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諜戰和著名間諜大揭秘
- 楚淑慧
- 7830字
- 2018-11-08 19:44:01
“007”的原型杜斯科·波波夫
間諜這個職業,是與“秘密”、“危險”等字眼密切聯系的。成為一個成功的間諜,實屬不易,而成為一名成功的雙面間諜,同時為兩個敵對的國家工作,這需要超強的智慧與勇氣。祖籍南斯拉夫的杜斯科·波波夫就是這樣的一名雙面間諜。二戰期間,他一面為納粹德國情報頭目阿布維爾工作,一面又是英國情報機構M16的心腹大將。曾經為英國情報機關工作的伊恩·費林明以波波夫為藍本創作出了詹姆斯·邦德這一著名人物形象。事實上,波波夫的諜報生活,與“007”中的詹姆斯·邦德一樣,充滿著智慧與勇氣的碰撞,他所經歷的這段生涯的緊張性和危險性,甚至可以讓電影中的“007”相形見絀。
開啟間諜之路
1912年,杜斯科·波波夫出生于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他的父親是著名的工商業巨子,從小的生活條件就十分優越。青年時代,波波夫是一個花花公子,非常富有,經常出入豪華酒店,喜歡冒險。他非常聰明,善于學習,會講多種歐洲語言,在德國南方的弗萊堡大學學習法律專業,并最終獲得了博士學位。后來,他回到了南斯拉夫,從事律師工作。
至于他是如何走上間諜這條路的,起因看似偶然,仔細深究卻也是必然的。1940年2月,波波夫收到好友約翰尼·杰伯遜從柏林發來的電報,要求在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大飯店與他緊急會見。于是,波波夫駕車火速趕往約會地點。
杰伯遜是波波夫在德國弗萊堡大學結識的好友,大學期間他曾經將波波夫從監獄中保釋出來。因此波波夫欠他一個人情。此時憂心忡忡的約翰尼有事相求,他盯著匆匆趕來的波波夫,無比真誠地說:“我需要你的幫助,朋友。”
波波夫立刻點頭示意他說下去。
“事情是這樣的,”他繼續說道,“德國有5條船被封鎖在特立斯特,其中有一條是我的。我想把它賣給某個中立國家,卻苦于沒有機會。”
波波夫問道:“哪個中立國家愿意購買呢?”
“這就是我找你來的原因呀,”約翰尼懇切地說,“我需要你利用你的社會關系幫我做成這筆買賣,而且不能引起別人的懷疑。”
原來,約翰尼的言下之意就是希望波波夫能做一名納粹間諜。明白好友的意思后,波波夫很快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因為波波夫也很想為反法西斯事業盡自己的一份力,他決定將計就計。

《黃金眼》中的詹姆斯·邦德,波波夫是其原型。
于是,波波夫立刻前往英國駐巴爾干國家的商務參贊斯德雷克的辦公室,對他詳細說明了自己的計劃:假借中立國家的名義將這幾艘船賣給英國,以削弱德國的運輸能力。幾天之后,這個計劃得到批準,英國順利買下了這幾艘船。
事成之后,波波夫和約翰尼再一次聚會,來慶祝這次計劃的成功。酒過三巡,約翰尼對波波夫坦誠地說:“兄弟,我在為德國情報局阿布維爾工作。我的上司對你的能力十分欣賞,他希望有機會可以好好和你談談。”
波波夫對此十分感興趣,他立刻問道:“你的上司是誰?他找我想談什么?”
“是這樣的,”約翰尼說,“他叫維爾西姆·卡納里斯。我對他極力舉薦你,于是他決定用買船的事考驗你。沒想到你完成得這么出色。我想,你一定會對這項工作感興趣!只要搞到一些小道消息就可以了,你在外交界和政界認識不少人,這對你來說并不困難。”
于是,波波夫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波波夫去找到了英國商務參贊,并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他。參贊并沒有多言,只是簡單地說:“繼續與他保持聯系,我會派人送去你所需要的情報。”
沒過多久,約翰尼的上司門津格少校親自趕來,對波波夫說:“我們德國需要一個精明能干的情報人員,能夠在各個地方都暢行無阻。你豐富的社交關系對此十分有利,我們十分看重你的才華。同樣,我們會付給你應得的高額報酬。”波波夫其實心里早已有數,他幾乎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少校的安排。
一天過后,英國大使館發給波波夫消息,稱為他安排了一場會見。波波夫匆匆趕去,接見他的正是英國情報第六處即M16駐巴爾干的首腦史巴雷迪斯。波波夫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并表明自己想要借機會打入德國情報局的內部,為擊敗納粹德國盡一份力。波波夫在對話中表現出的決心和勇氣,打動了史巴雷迪斯。史巴雷迪斯說:“好吧,那你就去做吧。你要時刻與我方保持聯絡。另外,你要設法告知他們有一個急需用錢的外交官朋友,他可以通過傳送外交郵袋來投遞情報。”
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波波夫的父親有一個專職司機名叫杜卡,當波波夫從英國大使館出來的時候,杜卡發現了他,并偷偷拍下他走出大使館的照片。杜卡生性好賭,嗜酒如命,總想借機發一筆橫財,他威脅波波夫說:“我知道你的秘密,如果你給我一大筆錢,我就當什么都沒看見,否則我就把你的事向門津格告密。”波波夫害怕起來,把杜卡穩住之后,回去和他的哥哥伊沃商量怎么辦。伊沃也是一個反納粹分子,一聽此事,立即說:“干掉杜卡!”
“可以嗎?”
“沒問題,可以叫你的同學魯卡斯幫忙。”
于是,一天晚上,波波夫兄弟二人和魯卡斯把杜卡騙出來,然后掐死了他。
之后,波波夫很快又會見了納粹德國的門津格少校。這次見面他們談了很多問題,門津格為波波夫提供了一小瓶密寫劑,并安排了如何互相聯系等事宜。最后,他為波波夫起了一個化名“伊凡”。從這以后,波波夫正式開啟了自己的雙面間諜生涯。
雙面間諜
英國的史巴雷迪斯在幾周后向波波夫下達了第一個任務:搜集德國“海獅行動計劃”的所有行動并報告。但是雙面間諜并不好當,波波夫又很快被告知德國方面試圖把他調去英國,搜集有關英國的各種地理方面的相關情報。可是聰明的他立刻猜出,德國安排他此行的任務就是去為“海獅行動計劃”搜索轟炸目標。在前往英國之前,波波夫見到了德國為他安排的新上司卡斯索夫。卡斯索夫是個果斷而干練的人,他在第一次見面中就教會了波波夫如何使用密碼和投遞文件,還為他提供了一架萊卡照相機。這次見面后,卡斯索夫將他安排在了一家由德國人經營的大飯店。
但是德國人的警惕性是非常高的,他們為波波夫安排了一場特殊的考驗。當波波夫住進旅館后,多次碰到一位金發碧眼的美女,并頻頻對他暗送秋波。波波夫起初并沒有在意。當晚,波波夫沖完澡回到臥室,驚訝地發現這位金發女郎正躺在他的臥床上曖昧地看著他。看見波波夫走來,這位女子竟然敬上了一杯白蘭地,充滿誘惑地說:“來吧,有趣的男人,陪我喝一杯。”其實波波夫早已察覺到了些什么,雖然表面順從,內心卻一直理智地保持警惕。他按著這個女人的意思向她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到里斯本后的表面計劃。當他編完這些故事后,他發現這個女人表現得十分滿意。這時,他確信了自己的猜測:這是德國為了考驗自己而專門設置的間諜!事實果然不出波波夫所料,第二天當他向德國方面匯報了這一情況后,卡斯索夫滿意地說:“這件事你就不要在意了,上面對你的表現十分滿意,我們期待著你從倫敦帶來的好消息。”
在充分取得納粹德國的信任之后,波波夫匆匆趕赴英國首都倫敦。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英國方面更嚴格的考驗正在等著他。英國情報局對他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輪番拷問,過程極為嚴厲。但波波夫最終還是通過了考驗,取得了英國方面的信任。之后,波波夫受邀前往英國M16少將孟席斯家中“度周末”。
在少將家中,波波夫向他提供了德國讓他搜集的情報,并在M16處的“雙十委員會”的協助下進行了大量的“情報搜集工作”:包括用相機拍攝的偽造機場和不太全面的飛機軍艦數量和型號,以及重點地區的地形圖,等等。經過少校夫人的介紹,他還結識了奧地利納粹頭目的女兒嘉黛·沙利文。這個姑娘長得十分俊俏,而且絲毫沒有受到父親影響,反而自行出逃到英國投身反納粹斗爭。
起初,波波夫對嘉黛本是一見鐘情,但由于對上次金發女郎的考驗心存疑慮,他按壓住心頭的愛意,故意對嘉黛敬而遠之。后來,嘉黛被派來協助他的間諜工作,在慢慢接觸的過程中,波波夫終于打消了疑慮,相信了嘉黛和他一樣都是反納粹的斗士。波波夫開始深深地愛上了這位姑娘。
但是,戰爭年代的愛情很難長久相守,更何況他們的職業是特工。這項合作任務結束后,波波夫為了刺探德國情報奉命回到里斯本,盡管難舍難分,盡管這一次相見可能就是永別,但為了自己偉大的事業和信念,他們選擇接受命運的安排。嘉黛去機場給波波夫送行,看著波波夫離開的背影,嘉黛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回到德國,由于卡斯索夫對波波爾的工作完成情況十分滿意,他告訴波波夫總部會嘉獎他。沒想到,等待波波夫的又是一番細致且持久的審訊,他們對情報的每個細節都要刨根問底。還好波波夫經得住考驗,一番盤問下來,德國方面還是批準了波波夫繼續工作。
這次,由于取得了德國的進一步信任,英國M16開始逐漸重視波波夫的工作能力,并為波波夫起了一個專用代號——“三輪車”。從這時開始,“三輪車”波波夫在盟軍諜報界的位置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三輪車”的貢獻
在之后的工作中,“三輪車”的表現越發突出。波波夫提出的“邁斯德計劃”幫助德國利用一個戲院老板為他們將活動經費轉發給特工人員,也提高了自己工作的安全性;德軍計劃對英國發動毒氣戰,于是波波夫通過手段虛擬了一份報告,謊稱英國對此已經做好了應對的準備,于是德國人放棄了這個計劃;英國海軍為了使德國不敢進犯東海岸,于是設計了一份虛構的水雷區圖紙,試圖用來恐嚇德國艦隊。波波夫將這一情報交給了自己的好友海軍參謀總部的伊文,并利用他將這一情報送給了德國人。德國人對此深信不疑,進而打消了進攻英國東海岸的想法。
當然,波波夫在蒙騙德國人的同時,也為英國收集了相當可觀的情報,包括希特勒計劃進攻北非,“海獅計劃”暫時擱淺,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從德國那里學來了“顯微點”技術,并將具體原理交給了英國。如此一來,能把整頁的材料縮小到微小的膠片上,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讀出的這一“顯微點”技術,使英國有效地破獲了許多情報,也使英國的情報可以被更方便更安全地傳送。
但是事情并沒有想象中發展得那么順利。1941年3月,波波夫接到德國的命令,希望他前往美國協助卡納里斯將軍重建美國的間諜網,調查美國海軍對戰爭的準備,詳細搜集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的情報。波波夫只得奉命前往。而英國對此也束手無策,只得讓波波夫暫離德國,并讓他接受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領導。
波波夫在紐約住下來之后,開始建立新的關系網。在此期間,他巧遇幾年前的舊情人——一位來自法國的電影明星。他鄉遇故知,他們的感情也開始慢慢升溫。很快他們開始頻繁約會。一次,當波波夫和這位美女明星一起在邁阿密沙灘游玩時,突然走來一位聯邦調查局的警官,他對波波夫嚴肅地說:“你好,波波夫先生。我奉命而來對您提出警告,您的行為已經觸犯了聯邦婦孺法。另外,胡佛先生想和你談些公事。”當時胡佛擔任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局長。美國警官直接將波波夫帶進了防彈轎車,一路駛往美國首都華盛頓。
這次與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胡佛警官的見面并不愉快。對話期間,胡佛口出惡言:“你是從哪里跑到這里來的?6個星期以來,你一直在追逐電影明星,我警告你,我不能容忍這種情況。”他懷疑波波夫的間諜身份,更懷疑他是為了金錢而買賣情報的無恥之徒。波波夫對此十分惱怒,一番爭執之后,波波夫氣憤地離開了胡佛的辦公室。這次會談讓波波夫情緒十分低落,但冷靜下來之后,他為了應付德國的情報要求,只得去《紐約時報》大廈,從最近的幾期報紙中提供的數字資料,偽造成了幾份絕密情報用以交差。
事實上,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人曾向美國提供過虛假情報,從那之后,美國人一直不太相信英國人的話。在這次二戰中,兩國的情報機構除了合作更多的反而是勾心斗角,由此造成了許多巨大的損失。
就這樣,直到1942年德國西線戰事又起,波波夫才接到返回德國的命令,得以重新為英國提供諜報了。于是波波夫迅速離開了紐約,告別了這個令他失望的城市。
由于美國方面的不合作,波波夫此次美國之行令德國十分不滿意。為了能重新贏得德國的信任,波波夫決定先發制人。一見到卡斯索夫,波波夫就主動說:“這次美國之行真是糟糕透頂。我長期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幾乎無人過問。雖然如此,我還是找到了一些有價值的情報。”于是,波波夫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了一些看似重要卻不會損失英國過多利益的情報,并充分運用了他做律師時練就的優秀口才,終于將卡斯索夫說服了。卡斯索夫聽后轉而安慰波波夫說:“我們一直對你充滿信心。看來你的美國之行其實大有成績,所以請你不要在意了。”接著,卡斯索夫派波波夫前往倫敦,他認真地說:“那里需要你的統一領導。”
于是,在1942年的11月,波波夫終于再次踏上了英國的土地。波波夫在英國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波波夫先是應英國當局的要求,在約翰尼的幫助下不動聲色地搗毀了一個德國在英國安插的間諜網。而后,德國機關要求波波夫增派人手來代替被搗毀的間諜網,加強情報搜集的工作。為了迷惑德國人的視線,波波夫從南斯拉夫將一些有關系的人偷渡了過來,宣稱把他的“組織”擴大到了“幾十人”。這一計劃讓德國損失了不少經費,而且德國得到的消息都是些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內容。盡管如此,由于波波夫總是會在最后的緊要關頭提供正確警報,雖然為時已晚難以挽救損失,但是德國當局對波波夫的能力還是沒有絲毫懷疑。
有一次,波波夫向卡斯索夫要活動經費,他抱怨給的錢太少了。卡斯索夫解釋說:“請你相信我,我已經盡力了。上面把大筆錢給了一個特殊的情報員。他向我們提供了很多難以置信的重要情報。”
“是嗎?我不相信有人能夠在英國得到比我提供的情報更重要的情報。”
“他提供了德黑蘭會議記錄和盟軍將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登陸的消息。”
“真不可思議!這確實很了不起!他是什么人啊?”波波夫假裝不經意地問。
“他是你的同鄉。”卡斯索夫說。
波波夫立即把這一消息報告英國情報局。英國反間諜機構立即對參與德黑蘭會議記錄的人進行排查,最后嫌疑目標集中在英國駐安卡拉大使館的一個阿爾巴尼亞隨從身上。此人就是西塞羅。此人被揪出之后,德國在英國中樞機構的特務網幾乎被全面搗毀。在波波夫的精心策反下,好友約翰尼也站在了英國一邊,成為了波波夫的得力助手。
間諜身份暴露
戰爭的發展對德國越來越不利,而且德國在英國安插的情報關系網不斷受損,德國方面決定加強自己在英國的諜報組織建設。于是,阿布維爾決定推行一個名為“太上皇”的計劃,讓他手下的兩個安插在英國的間諜組織互相偵查評價對方,用以提高雙方的業務水平和基本素質。
波波夫迅速意識到了這個計劃可能會使自己雙面間諜的身份暴露,于是特別提高了警惕。他了解到,直接負責這個間諜互評計劃的是阿布維爾手下的情報長官卡姆勒中尉。卡姆勒為人頗有建樹,但苦于官運不佳,因此養成了孤芳自賞且有些憤世嫉俗的古怪個性。于是,波波夫為了親近他,經常投其所好,故意在卡姆勒面前發牢騷,并多次聲明他認為卡姆勒中尉才智過人,而卡斯索夫等人是如此無能,等等。就這樣,久而久之,卡姆勒漸漸把波波夫當做了知心朋友,并多次與他推心置腹地交談。在評價各地間諜組織期間,卡姆勒自以為是地把一個名叫“奧斯特羅”特殊間諜網透露給了波波夫,并有意無意地提醒波波夫應該注意這個“對手”。
原來,波波夫的間諜網并不是德國在英國唯一的底牌。而這個“奧斯特羅”正是一個同樣掩藏很深的德國間諜組織。在約翰尼的大力幫助下,波波夫終于得知,自己的組織以及這個“三輪車”的代號確實已經處在“奧斯特羅”的懷疑當中。
于是,波波夫馬上向英國方面進行了匯報,詳細地闡明了自己的危險處境。次日,英國“雙十委員會”決定,將會提供給波波夫一些可供驗證的真實情報,用來打消“奧斯特羅”對波波夫的懷疑,鞏固波波夫在德國情報機關的地位。
這個決定很快取得了效果,波波夫的間諜組織得到了德國更加深入的信任。當然,英國為了打擊德國這次的“太上皇”反攻計劃,也制訂了相應的“海王星”計劃:命令波波夫向德國發出虛假消息,謊稱英美聯軍將組成三支軍隊進攻加萊海峽,并虛構了大量相關數據以使德國信服。于是,經過波波夫的一番努力以及英國方面的積極配合,德國的進攻計劃最終宣告失敗。
德國諜報部門在這次斗爭中損失慘重,德國方面決定對組織成員進行一次更加嚴格徹底的審查,波波夫自然也在審查范圍之內。于是,波波夫被命令立刻趕回德國。令波波夫沒有想到的是,回到德國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德國總部竟然沒有給他安排任何工作。原來,真正對他的考驗正是藏在這一段貌似清閑的時光中。
一天,無事可做的波波夫應邀與一群老朋友在酒吧見面,這些人把一名貌若天仙的比利時姑娘介紹給了他。波波夫的心立刻被這位名叫露易絲的姑娘所打動,于是他邀請露易絲在酒吧喝了幾杯。接著,相談甚歡的他們很自然地回到了波波夫的住所。這些事情發展得很自然、很順利,全然沒有使波波夫察覺到什么。直到凌晨三四點左右,波波夫從睡夢中醒來,卻發現露易絲正在悄悄地翻看他的辦公桌的抽屜。原來,這個露易絲就是德國為了審查波波夫派來的偵探。幸好,波波夫的重要文件從不放在房間里,于是波波夫繼續假裝睡著,讓露易絲把房間翻了個夠。
露易絲這關波波夫算是通過了,但是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約翰尼突然從柏林趕來,告知波波夫,德國方面計劃在幾天后對波波夫等人使用測謊血漿。據說這種血漿是一種致幻劑之類的東西,可以破壞人的意志,使人無法說謊。這個消息讓波波夫很是為難。
約翰尼說:“聽說這種藥與人的意志力有關系,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一樣。”
波波夫說:“能不能先搞點這種藥,讓我有所準備。”
“我試試吧。”
約翰尼真的拿了一包藥回來,并帶來一名醫生。這名醫生仇恨納粹分子,因此愿意為波波夫做實驗。他給波波夫打了一針,說:“幾分鐘后就會有反應,有什么事到隔壁房間找我。”很快,波波夫感覺到頭暈、惡心,他知道藥性發作了,于是對約翰尼說:“你開始提問吧。”
約翰尼問他參與了哪些活動,接觸了哪些人。波波夫要么回避,要么撒謊,雖然說話有困難,但是他竭力保持頭腦清醒。為了實驗自己對測謊血漿的承受能力,他又讓醫生加大劑量,這次他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他知道約翰尼問了一些問題,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答的。當他醒來之后,約翰尼告訴他沒有泄露半點兒情況。
當天晚上,波蘭來的專家米勒上校對波波夫進行審查,讓醫生給波波夫注射測謊血漿。不一會兒波波夫就感到頭暈目眩,但是他一點兒都不緊張,因為只是注射了30毫克,他在實驗時用過50毫克。米勒問了他一些問題,他沒有露出一點兒破綻。
于是,德國又將波波夫派回了英國,命令他領導那里的間諜小組,并為他提供了一筆數目可觀的獎金。波波夫欣然返回英國。
1944年5月,約翰尼開始倒賣黃金,結果在收購黃金時,被蓋世太保偵緝隊查獲,他的家也被搜查了。除了黃金之外,還在他家搜出不少秘密文件,這些文件足以證明他是英國間諜。約翰尼被捕了。
一天深夜,M16緊急通知波波夫:約翰尼已經被德國逮捕,并在他的通訊錄中查出了你們所有人。請你立即出動,在德國進行批捕之前展開緊急營救,我們會在比利時接應你們。聽到這個消息,波波夫禁不住一陣暈眩,多年的心血功虧一簣。但是,波波夫立刻整理了思緒,趕赴里斯本開展營救工作。
但是為時已晚,雖然波波夫竭盡全力企圖營救好友約翰尼,但約翰尼還是在奧拉寧堡集中營被處死。而波波夫手下的其他間諜人員也紛紛落網,波波夫也是歷經千難萬險才得以自保,并最終在比利時獲救。
1944年6月,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而德國由于信任了波波夫等人提供的錯誤信息,使同盟軍大獲全勝。納粹德國的統治終于被瓦解了。
戰爭結束后,英國情報機關為波波夫手下的“三輪車”小組舉辦了盛大的慶功宴會,并向波波夫授予了帝國勛章。但是,波波夫的心情始終無法得到放松,他永遠也無法忘記那位不幸犧牲的好朋友約翰尼。
1974年,波波夫寫成了一本名為《間諜反間諜》的書,用來紀念他輝煌的諜報生涯和最好的朋友約翰尼。
1981年,他在法國南部的奧比奧去世,享年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