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抱怨的世界大全集
- 李維渴
- 8342字
- 2019-01-03 13:50:31
第四節 方法總比問題多
抱怨的人往往是沒找對方法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
“這份工作太難了,根本就做不好。”
“這么難,讓我無從下手,可怎么做啊?”
他們認為找不到方法來解決問題,自然工作是做不好的。這些只能說是推托之詞,只有主動去找方法才會有辦法。
我們說: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找不到方法的人。只要擁有方法這把寶劍,工作中再大的障礙也會被夷為平地。
第25屆世乒賽時,有一個戲劇性情節:中國選手容國團戰勝自己的同胞隊友楊瑞華。楊瑞華則大勝匈牙利老將西多,不是偶然獲勝,而是每戰必勝,被稱為西多的克星。西多則每每戰勝容國團,不是偶勝,而是常勝,兩天前的團體賽就贏得很爽快,被稱為容國團奪冠的攔路虎。最后的冠亞軍決賽由容國團對陣西多。第一局,容國團很快就告負了。賽場預測,男單冠軍必屬西多無疑。可是,最后的結果卻相反,容國團為我國體育代表隊奪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這是為什么?中國隊采取了什么戰術?
在第一局結束后,教練傅其芳退后,隊員楊瑞華臨時充當教練,指導容國團。楊瑞華時而示范動作,時而側目西多,眼中充滿火藥味。西多見楊瑞華為容國團面授機宜,渾身覺得不自在,心里直發怵。他雙眼直盯楊瑞華,自己的教練說了什么都未能聽進去,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第二局開始,榮國團士氣大振,越戰越勇,西多卻步伐紊亂,連連失誤。最后,容國團以3∶1奪冠。
教練導演了一個戲劇性變化,贏得了中國體育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塊金牌。讓我們看看這一方法的根蒂:
一是場上條件不足場外補。根據歷史表現與現實表現,教練斷定,容國團戰勝西多的概率很小,換句話說,僅靠容國團個人在場上的力量很難制伏對方。場上條件不足,但我們有場外條件優勢,讓它發揮出來,不無小補,這是一個極為出格的決策。
二是技術條件不足心理補。很明顯,在技術條件上,容國團根本不占優勢,甚至說是遇上了攔路虎。場外條件雖好,但鞭長莫及,替代不了,那就提供心理力量:教練的創新打擊了西多的求勝心理。對陣的還是容國團、西多兩人,兩人的技術也不可能在瞬間發生很大的變化,客觀條件很難改變。著力點就在主觀上——讓西多的克星楊瑞華站到教練席上,對西多實施精神壓迫。讓楊瑞華面授機宜,盡管客觀上不一定發揮多大作用,這讓西多聽不懂,猜不透,以為自己的弱點被對方抓住了,心中沒了底氣。同時,安排楊瑞華“側目怒視”,充滿火藥味,進一步給西多施加壓力。
通過教練的計謀,增添了容國團的自信心。而有楊瑞華點破西多的破綻,自己對西多的畏懼也消除了,在楊瑞華的點撥下,他對自己的攻擊力也有自信了,斗志自然更加旺盛了。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面對同一種工作,有的人認為無從下手,而有的人卻可以做得很好,其中的關鍵差別就在于能不能轉換自己的思路,并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相信大家都讀過“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乍一看,這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卻有人可以作出很不錯的業績。原因就在于,他突破了傳統思維的限制,梳子除了用來梳頭發還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做紀念品。如果在其上刻上“積善梳”三字,其意義又非同尋常了,根據不同的香客身份贈送不同品種的梳子,市場也就更為廣闊了。
這就是方法的力量。有了找方法的人,原來看似難以解決的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看似難以完成的工作都可以順利完成。
實干的人,還要會巧干
作為華人首富,李嘉誠的名字家喻戶曉,他之所以能成為首富,也并非偶然:從打工的時候起,他就是一個找方法解決問題的高手。
李嘉誠的父親是一名老師,他非常希望李嘉誠能夠考個好大學。然而,父親的突然去世使得這個夢想破滅了: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到了才十多歲的李嘉誠身上,他不得不靠打工來維持整個家庭的生存。
他先是在茶樓做跑堂的伙計,后來應聘到一家企業當推銷員。干推銷員首先要能跑路,這一點難不倒他,以前在茶樓成天跑前跑后,早就練就了一副好腳板;可最重要的,還是怎樣千方百計把產品推銷出去。
在做推銷員的整個過程中,李嘉誠都很重視分析和總結。在干了一段時間的推銷員之后,公司的老板發現:李嘉誠跑的地方不比別的推銷員都多,成交量卻最多。
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原來,他將香港分成幾片,對各片的人員結構進行分析,了解哪一片的潛在客戶最多,有的放矢地去跑,這樣一來,他獲得的收益自然要比別人多。
不錯,當別人都認為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做下去的時候,偏偏有一些優秀的人會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將效率更快地提高,將問題解決得更好。正因為他們有這種找方法的意識和能力,才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認可。
聯想老帥柳傳志的經典名言就是:“撒上一層新土,夯實,再撒上一層新土。當確認腳下是堅實的黃土地之后,撒腿就跑。”柳傳志還說:“沒錢賺的事不能干;有錢賺但是投不起錢的事不能干;有錢賺也投得起錢但是沒有可靠的人去做,這樣的事也不能干。”
正是因為柳傳志知道不能胡干蠻干,所以保證了聯想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房地產泡沫經濟運行過程中沒有跟風,并因此抓住了其他競爭對手實力下滑的時機一躍而出,從此一路領先。
張瑞敏曾說:“世界上長盛不衰的百年企業,不變的是其創新的精神。”為了使巧干在海爾形成一種氣候,提高員工巧干的理念與能力,讓每個員工多謀創新之策、多出創新之招、多做創新之事,海爾給每個員工都發了“合理化建議卡”。員工對管理、技術、工作等任何方面有好的建議,都可以提出來。而對于合理化的建議,海爾會立即采納并實行,對提出者還有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20年間,家電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海爾卻始終保持了高速、穩定發展的勢頭,奧秘只有兩個字:巧干!
“推磨子不如打碾子,干活兒不如想點子”。實干不是傻干、蠻干,巧干也不是亂干、胡干,否則要么事倍功半,要么一事無成。帶著思想工作就得“狼狽為奸”——既要有“狼”的勇敢、團隊精神,還得有“狽”的鬼點子、好主意。
正確的方法比執著的態度更重要
我們無一例外地被教導過,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比如“只要努力,再努力,就可以達到目的”等說法,我們早已十分熟悉了。你如果按照這樣的準則做事,你常常會不斷地遇到挫折和產生負疚感。由于“不惜代價,堅持到底”這一教條的原因,那些中途放棄的人,就常常被認為“半途而廢”,令周圍的人失望。
正是因為這個害人的教條,使我們即使有捷徑也不去走,而是去簡就繁,并以此為美德,加以宣揚。
一個胖女孩最近在減肥,她一直認為發胖是因為吃的食物太多造成的,所以,從決定減肥時起便開始節食。她也果然有毅力,每天的主食絕不超過二兩,其余皆用水果、蔬菜來填補。然而,兩個月之后,她的脂肪就像舍不得離開她一樣,牢牢地附在她的身上,可由于營養不良,她已變得十分虛弱,爬三層樓梯都會氣喘吁吁。
盡管這樣,她仍認為是自己堅持的時間太短,又過了一個月,情況還是那樣。沒有辦法,家人把她送到了醫院,征求醫生的意見。醫生告訴她,減肥是要講科學、講方法的,不能只靠節食,還要結合運動,并保持心情舒暢。
女孩聽了醫生的話,意識到了曾經的“堅持”都是無謂的。按照醫生教的方法,她每天堅持鍛煉,適當節食,并通過聽音樂等方式愉悅心情。現在,她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其實,不止減肥要講方法,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講究正確的方法。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銷售經理對業務受挫的推銷員經常說:“再多跑幾家客戶!”父母對拼命讀書的孩子常說:“再努力一些!”但是這些建議都有一個漏洞。就像有人曾經問一位高爾夫球高手:“我是不是要多做練習?”高爾夫球高手卻回答道:“不,如果你不先把揮桿要領掌握好,再多的練習也沒用。”其實,正確的方法往往比執著的態度更重要。
為工作設定目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也常會設計一套工作方案,并執著地依照這套方案行事,而完全忘記了根據形勢的變化要更換方案。其實,頭腦稍稍地轉動一下,選用正確的方法,就可以獲得更好的結果。
肯·富奇辭掉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業務員工作,改當顧問,有一段時間,大概因為剛剛進入新行業,他變得十分散漫,工作時經常狀態不佳,出了很多錯。他痛苦極了,決定養成一個能一直保持下去的習慣。這時有人建議他每天早上當他走下樓梯到樓下的辦公室時,打扮得就像要去外面的公司上班一樣。這樣做顯得專業,隨時準備好突然有人會來邀請他與客戶約會,可以讓自己一直處在工作狀態中,后來肯·富奇發現,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工作方法。
態度執著者經常自己摸索方法。但既然成功可以復制,經驗可以傳承,又何苦去慢慢學炸雞的技巧?加盟肯德基開家分店吧,操作手冊上寫得很清楚,你會很快就能夠炸出美味的雞肉,并且招聘來的員工即使沒學過做快餐,按照炸雞配方及流程照做一遍,也能有和你所見的肯德基炸雞一樣的味道。走遍每一家分店,都會吃到一樣好吃的炸雞,就是這個道理。
在工作中,我們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當遇到難題的時候,絕對不應該一味下蠻力去干,要多動些腦筋,看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確。
把問題扼殺在搖籃中
著名的人力資源培訓專家吳甘霖先生在他的講座中經常提到這樣一個故事:
日本劍道大師冢原卜傳有三個兒子,都向他學習劍道。一天,他想測試一下三個兒子對劍道掌握的程度,就在自己房門上放置了一個小枕頭,只要有人進門時稍微碰動門簾,枕頭就會正好落在頭上。
他先叫大兒子進來。大兒子走近房門的時候,就已經發現枕頭,于是將之取下,進門之后又放回原處。二兒子接著進來,他碰到了門簾,當他看到枕頭落下時,便用手抓住,然后又輕輕放回原處。最后,三兒子急匆匆跑進來了。當他發現枕頭向他砸來時,情急之下,竟然揮劍砍去,在枕頭將要落地之時,將其斬為兩截。
劍道大師對大兒子說道:“你已經完全掌握了劍道。”并給了他一把劍。然后他對二兒子說道:“你還要苦練才行。”最后,他把三兒子狠狠責罵了一通,認為他這樣做是他們劍道大師家族的恥辱。
劍道大師以什么標準給三個孩子不同的評價呢?其中的一點,就是對問題的察覺能力。大兒子能夠以最敏銳的思維覺察到問題,并且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二兒子發現問題晚,但當問題發生時,能夠妥善地處理;三兒子根本沒有發現問題,當問題出現時,便采取極端的應急方式進行處理,結果把不應該砍掉的枕頭砍掉——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又創造了新的問題。所以,一個優秀的人,總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問題,并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
對一個員工來說,如果發現公司有不合理的問題,要立刻扼殺在搖籃之中,切不可姑息。對產品同樣不要因為是自己做的,有了毛病就諱而不宣,等到讓消費者發覺時,受損害的就不止是你個人,很可能連整個公司的名譽、信用也受到拖累。
愛立信在中國“黯然神傷”的案例便是最佳的教材。
有著百年輝煌歷史的愛立信與諾基亞、摩托羅拉并世稱雄于世界移動通信業。但自1998年開始的幾年里,愛立信在中國的市場銷售額一日千里地下滑,最終不但退出了銷售三甲,而且還排在了新軍三星、飛利浦之后。
2001年,在中國手機市場上,大家去買手機時,都在說愛立信如何如何不好。當時,它有一款叫做“T28”的手機存在質量問題,這本來就是一種錯誤,但更大的錯誤是愛立信漠視這一錯誤。“我的愛立信手機的壞了,送到愛立信的維修部門,問題很長時間都沒有解決。最后,他們告訴我是主板壞了,要花700塊錢換主板。而我在個體維修部那里,只花25元就解決了問題。”這位消費者確切地說出了愛立信存在的問題。那時,幾乎所有媒體都注意到了“T28”的問題,似乎只有愛立信沒有注意到。愛立信一再地為自己辯解,認為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背后搗鬼。然而,市場不會去探究事情的真相,也不給愛立信以“申冤”的機會,就無情地疏遠了它。
《廣州青年報》連續三次報道了愛立信手機在中國市場上的質量和服務問題,引發了消費者以及知名人士對愛立信的大規模批評,而且,愛立信的768、788 C以及當時大做廣告的SH888,居然沒有取得入網證就開始在中國大量銷售。當時,輕易不表態的電信管理部門的聲明,證實了此事。至此,愛立信手機存在的問題浮出水面。但愛立信一如既往地采取掩耳盜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據當時參加報道的一位記者透露,愛立信試圖拿出幾萬元廣告費來封媒體的嘴。愛立信廣州辦事處主任還心虛嘴硬地狡辯:我們的手機沒有問題。既然選擇拒不認錯,愛立信自然不會去解決問題,更不會切實地去做服務工作。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質量和服務中的缺陷,使愛立信輸掉了它從未想放棄的中國市場。在工作中,我們不要忽視任何一個小問題的滋生,更不能姑息它們由小到大的過程。解決問題和困難最好的時機,莫過于在它們剛剛萌生之時。如果一個問題在它剛剛萌芽之時沒有得到及時解決,那它就有可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抓住問題的根源,在危機中找轉機
在老板看來,一名稱職員工最關鍵的素質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在緊要關頭。正如一家知名的跨國集團總裁所說的那樣:“通向最高管理層的最迅捷的途徑,是主動承擔別人都不愿意接手的工作,并在其中展示你出眾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然而解決問題不能一味地靠決心和蠻力,最重要的還是要發現問題的關鍵。在危機之中找到轉機。
在美國紐約,有一家公司為了進一步謀求發展,斥巨資新建了一棟52層高的總部大樓。工程馬上就竣工了,但如何面向社會宣傳呢?公司的廣告部人員絞盡了腦汁,仍然找不到一個滿意的宣傳方式。
就在這時,值班人員報告,在大樓的32層大廳中發現了大群的鴿子。這群鴿子似乎將這個大廳當成巢穴了,把整個大廳搞得臟亂不堪。可是,應該怎樣處理這群鴿子呢?如果處理得不好,勢必會引起環保組織的攻擊。如果處理得巧妙,就可以使麻煩變成機遇。相關工作人員冥思苦想,終于得到了一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那就是利用鴿子這一偶然事件大做文章,制造新聞。他們先派人關好窗子,不讓鴿子飛走,并打電話通知了紐約動物保護委員會,請他們立即派人妥善處理好這些鴿子。
可想而知,歷來以注重動物保護而自譽的美國人會怎么樣。
動物保護委員會的人聞訊后立即趕來了,他們興師動眾的大舉動馬上驚動了紐約的新聞界,各大媒體競相出動了大批記者前來采訪。
三天之內,從捉住第一只鴿子直到最后一只鴿子落網,新聞、特寫、電視錄影等,連續不斷地出現在報紙和熒屏上。這期間,出現了大量有關鴿子的新聞評論、現場采訪、人物專訪。而整個報道的背景就是這個即將竣工的總部大樓。此時,公司的首腦人物更是抓住這千金難買的機會頻頻出場亮相,乘機宣傳自己和公司。一時間,“鴿子事件”成了酷愛動物的紐約人乃至全美國人關注的焦點。
隨著鴿子被一只只放飛,這家公司的摩天大樓以極快的速度聞名遐邇,而公司卻連一分錢的廣告費都沒花。
回過頭,我們再想一想,如果這家公司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沒有意識到鴿子的處理方式會關系到公司的利益,若處理不當,不但會損害公司的形象,更會喪失免費宣傳公司的機會。
在工作中,沒有人不希望能最快、最有效地解決問題,但有的人能做到,有的人卻做不到,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而是否懂得抓要點、抓根本,是關鍵。
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往往是事事著手、事事落空,即使事情能做成,也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與此相反,有的人不管遇到多棘手的問題,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問題的要點,并采取相應的手段,這樣,再棘手的問題也能很快解決。
只要有智慧,劣勢也能變優勢
當你身處劣勢時,可以選擇兩種處理方式:
一是一味抱怨。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有才華卻毫無用武之地;抱怨天公不作美,陷自己于困頓之中。
二是積極行動。面對劣勢,積極思考,用靈活的思維、巧妙的辦法解決問題。
與之相對應,兩種表現也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一味抱怨的仍在抱怨,因為他仍舊身處劣勢而沒有絲毫變化;積極行動的則會開懷一笑,因為他已經用頭腦與行動化解了困難,甚至會將劣勢轉化為優勢。
有一次,英國一家足球生產廠接到了一份“莫名其妙”的控訴,因此而面臨一場不大不小的危機。但他們的工作人員憑借著超常的智慧和方法將自己所處的“劣勢”轉變成了“優勢”。
一天,在英國麥克斯亞洲的法庭上,一位中年婦女聲淚俱下,面對法官,嚴詞指責丈夫有了外遇,要求和丈夫離婚。她對法官控訴了自己的丈夫,指責他不論白天還是黑夜,都要去運動場與那“第三者”見面。法官問這位中年婦女:“你丈夫的‘第三者’是誰?”她大聲地回答:“‘第三者’就是臭名遠揚、家喻戶曉的足球。”
面對這種情況,法官啼笑皆非,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勸這位中年婦女說:“足球不是人,你要告也只能去控告生產足球的廠家。”不料,這位中年婦女果真向法院控告了一年可生產20萬只足球的足球廠。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卻是這家被控告的足球廠,他們在接到法院的傳票后,不怒反喜,竟十分爽快地出庭,并主動提出愿意出10萬英鎊作為這位中年婦女的孤獨賠償費。這位太太喜出望外、破涕為笑,在法庭上大獲全勝。
大家知道,英國是現代足球的發祥地,國人對足球的酷愛幾乎達到了發狂的地步,這場因足球而引起的官司自然在全英國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各個新聞媒體紛紛出動,做了大量的報道。
頭腦精明的廠長,敏銳地利用了一次非常糟糕的事件大做文章,沒花一分錢的廣告費,卻讓他和他的足球廠名聲大振。
這位足球廠廠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位太太與她的丈夫鬧離婚,正說明我們廠生產的足球魅力之大,并且她的控詞為我廠做了一次絕妙的廣告。”自此,這家足球廠的產品銷量因此直線上升,成為同行中的“領頭羊”。
被告上法庭,是每一個企業都比較頭痛的問題,更不用說是如此“無厘頭”的原因。處于劣勢的足球廠卻沒有放掉這個讓劣勢變優勢的機會,而是積極地促成它們的轉化,讓人們在對這起案子“津津樂道”之時也將這家足球廠深深地記在了心里。
正如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工作中,劣勢與優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只有那些勇于開拓思路、積極尋找方法、謀得有利于發展的資源的人,才能成就大業。
優秀的員工往往能夠從危機中尋找可以利用的商機,在失利中尋找契機,從而使自己反敗為勝。只要思路再靈活一些、方法再得當一些,遇上的麻煩可能會帶給你推銷自己和企業的機會。
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有時就差這么一點點火候,把握好時機,你便走到別人的前面了。
“此路不通”就換個方法
有位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盆食物放在一個未封閉的護欄前,讓雞和狗去吃。雞很愚蠢,看見食物,只在護欄前猛撲,結果總是吃不到食物。狗卻聰明,它只在護欄前站了一站,便側身轉到護欄后面,結果吃到了食物。
一個簡單的故事,卻闡釋了一個不簡單的道理:達到目標的最短距離未必是直線。在遇到問題時,我們基本會以兩種方法去解決:以直線方法或以迂回的方法。通常,直線方法是我們的首選,因為我們認為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是,許多問題的求解靠直線方法是難以如愿的,這時,采用迂回思維去觀察思考,或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很多人都知道曹沖稱象的故事。在稱量技術落后的古代,一只大象的重量,誰也無法準確稱出。小曹沖非常聰明,他避開了沒有大秤的正面沖突,想到了把大象裝在船上,刻下船在水中的吃水線。再牽下大象,裝上同樣吃水線的石子。這樣,就把稱大象的難題,轉換成稱同樣重量的小石子。一把小秤,便把一只大象的重量稱出來了。
蒙古族也有一則關于聰明的巴拉甘倉的民間故事。一次,一位財主騎馬在路上碰到巴拉甘倉。財主說:“巴拉甘倉,聽說你很聰明,你能把我從馬上拉下來嗎?”巴拉甘倉說:“先生,我不能。但我可以把你從馬下拉到馬上。”財主馬上跳下來,叫巴拉甘倉把他拉上馬。巴拉甘倉哈哈大笑:“先生,我這不是把你拉下馬了嗎?”財主恍然大悟。
這兩則故事都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難題看似無法解決,但如果我們采用迂回思維之術,不正面出擊,而從側面或背后出擊,便可柳暗花明。
我國著名科學家吳階平講了一個他父親的故事。他說,有一次,一位姓盛的人有一批大洋(銀圓)要從武漢運往上海。當時,長江一線匪盜猖獗,誰也不敢承接這一任務。盛某人找到吳階平的父親。吳父面無難色,很爽快地答應了盛某人的要求。吳父為什么敢于如此爽快地應招?原來吳父是這樣做的:他把那批大洋,全部買成洋油,洋油裝船運輸,就比直接裝銀圓運輸安全多了。洋油運到上海,再換成銀圓交給盛某人,問題不就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嗎?湊巧的是,這批洋油運抵上海時,恰好遇上洋油大漲價,吳父不但把全部銀圓安全交給了盛某人,還為其狠賺了一筆。盛某人大喜,要給吳父一些大洋,吳父不受。盛某人便投資幫吳父在上海建立了一個紗廠。
運用迂回思維的基本特點就是避直就曲,通過拐個彎的方法,規避擺在正前方的障礙,走一條看似復雜,卻可以盡快到達目的地的曲線。這是迂回思維的智慧,也是迂回思維的魅力所在。
“此路不通”就繞個圈,“這個方法不行”就換個方法,應該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理念。一個卓越的人,必是一個注重思考、思維靈活的人。當他發現一條路走不通或太擠時,就能夠及時轉換思路,改變方法,以退為進,尋找一條更加通暢的路。這一點思維特質,是需要我們用心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