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學點口才學大全集
- 王光波
- 7545字
- 2019-01-03 13:42:45
第九章 口才風格
批評技巧:學會批評和影響他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面對別人的錯誤,與其大發(fā)雷霆,不如換一種能讓別人接受的方式進行批評。
你的批評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采用的態(tài)度。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不要相信“聞過則喜”。一味地指責別人或者簡單地說明你的看法,那么,除了別人的厭惡和不滿外,你將一無所獲。然而,如果你能夠讓對方感覺到你是來解決問題、糾正錯誤的,而不僅僅是發(fā)泄你的不滿,你將會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1. 批評宜在私下進行
被批評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沒有人希望在自己受到批評的時候召開一個“新聞發(fā)布會”。所以,為了被批評者的面子,在批評的時候,要盡可能地避免第三者在場。不要把門大開著,也不要高聲地叫嚷,好像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此時,你的語氣越溫和越容易讓人接受。
2. 不要很快進入正題
不要一上來就開始你的牢騷,盡量先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氣氛。做錯事的一方,一般都會本能地有種害怕被批評的情緒,如果很快地進入正題,被批評者很可能會產(chǎn)生不自主的抵觸情緒。即使他表面上接受,卻未必表明你已經(jīng)達到了目的。所以,先讓他放松下來,然后再開始你的“慷慨陳詞”。記得有句話說得很好——吻后再踢,這樣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3. 對事不對人
批評時,一定要針對事情本身,不要針對人。誰都會做錯事,做錯了事,并不代表他這個人如何如何。錯的只是行為本身,而不是某個人。一定要記住:永遠不要批評人。
4. 你要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你批評的時候,你在說他做錯了。與此同時,你必須要告訴他怎么做才是正確的。這才是正確的批評方法。不要只是指手畫腳,一定要他明白:你不是想追究誰的責任,只是想解決問題。而且,你有能力解決。
風格技巧: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如果你想成為談話高手,那么,你必須有某種獨特的地方,以便引起人們的注意,或者使人們容易記住你。你可以利用自己的長相,如椒鹽色胡須或者一綹紅胡子,但是這還遠遠不夠,那只能幫助你引起人們的注意。除非你碰巧是有偉大人物的那種超凡的魅力,否則你必須培養(yǎng)自己講話的風格,這才是使你讓別人永遠不忘的最好方法。
發(fā)展自己講話的風格對你是特別有利的。在美國依阿華州錫格尼市的凱歐庫克旅館是方圓幾十里的流動推銷員最愛去的地方,他們不管遠近都想到那里去投宿。為什么呢?因為那里的店老板,人稱“快樂的韋勒”,是一位笑口常開的人。他對誰都能說上幾句好聽的話,自從人們認識他這么多年以來,從來沒有聽到他對誰說過一句不順耳的話。韋勒有他與眾不同的地方,說話有他自己獨特的風格。后來他成功了,成為當?shù)赜忻母晃獭?/p>
記住,你談話的風格,你與別人交談的方式,都能為你的名聲和你的成功作出重大的貢獻。如果你對下級講話趾高氣揚,甚至有鄙視的口吻,那下級就會怨恨你。如果你對上級講話過于謙恭,他們就可能認為你缺乏能力或者沒有骨氣,不敢委你重任。你講話的風格,不僅僅是你使用詞匯的問題,而且是你使用詞匯的方式方法的問題,從中也能反映出你的態(tài)度和修養(yǎng)。但欲達到這一點,你不要試圖去模仿別人,也不要試圖去表現(xiàn)不屬于你的風格的東西。常常有人總想模仿別人,尤其是想模仿那些所謂的成功者或知名人士的舉止行為,那就是為什么生搬硬套者失敗的原因。
學習別人是件好事,但不能去模仿別人的風格或說話的口吻,這種道理是很簡單的,不用多解釋,誰都會明白。就像那種喝了大量酒的人,他隱瞞不了自己喝了酒的事實,因為人們一聞就明白了。你在談話的時候,表現(xiàn)出自己自然的風格是上策,要努力發(fā)展你自己的獨特風格,而不是去發(fā)展別人的獨特風格。有些人,當他們與別人談話時,認為自己有必要裝腔作勢,或者戴上一副假面具。有些人試圖表現(xiàn)得過于友善,有的時候甚至表現(xiàn)出媚態(tài)。有些人急功近利,就像做電視商業(yè)廣告一樣。這些人的失誤在于他們表現(xiàn)的都不是他們自己的本色,這樣,別人自然不會買他們的賬。你要記住我就是我,你看到的我是什么樣我就是什么樣,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但你總會相信同你談話的那個人是真實的我,不是假冒的。無論對也好,錯也好,你總會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
能力技巧:說話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善于說話的人,應該不斷擴大自己思考的范圍,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否則,如果只是茫然地模仿別人,那么根本不會增加我們的知識,實在是徒勞無益。
根據(jù)人生哲學的觀點,開拓自己的道路,使自己成為一個能思考、能創(chuàng)造的人。這樣的生命才會更有意義。我們在訓練自己的說話膽量時,尤其要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
有不少人偏愛死讀書的方式,可能是看別人這么做,便一味模仿;也可能認為這是一種用功學習的好辦法。雖然死讀書比完全不讀書要好一點,但這實在不是一種良好的方法。事實上,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只是把作者早就想過的事情,重新加以描繪一遍而已。所以,我們看別人寫的書,或聽人家報道的事情,或看電視上人家的表演,等等,都只是一種被動地接受。在這些時候,我們根本沒有動腦筋去思考。
因此,如果我們整天光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書,欣賞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電視節(jié)目,那么,我們腦中的棱角就會越來越平,且會慢慢地失去自己的思想,一味地跟著書的作者和電視演員的思路思考下去。
記得有位著名作家曾說過:“當你看別人寫的回憶時,只不過是讓作者的思想在你腦中溜過去而已。”此可謂一言中的。所以,我們應該只把他人的想法當做參考。否則,自己就會是一個每天騎馬、坐車的人,不知道用自己的腳走路。
在我們閱讀他人所寫的書時,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對其內容加以質疑、反駁,或回想一下自己平時的思考,看與書中的內容是否異同,等等。如能每讀一書,都進行比較、質疑,刺激大腦,因而形成自己對事物的獨特看法,這樣可以說學習就成功了。如果做不到這樣的話,只是一本書又一本書地、一遍又一遍地接受別人的思想,毫無自己的看法,那將是徒勞無益的。只是把別人的思想放入腦中,會讓腦部擁塞起來,反而沒有一點空間能容納自己的思想了。
當我們閱讀他人的作品時,不免會對作者的美妙文句、描寫方式、修辭手法及幽默情調等大加贊賞,并產(chǎn)生共鳴。但是,如果我們依葫蘆畫瓢,照搬照套別人的詞句與風格,那么是絕對成不了作家的。相反,如果我們通過接觸他人的作品,使自己受到刺激,并借此把自己腦中的潛在意思表現(xiàn)出來,訴諸文字,那就可以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思考能力。當然,一開始我們的想法和表達方式都可能是幼稚、拙劣的,但它完全是通過自己的大腦加工出來的,具有很強的獨立性。當我們發(fā)現(xiàn)根據(jù)作者的想法,可以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思想時,那么看他人的東西,對我們來說,就具有真正的價值了。
能否培養(yǎng)出說話的信心與魅力也是如此。
假使我們心中有個固定的崇拜的“善辯者”類型,但如果我們完全學習對方的語言、說話方式,以至于開頭、內容、結構、結尾全部與他如出一轍,可能也會造成一點趣味性,博人一笑,但那完全是聽眾在笑我們崇拜的人的東西,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不管我們模仿的是哪個名人的說話、演講方式,說得有多像、多好,但聽眾只會在一開頭的時候笑一笑,漸漸就會感到索然無味,難以忍受,并可能以勉強而虛偽的掌聲請我們下臺。
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是檢測一個人智力發(fā)展水平的一個標志,是一個人事業(yè)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說話信心和魅力的培養(yǎng)也無疑離不開在學習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能力。至少,我們在學習說話時,如果有更多屬于自己的思想,心里也會踏實一些,而這種心理上的踏實,本身就是一種膽量。
措辭技巧:選擇恰當?shù)拇朕o
要想在談話中提高自己的影響力,使用什么樣的詞語很重要。實際上,針對不同的人挑選不同的詞匯,是一個很重要的談話技巧。恰當?shù)厥褂迷~匯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1. 空谷回音
這里所說“空谷回音”,就是使用對方所說的詞匯,對方剛剛說的某個術語、俚語或是口頭語,你可以馬上把它用在自己說的話里面,這會讓對方感到很親切。尤其是對于一些術語或是俚語,使用對方所說的詞能夠表現(xiàn)出對對方極大的支持和肯定。
如果對方說:“我喜歡這個LOGO(標識)! ”你聽了以后可以說:“哦,這個LOGO確實非常有創(chuàng)意。”這時候你和對方使用了同一詞匯——LOGO。如果你說:“這個標志確實很好看。”那么你的話雖然對方也能夠理解,但是就不如用LOGO讓對方聽起來順耳。實際上,對于有多種表述或名稱的同一事物,你應當留意對方所采用的表達方式,盡量和對方用同一種詞語表達,這會大大增加你談話的效率和你的親和力。
2. 感官用詞
你要把握好不同感官偏好的人對于不同的詞匯也有偏好。不同類型的人所習慣使用的感官用詞是不同的,對于他的偏好你要在傾聽對方說話時多多留意,當你發(fā)現(xiàn)對方的感官偏好時,就可以在你說話的措辭上盡量使用對方所習慣用的那些詞匯類型。
例如,對方的話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看上去”、“觀點”等詞匯,你可以憑借這些詞匯確定對方傾向于視覺型,那么你就可以在以后的談話中多使用視覺型的詞匯,不光是“看上去”、“觀點”,還可以用其他的視覺型詞匯,例如,“觀察”、“反映”,等等。感官用詞一般是比較隱蔽的,需要你非常敏銳地去發(fā)現(xiàn),同時如果你能使用和對方同類型的感官用詞,對對方所產(chǎn)生的影響也是隱蔽的,對方聽你說話會覺得非常順耳,卻說不出為什么。
3. 習慣用語
習慣用語俗稱口頭禪,是一個人習慣性使用的詞匯。例如,有些人喜歡說“無所謂”,或者“太棒了”、“太背了”、“很酷”、“沒意思”,等等。口頭禪有一些是時尚的流行語,也有一些是非常具有個人色彩的。不管是什么樣的習慣用語,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就可以在和對方說話的時候主動使用它,甚至你可以使用得比對方還要頻繁。這種親切和親密的感覺會令對方很驚喜,因為你和對方的習慣用語一樣,對方會認為你們倆的觀念、性格、生活都比較相近。
4. 避免使用的詞匯
有一些詞匯在談話中要盡量避免出現(xiàn)。例如:“可是”、“就是”、“但是”,這些表示轉折意義的詞語。當你要表達不同意見的時候,盡量不要說它們,因為這些詞意味著對對方觀點的否定。
在與求異型的人談話時,要盡量避免說一些表示絕對意義的詞,如“一定”、“肯定”、“百分之百”、“絕對”,等等。因為求異型的人喜歡挑毛病,如果你說的話過于絕對,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在內心或是口頭上表示質疑。為了不引起對方的反感,避免爭執(zhí),你要想提升自己的影響力的話,說話時可以盡量使用比較中性的詞語,不要把話說得太滿。
詞語的選擇同樣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尤其是對于對方話語中的語言細節(jié)要多加留意。
5. 說話要簡潔
有些人敘述一件事情,為了賣弄才華,極力地修飾他們的語句,用重復的形容詞,或學西方語言獨有的倒裝句法,或穿插些歇后語、俏皮話,甚至引用經(jīng)典、名人語錄,使別人往往摸不清他在說些什么。
有些人在說話時,東拉西扯,缺少組織和系統(tǒng),也使人有不知所云的感覺。如果你要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只要在說話時記住要說得簡潔扼要就行了。在話未說出口時,先打好一個腹稿,然后再按照秩序一一說出來。
具有影響力的幽默大師林語堂曾戲稱:演講要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不僅演講如此,說話也是一樣,簡潔的話語常能讓人有意猶未盡、余音繞梁之感。冗長而又索然無味的說話,不但無趣,還會讓人覺得像懶大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啰啰唆唆,使聽者昏昏欲睡。
6. 語句不要重疊使用
有些人會說:“為什么、為什么?”答應別人一件事,說一個或最多兩個“好”字已經(jīng)夠了,但有些人卻說“好好好好……”,或是說“再見再見”。其實你要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在用重疊句子的時候,除非是要特別引人注意,或加強力量時才用得著。
7. 同樣的名詞不可用得太多
有一個人解釋月球上不可能有生物存在這個問題時,在幾分鐘內,把“從科學上的觀點來說”一語運用了二三十次,無論什么新奇可喜的名詞,多用便會失去它動人的價值。王爾德說:“第一次用花來比喻女人是最聰明的人,第二次再用的人便是愚蠢了。”人誰不好新鮮,我們雖不必拘泥王爾德所說的那樣,每說一事,就要創(chuàng)造一個新名詞,但把一個名詞在同一時期中重復使用,是會使人厭倦的。
此外,注意不要用同樣的形容詞來形容不同的事物。
態(tài)度技巧:真誠的贊美銘感肺腑
只有被別人接受,你才可能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影響他人,而贊美恰恰是讓別人接受你的最好方式。
贊美別人,就仿佛是用一支火把照亮了別人的生活,同時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有助于發(fā)揚被贊美者的美德和推動彼此友誼健康地發(fā)展,還可以消除人際間的齟齬和怨恨,最關鍵的是你能接近對方,而后才能去影響他人。
對年輕人不妨語氣稍為夸張地贊揚他的創(chuàng)造才能和開拓精神;對于有地位的干部,可稱贊他為國為民,廉潔清正;對于知識分子,可稱贊他知識淵博、寧靜淡泊……當然這一切要依據(jù)事實,切不可虛夸。
在贊美別人的時候一定要情真意切,雖然人人都喜歡聽贊美的話,但并非任何贊美都能使對方高興。虛假的贊美會引起別人的反感。例如,當你見到一位其貌不揚的小姐,卻偏要對她說:“你真是美極了。”對方立刻就會認定你所說的是虛偽之至的違心之言。但如果你著眼于她的服飾、談吐、舉止,發(fā)現(xiàn)她這些方面的出眾之處并真誠地贊美,她就一定會高興地接受。
真誠的贊美不但會使被贊美者產(chǎn)生心理上的愉悅,還可以使你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從而使自己對人生持有樂觀、欣賞的態(tài)度。畢竟,每天都抱著感恩的心情生活是很美好的。
贊美別人時不妨采取翔實具體方法。人們有非常顯著成績的時候并不多見,更多時候人們都是默默無聞的平凡人。因此,交往中應盡量從具體的事件入手,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長處,并不失時機地予以贊美。贊美用語愈翔實具體,說明你對對方愈了解,對他的長處和成績愈看重。讓對方感到你的真摯、親切和可信,你們之間的人際距離就會越來越近。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辭地贊美對方,說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領導”等空泛飄浮的話語,就可能會引起對方的猜疑,甚至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解和信任危機。
贊美要合乎時宜。贊美的效果在于見機行事、適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飲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開時”,這樣你才能有影響力。
當別人計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開頭的贊揚能激勵他下決心作出成績,中間的贊揚有益于對方再接再厲,結尾的贊揚則可以肯定成績,指出進一步的努力方向,從而達到“贊揚一個,激勵一批”的效果。
最后要說,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可貴。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最需要贊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沒而產(chǎn)生自卑感或身處逆境的人。他們平時很難聽到贊美的話語,一旦被人當眾真誠地贊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圖。因此,最有實效的贊美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此外,贊美并不一定總用一些固定的詞語,見人便說“好”,有時,投以一個真誠贊許的目光、做一個夸獎的手勢、送一個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口才加油站
蔣夢麟獨闖“虎穴”斥強敵
近代著名教育家蔣夢麟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常常以北平文化界領袖的身份沖鋒在前,被日本軍方列上逮捕的黑名單。1935年11月29日下午,日本憲兵徑直來到北大校長室,“邀請”蔣夢麟到日本駐防軍司令部“解釋”其反對日本的事情。蔣夢麟認為,“臨難毋茍免”,答應在一個小時以后就去。當時很多人勸他不要去,但蔣夢麟考慮再三,還是在天黑之前趕到了設在東交民巷的日軍司令部。當他從容地走進日軍司令部的辦公室后,就聽到門“咔嚓”一聲鎖上了。這時蔣夢麟發(fā)現(xiàn)一個日本士官拔出手槍站在門口。
蔣夢麟的獨自前往,顯然出乎日本人的意料。看到蔣夢麟進屋,屋內的一個日本大佐呆了半晌,過了好長時間才拉過一張凳子,強自鎮(zhèn)定地對蔣夢麟說:“請坐。”接著,他居高臨下地開始審訊蔣夢麟。他說,“我們司令請你到這里來,是想知道你為什么要進行大規(guī)模的反日宣傳?”
“你說什么?我進行反日宣傳?絕無此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應該做的。”蔣夢麟理直氣壯地說。
“那么,你有沒有在那個反對自治運動的宣言上簽字?”日本大佐步步緊逼。
“是的,我是簽了字。但反對華北自治,那是我們中國的內政問題,與反日運動毫無關系。”蔣夢麟面無懼色地據(jù)理力爭。
日本大佐看到在這個問題上兜圈子占不了便宜,于是迅速轉移話題。“你寫過一本攻擊日本的書?”
“我們做學問的人,講的是要有證據(jù),不能信口開河。你說我寫過攻擊日本的書,請你拿這本書出來給我看看!”蔣夢麟的反問讓日本大佐一時手足無措。
“那么,你是日本的朋友嗎?”
“這話不一定對。我是日本人民的朋友,但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敵人,正像我是中國軍國主義的敵人一樣。世界上愛好和平的人,我和他們都是朋友;那些妄圖侵略別人的人,都是我的敵人!”蔣夢麟義正詞嚴地駁斥道。
日本大佐的臉紅一陣,白一陣,但他不甘心自己的失敗,想用威脅來迫使蔣夢麟屈服。他也知道,在蔣夢麟這樣具有骨氣的大學問家面前,來硬的可能會把事情弄得更糟。于是,他故意輕描淡寫地說:“呃,你知道,關東軍對這件事有點小誤會。你愿不愿意到大連去與板垣將軍談談?”這時,電話響了,大佐接了電話以后轉身對蔣夢麟說:“已經(jīng)給你準備了專車。你愿意今晚去大連嗎?”
“我不去。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因為我沒時間去。我的學校還有很多事務等著我去處理。等有機會我會在適當?shù)膱龊习輹銈兊膶④姟!笔Y夢麟的回答極有分寸,而且沒有絲毫的猶豫。
“不要怕。日本憲兵是要陪你去的,他們可以‘保護’你。”日本大佐終于原形畢露。
聽了日本大佐這樣的話,本來坐在凳子上的蔣夢麟“嚯”地站了起來,正色道:“我不是怕。在我們有著錚錚鐵骨的中國人的字典里,從來沒有‘怕’這樣的字。再說,如果真的是怕,我也不會單獨到這里來了。如果你們要強迫我去,那就請便吧——我已經(jīng)在你們掌握之中了。不過,我還是勸你們不要強迫我。如果全世界人士,包括你們東京在內,知道日本軍隊綁架了北京大學校長,那你們可就要成為笑柄了。”
蔣夢麟的一番話軟中帶硬,顯示出他巧妙的辯駁技巧。日本大佐聽了這樣的話,臉色立變,仿佛手心里捧著一只燙手的山芋:是把它丟了還是繼續(xù)捧著,他左右為難。
“你不要怕呀。”日本大佐不知道該怎樣應付這樣的局面,只好心不在焉地重復這一句話。
“怕嗎?不,不。中國圣人說過,要我們臨難毋茍免。我相信你一定也知道這句話。你是相信武士道的。武士道決不會損害一個毫無能力的人,因為傷害這樣的人會令人不齒。”蔣夢麟很平靜地對日本人說。
這時,電話又響了。放下電話后,這位日本大佐轉身對蔣夢麟說:“好了,蔣校長,司令要我謝謝你這次光臨。你或許愿意改天再去大連——你愿意什么時候去都行。謝謝你,再見。”
蔣夢麟昂首走出了日本憲兵司令部,看到了門外不遠的地方焦急地向他的方向張望的家人、同事和學生,他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然后不停地向他們揮著手。
后來,現(xiàn)代教育家羅家倫評價說,蔣夢麟是“郭子儀第二”,大有單騎見回紇的精神。蔣夢麟大義凜然地獨闖“虎穴”卻能全身而退,他的勇敢、機智和巧妙應變,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不可侮的浩然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