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用不屈的靈魂改寫命運——坦妮·格蕾·湯普森
- 氣場的力量:全世界頂級人士的成功秘密(書立方·心享悅讀)
- 范飛編著
- 2093字
- 2016-06-12 12:35:13
坦妮·格蕾·湯普森從小患有脊柱上的疾病,普通人擁有的健康對她來說是一種奢望。然而當坦妮作為一名殘疾運動員出現(xiàn)在賽場上時,所有英國人都會為她歡呼。在他們的心目中,她的名字代表了“英雄”,她的氣場代表了堅強。
她用汗水實現(xiàn)了自己的承諾:永不退讓,永不畏縮。她用拼搏向世界證明了只要擁有不屈的靈魂,命運就會被改寫。
失衡的天平
坦妮·格蕾·湯普森1969年出生在英國威爾士。她在年幼時就被確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這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絕癥。在坦妮還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子的時候,還可以行走,甚至奔跑。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天生畸形的脊柱需要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越來越脆弱。7歲的時候她做了一次大手術,同年開始坐上輪椅。13歲那年,坦妮脊柱骨折。
醫(yī)生預言,她的脊柱最終可能會完全斷裂,刺穿她的肺部。于是,坦尼只好又進行了一次大手術,把一根金屬棒植入脊柱當中幫助矯正。
手術之后,她不得不穿著一身“石膏夾克”,臥床六個月。但是,坦妮最終還是沒有逃脫身體殘疾的噩運。
身體上的缺陷往往伴隨別人異樣的目光。
坦妮深切地體會過身為殘障人士承受的各種苦痛。在她生活的小鎮(zhèn),在大街上幾乎沒有殘疾人,她的奶奶甚至不愿意承認她的存在。而在街道上行走,時常有孩子在背后喊她瘸子。坦妮不服氣,殘疾人就不應該有尊嚴嗎?她心底的天平傾斜了,可她很快就意識到,心里的不平衡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她勉勵自己,想要贏得別人的尊重,就必須讓自己強大起來。她要做到和健全的人一樣,甚至比他們做得更好。
于是,坦妮不再聽由別人安排自己的命運,她要自己去尋找答案,實踐對她來說尤為重要。在夏令營,她在輪椅上嘗試像小伙伴們一樣跳繩,結果摔破了頭。在海邊的沙灘上,她要去礁石那邊,媽媽不讓,她就自己爬過去。她的腳沒有痛感,以至于她的雙腿被礁石割得鮮血淋漓,自己卻渾然不覺。正是這種不斷地嘗試,最終讓坦妮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萬里長征
坦妮熱愛運動,于是參加了網(wǎng)球、籃球等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她覺得自己很強壯,如果遇到樓梯,她可以從輪椅里出來,爬上樓梯,并把輪椅拖上去。她認為自己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情。
13歲時坦妮開始專注于輪椅運動,這種運動簡直讓她著了迷。她加入俱樂部開始進行正規(guī)訓練,一周訓練幾次。到了十七八歲,她開始強化訓練。她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運動員,代表英國參加比賽。因為要自費參加訓練和比賽,她訓練得非常刻苦努力,每年訓練時間達到50周。
50周,也就是一年里她只讓自己休息15天。她必須這樣嚴格地要求自己。因為每缺一個星期的訓練,她身體的狀態(tài)就會倒退一個月。
通往成功的路除了艱辛還有危險。在公路上訓練時,大車很難看到她們坐在輪椅上的身影,坦妮常常穿亮色衣服,戴著防撞頭盔和燈出去訓練,并要時刻留意路上的車輛。即使這樣小心,她在公路訓練中仍然發(fā)生過兩次車禍,所幸沒有造成嚴重的后果。而她的一位好友,就是在一次訓練中遭遇車禍死亡的。
18歲時,坦妮終于盼來了第一次馬拉松比賽。當時她正在病中,但參加比賽的熱情讓她忘記了一切。她全身心地投入比賽,并且拿到了比賽的第一名。但是到家之后,她疲憊得連汽車門都打不開。
1992年巴塞羅那殘奧會,坦妮拿到了她的第一枚奧運金牌。沖線的那一刻,她的眼光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多年的辛苦凝聚在那一瞬間,她在萬眾矚目中沖過終點,那種感覺很短暫卻又讓她終生難忘。
在接下來的運動生涯里,坦妮在五屆奧運比賽中獲得了11枚金牌、4枚銀牌和1枚銅牌。
他六次贏得倫敦輪椅馬拉松冠軍,創(chuàng)下三十多項世界紀錄。她被譽為“英國最偉大的殘奧運動員”。
做最好的自己
雅典殘奧會結束了,35歲的坦妮正式宣布退役。
幾年后的一次深夜,她坐火車去旅行,結果被遺忘在火車上。當時車廂里已經(jīng)空無一人,她只好自己把輪椅扔下火車,艱難地爬了出來。這一事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有些人在網(wǎng)絡上評論說,像她這樣的人就不應該獨自乘坐火車,還有人說像她這樣的殘疾人只配坐到牲口車的后座,才不會妨礙其他正常人。這些評論讓坦妮非常氣憤,但她轉(zhuǎn)念再想,認為這些評論很有用,至少可以從中了解現(xiàn)在社會中的一些人是怎么看待殘疾人的。她把這一類報紙和文章收集在一起,呈交上議院,讓人們?nèi)ヌ接懀ふ曳e極有效的解決途徑。
從此坦妮開始關注政治,關注社會公益事業(yè)。由于長期幫助殘疾人解決就業(yè)問題,關注教育并努力幫助殘疾人融入社會,2010年,坦妮被推舉為上議院議員和終身貴族。
如今,在倫敦,所有停車場的最外側(cè),最方便、最大的一個停車位,一定是屬于殘疾人的。古老而窄小的巷道里,但凡有臺階的地方,都會被改造成殘疾人專用的無障礙通道。
這樣的改造代表了一個國家對于殘疾人的關愛,也反映了坦妮為殘疾人所做的努力。
坦妮說,她只是一名運動員,沒想去改變命運,改變世界,哪怕投身到政治上,她想的也只是全力做最好的自己。一直以來,她都是一個堅強的人,直到有一天,坦妮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信中說,她肚子里的孩子被查出患有和坦妮一樣的疾病,她猶豫要不要把孩子生下來,但是知道了坦妮的事跡以后,她決定留下這個孩子。看完信,坦妮哭了,這是她第一次流淚,那一刻她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她知道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