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你是否活在別人的眼光里
- 正能量:人人都是NO.1(書立方·心享悅讀)
- 楊玉萍編著
- 1637字
- 2016-06-12 13:21:19
你是否活在別人的眼光里?在說出自己的答案之前,先試著回答下面幾個小問題:你是否常為了跟別人保持一致而改變自己的立場?
你是否總希望博得別人熱情的笑臉而說出違心的話語?你是否經常因為別人不屑的表情而感到些許失落?
如果以上問題的答案都是“是”,那么很明顯,你經常會不自覺地尋找一種來自他人的認同感。別人的態度和眼光,往往能夠影響你的情緒、甚至你的選擇。當然,我們生活在人與人組成的各種關系中,在某些時候考慮到他人的感受是無可厚非的做法,也是個人修養的表現。但假如我們太過在乎別人的眼光,就會使自身能量場過多地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變得忽強忽弱、搖擺不定,使我們無法勇敢、自信地行事。
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沙彌一起外出云游,走到一條小河邊時,發現河上沒有橋,只能趟水過去。河邊還有一個美貌的女子,恰巧也要過河,一見到老和尚就請求他的幫助。老和尚沒說什么,就把女子背過了河。過河后,兩個和尚與女子告別,繼續趕路。走了很久,小沙彌終于忍不住問道:“師傅,佛祖說出家人不近女色,你為何背女人過河呢?如果讓別人看到,一定會有閑言閑語的。”老和尚笑了笑說:“你難道忘了,佛祖還告訴我們,出家人要以慈悲為懷,不可以見死不救嗎?你那么在意別人的話,難道也忘了出家人要六根清凈嗎?”小沙彌聽了老和尚的話,不由慚愧地低下了頭。
不要讓他人的看法左右我們的做法,因為只有我們才能明晰地聽到來自內心的聲音,也只有我們才能決定自身的價值。
明代人思想家呂坤曾說過:“頭發很輕,即便是烏獲(古代大力士)把它扔在石頭上,也沒辦法讓它發出響聲;果核較重,一個小孩子把它扔到石頭上,也沒辦法不讓它發出聲音。可見,別人怎么能使我變輕或變重呢?人都是自己使自己變‘輕’或變‘重’的。”
別人的想法是對我們浮于表面的理解,是多變的、不可靠的;而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堅信自己的選擇正確、堅信自己能成功,那么即便全世界都向你投來不以為然的眼光,也不足以阻擋你成功的步伐。
縱觀各界成功人士,無論他們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是服從于自己的內心,并且不為別人的眼光所動搖的。據說,比爾·蓋茨雖然身價數億,但從來不坐頭等艙。有人問他為什么,他總是回答:“頭等艙比經濟艙飛得快嗎?”
而美國信封大王麥肯錫卻與恰恰相反,每次坐飛機只坐頭等艙,他的說法是:“我在頭等艙認識一個客戶,就可能給我帶來乘坐一年頭等艙的收益。”可知世界上的事情永遠沒有唯一標準,那些有成就的人,就是堅持自認為正確的做法,不為他人的眼光所改變。
呂燕家庭背景很一般——出生在江西農村,外貌也不被人看好——雖然身材高挑,但細眉、瞇瞇眼、寬鼻、厚嘴唇的面孔,卻很難稱得上“靚麗”。但她卻有一個令人驚嘆的夢想:做一名可以馳騁T臺的模特。按照國內傳統的審美標準來說,呂燕當然是沒有這個資格的。她踏破了無數個模特公司的門檻,均被拒之門外了。但她始終沒有因為別人的看法而郁悶,更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她堅信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一次偶然的場合里,一家法國模特經紀公司發現了她,于是她只身來到巴黎發展。
在歐洲人的眼里,呂燕長得既有點像蒙古人,又有點像日本人,仔細看還有些像越南人。總之,她長得很有特點——被認為擁有一張典型的“東方臉”。憑借著這個契機,呂燕不斷努力,四個月后,在北京舉行的法國大都會國際模特大賽中一舉奪得亞軍。這是中國模特在該類大賽中取得的最好成績。自然,呂燕成了國內炙手可熱的模特之一。
呂燕的故事告訴我們,永遠不要為別人怎么說而煩惱,這將會阻礙你成功的腳步。所謂眾口鑠金,有時并非是眾人使金子“熔化”,而是你賦予了眾人“熔化”自己這塊金子的權力。假如你不愿意,那么沒有人能夠僅憑一腔論調或一個眼神就奪走屬于你的才華與能力,更沒有人能夠阻止你邁向美好的未來。
冠軍法則
把別人的眼光都當作成長路上的風景,無論是好是壞,都“僅供欣賞”,而絕不為此停留。
按照自己的心聲做人,問心無愧即可;根據自己的判斷做事,邁向成功的腳步才會穩健、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