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獵豹

獵豹的奔跑速度非常快,它們的整個身體結構簡直就是為了快速奔跑而特別設計的。它們有輕巧的體格、纖細的腿、窄而深的胸膛、小巧精致而且呈流線型的頭部,這些“裝備”能使它們的奔跑速度達到95千米/小時。因此,獵豹是陸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

你能非常容易地區分開獵豹和其他貓科動物,這是因為它有著與眾不同的特征,如靈活而修長的體格、小巧的頭部、位置靠上的眼睛和小而扁平的耳朵。獵豹經常捕捉的獵物是瞪羚(特別是湯氏瞪羚)、黑斑羚、出生不久的黑尾牛羚以及其他體重在40千克以上的有蹄類動物。一只獨立生活的成年雄獵豹捕獵一次就可以吃好幾天,而一只帶著幾只小獵豹的母獵豹則幾乎每天都要捕獵一次,否則食物就會不夠吃。獵豹捕食的時候,先是隱蔽地接近獵物,然后在離獵物約30米的地方突然啟動,迅速奔向獵物,這種迅速出擊約有一半次數以成功地捕獲獵物而結束。

平均起來,獵豹每次奔跑持續約20~60秒,長度約170米。獵豹每次奔跑的距離超不過500米,如果與獵物的初始距離太遠的話,它就很難捕到獵物了,這也是獵豹經常捕獵失敗的原因之一。一般說來,野生獵豹每天要吃大約2千克的肉食。

母獵豹單獨照料幼崽

社會行為

在分娩之前,母獵豹要選擇一處地方作為產崽的巢穴,一個突出地面的巖洞或一片生長著高草的沼澤地,都可能被選擇用來作為巢穴。獵豹每胎會產下1~6只幼崽,每只的體重約250~300克。母獵豹都是在巢穴里給幼崽喂奶,當它出外捕獵的時候就把幼崽單獨留在巢穴里,而雄獵豹是不負責照料小獵豹的。幼崽在前8個星期的時間里都是和母獵豹待在一起的;從第9周開始,小獵豹開始試著吃固體食物;到它們三四個月大的時候,就會斷奶,但是仍然要和母獵豹待在一起;在14~18個月大的時候,它們就會離開母獵豹。

與其他大型貓科動物不同的是,獵豹的爪子堅硬僵直,不能完全縮回去,這就能起到“跑鞋”的作用,有助于它們在追捕瞪羚等獵物的過程中疾速轉彎,抓住獵物。一旦獵豹抓住了獵物,就會緊緊地咬住它們的脖子,使其窒息而死。由于獵豹有如此高超的捕獵本領,因此,它們曾經被印度莫臥兒帝國的皇帝們訓練以用于打獵。

小獵豹們在一起互相玩耍打鬧,并且在一起練習捕獵的技巧,它們練習的“道具”是母獵豹捕捉回來的仍然還活著的獵物。當然,如果這個時候它們單獨捕獵,仍然會顯得水平非常“業余”。出于安全保障的原因,同胞小獵豹發育到“青春期”之后,仍然要在一起再待上6個月。然后,“姐妹們”都會分離,各自過著自己獨立的生活,而“兄弟們”則有可能一生都待在一起。成年母獵豹除了喂養小獵豹的時候和小豹待在一起之外,其余時間都是單獨生活,而成年雄獵豹可能單獨生活,也可能兩到三只組成一個小的團體共同生活。

來自獅子的威脅

保護現狀及生存環境

從基因多樣性上來說,獵豹的基因多樣性水平很低,這說明現代獵豹的祖先在0.6萬~2萬年前可能是一個比較小的群體,這種遺傳基因的單一形態可能會導致幼豹的大量死亡。因為一旦一種病毒找到了某種遺傳隱性等位基因的弱點,并且攻克了一只幼豹的免疫系統,該病毒就會通過一些途徑傳染給其他的小獵豹,而小獵豹的基因序列差不多一樣,這樣就會攻破一個群體中所有小獵豹的免疫系統,從而導致小獵豹的大量死亡。一項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在北美獵豹繁育中心的保護區里,由于獵豹群比較封閉,缺乏與外面獵豹的聯系,導致獵豹缺乏遺傳基因的多樣性,進而導致獵豹群疾病爆發,獵豹生育和捕獵出現困難。這就要求人們想出某種辦法來使保護區里的獵豹走出困境。

但是,在完全野生狀態下的獵豹與在保護區里的獵豹并不相同,它們的繁殖速度很快。野生母獵豹平均每18個月就生一窩幼崽;如果幼崽過早死亡的話,母獵豹就會很快地再生一窩,根本用不了18個月。在完全野生狀態下生長的獵豹群很少暴發疾病,迄今為止還沒有獵豹群大規模暴發疾病的報道。另外,野生的成年獵豹能夠成功地克服交配和撫育幼豹的困難。因此,獵豹在保護區內出現的種種困難在野生狀態下可能并不會那么嚴重,因此并不能證明遺傳基因與生育困難有明確的關聯。之所以在保護區內出現困難,大概是獵豹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太好。由于人口擴張對獵豹棲息地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他大型貓科動物也對獵豹的生存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改變,而獵豹對于這些改變沒有很好地適應。

知識檔案

獵豹

食肉目

貓科

有兩個亞種,即非洲獵豹和亞洲獵豹。另外,曾經有人稱南非的某些獵豹為“王獵豹”,并把它定為一個亞種,但現在證明這是不正確的,那些獵豹只是發生了某種基因突變,并不是一個真正的亞種。這種“王獵豹”渾身布滿了小斑點,皮毛上有條紋。

分布 非洲、中東。

棲息地 稀樹大草原、較干旱地區的森林。

體型 體長112~135厘米,尾長66~84厘米,體重39~65千克。雄性比雌性在各方面都大15%。

皮毛 大部分是茶色的,有黑色的小圓點,面部有兩條明顯的“淚痕”從眼角垂向嘴邊;出生不到3個月的幼獵豹皮毛上略帶黑色,而且頸部和背部有一層煙灰色的鬃毛。總體上說,每只獵豹身上的斑點都各不相同。

食性 在非洲,主要捕食中等體型的羚羊,包括湯氏瞪羚、瓦氏赤羚、黑斑羚,有的時候也捕食野兔和新生的小羚羊。

繁殖 母獵豹在24個月大的時候就能生育,一年中有多次發情期,每隔12天就有一次;雄獵豹在3歲的時候才能交配。

壽命 野生獵豹最大12歲,而人工圈養的可達17歲。

保護狀況 所有地區的獵豹都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其主要原因是棲息地被破壞,人類對其主要食物——羚羊的獵殺導致其食物減少,以及人類對獵豹的直接捕殺。現在非洲獵豹約幸存5000~15000只,而亞洲獵豹更被IUCN列入了“嚴重瀕危級”的名單,現僅存200只。

獵豹和牧羊犬

目前,全世界僅存約12500只野生獵豹,其中大多數都生活在保護區之外,這使得它們必須面對當地牧民的威脅。在1980~1990年間,有超過6000只獵豹被當地牧民殺死,因為這些牧民認為,如果不殺死這些獵豹,他們喂養的家畜就可能會被獵豹咬死。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在那些損失的家畜中由獵豹所造成的比例只有不到5%。

為了使畜群免遭獵豹和其他食肉動物的侵害,納米比亞的牧民開始采取一種新的手段來保護畜群。他們現在通過恢復蓄養一種大型的犬科動物來對付那些大型的貓科動物,這就是安納托利亞牧羊犬。其實在土耳其干旱的中部高原,人們早在6000年前就開始養這種牧羊犬了。安納托利亞牧羊犬體型高大,視力極好,聽力超群,而且常常能單打獨斗。

這種牧羊犬從小就被養在畜群里,再加上犬科動物的天性,非常忠于職守。如果它意識到了危險就在近前,它會大聲地吠叫,向畜群發出警告,同時也是向企圖襲擊畜群的貓科動物發出信號,告訴它們:“有我在此,休得胡來。”如果這些“大貓”還不知難而退,企圖繼續進攻,這種“大狗”就會跳出來,站在畜群和襲擊者之間。面對這種兇猛高大的牧羊犬,大多數的貓科動物都會不戰而逃。在對付不怎么可怕的獵豹的襲擊方面,以及在對付非常可怕的獰貓、胡狼、狒狒甚至人類偷獵者的襲擊方面,這種牧羊犬都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捍衛者。

對于大型的食肉目動物來說,獵豹幼崽的死亡率實在是很高。現在,人們發現這種高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他更為大型的食肉動物控制的結果。例如,在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平原,獅子經常跑到獵豹的窩里把小獵豹殺死,致使這一地區95%的小獵豹在沒有長大獨立生活之前就死了。在非洲所有的獵豹保護區里,獅子密度高的地方獵豹的密度就低,這表明在物種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的生存競爭。

因此,從食物鏈上說,獵豹處在食肉目動物的中級,它的種群受到了更大型食肉動物的控制。對于獵豹的保護,僅僅在生態系統中去除其他頂級食肉動物是不行的,因為這樣會產生新的生態系統變化。許多專為保護獵豹的國家公園和保護區里已經沒有了獅子和斑鬣狗等獵豹的天敵,但是,獵豹的數量仍然沒有恢復到安全的水平,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人類活動的影響,所以還必須把人類的牧場和農田從保護區里撤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广灵县| 扎赉特旗| 固原市| 水城县| 临沧市| 左权县| 潜江市| 遂昌县| 筠连县| 合肥市| 嵩明县| 涪陵区| 孝感市| 和顺县| 南宁市| 前郭尔| 巴东县| 青海省| 新邵县| 漠河县| 五河县| 海安县| 隆昌县| 雷州市| 哈尔滨市| 佛冈县| 简阳市| 吴川市| 汉中市| 鄄城县| 南江县| 前郭尔| 潢川县| 临朐县| 德江县| 苍南县| 徐闻县| 罗源县| 云和县|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