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工人和資產階級的斗爭

“工人”這個名詞具有階級的含義是從17世紀末開始的。當時在英國出現了以工業生產為主的資本家,他們雇傭大量的勞動力為自己開辦的工廠勞動,當時稱在工廠中勞動的人為工人。工業革命不但產生了工人階級,同時也給這個新興的工人階級帶來了苦難。雖然早期工人和資本家曾經共同反對過封建統治者,但是當資本家掌握國家統治權之后,他們變成了壓迫工人的最主要的統治者,而工人階級也被迫起來反抗資本家。

隨著工人和資產階級斗爭的歷史的推進,其斗爭方式也不斷發展。工業革命后,早期工人階級采用的斗爭方式主要是自發性地搗毀機器,他們的覺悟很低,沒有認識到災難的根源不是機器,而是資本主義制度。隨著工人力量的增強和覺悟的提高,工人們開始采用更加自覺的方式進行斗爭。他們開始認識到團結起來進行斗爭的重要性。在英國,早在19世紀初就已經出現了工人的組織,并且通過自己的斗爭,爭取到一定的結社權利,不斷出現的工會組織開始領導罷工斗爭。同時,工人們還用武裝斗爭的方式反擊資本家的剝削。在19世紀前半期,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和德國西里西亞工人起義是其中兩次著名的工人起義。作為法國紡織業中心的里昂,紡織工人的主要特點是人數多、勞動強度大、工資低。工人們不堪忍受資本家敲骨吸髓般的剝削,終于在1831年11月21日開始舉行罷工,到23日發展為武裝起義,并很快控制了全城。12月3日,起義被統治者殘酷鎮壓。1834年,里昂工人再次舉行起義,但同樣被鎮壓在血泊中。德國紡織業中心西里西亞的工人們除了要受到資本家的壓榨外,還要向封建主繳納所謂的“紡織稅”。1844年6月5日,忍無可忍的工人們奮起抗爭。不過,由于他們缺乏良好的武器,很快被政府軍隊鎮壓下去。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歸于失敗。

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表明了工人階級的覺醒

在19世紀前半期的工人運動中,表現出高度覺悟、高度組織性的是英國憲章運動。工人們認為不取得選舉權,就不能改善自己的境遇,于是展開了新的改革選舉的群眾運動,要求按照民主原則改革議會的下院。1836年7月,倫敦工人組織“倫敦工人協會”草擬了一份《人民憲章》,以議會法案的形式提出來,其核心內容是以普選權為基礎的議會民主化的問題。之后,爭取實現《人民憲章》的宣傳由倫敦開始并迅速遍及全英國,各地紛紛舉行數以萬計群眾參加的盛大集會。1839年7月間,一份有125萬人簽名的要求實施《人民憲章》的請愿書提交議會,但遭到拒絕,于是許多地區爆發了罷工和起義,遭到了政府軍隊的鎮壓。“全國憲章協會”成立后的1842年,憲章派向議會送交了有330萬人簽名的請愿書。請愿書除了要求實行《人民憲章》以外,還要求實行十小時工作制,實現合理的工資等。1848年4月初,全國每天都有上百次的群眾大會,在新請愿書上的簽名的人數達到550萬人,憲章運動又出現了一次高潮。政府派出了一支包括12萬正規軍和15萬名臨時警察的軍隊包圍了游行示威的隊伍,憲章運動領導人屈服于統治者的淫威,解散了游行隊伍,隨后,憲章運動逐漸衰亡了。憲章運動雖然最后失敗了,但是它在英國歷史及國際工人運動歷史上仍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階級的獨立的全國性政治運動。

這幅畫表現的是1842年,人們列隊把有300多萬人簽名的憲章請愿書送往國會的情景。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形成,馬克思主義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19世紀五六十年代,工人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它的一個特點是具有鮮明的國際性。1864年9月第一國際成立后,更加促進了國際無產階級聯合的斗爭。第一國際時期,為提高工資、縮短工時、改善勞動條件而進行的經濟斗爭,是工人反對資產階級的基本斗爭形式。法國1871年3月18日起義和巴黎公社的成立是世界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統治的重大事件,它是19世紀初期以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高峰和總同時也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大的嘗試。

列寧像

19世紀后期,隨著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和資產階剝削方式的改變,這一時期的工人運動具有更強的組性、次數更多、規模更大等特點。如在1889年,歐美有13個國家建立了全國性或地區性的行業工會,其中僅德國社會民主主義工會聯合會就有近24萬人。這些工會組織有效地領導了這一時期的工人運動。德國在19世紀70年代發生了840次工人罷工,80年代達到1862次,僅1890年就發生了128次罷工, 2.1萬人參加,1900年有852次罷工,11.6萬人參加。法國1890~1895年有9.2萬人參加罷工,1900年達到22萬人,1898年僅巴黎就有10萬人罷工。美國在1882~1887年間發生了5237次罷工,罷工人數為80.1萬人,規模最大的是芝加哥工人“五一”大罷工,全國共有35萬人參加;在1890~1896年發生了10142次罷工,參加人數達到257.6萬。俄國在1881~1886年間發生了348次罷工。比利時僅1893年就有萬人罷工,席卷了幾乎所有主要礦區和城市。英國在1890~1896年共發生罷工5801次,參加者246萬人,僅1893年煤礦大罷工就有20萬人參加。

20世紀是工人階級斗爭取得輝煌成就的時期。20世紀初,在帝國主義一切矛盾焦點的俄國,建立了一個新型的、與西歐的社會民主黨根本不同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并誕生了列寧主義。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在弗拉基米爾·列寧和托洛茨基等人的領導下,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領導工人士兵發動武裝起義,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這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第一次成功的社會主義革命,它極大地震撼了資本主義世界。

當然,在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工人階級的斗爭也一直在進行。1917年,德國的罷工人數達到了146萬。1918年1月,柏林50萬工人舉行了罷工,全國參加斗爭的人數超過100萬。1919年1月6日,柏林50萬工人舉行示威游行,并占領了火車站、警察局等據點。1919年3月21日,庫恩·貝拉領導的匈牙利共產黨成功地建立了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但僅存在了133天就被帝國主義聯合扼殺了。1919年3月成立的共產國際推動了各國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展。從1919年開始,英國罷工運動一直不斷。1926年5月4日,英國煤礦工人舉行了大罷工,最初參加的人數有25萬,后來迅速發展到全國各個主要工業部門,人員發展到600萬。總罷工使英國的各大工業區陷入癱瘓,給統治階級造成了嚴重的威脅。1946年,美國參加罷工的人數達到460萬,共損失1.16億個工作日。1959年爆發的鋼鐵工人大罷工歷時116天,是美國歷史上最長的罷工。

【延伸閱讀】

卡爾·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 (1818~1883年),德國哲學家、革命理論家、經濟學家、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奠基者。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國萊茵省特利爾城。馬克思在學生時代參加青年黑格爾派,并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842年10月任資產階級民主派報紙《萊茵報》的編輯,轉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1844年起,他著重研究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主義制度,論證資本主義滅亡和共產主義實現的歷史必然性。1848年2月正式發表《共產黨宣言》。在19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體系,實現了政治經濟學領域的偉大變革。馬克思參與創建并領導第一國際,致力于提高各國工人運動水平,為后來各國無產階級政黨培養了一批骨干力量。后期繼續關心第一國際,并完成《資本論》。1883年3月14日逝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皋市| 瓦房店市| 萝北县| 会理县| 青浦区| 东城区| 南华县| 金昌市| 大名县| 洛川县| 北流市| 肇庆市| 天长市| 铁岭县| 万盛区| 通辽市| 澎湖县| 桐城市| 城步| 莱芜市| 临洮县| 广水市| 晋州市| 乡宁县| 鄄城县| 儋州市| 阿拉善右旗| 贵阳市| 玛多县| 拉孜县| 芜湖县| 响水县| 浮梁县| 禹州市| 桐城市| 开化县| 五华县| 腾冲县| 邢台县| 高阳县| 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