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博心法:好工廠這樣管
- 曾偉
- 2269字
- 2019-01-03 06:35:54
第2章 如何做好生產計劃
9 異常頻發,生產管理怎么做
不管做什么事,我們都會跟已知和未知打交道。
做生產計劃,已知的事是客戶的交期要求、工廠的人員數量、設備的臺數、工藝路線、產品的材料構成、倉庫物料的數量和物料清單。當然有的企業連物料清單也是未知。
但根據這些已知我們能不能做好計劃呢?其實是不能的。為什么?因為還有很多未知,如采購周期、設備狀況、品質狀況、人員心態等。物料采購回來的準確時間往往未知,供應商答應的時間不一定就是準確的時間;設備也有很多未知數,有可能產品開工后,設備就突然停了;企業的品質狀況也有很多未知數,更不用說人員的心態了。
做好生產計劃的兩個基本動作
企業做什么事都同時面對已知和未知,那怎么辦?很簡單,把未知變已知。歐博做企業變革的時候,在生產計劃這一塊,有兩個基本動作是必須要做的。
第一個動作就是必須把物料清單做準確。不然你的產品由什么材料構成你都搞不清,生產就沒法安排,物料也沒法購買。這是一個基礎工作。
第二個動作就是必須把賬物卡做準,搞明白倉庫物料的真實情況。
但并不是所有的未知都能變成已知,有很多未知沒有辦法變成已知,為什么?因為它沒有掌控在你手里。供應商物料的交貨時間和品質會有很大的波動,而這個波動本身就不掌握在我們手里;很多企業的設備,本身就不是一手設備,二手三手都有,設備經常要維修也是很難避免的;最嚴重的是企業的人員,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可能干著突然就不干了,誰能夠完全控制這些未知呢?
對于無法預知的未知:頻繁應對、快速調整
“頻繁應對,快速調整”是我們面對瞬息萬變的企業現狀所制訂的一個基本對策或者說是基本原則。我也把這個原則稱之為非穩定企業的生產管理運作計劃模式。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現有的、大學里講的計劃模式都是針對穩定態的企業來講的。穩定態企業的采購周期、生產周期和生產的各個要素都是相對穩定的,都是可以相對標準化的。
穩定態企業的生產管理與已知條件打交道,而非穩定態企業的生產管理更多的是與未知條件打交道。你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物料能夠準時回來,不知道設備到底會出什么問題,甚至客戶的訂單交期說不定又變了。
那么已知條件不具備,很多東西是未知,我們怎么辦?要懂得以變應變,運作的過程中不斷把未知轉化成已知,一等已知條件具備我們就做決策,然后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調整。這種打法實際上就是一種頻繁互動的打法。
就像籃球運動員上場以后,肯定不是按照場下學的固定套路打球,而是隨時隨地根據現場掌握的情況變換戰術打球。從一上場到比賽的最后一秒,運動員都高度關注對方球員的情況,時時刻刻緊繃著自己的神經,然后頻繁地調整自己的速度、方向,找準恰當的位置進攻。
對于非穩定企業的生產管理,我們需要運動員的這種緊張度。
看看我們的企業,在管理人員上班的八小時里,我們有沒有非常緊張地應對各種變化?做生產管理的緊張嗎?大多數時候不緊張。因為不緊張,所以有什么異常根本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去管,即使管了,也不管結果。
計劃部的人剛上班,電腦一打開,就噼哩啪啦敲一堆數據出來,然后生產計劃表、物料需求表就出來了。把表交到采購部,采購部噼哩啪啦敲一通,采購單就發給供應商了,對供應商說:“麻煩你按照我的要求把它送過來?!比缓缶屯晔铝恕?/p>
生產部呢?生產主管電腦都不敲了,拿一張白紙或便條紙過來,寫幾個字,這個組做這個,那個組做那個,然后完事了。這樣的管理有頻繁應對嗎?
管理落后就要靠苦干加蠻干
我講頻繁應對、快速響應,有些人說這不是科學的管理,科學的管理就是在電腦前面一敲,各自就做好事情了。這個我承認,問題是你做得到嗎?
海爾可以做到4分鐘之內將訂單全部分解到位。訂單輸入電腦,經整個ERP系統4分鐘運算,這張訂單給哪家廠生產、這家廠相應要購買什么物料、車間做什么準備……4分鐘之內這些需求全部分解到相應的工作單位,倉庫、采購、生產、品質、技術部就會接到各自的生產任務,這就叫人單合一。4分鐘的時間,各部門各就各位,這是海爾。
海爾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才做到現在的程度,做到了科學管理。你認為你能做到嗎?不一定。
當科學的管理做不到的時候,笨的辦法你又不用,剩下的是什么?剩下的就是偷懶、就是低效。不要拿科學說事,管理不是科學,不是藝術,也不是技術,對我而言,管理是功夫。
做管理要扎扎實實練好基本功。那些扎扎實實的基本功中,有一項對我們非常有用,這就是快速反應。車間有異常你能快速反應嗎?物料有異常你能快速反應嗎?有嗎?沒有!
歐博計劃運作模式體現這個特點的是八個字:滾動排查,前推后拉。接單以后通過對主計劃排查、月計劃排查、周計劃排查、日計劃排查,把未知的東西變成已知,然后根據出貨情況不斷調整,根據后面的情況不斷調整前面,這就是后拉。
實施滾動排查、前推后拉其實就是希望我們的生產管理時時處在一種動態的管理之中。計劃制訂后,你就開始頻繁跟進,發現異常馬上調整,這種動態的緊張才會產生實效。
有的企業也有排查,也有報欠,也有后拉,但沒有用,為什么?因為大家根本不緊張。
所以要真正把生產管理做好,一定要保持一種動態的緊張。這種緊張表現為以下兩點:
第一,隨時隨地了解計劃的執行情況。這個“隨時隨地”至少是以天為單位的。
第二,出現異常一定要非常緊張地去處理,而且要給別人造成緊張。
現在我們的企業與發達國家的企業相比是落后很多的,他們的效率是我們的十倍。制造同一件產品,人家一百個人干活,我們要一千個人干活,這點我們根本不用懷疑。既然我們的管理這么落后,那我們靠什么提升管理?靠笨功夫,靠苦干加蠻干。
如果效率本身就比別人低,管理水平本身就比別人差,還偷懶、松松垮垮地做,你的企業還能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