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腦記:認知神經科學之父加扎尼加自傳
- (美)邁克爾·加扎尼加
- 2257字
- 2019-05-27 18:13:08
推薦序三 光輝一日
剛進入研究生院不久,我就開始猶豫:科研生活到底是不是我的菜?科研很適合我,這一點毫無疑問:我的困惑在于研究者的生活方式。在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上本科時,我和阿爾·布雷格曼(Al Bregman)一起做了一些關于聽覺感知的研究,他把我們的課題深化到了認知與認識論的水平。于是乎,順其自然,我選擇前往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學心理物理學實驗室繼續深造。但是,當我一點一點熟悉實驗室的氛圍之后,卻感到自己對生活的渴望也在一點一點消失。被日光燈照亮的大房間里,大堆的音頻設備上積滿了灰塵,還有許多過時的迷你計算機,別人告訴我,在這些計算機上編程必須用匯編語言,因為只有菜鳥才會用現成的軟件包。占據實驗室的是一群穿著格子襯衫、面色蒼白的瘦子,有的已有偶爾才能相見的妻兒,但全都沒有半點幽默細胞。這群人主要的娛樂項目就是嘲笑別的心理學家缺乏數學嚴謹性,不過他們也有屬于自己的放縱一刻,那就是每周日晚圍著黑白電視機,一邊看《風流醫生俏護士》(MASH)一邊吃比薩。第一次參加實驗室組會時,我見到了組織研討的教授們,他們個個嚴厲陰沉,第一印象仍舊沒讓我感受到半點振奮——其中一位教授開口就是:“讓我們來討論關于? i/i的最新研究進展?!彼抵傅氖琼f伯定律,一個描述刺激在感覺上的增量與其絕對強度關系的心理物理學方程——我原本以為這個問題早在一個世紀以前就已經徹底解決了,威廉·詹姆斯還受此啟發寫下了至理名言:“心理物理學研究證明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再無聊的東西都沒法讓德國人感到厭煩?!?/p>
幸好,我堅強地挺了下來,因為在幾年后,我重拾了對科研生活的信心。當我還是一個無名的博士后小卒時,因為一位教授身體不適,我被臨時選派前往加利福尼亞的圣巴巴拉參加一個私人舉辦的會議,并代替他成了麻省理工學院的代表,在這場會議上,心理學界的巨頭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和邁克爾·加扎尼加宣布了一個新學科的創建計劃,而這個新學科被他們冠名為“認知神經科學”。會議選址在恰如其名的埃爾恩坎托酒店,與會者身處一個芬芳的露臺,周圍是美不勝收的風景,大家一面開著會,一面品嘗著紅酒和前菜。加扎尼加的開幕演講時常被同事們的俏皮話和笑聲打斷,而用更多的俏皮話和更豪放的笑聲打斷講話的主力正是演講者本人。第二天的討論主題豐富,從加扎尼加關于裂腦人存在雙重意識的驚人發現,到新學科將如何闡明經典的哲學問題。一天的會議結束后,我們來到加扎尼加親手建造的小屋休憩,那里可以遠眺太平洋,并伴隨著更加豐盛的佳肴美酒和歡笑,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他的女兒還帶著杜鵑花環,和朋友們愉快地跳起了圓圈舞。在我對當天場景的回憶中,還能看到藍色知更鳥和彩虹,但我懷疑這兩個元素是被后期加入的,因為當時留下的溫暖而活潑的總體印象外加熱心的主人那天馬行空的興趣,都對我的記憶造成了影響。
邁克爾·加扎尼加之所以能有如此聲望,不光因為他成就了諸多里程碑式的科學發現,并催生了認知神經科學領域,還因為他得以向世人展示,科學是可以與生活中的美好共存的。當然,科學有其沉悶枯燥的一面,又充斥著大大小小的爭吵,但加扎尼加告訴大家,追尋科學真理的路上可以有幽默,有友情,有感官享受以及孩童般的好奇心。他在里斯本、威尼斯和納帕這樣的旅游勝地舉辦學術會議,會議內容包括長達兩小時的演講以及持續四小時的自由談話,還有食物和葡萄酒相伴。比起傳統研討會上走馬觀花般的十分鐘PPT報告或是滿是產品海報和銷售人員的倉庫,加扎尼加主辦的會議完全不同,令人心向往之。若想親身享受一把由他創建的科學樂園,你也無須熬成頭發斑白的專業學者。加扎尼加的認知神經科學暑期研究所——也被學員們稱作大腦夏令營,已經帶領幾代學生認識了這門學科,同時也讓家長們的視野得以拓展。
你手中的這本令人愉快的回憶錄細數了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歷史,而第一視角正是學科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該領域內的一位杰出的實踐者。對于那些認識加扎尼加本人的讀者,你們能夠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他的聲音。而對于那些并不熟悉加扎尼加的讀者,你們將從這一人類知識的前沿之作中,讀到科學觀點、研究發現以及對政策的思考——既包含學術政策,也包含國家政策。本書還附有真實的歷史影像資料,在其中對一些關鍵的發現進行了天才般的展示,無論你屬于哪一類讀者,你都將為之感到驚喜——打破老前輩都厭惡新技術的刻板印象、嘗試使用21世紀的新式出版媒介,這不正是加扎尼加的風格嗎?
在加扎尼加的一生中,有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場又退場,人們在讀到這些人物時也許會困惑,為何加扎尼加身邊永遠包圍著一群被他形容為機智、善良和有趣的人?我會把這個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判斷,或是因為加扎尼加總是能吸引這樣的人,或是他在描述同事時愛往好里說,抑或是他總能激發出周圍人最好的一面。
對我來說,毫無疑問,自打當年在圣巴巴拉度過的光輝一日起,加扎尼加就激發出了我最好的一面,他對我進行指導,為我提供挑戰,接受我的咨詢,讓我開懷,而最重要的是,他向我展示出,你可以在做科學家的同時,成為一名值得尊敬的人。因此,在2008年,當美國心理協會將杰出科學貢獻獎的榮譽授予加扎尼加,并邀請我寫頒獎詞時,我感到無比榮幸:
他在裂腦病人中進行的研究揭示了大腦半球的功能。他發現大腦右半球能夠在無須察覺左半球之存在的情況下運作,從而構建了完整人類大腦的功能圖景。這項發現是心理學之經典,豐富了人們對意識、自由意志以及自我的理解。他開創了認知神經科學領域,并筆耕不輟,使之成為舉國關注的話題。他的智慧以及對生活之樂的把握,讓無數學生和同事感受到了科學的人性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