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閃擊波蘭
- 二戰風云
- 楊少丹
- 2950字
- 2016-06-12 14:27:58
進攻波蘭之前,希特勒在德軍統帥部的一次會議上說:“我將提出發動戰爭的理由,不管講得通講不通,事后是沒有人會問勝利者當初講的是不是真話。是非問題無關緊要,要緊的是勝利?!?
禍起但澤
但澤是波蘭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瀕臨波羅的海的維斯瓦河口。自古以來,但澤一直都是波蘭的領土,1793年被普魯士帝國占領。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但澤被《凡爾賽和約》確定為受國際聯盟保護的自由市,由國聯任命的高級官員負責其行政管理,波蘭則代管其對外關系并擁有若干經濟和海關權利。但澤雖然在名義上歸屬國聯控制,但實際是重新回到了波蘭的懷抱。由于波蘭缺少出???,《凡爾賽和約》還規定從上西里西亞北端沿維斯瓦河下游西岸至波羅的海,劃出一條長416千米、平均寬128千米的地帶(包括波茲南和西普魯士),給予波蘭作為出海通道,即但澤走廊。它使得東普魯士與德國本土分隔開來,也成為日后德國、波蘭兩國沖突的根源。
希特勒對于但澤地區被波蘭占據一直都耿耿于懷,他在《我的奮斗》一書中這樣寫道:“一個竟然敢于割去并吞并了德國領土的波蘭是不可饒恕的?!碑攰W地利、蘇臺德地區相繼成為希特勒的囊中之物后,德國于1938年10月24日向波蘭提出了收回但澤自由市和在但澤走廊修筑公路、鐵路的要求。波蘭政府當然無法接受,兩國經過多次交涉之后,仍未能在但澤問題上達成一致。
1939年3月,德國占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向波蘭發出了解決但澤問題的最后通牒,并指使但澤的納粹分子不斷制造事端。4月11日,希特勒正式批準了代號為“白色方案”的入侵波蘭的行動計劃。該方案中有這樣一句話,“越能成功地以突然、猛烈的打擊開始戰爭并迅速取得勝利,就越容易使波蘭處于孤立地位,即使在戰爭爆發以后也是如此”,這就是希特勒一直以來推崇的“閃電戰”戰術。
至此英法兩國才發現希特勒的野心之大,他是想成為整個歐洲的霸主。于是兩國又先后與波蘭簽訂了防衛互助協定,希望能阻止德國可能對波蘭采取的軍事行動,但此時的德國已經在戰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1939年8月23日,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讓一直以來都希望“禍水東引”的英法兩國失望不已。其實早在4個月前,在斯大林的倡議下,英、法、蘇三國就在莫斯科舉行了互助合作的談判,蘇聯希望三國能簽訂包括軍事援助合作、保障中歐和東歐國家安全的條約。但是英法兩國對于這個提議反應冷淡,談判持續了近4個月無果而終。8月31日,暫時穩住蘇聯的希特勒正式下達了進攻波蘭的第一號作戰命令,德國百萬大軍在德波邊境蓄勢待發。
閃電攻擊
1939年9月1日凌晨4點45分,德國不宣而戰,向波蘭發動了全面進攻。德國總計有58個師(包括7個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近150萬人投入了戰斗,還配備了2800輛坦克、6000多門火炮和迫擊炮以及約2000架飛機。德軍被編成了北方集團軍群(配置在東普魯士和波美拉尼亞)和南方集團軍群(配置在西里西亞和斯洛伐克),從三個方向對波蘭發動了全面進攻。第3集團軍從東普魯士向南進攻華沙和比亞韋斯托克,第4集團軍則從波美拉尼亞出發,消滅但澤走廊的波蘭軍隊,然后再沿維斯瓦河兩岸向東南行動,進攻華沙。波森凸出點的邊境由德國后備部隊防守,但在他們的右翼一直向南則是第8集團軍,該軍的任務是掩護主攻部隊的左翼。擔任主力進攻的是第10集團軍,奉命直攻華沙。再向南一點兒,是負有雙重任務的第14集團軍,第一個任務是占領克拉科夫以西的重要工業區,第二個任務則是如果主攻前線進展順利,它就直攻波蘭東南部的倫貝格。波軍總兵力約為100萬,配備有870輛輕型坦克、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以及900余架飛機。從實力對比上看,波軍遠非德軍的對手。而且波軍的部署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他們將所有的部隊都散布在邊境一帶,但又未能實施有效的動員組織起后備部隊。
德國空軍首先出動襲擊波蘭飛機場上的波蘭空軍中隊,兩天之內,幾乎所有的波蘭空軍飛機都被德國空軍摧毀。德軍機械化部隊在空軍掩護之下迅速突破波軍防線,擊潰、分割和包圍分散配置于邊境的波蘭軍隊。在一個星期內,德國軍隊已深入波蘭。波蘭軍隊英勇抵抗,但都失敗了。所有邊境上的波蘭軍隊,除了在波森兩翼已深深陷于包圍中的兵團外,都被迫向后大撤退。在羅茲的兵團被德國第10集團軍的主力截成兩段,一部分向東退到拉多姆,另一部分則被迫向西北撤退,而德國的兩個裝甲師迅速穿過這個突破口,直撲華沙。在更北面一點兒是德國第4集團軍,順利渡過了維斯瓦河,繼而沿著河流撲向華沙。只有波蘭北部的兵團阻擋住了德國第3集團軍前期的進攻,但沒過多長時間,他們就被德軍包抄后路,不得不退到納雷夫河防線進行防御。
一周之后,德軍機械化部隊已經深入波蘭境內數百千米,波蘭軍隊陷入了全線大潰退之中,大多數的波軍都被德軍分割包圍,首都華沙也是岌岌可危。1939年9月9日,從邊境撤至維斯瓦河支流布祖拉河的波軍波茲南集團軍陷入了德軍的包圍之中,波茲南集團軍司令庫特爾齊亞將軍果斷命令下轄的波軍12個師向德軍主力側翼發起了反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布祖拉河戰役”。波軍的這次絕地反擊讓德國人震驚不已,原以為不堪一擊的波蘭軍隊居然還有能力發動反攻,于是德軍立即集中了三個集團軍的兵力向波茲南集團軍直撲過來。波茲南集團軍雖然一度牽制了進攻華沙的德軍,但還是未能扭轉敗局,在堅持了10天之后全軍覆沒。
1939年9月14日,德軍兵臨華沙城下,英勇的華沙軍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殊死抵抗。9月16日,逃出華沙的波蘭政府領導越過邊界進入羅馬尼亞境內避難,波蘭各地陷入了各自為戰的境地。此時波蘭的近鄰——蘇聯開始坐不住了,德軍勢如破竹的進攻速度讓蘇聯感覺到危險正在步步逼近。蘇共中央判斷德國在占領波蘭之后,很快就會對巴爾干地區甚至是蘇聯發動進攻。為了避免波蘭成為德軍進攻蘇聯的前哨陣地,蘇聯軍隊必須進入波蘭境內,在更遠的距離內抵御德軍未來可能發動的進攻。9月17日,為了防止德軍在波蘭的軍事行動威脅到自身的安全利益,蘇聯以波蘭國內局勢已威脅到自身安全為由出兵波蘭,在幾乎沒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向西快速推進。9月18日,蘇軍前進至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在那里與同時趕來的大批德軍相會,隨即便形成了對峙。9月28日,華沙在經歷了數十天的狂轟濫炸之后淪陷,華沙電臺終于停止播放波蘭國歌,一個擁有3500萬人口的國家就這樣宣告被占。
奇怪戰爭
英法兩國在戰爭爆發后并沒有立即對德宣戰,而是不斷向德國政府提出外交照會,幻想著德國能在最后時刻停止在波蘭的軍事行動。在德軍猛烈的攻勢面前,英法兩國才不得不于9月3日即戰爭爆發3天之后對德正式宣戰。
根據事先與波蘭的聯盟條約規定,此時的英法兩國本應對德國實施打擊,但卻始終按兵不動,直至華沙陷落。英法兩國的戰機僅僅只是在前線投放了一些用于和平宣傳的小冊子,以*留罵?羬期喚起德國軍隊中那些所謂“高尚”的人的良心以結束戰爭。而德國空軍除了進行例行的空中偵察之外,也沒有對邊境的法國軍隊實施空襲。與陸地和空中的這場“奇怪的戰爭”不同,海上的戰斗從9月3日就開始了。這天晚上,排水量1.35萬噸的英國客輪“雅典娜”號被德國潛艇擊沉,120人喪命,其中28人是美國公民。這之后,英國與德國在海上圍繞交通運輸線展開了激烈爭奪,并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