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每天學點口才學大全集作者名: 王光波本章字數: 9784字更新時間: 2019-01-03 13:42:44
第五章 口才規則
觀察規則:想說好話,察言觀色
人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有時,同某人在一起,說話很愉快,也有時同某人在一起,感到很煩,本來很感興趣的話題卻不想談下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對方說話不討人喜歡,該問的問,不該問的也問,所以讓人覺得厭煩。說話要講究輕重、曲直,更要察言觀色,知道哪些話該說哪些不該說,哪些該問哪些不該問。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平定天下之后,開始論功行賞。這可是攸關后代子孫的萬年基業,群臣們自然當仁不讓,彼此爭功。
漢高祖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就封蕭何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心中卻不服,私底下議論紛紛。
封爵受祿的事情好不容易塵埃落定,眾臣對席位的高低先后又群起爭議。許多人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次傷,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屢戰屢勝,功勞最大,他應排第一。”劉邦在封賞時已經偏袒蕭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難以再堅持己見,但在他心中,還是想將蕭何排在首位。
這時候,關內侯鄂君已揣測出劉邦的心意,于是就順水推舟,自告奮勇地上前說道:“大家的評議都錯了!曹參雖然有戰功,但都只是一時之功?;噬吓c楚霸王對抗五年,時常丟掉部隊,四處逃避,蕭何卻常常從關中派員填補戰線上的漏洞。楚、漢在滎陽對抗好幾年,軍中缺糧,也都是蕭何輾轉運送糧食到關中,糧餉才不至于匱乏。再說,皇上有好幾次避走山東,都是靠蕭何保全關中,才能順利接濟皇上的,這些才是萬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個曹參,對漢朝有什么影響?我們漢朝也不必靠他來保全??!你們又憑什么認為一時之功高過萬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張蕭何第一,曹參居次。”
這番話正中劉邦的下懷,劉邦聽了,自然高興無比,連連稱好,于是下令蕭何排在首位,可以帶劍上殿,上朝時也不必急行。
而鄂君因此也被加封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多了將近一倍。他憑著自己察言觀色的本領,享盡了一生榮華富貴。
問題是展開話題的鑰匙。所以說話察言觀色就要做到問話要討人喜歡。有些問題,當你得不到滿意的答復時,是可以繼續問下去的,但有一些問題就不宜再問。比方說你問對方住在哪里,他如果只說地區而不說具體地址,你就不宜再問在某路某號。如果他愿意讓你知道的話,他一定會主動詳細說明的,而且還會補充上一句,邀請你去坐坐,否則便是不想讓別人知道,你也不必再追問了。舉一反三,其他諸如此類的問題,如年齡、收入等也一樣不宜追問,以免引起對方不快。
不可問對方同行的營業情況。同行相忌,這是一般人的毛病。因為他回答你時,若不是對其同行過于謙遜的贊揚,便是惡意的詆毀。在一個人面前提及另外一個和他站在對立地位的人或物總是不明智的。
此外,在日常交際中要知道的是:不可問及別人衣飾的價錢;不可問女士的年齡(除非她是六歲或六十歲左右的時候);不可問別人的收入;不可詳問別人的家世;不可問別人用錢的方法;不可問別人工作的秘密,如化學品的制造方法,等等。
凡別人不知道或不愿意讓人知道的事情都應避免詢問。問話的目的在于引起雙方的興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沒趣。若能讓答者起勁,同時也能增加你的見識,那是問話的最高本領。
一位社交家說:“倘若我不能在任何一個見面的人那里學到一點東西,那就是我的處世的失敗?!?/p>
這句話很發人深省,因為虛懷若谷的人,往往是受人歡迎的。記住,問話不僅能打開對方的話匣,而且你可以從中增益學問。
換位規則:換位思考,說得更好
很多人往往習慣將自己的想法、意見強加給別人,總覺得自己的做法、意見才是最好的。雖然出發點都是好心的,是為了幫助別人解決某些問題,但是卻始終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過這樣是否適合。所以當我們和別人商談事情時,我們不應該先自我確定標準和結論,應該站在對方的立場仔細想想,關心詢問對方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和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直接講一番自我的大道理來逼迫對方接受。
在與對方溝通時,站在對方立場上,才能讓別人聽著順耳,覺得舒服。站在對方立場上,設身處地地想,設身處地地說。如此,不僅能使他人快樂,也能使自己快樂。
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你會發現,你跟他有了共同語言,他所思所想、所喜所惡,都變得可以理解。在各種交往中,你都可以從容應對,要么伸出理解的援手,要么防范對方的惡招。許多人不懂得如何站在對方立場上思考和說話,這是導致很多事情做不成功的一大原因。
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說話,能給他人一種為他著想的感覺,這種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極強的說服力。要做到這一點,“知己知彼”十分重要,唯先知彼,而后方能從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成功的人際交往語言,有賴于發現對方的真實需要,并且在實現自我目標的同時給對方指出一條可行的路徑。
某精密機械總廠生產某項新產品,將其部分部件委托另外一家小型工廠制造,當該小型工廠將零件的半成品呈示總廠時,不料全不合該廠要求。由于迫在眉睫,總廠負責人只得令其盡快重新制造,但小廠負責人認為他是完全按總廠的規格制造的,不想再重新制造,雙方僵持了許久。總廠廠長在問明原委后,便對小廠負責人說:“我想這件事完全是由于公司方面設計不周所致,而且還令你吃了虧,實在抱歉。今天幸好是由于你們幫忙,才讓我們發現竟然有這樣的缺點。只是事到如今,事情總是要完成的,你們不妨將它制造得更完美一點,這樣對你我雙方都是有好處的?!蹦俏恍S負責人聽完,欣然應允。
也許你會質疑:“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說來容易,實際要做的時候卻很難。”沒錯,站在對方立場來說話確實不容易,但卻不是不可能。許多口才不錯的人都能確實做到這一點。因為若不如此做,談話成功的希望就可能是很小的。真正會說話的人,善于努力地站在他人的角度來設想,并且樂此不疲。然而,他們也并非一開始就能做得很好,而是從一次次的說服過程中吸收經驗、吸取教訓,不斷培養自己養成這種習慣,最后才達到這樣的境界。因此,只要你愿意,這并不是件太大的難事。
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和說話,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往往能讓人非常感動?,F在有一個很流行的說法是“理解萬歲”,一個人最大的痛苦之一就是沒人理解,如果我們能站在他的立場上說話,那對于他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美國汽車大王福特說過:“如果說成功有秘訣的話,那就是站在對方立場上認識和思考問題?!比绻闩c別人意見不一致了,假若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認識和思考問題,你也許會發現自己錯了。而且如果你肯主動承認錯誤,就會使矛盾很快得到解決,還能贏得他人的喜歡。
贊美規則:贊美藝術,看人下菜
人的地位有高低之分,年齡有長幼之別,因而因人而異、突出個性的贊美比一般化的奉承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總希望別人不忘記他“想當年”的業績與雄風,同其交談時,可多稱贊他引以為豪的過去;對年輕人不妨贊揚他的創造才能和開拓精神,并舉出幾點實例證明他的確能夠前程似錦;對于經商的人,可稱贊他頭腦靈活,生財有道;對于知識分子,可稱贊他知識淵博、寧靜淡泊……這些都是恰如其分的。而如果夸一個中年婦女活潑可愛、單純善良就會不倫不類,弄不好會招致臭罵;贊美你的領導發家有方、日進斗金,恐怕升遷就渺茫了。
要夸別人,應有一種“戰無不勝”的信心。人都是有弱點的,再謙虛,再不近人情,再標榜不喜歡聽甜言蜜語的人,其實都是喜歡別人贊美自己的,但要恰如其分。
古時候有一個人非常善于拍馬屁。他阿諛奉承地過了一生,送了無數的高帽子給人戴。死后到了陰間,閻王親自審問他。
“你這人活了一世,只懂阿諛奉承,讓人不思進取,實在是罪該萬死。來啊,把他給我打下十八層地獄!”閻王怒氣沖沖地吼道。
“慢著,”那人不慌不忙地說道,“小人是該死,但小人奉承的都是那些有虛榮心的人。像大王您這樣英明神武、鐵面無私、沒有虛榮心的人是不會接受小人的高帽的。”
“還算你有眼!”閻王笑著說,“你投胎去吧!”
要贊美對方,就要善于揣測人心,了解對方的需要,有的放矢。比如營業員與顧客在商品質量、價格等方面爭執不下時,營業員改換話題,稱贊這位顧客真有眼光,這衣服款式是最新的,面料也好,特別暢銷。再夸她“能說會道,真會砍價,我們這兒從沒這么低的價錢了”。顧客一定喜歡聽,不好意思再爭下去,說不定很快就買下來了。人的心理就是這么奇怪。
吳局長除了精于本職業務以外,對書法也頗有研究。一次部下小丁去拜訪他,恰巧碰到他在寫字。“哎呀,沒想到吳老的字寫得這么好?!本鞯男《∫桓卑l現新大陸的樣子。
“哪里哪里,胡亂涂鴉罷了。”吳老很謙虛?!拔乙郧耙矊W了兩年書法,但總不得要領。不知道吳老有什么絕招,可不可以教教我?”小丁虛心求教?!澳阋蚕矚g書法?那太好了!”吳老像遇到知己一樣,興奮地對自己的部下說起來?!熬臀易约旱捏w會,學寫書法就在于三點:眼到、心到、手到。所謂眼到,就是觀摩名家作品,要觀察入微;心到呢,就是學書法要有恒心,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并且寫的時候要用心去體會,進入忘我的境界。”吳老停下來,喝了口茶。
“那手到又是什么呢?”小丁一副求知的樣子。
“手到當然是多練了。只有多練才能體會到書法的真義?!?/p>
“唉,我過去就是看得少,練得少,并且沒有恒心。今天聽吳老一席話,對我的幫助真是太大了!”小丁感慨地說。
接下來賓主自然是談得非常投機。臨走時,吳老還送了小丁一副自己的字。小丁將它往自己辦公室一掛,當然增光不少,吳局長也更喜歡他了。
虛榮是人的天性,它希望被滿足的欲望是強烈的,我們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可以先明白對方的虛榮所在,然后用一些恰當的話去滿足這種虛榮,看人下菜碟兒,對方一定會非常受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這方面往往是他花費了精力才獲得的,如果你對他的這方面表示承認,并且表示得謙虛一些,對他顯露出求教的意思,給他充分展現自己特長的機會,他一定會很高興的。
團結規則:交流過程,多說我們
有位心理專家曾經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他讓同一個人分別扮演專制型、放任型與民主型等三種不同角色的領導者,而后調查其他人對這三類領導者的觀感。
結果發現,采用民主型方式的領導者,他們的團結意識最為強烈。同時研究結果也指出,這些人當中使用“我們”這個名詞的次數也最多。
一家公司招聘員工,最后要從三位應聘人員中選出兩個。他們給出的題目是這樣的:假如你們三個人一起去沙漠探險,在返回的途中,車子拋錨了。這時,你們只能選擇四樣東西隨身帶著。你會選什么?這些東西分別是:鏡子、刀、帳篷、水、火柴、繩子、指南針。其中帳篷只能住兩個人,只有一瓶礦泉水。
甲男選的是:刀、帳篷、水、火柴。
面試經理問他,為什么你第一個就要選刀?
甲男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帳篷只夠兩個人睡,水只有一瓶,萬一有人為了爭奪生存機會想害我呢?所以,我把刀拿到手,也就等于把主動權抓到了手中。”乙女和丙男選的四樣物品為:水、帳篷、火柴、繩子。
乙女解釋說:“水是必需品,雖然只夠兩個人喝,但可以省著點,相信也能夠使三個人一起堅持到最后;帳篷雖然只能容納兩個人睡,但是可以三個人輪換著來休息;火柴也是路上必不可少的;而繩子可以用來把三個人綁在一起,這樣在風沙很大、看不見物的時候,隊伍就不會散了?!北薪o出的解釋與乙女相同。
最后,甲男被淘汰出局。
事實上,我們在聽演講時,對方說“我認為……”帶給我們的感受,將遠不如他采用“我們……”的說法,因為采用“我們”這種說法,可以讓人產生團結意識。
小孩在做游戲時,常會說“我的”、“我要”等語,這是自我意識強烈的表現,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或許無關緊要,但若長大成人以后仍然如此,就會給人自我意識太強的壞印象,人際關系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人的心理是很奇妙的,同樣的事往往會因說話的態度不同,而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因此善用“我們”來制造彼此間的共同意識,對促進我們的人際關系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沒有做什么,同事們和我一樣戰斗在工作第一線,尤其領導更是起了帶頭作用,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所以今天大家給我的榮譽,我覺得功勞不能歸于一人,功勞是大家的。”在一些表彰會上,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語言,把“我”說成“我們”,一來顯得自己謙虛,二來讓領導和同事們聽著都很舒服。
中國是一個傳統深厚的國家,中國人有內斂的普遍個性,這種內斂個性成為了我們基本價值判斷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過分強調自己,什么事都搶著去干,或者什么功勞都攬到自己頭上,什么過錯都推給別人,那這個人很可能就要倒霉了,除非你是團隊中的頭號人物。所謂“槍打出頭鳥”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即使自己干了很多,苦勞都是自己的,也要把功勞分給大家。
不過讓心中不平之人聊可自慰的,就是你做了事情但是把功勞和大家分享了,你在別人心中的地位就會逐漸提高。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領導更是眼明心亮,只要你不搶他的風頭,時間長了肯定有你的好處。
說“我”跟“我們”的差別,其實就是讓聽者心里頭高興與否。說“我們”,聽者心里高興,對自己有好處;說“我”,聽者心里不高興,對自己沒什么好處。既然這樣,聰明的人就應該多說“我們”少說“我”。
那么是不是不能說“我”呢?當然不是,只是要把握好機會。平時積累了很多人情資本,在關鍵時刻勇敢地把“我”說出來,等于是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會取得讓人滿意的結果。
少言規則:給人機會,不多說話
有些人在生活中常易犯一個毛?。阂坏┧麄兇蜷_話匣,就難以止住,被人稱為“話癆”。其實,這種人得不償失,因為他們自己話說得多了,既費精力,給他人傳遞的信息又太多,也還有可能傷害他人;另外,他們無法從他人身上吸取更多的東西,當然問題不在于別人太吝嗇,而是他不給別人機會。看來,那些說個不停者確實該改改自己的“牛性”了,否則會吃大虧。
如果有幾個朋友聚在一起談話,當中只有一個人口若懸河,其他人只是呆呆聽著,這就成為他的演講會,讓在場的其他人感到無可奈何和憤怒。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發表欲。小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爭先恐后地舉起手來,希望教師讓自己回答,即使他對于這個問題還不是徹底地了解,只是一知半解地懂了一些皮毛,還是要舉起手來,也不在乎回答錯誤要被同學們笑,這就說明人的表現欲是天生的,因為小學生遠不如成年人有那么多顧慮。成人們聽著人家在講述某一事件時,雖然他們并不像小學生那樣爭先恐后地舉起手來,然而他卻恨不得對方趕緊講完了好讓他講。
阻遏別人的發表欲,對方一定不高興,在此情況下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同,不要做這樣的事。你不但應該讓別人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還得設法引起別人說話的欲望,使對方感覺到你是一位令人歡喜的朋友,這對一個人的好處是非常之大的。
著名記者麥克遜說:“不肯留神去聽人說話,這是不受人歡迎的原因之一。一般的人,他們只注重于自己應該怎樣說下去,絕不管別人要怎樣說。須知世界上多半是歡迎專聽人說話的人,很少歡迎專說自己話的人?!?/p>
美國一家汽車公司正在準備采購一年所需要的坐墊布。3家有名的廠家已經做好樣品,并接受了汽車公司高級職員的檢驗。然后,汽車公司給各廠發出通知,讓各廠的代表進行最后一次競爭。
有一個廠家的代表基爾先生來到了汽車公司,他正患著嚴重的咽喉炎。參加高級職員會議時,他的嗓子啞得厲害,差不多不能發出聲音。他被帶進辦公室,與紡織工程師、采購經理、推銷主任及該公司的總經理面洽。他站起身來,想努力說話,但只能發出沙啞的聲音。
大家都圍桌而坐,所以基爾只好在本上寫了幾個字:“諸位,很抱歉,我嗓子啞了,不能說話?!?/p>
“我替你說吧,”汽車公司總經理說。后來總經理真替他說話了。他陳列出基爾帶來的樣品,并稱贊它們的優點,于是引起了在座其他人活躍的討論。那位經理在討論中一直替基爾說話,而基爾在會上只是微笑點頭及做出少數手勢。
令人驚喜的是,基爾最后得到了那份合同,訂了50萬碼的坐墊布,價值160萬美元——這是他得到的最大訂單。
如果不是因為意外而說不出話,也許基爾就要侃侃而談,讓人心生反感,也就不會得到那筆單子。一個商店的售貨員,拼命地稱贊他東西怎樣好,不給顧客有說一句話的機會,很可能就會失去這位顧客的生意;因為顧客不過是把你的如簧之舌、天花亂墜的說話當做是一種生意經,絕不會輕易相信而購買的。反過來,你如果給顧客說話的余地,使他對商品有評價的機會,你的生意便有可能做成功。因為顧客總有選擇和求疵的心理,如果只是一味地夸耀,或是對顧客的批評加以爭辯,這無異于說顧客不識好貨,不是對顧客極大的侮辱嗎?他受了極大的侮辱,還會來買你的貨物嗎?
與其自己嘮嘮叨叨地多說廢話,還不如爽爽快快,讓別人去說話,反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如果能夠給別人說話的機會,你就給人留下了一個好印象,以后,別人就會更愿意與你交談。
誠懇規則:謙和誠懇,縮短距離
第一次見面時,用三言兩語恰到好處地表達你對對方的友好情意,或肯定其成就,或贊揚其品質,就會頃刻間暖其心田,感其肺腑,就會使對方油然而生一見如故、欣逢知己之感。初次見面時交談達到這種程度會為日后的深入交往做好鋪墊。跟從未見過面者電話交談時適當地表情達意同樣能使對方感動不已。
很多時候,當你的意見與對方出現分歧時,你也許很想打斷他。不要那樣做,那樣做很危險。當他有許多話急著要說的時候,他不會理你的。因此,你要耐心地聽著,誠懇地鼓勵他充分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做一個開明謙和的人。如果你從事推銷工作,那么被別人拒絕就是在所難免的事了。對方拒絕你并不是因為不想買你的產品,而是因為與你有距離感,這種時候你就非常有必要想辦法用一種比較謙和的態度來消除與對方的距離感。
劉先生是一家天然食品公司的推銷員。一天,他還是一如往常,把蘆薈精的功能、效用告訴一位陌生的顧客,對方同樣沒有興趣。劉先生自己嘀咕:“今天又無功而返了。”當劉先生正準備向對方告辭時,突然看到陽臺上擺著一盆美麗的盆栽,種著紫色的植物。劉先生于是請教對方說:“好漂亮的盆栽??!平常似乎很少見到?!?/p>
“確實很罕見。這種植物叫嘉德里亞,屬于蘭花的一種。它的美,在于那種優雅的風情。”陌生人解釋道。
“的確如此。會不會很貴呢?”劉先生接著問道。
“很昂貴。這盆盆栽要800元呢!”陌生人接著說。
“什么?800元……”劉先生故作驚訝地問道。
劉先生心里想:“蘆薈精也是800元,大概有希望成交。”于是慢慢把話題轉入重點:“每天都要澆水嗎?”
“是的,每天都要很細心養育?!?/p>
“那么,這盆花也算是家中的一分子嘍?”這位家庭主婦覺得劉先生真是有心人,于是開始傾囊傳授所有關于蘭花的學問,而劉先生也聚精會神地聽。
過了一會兒,劉先生很自然地把剛才心里所想的事情提出來:“太太,您這么喜歡蘭花,您一定對植物很有研究,您是一個高雅的人,同時您肯定也知道植物帶給人類的種種好處,帶給您溫馨、健康和喜悅。我們的天然食品正是從植物里提取的精華,是純粹的綠色食品。太太,今天就當做買一盆蘭花把天然食品買下來吧!”
結果對方竟爽快地答應下來。
這筆生意的成交多半是因為劉先生態度謙和,既沒有咄咄逼人的強勢,也沒有卑躬屈膝讓人鄙視。這一結果出人意料,但并非在情理之外。
實際上,只要你有謙和的態度,你要辦的事情往往會柳暗花明,甚至在你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獲得成功。謙和誠懇不僅是良好修養的體現,也是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的體現。這種能力能使對方放下敵意,像你一樣的謙和,進而與你建立一種相互吸引的關系。
規避規則:不同觀點,婉轉表達
美國前參議院議員羅慈和哈佛大學校長羅威爾,在歐戰結束后不久,一同被請到波士頓去辯論國際聯盟的問題。羅慈感覺到大部分聽眾都對他的意見表示仇視,可是他決定讓聽眾都贊同他的意見。他該怎樣表達自己的觀點,讓聽眾贊同自己呢?下面是他的那篇演說稿,看完他開始的十幾句話,即使反對他最強烈的人,也無法對他提出相悖的意見。為了稱頌聽眾的愛國熱忱,他稱聽眾為“我的同胞”;為了縮小彼此意見相悖的范圍,他敏捷而鄭重地提出他們共同的思想;為了贊美他的對手,他堅持著說他們的不同點只是方法上瑣碎的小枝節,而對于美國的幸福以及世界的和平諸多大問題,他們的觀點是完全一樣的。他更進一步地說,他也贊成國際聯盟的組織是應該有的。分析到最后,他和對方的不同點,只是他覺得“我們應該有一個更完善的國際組織”。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他演說的開頭吧:
校長、諸位朋友、諸位先生、我的同胞們:
羅威爾校長給了我這一個機會,使我能夠在諸位面前說幾句話,對此我感到十分榮幸。我們兩人是多年的老朋友,而且都是信奉共和黨的人,他是我們擁有最大榮譽的大學校長,是美國最重要、極有權威和地位的人,他還是一位研究政治最優秀的學者和史學專家?,F在,我們對于當前的重大問題,在方法上也許有所不同。然而,在對待世界和平以及美國的幸福的問題上,我們的目的還是一樣的。如果你們允許的話,我愿意站在我本人的立場上來簡單地說幾句。我曾用簡明的英語,一次又一次說了好多遍了,但是,有人對我產生了誤解,竟說我是反對國際聯盟的,而無論它是一個怎樣的組織。其實,我一點也不反對,我渴望著世界上一切自由的國家,大家都聯合起來,成立我們所謂的聯盟,也就是法國人所說的協會。只要這個組織能夠真正聯合各國,各盡所能,爭取世界永久和平,促成環球裁軍的實現。
任你曾對演說者的意見有過怎樣激烈的反對,但是當你聽完這樣一個開頭之后,你覺得心平氣和些吧。你當然愿意更多聽一些,至少你相信演說者是個正直的人。
如果羅慈的演說開頭就把那些信任國際聯盟的人加以痛斥,說他們真是荒謬達到極點,而且自己再在心里存著一種偏見,結果當然必敗無疑。相反,他機智、委婉地把自己的觀點托出,反而讓聽眾更愿意往下聽。下面一段話,是從羅賓漢教授所著最偉大、最受人歡迎的《心的形成》一書中摘錄下來的,他根據心理學來指示我們為什么直接攻擊方式不會發生效力:
“這是我們常常感覺到的,我們并不費什么情感,或是遭遇到什么阻力,就把原來的意見改變了。但是,如果有人明確指責我們的錯誤,我們立刻會對這指責發生反感,而且還使我們的主意更加堅決。我們的信念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但是,如果有誰來打消我們那種信念時,我們就會十分堅決地以全力來保護它?!?/p>
如果你要表達一個與別人的意見相左的觀點,特別是你要說服別人相信自己的觀點并拋棄原有的意見,那么你最好不要一上來就攻擊說別人是錯誤的,而應該機智、委婉地表述自己的觀點,然后把聽眾引到你的觀點上來,從而使他們忘記原來的觀點。
口才加油站
希拉里的口才鍛煉之道
她在讀中學時,就有雄心想當美國首位女總統。2008年,她果然站在了美國總統競選者的行列,被公認為口才最佳的美國總統候選人之一。她就是被稱為“耶魯才女”的美國國會參議員希拉里。今天,她雖然無緣寶座,卻被當選總統提名為美國國務卿。
13歲的時候,希拉里在老師的帶領下聆聽馬丁·路德·金的一場演講。她深深為馬丁·路德·金的激情所感染,并在老師的介紹下,與這位民權運動領袖握了手,這段經歷使得希拉里成為馬丁的崇拜者,也使她認識到了演講的巨大魅力。從此,她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名口才卓著的政治家。
怎樣才能使自己有口才呢?希拉里經過深入思考認識到:口才的實踐性很強,正如只有在戰爭中更快學會打仗一樣,過人的口才,也只有多多實踐,才能更快擁有。于是,她采用了“課堂內外,雙管齊下”的方法來鍛煉口才。
課堂內,她抓住老師安排的課堂討論的機會,積極與自己的同學們進行討論。她積極思考,很善于提出一些有爭議性和啟發性的問題,讓同學們樂于和她爭辯、討論。此外,她還專門組織一些興趣相投的同學,組建了一個討論小組,從國家大事到日常生活,從科學技術到音樂藝術,都是他們討論的話題,這樣,在言語的“交鋒”中,她的口才有了很大提高。
希拉里明白,比劍要找高手,弄斧要到班門。只有與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多討論,才能進步得更快,所以,她不滿足于只是與自己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學們進行討論。每天下午放學后,她總是樂此不疲地去老師辦公室,談她的種種想法。在老師的引導下,她接觸到了很多新的思想觀念,同時,老師還不斷向她介紹一些有用的書籍,要求她讀完后再一起討論,而希拉里也總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并積極思考,列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及時找老師討論,解疑釋惑。多年以后,希拉里在一次采訪中回憶老師時說道:“他是改變我一生的導師,每次討論完之后,他都會向我提出另一個任務,期望以后好好討論討論它。而每一次的討論不僅提高了我的認識,也使我的口才有了飛速進步。”
口才助人成功,希拉里練就的口才,不斷為她的人生增光添彩,她不僅成功當選國會參議員,協助自己的丈夫克林頓連任兩屆總統,而且成為美國新一任國務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