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8年春徐州會戰期間,中日兩國軍隊在臺兒莊附近展開了一場慘烈的血戰,雙方付出了重大的傷亡代價。最終,中國軍隊圍殲了孤軍深入的日軍瀨谷支隊,殲滅日軍1萬多人,取得了抗戰初期最大的一次勝利。
徐州的門戶
1937年12月13日,日本華中方面軍占領中國國民政府首都南京之后,稍事休整即渡江北上,與占領濟南后繼續南下的華北方面軍南北合力向徐州進攻,由此拉開了徐州會戰的序幕。日軍妄圖首先打通津浦鐵路,然后沿隴海鐵路西進,取道鄭州后南下攻占武漢,以迫使國民政府向日本投降。在南線,日軍沿著津浦線北上,于1938年2月初占領臨淮關、鳳陽、蚌埠等地。在北線,日軍第5師團沿膠濟鐵路東進,占領濰縣、青島后轉南,進逼臨沂。從2月21日起,中日兩軍在臨沂展開激烈的爭奪戰。同時,日軍第10師團沿津浦鐵路南下,以其下轄的第33旅團為基干組成的瀨谷支隊于3月18日攻陷滕縣、臨城,隨后兵分兩路,一部向徐州進犯,另一部由福榮大佐帶領的第63聯隊則沿臨趙(墩)鐵路于3月18日攻占棗莊,20日攻占嶧縣城,矛頭直指蘇魯兩省交界處的戰略要地臺兒莊。
臺兒莊今屬山東省棗莊市,地處蘇魯兩省交界處。
它形成于漢,發展于元,繁榮于明清。明萬歷年間,京杭大運河改道流經臺兒莊,逐漸形成水旱碼頭和商貿重鎮,其水上運輸可以直達揚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區。到了清朝初年,臺兒莊已經相當繁華,被譽為“天下第一莊”。1912年津浦鐵路臺棗支線通車,1935年臺趙鐵路建成,臺兒莊成為十分重要的鐵路樞紐,因此被人稱作是“山東南大門、江蘇北屏障”。
誘敵深入
南下日軍為了進攻徐州,必須先奪取徐州的門戶之地——臺兒莊,因而派出了瀨谷支隊向臺兒莊直撲過來。
中國第5戰區指揮官李宗仁判明日軍企圖之后,以擅長固守的原西北軍孫連仲部第2集團軍的3個師防守運河一線,一方面阻擊日軍向徐州方向的推進,另一方面則是將孤軍冒進的瀨谷支隊吸引至嶧縣南部地區,由埋伏于嶧縣東北山區的湯恩伯第20軍團聚而殲之。1938年3月23日,為了誘敵深入,第31師騎兵連由臺兒莊出發,在嶧縣城南10千米處的康莊、泥溝與日軍瀨谷支隊遭遇,臺兒莊戰役由此打響。第31師騎兵連與敵軍短暫交火之后,即向臺兒莊方向撤退。驕狂自大的瀨谷支隊在其他日軍部隊尚未到達指定位置的情況下,依然孤軍深入追擊第31師騎兵連,很快就逼近了臺兒莊。24日,蔣介石親赴徐州視察,并組成包括白崇禧在內的中央臨時參謀團協助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戰役。與此同時,新四軍部隊在淮河流域有效牽制住了津浦鐵路南段日軍,使其不敢貿然北上支援南下日軍。
3月24日,瀨谷支隊先頭部隊2000多人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掩護下,開始向臺兒莊大舉進攻。日軍選擇了臺兒莊北門作為主攻方向,輪番對這里發動猛烈進攻。駐守北門的官兵頑強抵抗,打退了日軍多次進攻。這天傍晚,日軍200余人突入北門,并竄進了附近的泰山廟內。在這個危急時刻,186團組織敢死隊并由團長親自率領,最終將這股敵人全殲。在這一天的戰斗之中,1營官兵幾乎全部戰死,由3營接替其防務。隨后幾天,第31師與日軍展開了拉鋸戰,戰局陷入僵持狀態。
至3月27日,瀨谷支隊主力也到達臺兒莊正面戰線,隨即發動了新一輪對臺兒莊的攻勢。很快,日軍密集的炮火就將臺兒莊北城墻轟開了一個口子,北門也被炸毀,3營的官兵犧牲殆盡。大批日軍從城墻缺口處突入城內,隨即與城內守軍展開了慘烈的巷戰。此時,臺兒莊外圍的大批中國軍隊正在按照事先制訂好的作戰計劃逐漸收緊對瀨谷支隊的包圍圈。日軍在臺兒莊北面數千米的劉家湖村設有10門火炮的炮兵陣地,每日都對臺兒莊進行猛轟,對守軍造成了極大的殺傷。第31師91旅183團3營營長高鴻立率領士兵,每人一把大刀外帶8顆手榴彈,冒死殺入日軍劉家湖炮兵陣地,將10門大炮全部摧毀,拔去了這顆“毒牙”。
日軍瀨谷支隊由于并沒有將中國軍隊放在眼里,所以對即將被包圍的危險渾然不覺,依舊保持著對臺兒莊的攻擊力度。1938年3月28日,日軍攻入臺兒莊西北角,企圖切斷第31師師部與莊內的聯系。第31師師長池峰城親自組織敢死隊與這股日軍展開白刃戰,激戰數天后打退了日軍的進攻。29日,在李宗仁的嚴令之下,湯恩伯終于出動第20軍團下轄的第52、第85軍,分別由外線向嶧縣、棗莊方向開進。3月30日,臺兒莊外圍的中國軍隊一部對嶧縣之敵發動了佯攻,以防止其南下增援瀨谷支隊。另外一部負責破壞從嶧縣至臺兒莊之間的鐵路、公路,切斷瀨谷支隊北上逃竄之路。其余部隊則陸續到達臺兒莊附近地域,在31日完成了對瀨谷支隊的包圍。同一天,緊急馳援而來的日軍坂本支隊抵達向城、愛曲地區,對第20軍團的側翼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第52軍和第85軍隨即對來犯的坂本支隊予以攔截,激戰數日之后,給日軍造成了重創,使其不得不打道回府。至此,日軍援救瀨谷支隊的行動以失敗告終。陷入中國軍隊重重包圍的瀨谷支隊眼見救援無望,決心以死相拼,在空中支援下繼續負隅頑抗。中國軍隊雖然以5倍于敵人的兵力進行圍攻,但一時難以突破日軍的防線,并且自身的傷亡數字也在大幅增加,臺兒莊戰局陷入了膠著狀態。
圍殲敵軍
1938年4月3日,李宗仁下達了向臺兒莊之敵發動總攻的命令,隨即各部對瀨谷支隊展開了猛烈的進攻。中國軍隊在付出重大傷亡之后,逐漸攻入城內,與日軍進行了慘烈的街壘戰。一時間,臺兒莊城內城外尸橫遍野,血流成河。4日,中國空軍出動27架飛機對臺兒莊東北、西北日軍陣地進行轟炸,極大地殺傷了日軍有生力量,并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日軍繼續抵抗的意志。6日,李宗仁親自趕到臺兒莊附近,指揮軍隊對瀨谷支隊發動最后的進攻。此時,北面的湯恩伯部也趕至臺兒莊,立即對瀨谷支隊發動了攻勢。此時的瀨谷支隊已經疲憊不堪,糧食彈藥所剩不多,機動車也多被擊毀,于是開始突圍作戰,企圖向嶧縣方向逃竄。至7日凌晨,除了一小股日軍成功突圍至嶧縣之外,瀨谷支隊余敵在臺兒莊悉數被殲。
臺兒莊戰役中,雖然中國軍隊在人數上占據了優勢,但由于裝備落后,導致在與日軍瀨谷支隊的作戰中傷亡較大。最終,中國軍隊憑借著百折不撓的精神,擊潰了日軍第5、第10這兩個精銳師團的主力,殲滅日軍11984人,俘虜719人,繳獲大炮127門,戰車40輛,機槍913挺,步槍1萬余支。臺兒莊戰役極大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是繼平型關大捷之后中國軍隊所取得的又一重大勝利。
日軍在臺兒莊遭受重創之后,立即調集更多的兵力分多路合擊徐州。此時,蔣介石企圖擴大臺兒莊大捷的戰果,于是也大量向徐州戰區增兵,希望與日軍進行再一次的戰略決戰,以期乘勝追擊。四五月間,日軍部隊先后從三個方向包圍了徐州。5月15日,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棄守徐州。第二天,中國軍隊除一部留守徐州掩護之外,主力開始向西南移動,撤向豫、皖山區。19日,徐州被日軍攻占。至此,徐州會戰以中國軍隊的失敗而告終,臺兒莊大捷所取得的戰果也隨之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