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本性
我的心始終無法自由,寄人籬下。
人的性格既可以長成芳草,也可以長成雜莠,因此我們必須在適當的時候培養前者而根除后者。
一般說來,人的本性是含蓄而不外露的。它有時候可能被壓抑,但是幾乎不能被徹底消除。刻意地強制壓迫本性,它就會變得越發強烈。閱讀經文和暢談道學僅僅可以使它有所收斂,只有長期形成的習慣才能改變和說服人的本性。想要徹底改變本性的人,制定的改變措施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舉措太多的話,往往使人顧此失彼,無法面面俱到,結果導致人的灰心喪氣;舉措太少的話,盡管容易落實,但是卻很難將習慣和本性協調起來。
剛開始培養新習慣的時候,可以尋求一些外界的幫助,就像第一次學游泳的人總是借助漂浮物一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習慣的培養就應該在不利的條件下進行,就像專業的舞蹈者為了取得良好的練習效果而刻意穿著厚底的練舞鞋一樣,所練習的東西很難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但是只要開始使用就能顯示出熟悉、習以為常的狀態。如果不良的本性已經長期盤踞在人的生活當中,很難將其消除,那么改變的措施就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開始階段,可以試著及時克制自己的感情,就像容易發怒的人總是嘴里默念二十四個字母那樣;然后慢慢地開始克制不良習性的蔓延,比如戒酒的人可以把一杯的酒量減少到一口的酒量,一直到最后完全根除酗酒的惡習。但是如果一個人的毅力和決心足夠強大,可以在一次的嘗試中完全改變舊有的習性,那當然是我們想要的最佳狀態;畢竟“那堅決維護精神自由的人,才能最果斷地擺脫束縛心靈的桎梏,從而使得煩惱完全遠離自身”。
有句古話認為,可以過度地矯正錯誤的事情;因此,只要那相反的習慣不是惡習,我們可以用它來矯正舊有的惡習,這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舉措。人不應該一味地迫使自己一蹴而就地養成新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一個時間的間歇,之所以這樣是由于:一是停下來反思可以有效地預防舊有的惡習并鞏固良好的新開端;二是這樣做防止新養成的習慣兼有惡習的性質,因為如果一個人的本性并不完善,那么他匆忙養成的新習性可能良惡兼有。人不能輕易地相信自己已經革除了舊有的惡習,因為本性一直會長期潛伏,只要一有機會或者一受到誘惑,它就會恢復往日的面目。這就像是《伊索寓言》中的那位姑娘,她是由貓變來的;盡管她可以悠然自在地坐在桌子旁邊,但是只要老鼠從她的身前跑過,她的貓的本性就會復發。因此,想要根除舊有惡習的人,要么完全回避可能誘發其本性的場合,要么天天置身其中,這樣的話他也許因為司空見慣而不再受其誘惑。
人在獨處時,或者感情極度強烈的時刻,或者處于新情況的嘗試之中,往往最能顯示其本性;這是因為獨處時可不必佯裝做樣,激動時會忘記周遭的清規戒律,而在新情況的嘗試中沒有一個先在的例子可以仿效。如果人的本性與其從事的職業非常協調,那么這個人是很幸運的;與之相反,那些所從事的職業與其本性格格不入的人,只能無奈地悲嘆:“我的心始終無法自由,寄人籬下。”在治學方面,人如果強迫自己從事某一學科的研究,他必須安排出固定的時間;但是如果他所研究的某一學科適合他的本性,那么他就沒有必要安排固定的時間,因為只要時間允許,他的全部心思會自動地花費在所研究的科目上面。人的性格既可以長成芳草,也可以長成雜莠,因此我們必須在適當的時候培養前者而根除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