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燕子幾乎受到所有人的喜愛,因為它們飛行能力突出,模樣吸引人,是夏天的使者,食昆蟲,喜歡在離人很近的地方營巢。
一流的飛鳥
燕很容易識別:修長的身材,狹長而尖的翅,叉形尾,外側尾羽通常很長,似長條旗。這些特征與它們在空中覓食無脊椎動物的特化生活方式相吻合,同樣也見于其他與它們并沒有親緣關系卻具有類似生活方式的鳥類,如雨燕。
細長的身體可減少飛行過程中的阻力。燕的翅形呈高展弦比,意味著能產生很大的舉力而所受的阻力很小。但這種符合空氣動力學的高效率以降低機動性為代價(如與短而寬的翅相比),不過這一劣勢又由叉形尾得到部分的彌補,因為這樣的尾可提高鳥的機動能力。
部分種類具有長尾羽,可增加舉力,其功能猶如飛機的襟翼,保證氣流平穩地通過翅膀,而在燕準備著陸時可延緩氣流通過,從而使燕在不增大阻力的情況下實現飛停。大多數種類跗骨短、腿小而弱,適于棲息而非行走,但自己掘穴或營巢于懸崖巖面的種類具有強健的爪。
出色的候鳥
冬季,燕在溫帶地區的食物供應大為減少,因而許多種類進行遷徙。但與其他大部分雀形目候鳥不同的是,燕在晝間遷徙,而且為低空飛行。此外,它們還經常在遷徙途中覓食,因此脂肪儲備量較同等大小的其他候鳥低。在非洲繁殖的種類常隨降雨模式而進行遷徙,但具體情況鮮為人知。而其他一些種類如灰腰燕,則似乎到處“流浪”,并沒有固定的遷徙路線。
近年來,許多燕科種類的分布得到了擴展,原因是隨著它們越來越多地使用建筑物作為巢址,這些鳥被不斷引入到了以前它們不被人知的地區。如紅額燕的分布范圍向南擴大到了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穴崖燕則從墨西哥進入了美國南部。而環境的變化同樣會引起分布模式的變遷。如家燕的英國種群在南非過冬,如今它們在那里的范圍已向西擴張,原因是西部降雨量增加。
空中捕食
所有燕科種類幾乎都只食空中的無脊椎動物,主要是昆蟲。植物性食物僅見于少數種類的食物中,而且攝取量很少。只有雙色樹燕會經常性攝入植物性物質(以漿果為主),而這也僅出現在昆蟲匱乏期間。
燕不是那種機會主義覓食者,不會漫無目的地四處飛行、張著嘴巴隨機食入空中的浮游生物。相反,它們主動出擊捕食特定的獵物。同域分布的種類往往特化為捕食不同體型級別的無脊椎動物。而就某一種類的個體而言,它常常會選擇所能獲取的最大獵物。候鳥種類在過冬地的食物通常有別于它們在繁殖地的食物,如家燕在非洲越冬時,食物中的螞蟻比例會增加。此外,一個種類所偏愛的覓食程度在過冬地和繁殖地也會有所不同。上述變化被認為是這些候鳥與過冬地的留鳥種類進行競爭的結果。
繁殖生物學
燕普遍實行群居、單配。雌雄鳥共同育雛,筑巢和孵卵則通常由雌鳥負責。然而,雄鳥經常進行混交,熱衷于尋找機會與配偶以外的雌鳥發生交配。在有些種類中(如紫崖燕),會出現一雄多雌現象,1只雄鳥與2只雌鳥結成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