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消百病 速查輕圖典
-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
- 499字
- 2019-01-03 06:07:08
Column 艾灸“秘密”大公開2
什么是艾灸的“補”與“瀉”?
A艾灸的補法是大家都肯定的,而針對艾灸的瀉法則是眾說紛紜。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談及艾灸的補與瀉:“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泄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由此可以肯定,艾灸是有瀉法的,只是人們用艾灸治病慢慢少了,了解也逐漸減少,以至于現在用艾灸補法居多,而忽略了瀉法。舉個關于瀉法的例子,皮膚上長膿瘡,可以用艾灸熏灼膿瘡,不但有利于排膿,還可以加速愈合。
艾灸的補與瀉的區別,主要在于穴位的選擇和手法的操作。穴位的選擇如大椎、合谷、曲池就有瀉的功效;命門、腎俞、中脘、關元、足三里就有補的功效。補瀉手法簡單說來就是艾條與皮膚的距離遠,火溫柔和,回旋速度緩慢等為補法,可以概括為:慢、溫、柔;艾條與皮膚的距離近,火溫較高,回旋速度較快等為瀉法,可以概括為:快、燙、亂。
可以一邊泡腳一邊艾灸嗎?
A泡腳和艾灸兩者并不沖突,在某些情況下還會有協同作用,但應在咨詢中醫師后根據情況再進行操作。因為每種治療方法都有各自的作用方式,配合得好,可能會得到獲益的放大,配合不好,很可能沒能獲得應有的協同作用,反而把好事變成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