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地震為何多在夜間發生

地震是一種會帶給人類極其嚴重的危害的自然現象。一座城市在一次7級以上的地震中,頃刻間可被夷為平地,人員死傷不計其數,慘不忍睹。

地震的危害不但在于它的突發性強,而且在于夜間出現的頻率極高,甚至會突然降臨在深更半夜人們熟睡時。例如,有“20世紀十大地震之一”之稱的1906年4月12日美國舊金山8.3級大地震,在凌晨5點12分發生;1906年5月22日在智利發生的20世紀最大的8.9級地震,則在日落之后的19點11分發生;中國唐山地區1976年7月28日發生的7.8級大地震,在凌晨3點42分發生;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戶發生的大地震,在清晨5點46分發生,當時絕大多數人正在睡夢中。據統計,中國境內1985年總共有25次5級以上的地震發生,其中在日落后的19點以后到次日早晨6點之間發生的大地震竟有20多次之多,占總數的80%。對受害者而言,地震在夜間發生更是雪上加霜。

其實地震隨時都可能發生,而事實上多在夜間發生,主要是因為受外因——太陽和月亮引力的影響。我們知道,海水在一天里有兩次漲落,是由太陽和月球的引力所引起的。同時,地殼的“潮汐”現象也是由太陽和月球的引力引起的,只是平時我們沒有察覺罷了。據測定,北京一帶的地殼在朔望時(即農歷的初一、十五或十六)大約可以有40厘米的升降。若是地球內部在孕育地震的過程中,當地下的巖石受到接近于破裂的力的作用時,而這時正好又受到太陽和月球的引力作用,這樣蓄勢良久的地震能量就會猛然間迸發出來。太陽和月球的引力在這里就起到了導火索的作用。

地震不但常在夜間發生,而且還常在農歷初一、十五或十六前后發生。因為太陽和月球的引力在農歷初一、十五或十六前后是最大的,例如,1976年7月28日發生在中國唐山的大地震,正好是農歷七月初二;而1995年1月17日發生在日本神戶的大地震,也恰是農歷十二月十七。諸如此類的例子,不計其數。

由此可知,地震多在夜間發生,而且還常在農歷初一、十五或十六發生,并非偶然現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多伦县| 万宁市| 闸北区| 山阳县| 抚松县| 孟州市| 刚察县| 永平县| 台南市| 丹东市| 浦江县| 额尔古纳市| 佳木斯市| 饶河县| 万全县| 苏尼特右旗| 城口县| 宿松县| 马鞍山市| 闽清县| 峨边| 丁青县| 丽江市| 桓台县| 吉木乃县| 日喀则市| 浮梁县| 红桥区| 阳春市| 南投县| 兴宁市| 张家川| 甘孜| 大石桥市| 盐亭县| 夏河县| 肥东县| 宜都市| 察隅县| 天水市| 醴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