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誰敢橫刀立馬(5)

紅軍會師之初,張國燾就派秘書黃超給彭德懷送來了幾斤牛肉干、幾升大米以及兩百塊光洋。

送牛肉大米尚能理解,為什么還要送這么多光洋?彭德懷有些疑惑。黃超的解釋是給彭德懷“解決困難”,隨后他話鋒一轉,提到了會理會議,顯然是知道彭德懷在會上受批評的事。

彭德懷老實作答,仗沒打好,當時有點情緒,也沒有什么。

黃超接著說,張主席(張國燾)很知道你,又說起“欲北伐必先南征”之類。一番談話下來,彭德懷便弄清楚了黃超是來當說客的,是要挑撥他和毛澤東等人的關系。

彭德懷頓時警惕起來,他在湘軍里面一直做到團長,送光洋意味著什么,至此便完全明白了。他對黃超說,我和你們張主席沒見過面,“我的困難是部隊的困難,你這兩百塊光洋我不要”。

后來彭德懷多次對楊尚昆說:“我是行伍出身,對舊軍閥的那一套我還不清楚嗎?張國燾算什么東西,把我看成軍閥了!”

至8月下旬,中央和張國燾的關系越來越緊張,原因是張國燾一直不愿意北上執行中央的決定。中央開政治局會議,張國燾以肚子疼為借口,躲在紅四方面軍的后勤部不到會。中央只好派周恩來去問他,一來二去,周恩來竟然成了聯絡員。政治局這樣開會,在中共黨史上也是從來沒有過的。

周恩來回憶,那時中央同張國燾的關系,就好像是延安時代中共和蔣介石的關系差不多。毛澤東一語道破:和張國燾的斗爭,實際上是在黨內搞統一戰線。

這個時候毛澤東非常注意政治策略。張聞天寫了一篇文章,說北上是正確路線,南下沒有出路。當時的重要文稿要先宣讀,才能通過發表。不料文章還沒有念完,紅四方面軍政委陳昌浩就拍著桌子大罵,并揚言只要張聞天敢發表,他就要發動紅四方面軍的干部戰士對他進行批斗。

當右路軍到達潘州的時候,李先念部消滅了胡宗南一個團,胡宗南的封鎖線被打開了一個口子。這時就等張國燾所率的左路軍上來,但張國燾和左路軍遲遲不動,中央一再勸說和督促,仍毫無效果。

9月9日,張國燾致電中革軍委,堅持“乘勢南下”的主張。同時,他又背著中央密電右路軍政治委員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企圖分裂和危害黨中央。擔任右路軍參謀長的葉劍英看到電報,立刻報告毛澤東。

中央立刻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彭德懷問道:“如果四方面軍用武力解散我們,或挾持中央南進,怎么辦?從防御出發,我們可不可以扣押人質,以避免武裝沖突?”

他主張先發制人,扣留陳昌浩作為人質,以逼迫張國燾就范。毛澤東沉思了一會,說:“不可。”

毛澤東在這時候顯示了高人一等的政治智慧,他斷然決定中央率紅一、紅三軍團單獨北上。

紅四方面軍參謀長李特帶著五六十人氣勢洶洶地追了上來,質問說你們為什么要“開小差”,其間他甚至還佩著手槍逼近了毛澤東。彭德懷氣憤地想槍斃他,毛澤東的態度則非常鎮靜從容,他對紅四方面軍的干部說:“你們的張總政委(張國燾時為紅軍總政委)要南下,我們要北上。你們要是不愿跟著我們走,可以回去。我們現在往北走,給你們開路,我估計,不出一年,你們也會跟著我們北上!”

氣氛由此緩和下來,李特等人都回去了。當時中央紅軍還要經過紅四方面軍的駐地哨卡,山頭上就站著紅四方面軍的哨兵,中央紅軍只能從溝下走。大家都怕真打起來,但最后誰都沒有動手,后來才知道是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徐向前發了話:“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

不要把敵人帶進根據地

和紅四方面軍暫時分手后,中央紅軍繼續北上。彭德懷指揮部隊突破天險臘子口,為全軍打開了北上的通道,接著又翻越岷山,脫離藏區,到達哈達鋪。這就是毛澤東詩詞中寫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哈達鋪的條件比較好,主要是有東西吃了。后勤部在那里辦了一個流水席,所有經過的干部,都可以進去吃一次,什么紅燒肉、鍋盔(當地一種大而厚的烙餅),盡管吃。不過每一個進去吃的人事先都會被叮囑:“你少吃一點啊!”原因是一路上都餓得實在太厲害了,一下吃得過量,就會撐死。

哈達鋪有鍋盔賣,每個戰士身上又都有一兩塊錢的津貼,長征路上沒機會用,到了這里就全買了鍋盔。差不多每個人都買了兩三個鍋盔帶著,生怕再像過草地那樣挨餓。

剛到哈達鋪的時候,因為對陜甘寧地區不熟悉,中央紅軍還不清楚應該到哪里去。有陜北籍的干部恍惚記得陜北有點游擊隊,但離開這么長時間,也不知道究竟現在怎么樣了。

在哈達鋪,聶榮臻看到一份國民黨政府出的布告,上面說政府正在“圍剿”劉志丹“匪徒”。聶榮臻趕緊報告葉劍英,并把布告揭下來送到毛澤東那里。接著,楊尚昆又在老百姓家里看到一份油印的紅軍傳單,上面有“紅軍占領中心城市的偉大勝利”。

所謂“中心城市”指的是瓦窯堡。后來楊尚昆等人見到陜北紅軍的領導人之一的習仲勛,還跟他打趣:“你這個瓦窯堡算什么中心城市呀?”

這些材料證明陜北有紅軍和根據地,而且就在瓦窯堡附近。毛澤東看到后非常興奮,說總要找個地方歇歇腳哇。原先中央是想在靠近蘇聯的地方建立根據地,自此便確定將落腳地放在陜北。

中央紅軍到達哈達鋪時,從紅一、紅三軍團到中央直屬隊,都只剩兩三千人。戰士普遍體弱氣虛,行軍時突然倒地死亡的現象很常見,戰斗中也形不成戰斗力,特別是難以對付敵軍騎兵的突襲。中央因此將部隊縮編成三個縱隊,對外稱陜甘支隊,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兼政委,但是公開發布的布告仍只用彭德懷和楊尚昆的署名。毛澤東說,這可以給國民黨一個錯覺,以為只是紅三軍團出來了。

離開紅三軍團之前,彭德懷召開了團以上干部會議。他在會上說:“我脾氣不好,罵過許多人,對你們這些團以上干部,有時甚至很苛刻。不過這都是對你們的愛護,否則有的同志可能活不到今天,這也可以說是‘罵’出來的吧。”彭德懷講得很激動,講著講著眼淚就掉了下來。

10月19日,毛澤東隨一縱隊首先到達陜北吳起鎮,進入了陜甘蘇區境內。

吳起鎮以戰國名將吳起命名,鎮上只有幾十戶人家,平房較少,大多是窯洞。中央紅軍的干部戰士多為南方人,初次見到,覺得特別新奇。彭德懷隨后也率二、三縱隊到了吳起。眾人正在商議紅軍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毛澤東得到報告,敵軍騎兵部隊已尾追而至。

毛澤東說,我們這一大堆人跑來陜甘蘇區,如果不把跟來的敵人打退,讓他們也跟了進來,就對不起蘇區,所以一定要下決心在這里打一個勝仗,最少要把敵人打退。

按照毛澤東“不要把敵人帶進根據地”的指示,彭德懷立即下令部隊停止前進,就地實施阻擊。

中央紅軍落腳陜甘蘇區,士氣已經回升,但仗能打成什么樣,誰都沒有必定把握。況且自古以來,步兵對騎兵就不具優勢,因為你在平地上跑得再快也跑不過騎兵,過草地時,有的部隊已經吃過馬家軍(指馬鴻賓等“西北四馬”的騎兵部隊)的虧了。

戰斗開始后,毛澤東就趕到附近山上去觀看戰況。到了山上只聽到稀稀拉拉有點槍聲,但槍聲很快就停止了,眾人都很著急,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沒有多久,傳令兵趕來報告。聽完報告,知道戰斗相當順利,毛澤東這才松了口氣。

吳起一帶深溝斷崖,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從高處往遠處望去,看到的都是一道又一道的深溝,溝與溝之間有小塊平地,當地人稱為塬。這種地形不利于騎兵活動,而有利于埋伏,彭德懷的作戰經驗何等老到,他馬上便下令部署了伏擊圈。

追至吳起的一共有兩支騎兵部隊,一支為隸屬東北軍的白鳳翔騎兵師,一支為馬鴻賓屬下的馬培清騎兵團。白鳳翔自以為人多勢眾,裝備精良,不太把紅軍放在眼里,他讓人聯絡馬培清,說他是大部隊,應由正面推進,馬培清只需從側翼夾攻。

馬培清打仗刁滑,而且熟悉地形,知道吳起這地方騎兵展開比較困難,一聽東北軍主動要攻正面,自然是求之不得。讓開中路后,他率部順著側翼川道前進,從頭道川進入二道川。

到了二道川,馬培清牽馬上坡,在山梁上對周圍進行觀察。不看猶可,一看嚇了他一大跳。

不打自垮

頭道川和二道川中間的地方叫五里溝口。馬培清清楚地看到,五里溝口兩邊的山嶺上已布滿紅軍伏兵,他們因為沒有走正面,所以才繞開了這一伏擊圈。

馬培清趕緊派人通知白鳳翔,但已經來不及了。就在東北軍騎兵牽著馬沿著深溝往塬上走的時候,彭德懷用伏兵突然壓下。

為了充分發揮火力優勢,他幾乎動用了當時中央紅軍所擁有的全部輕重機槍。在機槍的掃射下,受驚的戰馬狂奔亂跳,匆忙中跳上馬的騎兵無法控制其座騎,紛紛從馬背上跌落下來。有的人腳還掛在腳鐙里,硬給拖著跑了,在平原上縱馬沖擊的那股氣勢蕩然無存。

白鳳翔騎兵師一共有四個騎兵團,居前的騎兵團首先被消滅,后面三個騎兵團尚未擺好陣勢,又讓潰退的敗騎一家伙給沖散了。真是人喊馬嘶,不打自垮。

第二天,獨木難支的馬培清騎兵團后移撤退。他們撤得算比較利索,只損失了四五十人。東北軍最慘,當后路被截斷時,白鳳翔還在山下集合軍官講話。紅軍居高臨下,向白部猛烈掃射,白部馬上就被打亂了,只得往左側一座高山撤退。

就在這座高山上,白鳳翔被圍困了整整三天,直到紅軍撤離吳起鎮才得以下馬。該部所有的山炮、迫擊炮、重機槍等重型武器都在這次戰役中丟棄,成了紅軍的戰利品,紅軍另外俘虜了七百人,繳獲戰馬、馱馬約一千匹。

這是中央紅軍在長征結束后取得的第一個軍事勝利,此役不僅使得東北軍、馬家軍短時間不敢再來追擊和侵擾,而且還在陜甘蘇區起到了穩定軍心民心、重新樹立中央和中央紅軍形象的積極作用。

毛澤東十分高興,寫詩贈予彭德懷:“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中央紅軍到陜北時,當地的肅反搞得很厲害,劉志丹、高崗、習仲勛都被抓了起來。毛澤東出面釋放了劉志丹等人,紅軍也重新進行改編,第一方面軍的番號得以恢復,彭德懷為總司令,毛澤東為總政治委員。

第一方面軍共11000人,下轄一軍團、十五軍團。當時,一軍團人多一些,三軍團人少一些,“為了照顧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歷史”,彭德懷主動提議將三軍團合并進一軍團,這樣從此就取消了三軍團的編制。

早在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時,為阻止紅軍北上,蔣介石就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總”,張學良被任命為副總司令。發現紅軍會師陜北,張學良即調遣東北軍五個師,分東西兩路向根據地撲來。

東北軍裝備精良,從連開始,每排就有三挺輕機槍,到團即有迫擊炮連,從火力上看,并不弱于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但是東北軍的內部卻很成問題,軍官們或謹小慎微,敷衍了事,或沉迷酒色煙賭,成天縱情享樂。

第一〇九師師長牛元峰畢業于東北講武堂,雖任東北軍輜重司令多年,但此前根本沒有打過仗,只是因為是張學良的親信嫡系,才被提拔重用。

東北軍進攻紅軍時本有兩條路可走,走北路,路窄而險,又要通過直羅鎮等紅區,容易被紅軍截擊。開會時,眾人一致主張走南路,只有牛元峰像打了雞血一樣振臂高呼:“我主張走北路,我們晚走早住,怕什么?那么膽小,還打什么仗?我一個師都不怕,這四五個師又怕什么?”同時,牛元峰還自請打前陣。

牛元峰的上司本來就是一個窩窩囊囊的人,他在張學良下野期間還曾跟蔣介石暗中往來,生怕牛元峰到張學良面前告發,明知不妥,也只好俯就了牛元峰的意見。

毛澤東選取的殲敵地點正是直羅鎮。在戰役發起前兩天,毛澤東就率兩個軍團的團以上干部到直羅鎮看地形。直羅鎮是個不足百戶的小鎮,三面環山,紅軍在山上設伏,敵人在鎮內簡直如同置身于口袋一般。

11月21日晨,彭德懷指揮紅十五軍團,林彪指揮紅一軍團,分別從南北兩面的高山上沖下,朝正在鎮內睡覺的第一〇九師發起攻擊。

臨時駐扎要建野戰工事,這是常規,很少有部隊不構筑工事就敢安心睡覺的,但牛元峰輕視紅軍,鎮內連工事都沒有構筑。紅軍一攻擊,第一〇九師即被打得像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最后全師覆滅。牛元峰自殺身亡,不過直到臨死前,他還不知道自己是中了紅軍的埋伏。

直羅鎮戰役對中央紅軍立足陜北至關重要。東北軍除第一〇九師外,跟在后面的第一〇六師的一個團也被全殲。張學良原來對蔣介石的命令就執行不力,自此以后就干脆停止了進攻。

在直羅鎮戰役中,兩軍團共俘敵5300余人,繳步槍3500余支、輕重機槍170挺、迫擊炮8門。東北軍向來都是紅軍的“老運輸隊”,先前連陜北紅軍都能在他們身上找便宜,這次又給缺槍少彈的中央紅軍送來了一份大禮。王平所在的紅十一團每人都發了新的棉衣、大衣、掛包,武器置換后,還剩余一部分存在供給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多伦县| 桐柏县| 宁河县| 昌平区| 连城县| 商洛市| 舒兰市| 靖安县| 那曲县| 全椒县| 德清县| 北安市| 大石桥市| 连江县| 浦县| 灵武市| 民丰县| 年辖:市辖区| 克什克腾旗| 尚义县| 石楼县| 石家庄市| 尉犁县| 江北区| 分宜县| 武清区| 申扎县| 平原县| 宾阳县| 鄂托克前旗| 陵川县| 彭州市| 门源| 北海市| 张家口市| 雷州市| 青海省| 广昌县| 清涧县| 海林市|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