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診大全 速查輕圖典
-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
- 651字
- 2019-01-03 06:02:54
望色診病
中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有“諸病于內,必形于外”的記載。意指體內五臟六腑發生了病變,必然會在體表有所反映,面色就是體表反映之一。不同面色代表不同的健康狀況,中醫認為面色是人生理、心理健康的一面鏡子。
面色與臟腑病變的關系


肺臟有病變時面色常常發生如下變化:
1 兩眉間發暗,為肺部久病。
2 右側臉頰,特別是顴骨處發紅,為肺有熱病,但是在未發將發之時。
3 肺初病者,特別是初受風邪,在面部表現為兩眉上發白。
4 喘息鼻張者為肺病已久。


肝臟病變時面色常常發生如下變化:
1 鼻梁中部發暗、發銹,為肝部久病。
2 兩目下發青,面色污濁,像總也洗不干凈,為肝病初起。
3 左面頰特別是靠近鼻翼處出現暗紅色,為肝未病將病之時。
如何觀面色?

● 中醫認為五色主病,即“色青多為肝病,色赤多為心病,色黃多為脾病,色白多為肺病,色黑多為腎病”。這種說法,揭示了面色和健康的一些內在聯系。
● 觀面色要注意“色”和“澤”兩個方面。一般來講,不論什么顏色,如為鮮明、榮潤的,表示病變輕淺、氣血未衰;如為晦暗、枯槁的,表示病情深重、精氣大傷。
面色與臟腑病變的關系



腎臟有病變時面色常常發生如下變化:
1.整個面色黎黑垢濁,下眼瞼腫,色黑,為腎久病。
2.下巴暗紅色。



心臟有病變時面色常常發生如下變化:
1.印堂暗紅,為心久病。
2.上下兩唇出現赤色為心病初期。
3.舌卷短、兩顴出現界限分明的赤色為心病已久。



脾臟有病變時面色常常發生如下變化:
1.鼻頭色暗黃,兼有丘疹,為脾胃病已久。
2.整個鼻梁色黃為脾病初期。
3.唇部色澤暗淡,臉部及四肢肌肉松懈下垂,為脾病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