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與聰明人一起度過的美妙生活

50多年前,我發現自己遭遇了神經科學史上最驚人的現象之一:大腦的左右半球在分離后會誕生兩個彼此獨立的意識,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同一個頭顱里。當年的我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但連我都明白,這些獨特的病人即將改變整個大腦研究領域。事實上,他們還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從那時起,我一直致力于探索這群病人腦中的奧秘。當我思考該如何講述這個關于裂腦研究及其發展進程的故事時,我逐漸發覺,他人對我的人生旅程產生了何等深遠的影響,以及,我們科學家在科研生活之外還有許多與科學無關的經歷,二者構成的混合體才是我們的本來面貌。要想把這些經歷理順、說清楚何為因何為果是不可能的。按照故事的真實始末細細道來,這才是更好的選擇。

絕大多數人在講述科學發展史時,會將觀點形成的過程描述得有條不紊、邏輯嚴密。科學作者通常不會把這條主要故事線與其他日常生活瑣事混雜在一起,譬如敘述自己身邊人的性格如何隨時間發生改變。畢竟,科學知識指的是那些客觀真理,而非科學家本人。盡管我非常同意這條觀點,但現在我意識到,用這種方法難以揭露科研生活與科學家的真實狀態。原始的測量數據是一回事,對數據的解讀又是另外一回事,后者才能向人展現科學家其人以及在科學家腦袋里運作的各種影響與偏見。回顧我的理論的進化歷程,很明顯,他人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充滿了戲劇性。因此,在科學界,事情的實際發展與理想狀態相去甚遠。與人生一樣,科學實驗也不得不走許多彎路。科學,其實是某種深遠的社會活動的產物。

科學在大眾眼中的形象,即科學誕生于孤獨離世的天才,他們永遠獨自工作,與他人毫無瓜葛,是完全錯誤的。同樣,給未來的科學家、研究資助人以及大眾留下關于科研的錯誤印象,這也是不對的。出于這個目的,我希望能夠展現一幅不一樣的圖景:科學誕生自友誼,行走在不同生活軌跡上的人們構建的社會關系才是科學發現的礦藏。這是一種美妙的生活方式,與聰明人一起度過歲月,為大自然的驚奇與神秘絞盡腦汁。我的生命中出現過許多非凡的人物,有的是名人,有很多是偉大的科學家,還有一些是令人著迷的裂腦病人。在我逐步理解一個重要問題的歷程中,他們都扮演了各自不同的角色,而這個問題就是:大腦究竟如何產生意識?

掃碼關注“廬客匯”,回復“雙腦記”,看裂腦人如何一心二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州市| 新邵县| 太仆寺旗| 阳曲县| 永登县| 通山县| 莆田市| 莱西市| 阿拉尔市| 罗城| 溧水县| 澜沧| 兰西县| 荆州市| 梨树县| 南部县| 延长县| 龙山县| 诸城市| 大安市| 鸡东县| 淅川县| 莲花县| 商都县| 府谷县| 河间市| 牡丹江市| 茂名市| 黄梅县| 梧州市| 洛川县| 志丹县| 巴东县| 岑溪市| 法库县| 蓬溪县| 阿拉善右旗| 乡宁县| 罗平县| 阜阳市|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