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學點歷史智慧大全集
- 宋偉
- 1833字
- 2019-01-03 12:19:51
蘇代的縱橫術
戰國時期的縱橫家不僅僅是一群舌辯之士,他們其實是有著真才實學的國際關系專家。在戰國著名的縱橫家中,蘇秦、張儀似乎首屈一指,孰不知,蘇秦的弟弟蘇代,在學識上也不亞于他的哥哥,只是由于他出道比他的哥哥晚,沒趕上六國聯合抗秦的好時機,所以名聲才沒有蘇秦響亮。如果我們看看下面這個例子,也許會對蘇代有新的認識。
齊國討伐宋國,宋國的處境十分危機。蘇代寫信給燕昭王說:“燕國作為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卻把人質送給齊國,使燕國的聲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又侍奉齊國,幫助它討伐宋國,使人民疲憊,財物匱乏;如果攻破宋國,攻下楚國淮北,其結果也是使齊國壯大,導致仇國強大而本國弱小。這三點都是燕國的災禍呀!而您這樣去做,想以此來消除禍害,取得齊國的信任。然而這樣一來,不但沒有取得齊國的信任,反而使它對燕國的猜忌更厲害了。因此說您侍奉齊國,實在是一大失策了。這樣既勞民傷財,又得不到一點好處;攻破了宋國,就是壯大了仇敵,而自己國家卻要世世代仍遭受禍殃。您把宋國和楚國的淮北這樣相當于萬乘之國的地方讓齊國吞并了,這是等于再增加了一個仇敵齊國;北夷之地方圓七百里,加上魯國、衛國,這就是相當于萬乘之國了,而齊國吞并了它們,這是等于增加了兩個仇敵齊國。有一個強大的齊國,燕國還對付不了,如今卻有3個齊國,這一禍患可就太大了。
“雖然如此,我聽說明智的人辦事,能夠轉禍為福,善于把失敗轉為成功。從前,齊人把無色舊絹綢染成紫色,就能售出高于原價10倍的價錢;越王勾踐曾經棲身于會稽,以后卻滅掉了吳國,稱霸天下,這些都是轉禍為福,由失敗轉為成功的著名的事例。如今大王是否也想要轉禍為福、轉敗為成嗎?那么不如遠尊齊國為霸主而深表敬重,并派使臣與齊國結盟,燒掉與秦國往來的信函。訂立這樣的盟約:‘上策是攻破秦國,其次是孤立秦國。’秦國受到孤立的威脅,秦王一定感到憂慮。秦國歷經五世,連年打敗諸侯,如今卻屈居齊國之下。按照秦王的脾氣,如果能夠使齊國處于困境,就會不惜動用全國的力量來打敗齊國。既然如此,大王為什么不派遣人以上述困擾齊國的道理去勸說秦王呢?就對秦王說:燕、趙攻破宋國,壯大了齊國,侍奉齊國,并要做它的屬國,燕、趙這樣做實在對自己沒有什么好處。那又為什么這樣做呢?這是形勢迫使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不相信秦國的緣故。現在大王為什么不讓可以取信于燕、趙的人去拉攏燕、趙?您可以讓涇陽君和高陵君先到燕、趙兩國去,等到秦國情況有變化,就讓他們分別留在燕、趙做人質。這樣燕、趙就會信任秦王了。這樣秦國就可以在西面稱帝,趙國就可以在中間稱帝,燕國就可以在北面稱帝,并立為三帝來號令天下侯。如果韓、魏不聽從,那么秦國就攻打它們;齊國不聽從,那么趙國就可以討伐它,天下誰敢不聽從命令呢?天下都臣服聽命了,就率韓國和魏國攻打齊國。對齊王說:‘必須送還宋國的土地,歸還楚國的淮北。’而送還宋國的土地,歸還楚國的淮北,對燕、趙兩國是有利的,建立3個帝王,這是燕、趙兩國共同的愿望。這樣,燕國和趙國在實際上得到了好處,在名譽上實現了愿望,燕國和趙國就會棄之如敝屣。反之,如果現在大王不結交燕、趙兩國,就等于把燕和趙兩國推給了齊國,那么齊國的霸業就會成功了。到那時,諸侯都擁戴齊國,如果唯獨大王不服從,您的國家就會遭到諸侯的進攻;諸侯擁戴齊國,大王也服從齊國,名聲就難免受到極大的損失。如此看來,大王如果不結交燕、趙兩國,就會導致名聲低下,國家危險的結局;大王如果結交燕、趙,就會名聲尊貴,國家安寧。不要尊貴、安寧,卻要低下、危險,明智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秦王如果聽到這番話,就會被刺到痛處,就必定進攻齊國。既然如此,大王為什么不專門派能言善辯的人用這些道理去說服秦王?這樣秦國一定會攻打齊國。聯合秦國,是最重要的邦交;討伐齊國,是長遠的利益。注重最重要的邦交,追求長遠的利益,這是圣明君主的事業。”
燕昭王很贊許蘇代的信,說:“燕國的先王曾對蘇代有恩德,在子之亂的時候,蘇代離開了燕國。燕國要想向齊國報仇,沒有蘇代是不行的。”于是就召回蘇代,重新重用他,和他一起謀劃進攻齊國。最終齊國被攻破,齊閔王逃走。
蘇代的話可謂有一言興國的功效。通觀上面的論述,簡潔明了,實事求是,實是經過深思熟慮。蘇代在簡要的分析中既指出了燕國所作所為的嚴重弊端,又指出了燕國的可行的出路,最終說服了燕王,攻破了齊國,壯大了燕國,證明了當初自己的分析是完全正確的。因此,像蘇代這樣的縱橫家,其實還是富有實際才能的政治家。
——見《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