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學點歷史智慧大全集
- 宋偉
- 632字
- 2019-01-03 12:19:51
巧言善辯的淳于髡
即使是能言善辯,巧言令色地掩飾了當時的過錯,但是事情一旦流傳下來,被后代的人們認真品讀,就難免發現其中的問題,不論當事人曾經多么賢明,恐怕在其死后,品行還是會受到詬病。
淳于髡受魏國重賄,為魏國解除了一場兵災,結果是淳于髡不僅得到了齊王的原諒,受賄之事在當時竟然還被傳為美談。
齊國準備攻打魏國,魏國十分害怕,派人對淳于髡說:“齊國要攻打魏國,現在能夠解除魏國的災難的人只有先生您一個人了。敝國有一對珍貴的璧玉,有兩輛四馬拉的紋彩馬車,請您收下。”淳于髡答應了。
淳于髡到宮中見到了齊王,說:“齊國和楚國兩國是仇敵,魏國則是齊國的盟友,討伐魏國,使楚國有隙可乘來進攻我們,我們既落了個背信棄義的壞名聲,實際上對我們自己也是很危險的,我認為大王不應該采取進攻魏國的策略。”齊王認為淳于髡說得很有道理,便同意了淳于髡的意見。
不久有人把淳于髡接受魏國禮物的事告訴了齊王,齊王便問淳于髡是否有這回事。淳于髡直言不諱地承認有這回事,齊王問道:“那么,您是怎么為我考慮的呢?”淳于髡說:“如果我說進攻魏國有利,即使魏國派人殺死我,對齊國和大王又有什么好處呢?如果我說伐魏沒有好處,即使魏國封賞了我,對大王又有什么壞處呢?不去攻打魏國,大王沒有落得個背信棄義的壞名聲,魏國沒有危險,百姓也沒有受到兵災,我雖然得到了璧玉和寶馬,這對大王又有什么損害呢?”
在中國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受賄總是令人深惡痛絕的,但淳于髡卻不同,因為他能講出所謂的“道理”來。
——見《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