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學點歷史智慧大全集
- 宋偉
- 1613字
- 2019-01-03 12:19:51
禍莫大于拒諫
從諫如流是古代賢明君主的重要標志,也是人們對仁政理想的一種向往。在傳統社會里,人們沒有民主權力,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明君賢相的身上。明君賢相與昏君奸臣的重要區別,就在于從諫如流還是一意孤行,當然,無論級別高低,只要是統治者,在嘴上總是標榜自己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而事實上絕大多數統治者是一意孤行。為什么呢?道理并不深奧,說穿了,就是因為聽取大家的意見意味著損失個人的利益,而一意孤行則往往是與一己之私密切相關的。因此,從人性的某些方面來講,從諫如流是難以做到的,但在很多情況下,為了把事情辦得更好,或是為了自己的根本利益,有些統治者也確實能夠從諫如流。
楚襄王是一個較為著名的昏庸無道的國君,他正是因為不聽莊辛的勸告,才有了出逃的恥辱。
莊辛對楚襄王說:“大王左邊有州侯,右邊有夏侯,乘車外出,有鄢陵君和壽陵君跟隨,一味貪圖享樂,奢侈浪費,不關心民生疾苦,不理國家大事,楚國一定危險了。”楚襄王說:“先生可是老糊涂了?還是楚國有不祥之兆呢?”莊辛說:“我確實預見一定會有這一天,但不敢散布不祥。大王如果長期寵幸這4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還是讓我到趙國去待一段時間,等著瞧吧。”莊辛離開郢都到了趙國,5個月之后,秦軍果然攻占了鄙、郊、巫、上蔡、陳等地方。
楚襄王逃到了城陽,想到了莊辛的話,于是派出專人,駕著車輛趕到趙國,請莊辛回國。莊辛回來后,襄王說:“我當初沒聽先生的話,如今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怎么辦呢?先生一定要替我想一想辦法。”
莊辛回答說:“我聽俗話說‘看到兔子了,再回頭喚狗,猶未為晚;羊兒跑失,再補羊圈,還不算遲。’我聽說,從前商湯和周武王只憑著百里的地方興旺起來;夏桀和商紂擁有整個天下,結果反而被其臣下滅亡了。如今楚國雖小,截長補短,方圓還有幾千里,可還不止百里啊!
“大王難道不曾看見蜻蜓嗎?它6只腳,4只翅膀,在空中自在地飛來飛去。俯身啄著蚊子和蒼蠅吃,仰頭吸著甜美的露水喝,哪里會有什么災難呢?但誰也不知道,五尺來高的兒童正在調制液抹絲網,把它從兩三丈高的地方粘下來,丟在地上喂螞蟻。
“蜻蜓還算小的呢,那黃雀也是這樣。它低下頭來啄食谷子,把身子藏在樹叢里棲息,撲起翅膀,隨意飛翔,自以為沒有災難,也沒有競爭了。哪里知道,公子王孫左手挾弓,右手取丸,要把它從七八丈高的地方射下來,正瞄著它的頸子當靶子打呢。白天黃雀還在樹叢里飛著,晚上已給拌上油鹽醬醋了。轉眼間,就落在了公子王孫的手里。
“黃雀還算不了什么,那天鵝也更是這樣。它在江海上空飛翔,在湖泊間棲息;低飛下來捕食魚類,抬起頭來咬嚙菱角和香草,伸展漂亮有力的翅膀,趁著清風,自由地在高空翱翔,自以為不會有什么災難,跟誰也沒有爭奪了。但這些天鵝哪里知道,打獵的人正在修治弓矢,準備著帶繩的箭桿,對準七八十丈高的空中目標,一發而中,隨風掉下而死。這些天鵝白天還在江上飛著,晚上已在青銅制的鍋中煮了。
“天鵝還算不了什么呢,蔡靈侯也是這樣。他南游高坡,北上巫山,喝巫溪的清水,吃湘江的鮮魚,左手抱年輕的妃子,右手擁著妖艷的婢女,跟她們驅車躍馬,到高蔡去游樂,根本不去處理國家大事。他哪里知道,子發正接受楚宣王命令,用繩索捆綁他去見宣王呢。
“蔡靈侯的事還算小呢,大王的情況也是這樣。您左邊有州侯侍奉,右邊有夏侯隨從,乘車出入又有鄙陵君和壽陵君跟隨,浪費倉庫中的糧食,揮霍國庫中的錢財,和他們一起放馬奔馳,到云夢澤去游樂,而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哪里知道穰侯正接受秦王的命令,在塞內布滿兵將,要把大王趕出龜塞之外。”
楚襄王聽了這番話,面無人色,渾身發抖。于是他就把白玉禮器授予莊辛,封他為陽陵君,并賜給他淮北之地。
對于這樣的事情,直接進言是不行的,甚至還會適得其反,只有采取迂回的策略。而問題的關鍵還在于選擇誰作為進言之人,利害攸關。
莊辛在上述的說辭使用寓言,極為形象地說明了楚襄王致敗的原因,同時也闡明了這樣一個千古不變的道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見《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