怏怏地離開了。從此,他領悟到一個真理:不相信、不看重自己,只會讓人看不起你,因為別人總是通過你的眼光來看你的。

這個寓言提醒了人們,要想別人尊重你,首先就要尊重自己,這是一個不變的準則。有些人在職場中生存,受到別人的欺負和擠兌,飽受冷落和打擊,實屬一個沒有分量的小人物,這跟他們一貫看輕自己的行事風格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們要學會不卑不亢,盡力去擺脫“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局面。

思路突破:自重方能贏得他人尊重

現實生活中,人需要彼此尊重,在比自己強的人面前,不要畏縮;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不要驕縱。學問有深淺,地位有高低,但所有的人,人格都是平等的。

世界名著《簡·愛》中的男主人公羅徹斯特身為莊園主,財大氣粗,對女主人公說過:“我有權蔑視你!”他自以為在地位低下又其貌不揚的簡·愛面前,有一種很“自然”的優越感。但有堅強個性又渴望平等的簡·愛,堅決地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寸步不讓,反唇相譏:“你以為我窮、不好看就沒有自尊嗎?不!我們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正像你和我最終將通過墳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一樣。”這番話強烈地震撼了羅徹斯特,使他對簡·愛產生了由衷的敬佩。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希望自己受人尊重、愛好榮譽是每個人的高級心理需求,是無可厚非的。雖然想受人尊重要經過別人的權衡,但實際上卻取決于每個人自尊的程度。

有一則寓言很有意思:

有一天,龍王與青蛙在海濱相遇,打過招呼后,青蛙問龍王:“大王,你的住處是什么樣的?”龍王說:“珍珠砌筑的宮殿,貝殼筑成的闕樓;屋檐華麗而有氣派,廳柱堅實而又漂亮。”龍王說完,問青蛙:“你呢?你的住處如何?”青蛙說:“我的住處綠蘚似氈,嬌草如茵,清泉汩汩,白石映天。”說完,青蛙又向龍王提出了一個問題:“大王,你高興時如何?發怒時又怎樣?”龍王說:“我若高興,就普降甘露,讓大地滋潤,使五谷豐登;若發怒,則先吹風暴,繼而打閃放電,讓千里以內寸草不留。那么,你呢?”青蛙說:“我高興時,就面對清風朗月,呱呱叫上一通;發怒時,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后氣消肚癟,萬事了結。”

青蛙在龍王面前,充分表現了自信,龍宮固然美麗,可我青蛙的居所也別具一格,可謂不卑不亢。只有心靈健全的人,才能切實地做到這一點。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不惜出賣人格,不惜降低自己的尊嚴,去逢迎那些在某一點上比自己強的人,哪怕逢迎者對自己傲慢無禮。這種“卑己而尊人”的行為是不值得稱道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中市| 那坡县| 黑河市| 习水县| 杂多县| 都昌县| 南平市| 桐城市| 江孜县| 泰安市| 湖南省| 黔西县| 中江县| 时尚| 商城县| 千阳县| 元朗区| 卫辉市| 高邑县| 永昌县| 广河县| 陕西省| 神池县| 芦溪县| 玛沁县| 乡宁县| 磐石市| 平定县| 金溪县| 青川县| 开原市| 巴彦淖尔市| 渝北区| 嘉祥县| 黔江区| 惠水县| 玛沁县| 邢台市| 奉贤区| 宜黄县|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