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怎樣發生的
如果從地球表面看,一切似乎都很平靜,因此一說到地震,人們總是覺得是比較少見的事。事實上,根本不是這樣,地球上經常會發生地震。地震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自然現象,就像下雨、刮風一樣。據科學家們用精確的儀器觀測,地球上每年大約發生500萬次地震,并且平均一天會發生1萬多次。但是,這些地震中大部分都微乎其微,人們不用儀器觀測是根本感覺不到的,每一年中這樣的小地震大約占當年地震的99%;人們可以感覺到的,只不過才有1%。

構造地震成因模擬圖
地球上為什么會常常發生地震呢?
大多數地震是由地殼運動所引發的。剛硬的巖石在運動中受到力的作用,形狀發生改變,有時甚至發生斷裂,此時就會發生地震。目前人們雖然對推動地殼發生變動的力量從何而來仍持有異議,對地震產生的根本原因也有許許多多的推測,但大家一致認為某一地區的巖石發生了斷裂是該地區發生地震的直接原因。地下的巖石產生了新的斷裂,或是原來就有裂縫,再次發生錯動是絕大多數地震發生的原因。許多威力極大的地震都發生在地下存在有斷裂的地方。當地下的巖石因為受到力的作用而將要斷裂時,月亮和太陽的引力作用,水(水庫)或大氣對地面的壓力的變化,都有可能促使斷裂發生,有觸發地震的作用。
其次,地震又常常作為火山爆發的伴侶出現,在地球上存在著大量的火山,火山每次爆發,會從地下噴射出大量熾熱的巖漿,體積急速膨脹,對地殼有所沖擊,因此一定會引起地震。
既然每年地球上發生如此多的地震,我們為什么感覺到的很少呢?
原來,在地球上發生地震時,震動也有強度的大小,釋放出來的能量也有多有少,按照它們大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微震、弱震和強震等三大類。可使器皿丁當作響,使吊鐘和電燈、壁上的掛圖發生晃動的地震稱為弱震。可以使墻開裂、山石崩落、房屋倒塌的地震稱為強震。一些非常強烈的地震還能在眨眼之間把整個城鎮催毀,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在地球上如此強烈的地震平均每年大約發生10多次,但有時候并不是發生在像唐山這樣人口極為稠密的地區,給人類帶來的災害也不會像唐山那樣嚴重。除了強震以外,弱震是不會給人類造成危害的,至于微震,就更沒有多大影響了。絕大多數地震都是微震。
地震發生時,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感覺得到,在一定的范圍內的人們才能感覺到。地震時,人們把震動的發源處叫做“震源”。震動自震源起,以波動的形式向四周發散傳出,叫“震波”。在震源處地震波的能量最大,在傳播過程中,地震波能量會逐漸消失,越傳得遠就越微弱,傳到一定距離,就可以弱到人一點也感覺不出來。我們住的地方倘若在這次地震中人所能感覺的范圍之外,這次地震我們就感覺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