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土”與“壤”(4)
- 蔣子龍文集.5,農民帝國
- 蔣子龍
- 4801字
- 2016-09-07 19:05:22
而郭懷善是村里出了名的“牛屁股”,這是嘛意思?牛屁股上的皮子最好,又光又滑,又厚又結實,主人可以用手拍打,高興了用手劃拉劃拉,不高興了還可以用樹枝子打,拿鞭子抽,隨你怎么折騰都沒關系。所以從郭家店成立大隊的那天起,他就是副大隊長,這么多年上不去,也下不來,大家瞧不起牛屁股,又不能沒有牛屁股。這也讓他一遇到麻煩事,就自然而然地擺出一副牛屁股相,綠豆湯喝了兩大碗了,手里的窩頭和白蘿卜卻一點沒動,就在人們指著鼻子數落他的時候,他卻瞅冷子將自己碗里的蘿卜一下子全扣到郭存先的碗里,還就勁兒把自己的窩頭也硬塞到郭存先手里,嘴里也有一套他的說詞:“存先今兒個你最累,也給咱村露了臉,我沒有土方指標,干多干少沒人管,喝兩碗湯就能頂到明天早晨。”
郭存先真的急了,騰一下站起來:“叔你這是做嘛?看你這意思是我挑的?你沒看見我從打進來連一句話都沒說,就蹲在一邊吃自己的這個窩頭嗎?再說這也不是我一個人的事,除去你以外誰不干活兒,哪個不累?大家是叫你把話說清楚,你以為把窩頭省給我就沒事了?快拿回去,不拿我就扔了!”
郭存先氣得眼珠子都紅了,郭存孝知道他真能把窩頭和菜都扣到地上,趕緊從他手里接過窩頭和蘿卜,轉身又遞給了郭懷善。論起輩來郭懷善確實比郭存先大一輩,卻已經出五服了,平常他們之間也沒有任何走動,但碰了面還得叫聲叔。郭懷善倒也從不端叔的架子,此時就一臉委屈,小臉皺巴的成了一攤干牛糞。他的本事是不管受多大委屈從不抱怨,也不向外抖摟,嘴唇鼓鼓搗搗地磨唧了半天,才慢騰騰吐出半句話:“存先你別急,我不是那個意思,就想把窩頭給你吃……”
你別說他這一套還真管用,惹得郭存先跟他這么一鬧,郭家店的其他河工就全不再吵吵了。但旁邊那兩個村的河工已經被鬧得吃不踏實了,這個三村混合連的連長是王官屯大隊的隊長許高陽,手里端著一淺子窩頭來到郭家店的河工們跟前,在他后邊還跟著連指導員、麻坡店的村支書夏天元。連長一臉的歉意:“對不住郭家店的弟兄了,公社既然把咱們三個村編成一個連,就不該吃兩樣飯,我跟指導員剛才都批評了伙房,從明天起大家都吃一樣的。但有幾句實話得跟弟兄們講明了,最早公社是讓你們陳書記或韓大隊長當這個連長的,你們村子大,來的人多,管起來方便。偏巧他們兩個身體都不大好,就只好讓我們兩個當了替死鬼。縣里給每個河工每天補助一斤糧食,外帶兩角錢的副食費,我們兩個村又都給每個出河工的人再貼補四兩,這樣每個人一天能吃到一斤四兩好糧食,中午六兩,早晨晚上各四兩,副食不算,以后聽說還要多給副食。要知道麻坡店和王官屯是小村,出河工的人也少,補貼點比較容易,你們是大村,貼補可能有困難,實際上你們村是按每個河工每天八兩送的糧食,副食費也少了五分,是一角五,這樣一來即便我們兩個村想給你們背,也背不過來呀,所以今兒個晚上才出了這個差錯……”
窩棚里一下子亂了,郭家店的河工不干,人家那兩個村的河工也不干了,這年頭為了幾口糧食即便是親哥們兒弟兄還興許鬧翻臉哪,大家都是來出工的,憑嘛叫人家從嘴里給你們省飯?許高陽先把那兩個村的人勸回自己的窩棚,然后加大嗓門繼續解釋給郭家店的河工聽:“大家別著急,聽我把話說完。縣上的縣長、書記,公社的書記、主任,都來了,我和麻坡店的夏支書正跟公社領導商量這件事,領導會跟你們村交涉的,這個問題很快就解決。這里還有一淺子窩頭,大家一人再分一個,先把今兒個晚上湊合過去,有嘛事明兒個再說。實話說,干這個活兒就是一斤四兩也頂不下來,我們會向領導反映的,還得再想別的辦法,大家放心。”
郭懷善從連長手里接過窩頭淺子,郭家店的人卻沒有人伸手去拿,他們也不再吵鬧叫罵,只覺得心里有說不出來的納扎,哪想得到自己村上的頭頭會這么不地道,明知道出河工是賣命的事,不給補貼反倒還克扣這些人的糧錢,忒不是東西了!臨出來的時候咸的淡的說了一笸籮,有用的卻一個字沒說,整個是連哄帶嚇唬地把人糊弄到工地就不管了,陳寶槐這一招可夠歹毒的。郭家店的河工都有了一種被蒙騙、被出賣的感覺,要不是跟別的村編在一個連,就是在工地上被琢磨死了,真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窩棚外的大喇叭,突然也跟湊熱鬧似的響起來。縣河工團廣播站的播音員,好像就是要給郭家店的河工們解悶,上來先念了四句定場詩:“治河民工闖上來,老東洼里把河開;千里大堤翻熱浪,萬人號子震天外。”然后播送新東河工程會戰指揮部的戰報,開工頭一天的土方標兵、全縣第一名是郭家店的郭存先。他用半天時間推土七個半立方,相當于四個人的標準工作量,也就是說他用半天時間干了別人兩天才能完成的活兒,是名副其實的推車英雄。指揮部和寬河團部聯合給予通報表揚,并號召全體河工都要向他學習,跟他看齊!
一個農民常常活一輩子都沒人注意,郭存先第一天就露了這么大的臉,理應是大喜事,可他本人卻高興不起來,甚至還有些寞寞寂寂、不尷不尬,便拿著毛巾走出窩棚,不如洗巴洗巴睡覺。他鉆出窩棚,兜頭一股涼風,打得渾身一激靈。但外面的月亮地兒挺好,把老東洼照得白晃晃的。白天光顧低頭干活兒了,還沒認真看過這個工程的模樣,只大半天的工夫,新東河已經有點輪廓了。由于各個地段的進度不一樣,河堤也高高低低、里出外進,卻蜿蜒向東一眼看不到頭。河堤上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燈火,襯出堤下一片片黑糊糊的窩棚……大喇叭里交替播放著各種跟挖河有關的消息和歌曲。
離郭家店的窩棚不遠,下個小坡就有水坑。郭存先來到水坑邊上,看見有人在用馬燈照螃蟹,便驚奇地問了一句:有嗎,兄弟?蹲在坑邊上的兄弟也犯嘀咕:按道理這么大的水面是應該有活的,雨大了不收糧食還能不收魚鱉蝦蟹嗎?郭存先饒有興味地也在坑邊蹲下來,嘴里嘟囔道:這年頭應該有而實際沒有的事多了,要真有螃蟹一見燈亮會自己爬過來。那位河工兄弟不知是饞壞了,還是餓壞了,像是舔了舔嘴唇,然后又咂咂嘴:是啊,要是有的話這個時候應該正肥,頂蓋兒的油……
看來沒有吃飽的并不只是郭家店的人。與其憋屈在窩棚里生悶氣,還真不如到水坑里來抓撓點活的補一補。水坑另一邊突然有人嚷了一聲:我摸到一個,不是螃蟹是魚。上邊還有人接應:快扔上來,多大呀?不大,是條小魚。郭存先塌下身子向對面看,嚯,今兒個晚上打這個水坑主意的人還真不少,影影綽綽有三四個人已經下到坑里,溜著邊彎下腰在水里摸索,岸上還有人來回溜達,等著撿魚撿螃蟹。他直起身子也想過去看看他們的收獲,卻見東邊有火光,映得半邊天都紅了,還有人在吱呀怪叫,像發生了什么事情。沒想到挖河工地在晚上還這么熱鬧,于是他改了主意,順小道向火堆走去。
走近以后他才看清楚,有幾個人異常興奮地圍著火堆大聲說笑,其中有人不停地在抽鼻子,高聲嚷嚷著已經聞到肉香了,不信你們也使勁兒聞聞,香味兒出來啦!他站在旁邊聽了一會兒,漸漸明白這些河工們興奮的原因了。有人在下午干活兒的時候發現坡上有個大眼賊的洞,晚上沒事就拿桶提了坑水來灌,還真灌出了兩只大眼賊,抓住后大家正商議怎么個吃法,是拿到伙房用熱水褪了皮后清燉呢,還是用火烤熟?此時另有人捉到了一只刺猬,這下不用商議大家都想到了同一個主意,就是用膠泥將刺猬和兩只大眼賊裹好,放進火堆里燒。什么時候把膠泥燒干了,敲碎了膠泥殼就會把刺猬和大眼賊的皮給粘下來,里面的肉會不老不生正好烤熟。到伙房要點青醬,沒有青醬弄點細鹽也行,再剝兩頭大蒜,嘿,那叫個香啊!
又趕上了一個老東鄉的大集,郭劉兩家要收割自留地里的菠菜,然后好種麥子。由于兩家主事的人都不在,留在家里的人便都得下地。也正因為郭存先和劉玉成出了河工,才成全了朱雪珍和劉玉梅這兩個年輕女人的友情,或許還是一輩子的友情。
兩個心里都很寂寞的女人,一對眼神就覺得可以做伴、可以說話。玉梅小先開口,大嫂子也來了。雪珍撲哧一笑,竟沒有接她的話。玉梅又說,大嫂子輕易不出頭露面,在這兒能碰見你可真好。雪珍又笑了,卻還是不接茬兒,只是過來抓住玉梅的胳膊,一塊去干活兒,將存志割下的菠菜捆成把,再拿到地邊上。
忙活了好一陣子雪珍才出聲,你還不是一樣,平日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俺想見上你也不容易。玉梅輕嘆一聲,大嫂子我跟你不一樣,只要一出來就難免會惹氣,眼下生產隊里也沒多少事干,不如把自己關在家里肅靜。
雪珍當然知道她的情況,便沒再多問。菠菜割得差不多了,歐廣明挑著一副空擔子來了,高腔大嗓地跟她們打著招呼。玉梅訝異,他怎么來了?雪珍輕聲說是俺娘請他來幫忙的。果然,歐廣明來了就不客氣,插手將玉梅家的菠菜往挑子里裝,存志則裝自家地里的,兩人分別裝了滿滿兩大挑子,見地上還剩下好多,存志問娘,兩挑子裝不下呀?孫月清說剩下的自己吃,這么好的菠菜多愛人啊,能裝下也不能讓你們都挑去賣了。她轉臉又叮囑歐廣明,你比存志大,你是哥,出去就聽你的,這菠菜合適就賣,不合適就再挑回來,這是好東西,留著自己吃還當飯哪。聽她的口氣好像也替人家玉梅當了半個家。
歐廣明大包大攬,你就放心吧大嬸,現在的老東鄉大集可跟剛開集的時候不一樣了,賣東西的多了,但趕集的人更多,從遠處看一大片都是腦袋,低著腦袋看都是大腿,一根挨一根,擠擠擦擦,鬧鬧哄哄,還有不少外地口音。你們種菠菜算是種對了,人心就跟草一樣,只要給點地方就會瘋長,只要有集,錢就是最重要的,現在有錢嘛都能買到,也不用犯愁手攥著錢還會餓著。雪珍明白婆婆的小心眼兒,就是要給歐廣明找個賣勁兒的機會,想撮合他跟玉梅的好事。看這意思歐廣明也很配合,要不今兒個話這么多?可話一多就容易出事,他把大集說得那么熱鬧,讓兩個年輕的女人動心了,使孫月清后悔今兒個請他來幫忙……
可挑子裝好兩個年輕人要出發了,孫月清卻不打算讓玉梅跟著上集。她指使瘋子二叔,用刨紅薯的大鐵叉子在前面把菠菜根子翻上來,叫雪珍和玉梅跟在后面撿。還說菠菜根子可是好東西,養人清熱,可以生拌著吃,炒熟了吃,還可以曬干后磨成面子摻和到糧食里。雪珍湊到婆婆跟前小聲說,娘你不叫玉梅跟著上集呀?人家的菠菜賣多賣少的存志他們倆做得了主嗎?孫月清心里明白得很,玉梅要上集雪珍就得跟著,她是真不想讓兒媳婦上集。年輕的媳婦趕大集忒招眼,特別是存先又不在家,將雪珍撒出去到大集上一瘋,心跑野了怎么辦?可她也知道,這么長時間兒媳婦成天關在家里,連個說話的伴都沒有,婆婆再好光跟婆婆能說嘛?雪珍一定是憋悶壞了,她也不是不心疼,想到這兒便抬起臉緊盯著雪珍的眼睛問:“你是不是心里癢癢也想到集上看看熱鬧?”
“是啊,這點活兒等我們回來干。”雪珍答得也脆生,她不想隱瞞自己的心思,跟這樣的婆婆想瞞也瞞不住。孫月清知道不答應不行了,便囑咐說,你們兩個可以跟著他們到集上去轉轉,但不能跟他們摻和著賣菠菜,女人年輕輕的做買賣不好看。雪珍和玉梅相視一笑,這么精明能干的婆婆,自己從年輕就當家做買賣,誰知道心里竟還藏著這種念頭。孫月清撩開外邊的衣服,從里面的褂子口袋里掏出三塊錢塞到雪珍手里,說上了集兩個人走餓了就買點吃的墊補墊補,逛完了集別管他們的菠菜賣沒賣,你們兩個都要早點回來。雪珍一一答應著,乖乖地把錢接過來,并不打咕推讓。她知道打咕也沒有用,反惹得婆婆不高興。
玉梅在旁邊看得心熱眼熱,自己從記事起就沒了娘,也沒得到過娘的疼愛,此時真想也管孫月清叫聲娘。上路后兩個小伙子各挑著一擔菠菜走在前面,她們兩個跟在后面,說著只有她們感興趣的話,并有意跟兩個男的拉開了距離。玉梅甚至覺得過去的一年里也沒有今兒個這半天時間里說的話多。她感嘆道:“大嫂子你真是好福氣,這個婆婆待你多好啊。”
雪珍點點頭,是啊,本來已經有了個存珠,婆婆并不缺閨女,可待我還跟閨女一樣。
“大嬸怎么下地身上還帶著錢?是撂在家里不放心,天天都把家當帶在身上?”
“不是,這是我婆婆的規矩,只要出門身上多少就得帶點錢。可能是早先挑家過日子養下的習慣。”
“那錢你真敢都花了嗎?”
“給不給在她,花不花在咱,一點不花顯得太生分,都花了會認為你不會過日子,多少花一點,再揀合適的給老人買點東西回去,就皆大歡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