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西點軍校經典法則大全集作者名: 青丘本章字數: 4253字更新時間: 2019-01-03 12:59:35
永遠追求第一
西點意味著卓越。新學員一入校,西點就向他們灌輸這個理念。就如西點軍校前校長潘莫將軍所說的:“給我任何一個人,只要不是精神病人,我都能把他們練成一個優秀的人才。”走進西點,便意味著告別平庸,走向卓越。當然,這種卓越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之上的。在西點,學員們一直對那些成就顯赫、德行高尚的校友推崇備至。在稱得上美國民族英雄的西點名將中,麥克阿瑟是軍事上最具天賦的人物。1962年,他對西點學員說了下面這些話:
“你們要以軍旅為家,要一心想著勝利。在戰爭中,你們必須知道是沒有任何東西能代替勝利的,如果戰敗了,我們整個國家就會滅亡;你們必須牢記責任、榮譽、國家。那些能挑起爭論的國際國內問題讓別人去喋喋不休地辯論吧,你們要沉著、冷靜、清醒,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你們是國家防范侵略的衛士。在國際沖突的驚濤駭浪中,你們是國家的救生員;在戰爭的競技場上,你們是國家的斗士。在一個半世紀的漫長歲月中,你們日夜戒備,英勇御敵,保衛了國家解放、自由、正義和公平的神圣傳統。讓公眾去爭論政府的功與過吧。讓他們去爭論連年的財政赤字、聯邦政府日益增長的家長作風、各種權力機構變得十分傲慢、社會道德水準降得太低、各種稅收增長得太快、過激分子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等等。這是否削弱了我們國家的力量,傷了國家的元氣?讓他們去爭論個人自由是否已經達到了應有的徹底和完整。這些重大的國家問題不是靠你們職業軍人或軍隊來解決的。你們的座右銘就像茫茫黑夜中光芒萬丈的燈塔——責任、榮譽、國家。”
比起夸夸其談,西點人更看重實際行動,努力追求完美結果。麥克阿瑟本人便是這樣的。
1899年6月13日,麥克阿瑟來到西點軍校報到。當時他已是一個風流倜儻、瀟灑漂亮的小伙子,被人稱為“軍校有史以來最英俊的學員”、“典型的西部牛仔”。有人說他像王子一樣神氣,黑頭發黑眼睛,即使只穿游泳褲,別人也能一眼看出他是個軍人。為了管住這位漂亮的士官生,使之不受風流韻事的干擾,他母親也一同跟著來到西點,住在學校附近的一家旅館里,一陪就是兩年,直到丈夫從菲律賓回國后,她才離開。在母親的督促下,麥克阿瑟進步飛快。
麥克阿瑟善于在群體中樹立自己的形象,競爭越激烈,他越能脫穎而出。在學業上,他比班上其他人更用功,常在熄燈號吹過、瓦斯停止供應后,還點著蠟燭讀書。為了不被察覺或影響他人休息,他就用軍毯把床圍起來。由于他思維敏捷,反應快,加之學習用功,其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背誦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很強。第一學年結束時,在全班134名學員中,麥克阿瑟的成績名列第一,并得到與一位四年級學員同住一個寢室的優待。因為四年級學員允許比其他年級的學員晚休息一個小時,這樣麥克阿瑟就可以多一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在其后的3年中,麥克阿瑟的學習成績除第三年降到第四名外,均為全班第一。到畢業時,他的總成績平均為98.14分,據說是25年來西點學員所取得的最高成績,在以后的許多年里也無人能夠超越。
麥克阿瑟不但在文化課方面出類拔萃,而且在軍事訓練和體育運動上也表現不凡。由于從小在軍營里長大,他在耳濡目染中掌握了一定的軍事知識和訓練技巧,因此他的軍事科目樣樣優秀,無可匹敵,尤其擅長射擊和騎術。他是學校棒球隊的一員,曾贏過多次比賽。他還加入過足球隊和橄欖球隊,曾擔任橄欖球隊的領隊。
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的另一引人注目之處是他所展示的領導才能。他曾連續3年獲得同年級學員中的最高軍階:二年級時任學員下士,三年級時任第一上士,四年級時任全學員隊的第一上尉和第一隊長。在西點軍校百年史上,獲得學員第一上尉和畢業成績第一這一雙重榮譽的,在他之前只有3個人。
麥克阿瑟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有卓越的表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率領的彩虹師戰功卓著,他本人成為大戰中受勛最多的軍官之一,也是被提升為準將的最年輕的軍官之一。
西點人明白,勝利是最好的說明。唯有卓越的成績可以說明一切。所以西點的教官十分注重向學員們灌輸卓越的意識,讓所有的學員明白全力以赴,奪得第一,才能帶來榮譽。
前總統吉米·卡特在海軍服役的時候,曾經申請參與核動力潛艇計劃。那時候負責這個計劃的是海軍上將海曼·里科弗,他的標準嚴厲以及要求之高在軍中無人不知。吉米·卡特那時候必須和這位傳奇色彩濃厚的將軍面談,只要是跟這位將軍面試過的申請者走出大門,都是滿臉的疑懼,顯然是被嚇壞了。但是要想獲得錄取,就得先過了海曼·里科弗這一關。
吉米·卡特回憶說,在他和海曼·里科弗上將的談話過程中,將軍大多讓他自由發揮,挑他自己比較熟悉的話題談。不過將軍問他的問題越來越難,而且都是吉米·卡特不怎么熟悉的領域。
就在訪談即將結束的時候,將軍問他:“你在軍校里頭的成績怎么樣?”吉米·卡特非常驕傲地回答說:“我在820名的學員當中排名第59。”他滿心以為將軍會對這樣的成績表示贊賞,沒想到將軍卻說:“看來你沒有全力以赴。”
吉米·卡特起初回答說:“不,我盡了全力。”但是后來他想了想,其實在盟邦、敵人、武器以及戰略等領域的認識上,他都還有加強的空間,因此后來他回答說:“是,我不是一直都如此全力以赴。”
海曼·里科弗上將盯著吉米·卡特看了一會兒,然后轉身表示訪談結束,不過他丟了一個問題給吉米·卡特:“為什么不?”
海曼·里科弗上將是不是太過嚴厲了?他對年輕的海軍軍官是否要求太高?他的期望是否不切實際呢?吉米·卡特可沒想這么多,海曼·里科弗上將那天所說的話令他畢生難忘。好幾年之后,吉米·卡特索性以這句話作為他的新書標題——《為什么不出類拔萃》。
約翰·馬克斯韋爾上校在《開發心中的領袖潛能》一書當中寫道:“大多數的人都會想要找些借口來搪塞,而不是努力成為人上人。”事實上,西點人必須付出全部的心力才能成為卓越的士兵,如果只是找個借口來搪塞自己為什么不全力以赴,那真是不用費什么力氣。同樣的,如果你想要在事業上出類拔萃,那就一定要付出相當的代價,舍此之外,別無捷徑。
美國NBA邁阿密熱火隊總經理兼主教練帕特·萊利這么說:“卓越是不斷追求更優越表現的累積‘結果’。”值得注意的是,帕特·萊利并沒有說“如果你這么做,你就能夠掌握卓越的‘配方’”。你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為更優越的表現做好準備,最后才能夠達到頂尖的水平。
盡管注重勝利,要求所有的學員都努力爭取第一,但是西點并不提倡“勝者王侯,敗者寇”的觀念。追求卓越,重視勝利,同時也關心成功中的道德因素,或失敗中的道德評價,這也表現了西點人的豁達和寬容。
所以,如果你要想在工作上有所作為、在事業上有所建樹,就必須像西點軍人一樣,無論何時都要全力以赴,勇爭第一。
就像澳柯瑪的廣告詞一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今它已隨著產品飛入了千家萬戶,成為人們追求完美與卓越的座右銘。不管做哪一行哪一業,我們只有懷著一顆追求完美的心,精益求精,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納迪亞·科馬內奇是第一個在奧運會上贏得滿分的體操選手,她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完美無瑕的表現令全世界瘋狂。
納迪亞·科馬內奇在接受記者采訪,談到她為自己所設定的標準以及如何維持這樣的高標準時說:“我總是告訴自己‘我能夠做得更好’,不斷驅策自己更上一層樓,要拿下奧運金牌,我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必須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行。對我而言,做個正常人意味著必須過得很無聊,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我有自創的人生哲學:‘別指望一帆風順的生命歷程,要期盼成為堅強的人。' ”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能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高爾基的這句話在今天聽來仍未過時。我們隨時都需要100%的投入才有希望杰出。僅僅完成工作中規定的任務,并不是一個能夠激勵人心的目標。如果你想要別人注意到你的努力,那你就得努力超越自己,達到卓越。
林達,國內IT界的風云人物。30歲出頭就當上了公司的總裁,統領國內頂尖的軟件公司,他所率領的研發小組開發了適用于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的多款知名軟件。林達心里銘刻著一句話——讓優秀成為習慣。
進入大學的時候,他是他們專業年齡最小的一個,卻是成績最好、最努力刻苦的一個。他每天天不亮就跑到學校的操場上,大聲地背誦英語,上課時他永遠是坐在第一排的最認真的學生,他的實驗做得是最認真的,他的試卷永遠都是最漂亮的。當這個已經讓優秀成為習慣的小伙子以全優的成績從大學畢業時,才20歲出頭。
進入現在這家公司后,他以“讓優秀成為習慣”的信念時刻鞭策著自己。“要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最好,否則還不如什么都不做!”他總是這樣對同事說。在公司里,他對自己的要求最為嚴格,是最敬業的一個,所以他的工作也是最出色的。當然,林達也成了公司里晉升最快的人,24歲就成為公司的部門經理,28歲的時候又升為公司的總經理。公司改組后,剛剛30歲的他成了公司的總裁。
地位變了,但“讓優秀成為習慣”的信念沒有改變,他帶領企業涉足信息安全、桌面辦公、游戲娛樂等諸多領域,自主研發了適用于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的多款知名軟件,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企業在應用軟件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營銷能力在業界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營業規模持續高速增長。現在,公司的營銷網絡已經遍布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并且與國內外幾十家知名的IT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在林達的帶領下,他所在的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專業化軟件公司。母校百年校慶時,林達作為杰出校友被邀請回校,在那些被邀請的杰出校友中,他是最年輕的一個。林達為母校的學子們作了精彩的演講,主題就是:讓優秀成為習慣。
被譽為“全美最杰出大學籃球教練員”的約翰·伍登說:“成功,就是知道自己已經傾注全力,達到自己能夠達到的最極致的境界。”對于優秀的人來說,成功并非最終的結果,而在于追求卓越的過程。一個永遠用最嚴苛標準要求自己的人才是最優秀的,也才是最讓人放心的。
國內某房地產公司的老總曾回憶道:“1987年,一個與我們公司合作的外資公司的工程師,來拍項目的全景,本來在樓上就可以拍到,但他硬是徒步爬到一座山上才拍。當時我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他只回答了一句:‘回去后董事會成員會向我提問,我要把整個項目的情況告訴他們才算完成任務,不然就是工作沒有做到完美。' ”這位工程師的個人信條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不會讓任何人操心。任何事情,只有做到完美才是合格的。”我們在職場中,又何嘗不應該像這位工程師一樣,不用別人督促,事事追求完美?一個人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標準,鞭策自己更上一層樓,才有可能擺脫平庸的桎梏。
雖然,人類永遠不能達到完美,但在我們不斷增強自身實力的過程中,那種永爭第一的信念會促使我們不斷登峰,而我們也會朝著一個又一個勝利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