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秘世界
- 張榮華
- 976字
- 2019-01-03 11:48:05
地球上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眾所周知,煤是從地下開采出來的??墒牵瑸槭裁吹叵掠羞@么多煤呢?在回答這一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知道煤是如何形成的。
有人說煤長得像石頭,甚至通常把質量不好的煤叫做“石煤”,所以認為煤是由石頭變來的。但是,如果你再仔細觀察一下會發現有些煤塊上會有植物的根莖和葉等等形狀的痕狀;倘若把煤切成薄片,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有時可以看到相當清晰的植物構造和組織,而且有時像樹干一類的東西還保存在煤層之中。在中國著名的撫順煤礦,大量琥珀含在煤層之中,有的里面甚至包有極為完整的昆蟲化石,它是一種相當精美的藝術品。事實上,琥珀就是由樹木所分泌出來的樹脂演變而成的。這一切都表明煤主要是由植物演變而來的。
古代植物又是如何演變成煤的呢?
原來,在歷史上,有一些時期的環境非常有利于煤的形成。由于氣候條件適宜,在這時期,茂密高大的植物到處繁殖,大量高等或低等植物、浮游生物以及水草等等生長在沼澤、內陸和海濱地帶。由于后來的地殼運動,這些植物就一批一批地被埋藏在地面的低洼地區和海洋或沼澤的邊緣地帶。這些被泥沙所掩蓋的植物,長時間受著壓力、細菌和地心熱力的作用,原來所含的氮氣、氧氣以及別的揮發物質等都逐漸地跑掉了,剩下來的大部分就是“炭”(一般稱這種作用為“碳化作用”)。這樣泥炭就最先形成了,隨后泥炭被埋藏得越來越深,碳質的比例在溫度和壓力的作用之下不斷增高,褐煤和無煙煤便逐漸形成了。簡單而言,煤就是經過這樣的凝膠作用以及碳化作用變來的。

綠色的植物經過長時間壓力、細菌、地心熱力作用,竟然形成烏黑的煤炭,大自然的力量真是神秘莫測。
由于各地都有不同的地殼運動特點,有些地區植物遺體堆積速度和地殼下降速度大體一致,保持均衡,很可能形成較厚的煤層;有些地方地殼沉降速度變化非常大,許多薄的煤層可能會在這里形成。
煤形成之后,在漫漫地質時代中,還不斷地經受著各種變化和變動。原來水平的煤層可能會因地殼的構造運動而引致斷裂和褶皺,有一些煤層被掩藏到地下更深的地方去了,因此至今還在地下沉睡沒有被人們發現;而另一些煤層在一些比較淺的地方埋藏著,而且經過后來的侵蝕、風化的作用而露出地表,根據這些露在地表的“煤苗子”,我們找起煤礦來就會相當容易。目前許多埋藏在地下較深地方的煤田伴著人們對于煤的形成規律的進一步掌握以及礦勘探與開采技術的改進,而不斷地被發現、開采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