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香港的流行雜志都會定期刊登名人采訪或者設計別致的家居采訪,告訴讀者屋主的品位愛好和設計師的巧意匠心,叫我們嘆服甚至效仿??墒?,我幾乎沒怎么看見過有一個家庭是有書房的。就算有,也多是虛有其名的書房,除了一張桌子放了文件和電腦之外,往往就是一兩座架子空空洞洞(或者簡約?)站在那里。書呢?往往連一柜都裝不滿。假如這家人有小孩,情況可能好一點,課本和參考書總是要的。這也說明了香港的主流想法,讀書是學生的事,長大就不必讀了,正如鋼琴是孩子必須面對的刑具,進了大學就可以放下這苦杯了。
常言道:“書是一間屋子的靈魂。”為什么如此華貴如此耀目的居家環境可以沒有靈魂呢?讓記者來拍照這樣的房子,在我看來,就像展示一座重金修建的陵墓,里頭沒有活人的氣息。
如果這話說重了,那就再說一則我百聽不厭也很樂意到處散布的真實故事。話說一個剛進哈佛的大學生很不幸地選了一門中古英語文學課,授課的老教授是個悶蛋,和課程的內容搭配得天衣無縫。好不容易暑假來了,于是這年輕人興奮地開始他在舊書店的暑期工,每天開車去不同地點搬運人家不要的舊書,忙得不亦樂乎。有一天,他應召前去市郊一幢有片漂亮小花園的老房子收書,女主人開門引他入內后,他這才發現要收的就是那悶蛋教授的書,只是教授現在已經死了,而這年輕人就是他教過的最后一批學生。
年輕人在教授的房子里巡視,看見一整柜的偵探小說,驚異于老人有這么有趣的嗜好,便微笑起來。再看,通向花園的后門旁是兩柜園藝書,寡婦說:“他喜歡種花。”然后年輕人又注意到玻璃門外陽光下的草地上猶有剛灑下的水珠在閃閃發亮,而他自己的最大嗜好恰巧正是園藝。于是他下了一個決定:要自己買下教授的所有藏書。
為什么?他后來對人解釋:“自我看見教授的書,才知道他在課堂以外是個怎么樣的人物,那些書是他的完整靈魂。如果我把它們運回書店,這些書就會被拆散分置到不同的書架上,那就等于他徹底消亡了?!睘榱俗尳淌诓凰溃钡疆厴I他還在替舊書店老板打工還債,好在這老板也是個有情人,給了他五折。
書是一個人的靈魂,藏書是一間房子的靈魂所在。為了窺探且公開他人的秘密,我一直想做本書,書的內容就是訪問我最好奇的讀書人,看看他們的家,請他們介紹自己的藏書。后來我發現臺灣的邊城出版社出了本《逛書架》,干的就是這等勾當,里面有楊澤、張大春和陳建銘等人壯觀的書屋,比起平常在雜志上見到的那些樣板房,實在富足。后來他們的魔爪又伸向了香港的讀書人,編制出《逛逛書架》一輯,我只好嘆息自己的動作太慢。
還好我又找到了機會,替香港電臺客串一個讀書節目,跑去一些名人的家里看書(到底是電視節目嘛)??上Р糠謵蹠拿颂?,例如董橋先生,平常對著我等后輩總是很親切,但這回他還沒聽完我的話,就立刻笑著打斷:“不行不行,這種事怎么可以?可不能讓那么多人看?!?
說到窺探書房的書,這許多年來,我最喜歡的還是《坐擁書城》(At Home with Books),因為它打開的書房叫人有意外之喜,并不總是文人作家那么沉悶。
例如老牌樂隊“滾石”的吉他手基思·理查茲的書房。想不到吧?這位搖滾巨星居然是個書蟲。書里的訪問一開頭也是這么寫:“一個‘滾石’怎可能擁有一座藏書室?一個‘滾石’何時會跑去買書呢?他一年到頭巡回演唱,總是同時住在好幾個地方,總是被他的吉他占據。然而,沒有什么別的東西,可以比得上躺在自家藏書室的沙發上埋首書堆,更要令基思·理查茲感到心滿意足的了?!?
原來基思·理查茲不只愛書,還收集了不少19世紀和20世紀的主要小說。他讀書一來是因為巡回演出的路程很沉悶,不讀書,何遣永日?其次,他是為了了解自己這一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要在成千上萬的人群面前工作,他們永遠尖叫,永遠擺動。這和一個獨裁者擁有的效果差不多。我很有興趣知道人們為什么會拜倒在獨裁者跟前,又是什么刺激起了這種群眾心理……我覺得一個人在舞臺上的轉化是很神奇的,你會變成大眾狂熱的一部分,在那一刻你會遺忘自己,這是否也是希特勒經歷過的事呢?”所以他喜歡看有關納粹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書,看他那古典風格的書架,這方面的藏書確實不少。不知道華人流行音樂圈里有誰能分享這種嗜好呢?
《坐擁書城》由擅長美術圖冊的Thames&Hudson出版,當然少不了精美照片和設計的元素。他們特別造訪了七位建筑師和設計師,看看這些關注視覺形象的人怎樣處理令人頭痛的書堆。例如曾經設計過許多著名圖書館的后現代建筑大師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的觀點就十分特別,一般建筑師喜歡把狹小的空間弄得看起來比實際上要寬大,以避免書籍造成的壓迫感,可是格雷夫斯卻反其道而行,刻意使自己本來挺寬敞的藏書間變得像條窄街。他的理由是要將兩壁屋頂的書架看成一條路上的迷你建筑群,走進去就像逛智慧的大城,沿路每一座樓房里都存放著專屬的知識。
這本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實用,提供了一些書迷們喜聞樂見的訣竅和資料,比方說書房里的燈光應該如何安排,書架又該怎樣整理。假如你是書毒重癥患者,手頭寬裕,家住復式洋房,還可以按照它的介紹,去紐約幫襯“普特南滑動梯公司”(Putnam Rolling Ladder Co.,Inc)。這家百年老店專長手工打造圖書館與藏書室用的樓梯,花樣繁多,木質精良。買一把放在家里,肯定比廉價的鋁制折梯雅觀多了。記得兩年前曾聽林行止先生說,他也想找人做一具可以在書架前左右滑動的梯子;當時我答應給他這家公司的名字和地址,結果回頭就忘了,真抱歉。只好現在抄下來以饗同好:32 Howard Street New York,NY 10013,電話:1-212-226-5147。
如果你只是有錢,但不如林先生這般愛書懂書,偏偏又想弄間壯觀的書室以添風雅,那該如何是好?不怕,你可以找這本書里介紹的湯美茲(Kurt Thometz),他有家顧問公司叫作“私人圖書室”(The Private Library),專門提供收集和整理藏書的服務。就算你是超級書迷,不屑他人代勞,但若擁書過萬,有時要找書難免也會有望洋興嘆,此時你就知道專人服務的好處了。
我請不起專家為我服務,只好努力鉆研,盼有那么一天自己成了專家,能替文化富人效勞,亦不枉一生讀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