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禮儀與說話(1)
- 語言藝術全書(第四冊)
- 牛廣海主編
- 4936字
- 2016-07-23 16:00:02
禮儀并沒有特定的界限,但在和朋友的長期交往之中,隨時注意恪守禮儀與自我節制卻是很重要的。一旦逾越了禮儀或失去節制,你也就失去了朋友。
我們說好朋友之間講究禮儀,并不是說在一切情況下都要僵守繁瑣的客套和熱情,而是強調好友之間相互尊重,不能超越對方的禁區。
社交中的禮節
人與人的關系,一旦變得親密就容易不拘小節,甚至逾越界線。界線一旦逾越了,必會危及彼此的交情。氣味相投就很容易陷于松懈或粗心大意,心里想到了什么就隨意地脫口而出。
阿拉伯有句諺語說:“腳步踩滑總比說溜了嘴來得安全。”不論多親密的朋友,都必須有所節制,才不致壞了交情。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每天的心理狀況都不會相同。不但如此,每天受到天氣、季節變化的影響所產生的情緒也各不相同,甚至早上起床時的情緒也會影響到整天的心情。可以說,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是隨時在變化的。
簡單地說,一個人的反應會因為紛擾的心情而有所不同。如果你以為對方和自己的關系非比尋常,不會和自己計較,或是以為對方能夠了解自己的心意而未加注意,反而很可能在不經意的情況之下造成傷害。
與人誠心交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并不是把心中所有的事都和盤托出,而是要一步一步慢慢地進入狀態。
不論是多么親密的朋友,交談的措辭都不可疏忽,因為謹慎言辭就是一種禮儀的表現方式。
現今還遵守著傳統禮儀的人,的確是愈來愈少了,但這里所指的禮儀概念卻不是指那些繁文縟節,而是真正地了解禮儀的本質。
禮儀并沒有特定的界限,但在和朋友的長期交往之中,隨時注意恪守禮儀與自我節制卻是很重要的。一旦逾越了禮儀或失去節制,你也就失去了朋友。
我們說好朋友之間講究禮儀,并不是在一切情況下都要僵守不必要的客套和熱情,而是強調好友之間相互尊重,不能超越對方的禁區。
社會上幾乎人人都知道朋友的重要,都珍惜朋友之間的感情,但凡是人們珍惜的,也一定是稀少的,因而自古以來人們便慨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實,我們在社會中,未必把每一個朋友都交到“知己”的程度。朋友可分為不同層次,有的是于事業有益的,有的是于生活有益的,有的是于感情有益的,也有的是于娛樂有益的。每一種朋友應該交到何種程度才恰到好處,才于人生有益,并沒有一把尺子能量得出來的。不管深交也罷、淺交也罷,朋友之益人人皆知,但這“益”并非信手拈來,重要的是方法,是怎樣交友,怎樣獲得朋友之益。
許多年輕人交友處世常常進入這樣一個誤區:好朋友之間無須講究禮儀。他們認為,好朋友彼此熟悉了解,親密信賴,如兄如弟,財物不分,有福共享,講究禮儀太拘束也太外道了。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朋友關系的存續是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容不得半點強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間,情趣相投、脾氣對味則合、則交,反之,則離、則絕。朋友之間再熟悉,再親密,也不能隨便過頭,不講禮儀,這樣,默契和平衡將被打破,友好關系將不復存在。
和諧深沉的交往,需要充沛的感情為紐帶,這種感情不是矯揉造作的,而是真誠的自然流露。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用禮儀來維護和表達感情是人之常情。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朋友之間過于隨便,就容易侵入對方的禁區,從而引起隔閡沖突。譬如,不問對方是否空閑,愿意與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對方已有安排的寶貴時間,一坐下來就“屁股沉”,全然沒有意識到對方的難處與不便;一意追問對方深藏心底的不愿啟齒的秘密,一味探聽對方秘而不宣的私事;忘記了“人親財不親”的古訓,忽視朋友是感情一體而不是經濟一體的事實,花錢不記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干涉他人的表現,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寬容,可以忍受。長此以往,必生間隙,導致朋友的疏遠或厭惡,友誼的淡化和惡化。因此,好朋友之間也應講究禮儀,恪守交友之道。
自我被社會同化為其中一名合格的成員,他按照社會上一般的倫理規范和生活原則來實現自己的自我價值。這是受到社會一般原則贊許的。但是,我們要考慮的是,生活在一個集體和社會中,并不意味著你和他人僅僅是相安無事或者友好終生地生活著,并不意味著所有團體成員都能按照團體規范來規范行為。難以避免的利害沖突和其他原因影響著相互間的關系,產生一系列的矛盾并形成沖突,給人帶來很多的煩惱。
有的人由于人際關系狀況欠佳,導致產生不良情緒,影響整個生活、工作的質量。如果他希望化解人際矛盾、消除人際隔閡,他就應該有意識地進行人際交往心理的“加減法運算”。他可以有意識地減少一些不成熟的、不被人們所接受的為人處世、接人待物的態度及行為方式,如冷漠、任性、嫉妒、自我中心、損人利己;同時,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成熟的、他人樂意接受的為人處世、接人待物的態度及行為方式,如熱情、隨和、寬容、尊重他人、公私兼顧。最終將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心理平衡。
心理“加減法運算”的實質,就是在人的心理活動中有意識地增加一些積極的、成熟的、健康的態度及行為方式,有意識地減少一些消極的、不成熟的、不健康的態度及行為方式。這種心理“加減法運算”的開始階段是有意識的、主動的運算。如果長期運用,不斷強化,這種運算便會逐漸成為一種“無意識的”、“自動的”操作,其中的一系列態度及行為方式就會內化為性格的一部分,由淺層進入深層,最終成為性格結構中穩定的成分。
如何自我介紹
在日常的商務活動中,自我介紹是十分重要的。有人以為遞了名片之后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有時候,自我介紹比名片更重要,它可以“先聲奪人”,一下子使別人對自己產生好的印象。
從某種角度來說,自我介紹是一次“戲劇表演”,你這個角色演得成功與否,就看這短暫的自我表演了。
成功的自我介紹不僅依靠聲調、態度、舉止的魅力,而且還要顧及適當的時間和地點以及當時的氛圍。
最蹩腳的自我介紹往往犯以下錯誤:
(1)急于表現自己。在不適當的時候打斷別人的談話,把自己硬插進去;
(2)夸大表現自己。在自我介紹中長篇大論,洋洋灑灑,說得太多;
(3)不敢表現自己。在自我介紹中躲躲閃閃,唯唯諾諾,生怕別人摸了自己的底而小看自己;
(4)不能表現自己。在自我介紹中吞吞吐吐,模棱兩可,不能給別人一種清晰的概念和印象,別人連名字都聽不清楚。
為了避免這些錯誤,自我介紹一定要掌握時機和技巧,做到以下幾點:
(1)一定要選好時機。在選擇時機時,一方面不要破壞或打斷別人的興趣,另一方面要能夠一下子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千萬不要搶話頭,最好能夠接話頭。在需要等待的時候,一定要等待,而且一定要當好的聽眾;
(2)一定要自信。要以十分自信的語調來贊美別人,感覺是從心里發出的,而不要過分諂媚或吹捧;
(3)盡量表示友善、誠實和坦率。這不僅要從話語中表現出來,還應該從態度和眼神中表現出來;
(4)清晰地報出自己的名字,并盡可能用幽默的方式加深別人對自己的印象;
(5)特別表示自己渴望認識對方,使對方覺得他自己很重要。如果你知道對方的名字,一定要多重復一至兩次,以表示自己很榮幸結識對方。
當然,自我介紹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時候可以留有余地,有時候需要借助別人來介紹自己,有時候可以采取間接的行動方式,這就要看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了。
商務交際不同于串門,多半是有一定計劃和目的的。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于每一次約談、碰頭、商討、談判,都要因事因人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這樣才能使自己在交際中有出色的表現。
那么,在商務交際中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呢?
(1)要盡可能地了解所要交際的人,對他的職業、愛好、能力、脾性等各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能夠知道他近年來的工作記錄和成績最好,這有助于找到更多的共同話題和語言。除此之外,還應該盡可能了解他的需要,包括工作和生活兩方面的需要,這樣就有可能成為“知己”或“熱心人”,有機會為別人排憂解難和提供服務。
(2)需要對打交道的單位或公司進行研究,盡可能地了解有關單位或公司的情況。由此,你就有可能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并對生意發表一些建設性的意見。這樣,不但可以從對方身上得到一些重要信息,取得對方一定的信任,而且能夠為下一步的合作提供思路。
特別是當你和一些大公司打交道的時候,準備工作就應該更充分。最好事先從有關部門得到有關的年度報告,詳細了解該公司的金融情況和利潤指標,以及其產品的品質和市場服務情況。如果搞不到這些情報,就只好從圖書館和報刊上盡可能查一些資料了。除此之外,還可以留心一下這方面的市場報告和廣告行情,加以比較,互相參照,使自己心中有底。
但是要記住,不管更不要自己了解得多么清楚,心里多么有數,在商務交際過程中千萬不要讓對方為難,硬“逼”著對方承認自己的弱點和不足,要耐心把別人的話聽下去,然后說出自己不太清楚的地方,請別人賜教。
(3)不僅要盡可能地了解對方,還要設身處地地替對方準備一番,特別是要仔細設想一下對方可能會提到的難題。對于對方提出的問題,如果自己很難給予圓滿答復,但又不能回避,就應該想好怎樣應付和回答才最得體,這時候如果吞吞吐吐、搔頭捏手指或者不住地干笑,就可能前功盡棄。如果有所準備,那就不會太緊張而能應付自如了。
禮儀與交談
在商務活動中,與人談話是最主要的方式。然而在與人談話時,很多人并不注意一些細節,盡管這些細節給人的印象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樣才能使你的談吐和風度更高雅呢?
在人際交往中,與人談話應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這是令人對你產生好感的重要條件。這時你并不需要做出一副口若懸河的架勢,也不需要只靜靜地聽對方說話,這樣反而會使談話無法進行。
當你遇到新朋友時,應試著從言談中找出他的興趣所在。當別人正講得起勁時,不要去打斷他,即使想要對他所談的內容發表意見或加以補充,也應等他講完了以后再說。要使一起談話的人都有發言的機會,不要盡讓一兩個人說話,對于比較沉默的人也應設法使他說話。
在社交場合的談話中,應盡量避免談論容易引起爭執的話題,不要與人爭辯。
說話時的聲音應柔和,但不要低得使聽的人感覺費力。說話時除了需要用手勢來加強語氣或表示特殊的感情外,不要把手胡亂晃動,因為無意義的舉止足以表現一個人的淺薄、輕浮。談話中如果有一陣子陷于沉默,應設法轉移話題,如果沒有新的話題可談,可以向其他人提出問題。
應使一起談話的人都有機會展現自己,交流彼此的觀點和看法,社交場所并不是為某一個人設置的,在談話中應盡量避免談論疾病和私人問題,比如別人的婚姻、財產等。
應記住你的朋友的愛好是什么,假如他們的愛好與你不同,不妨試著對他們的愛好加以了解,說不定你也會發生興趣。雖然上面談到的都是細節,可是每一點都很重要,掌握了這些談話的技巧,將為你的社交打開一扇大門,說不定還會對你起到決定性作用。
香港九龍有一家商店,生意非常興隆,有人向老板討教發達的秘密。
老板說:“我每月把報紙、雜志都買回來,規定每個職員在每天早上沒有開始工作前一定要閱讀報紙、雜志,這是每日的必修功課。當顧客來時,他們就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把自己看到的新聞和各種各樣有趣的事講給顧客聽,由此博取顧客的歡心。”
如果商務人員是胸無點墨的人,不喜歡看書報或沒工夫看書報,可能會因找不到與客戶攀談的話題而無話可說。因而作為一個商務人員應多讀書看報,這并不是說要對各種專門學問都有精深的研究,但對那些常識卻應略知一二。如世界動向、國內建設形勢、科學新發明和新發現、各地風俗民情,以及藝術新作、時髦服飾、電影戲劇作品的內容及各種奇聞趣事等都可以從每日的報紙和每月的雜志中看到,只要留心儲備,隨機應用,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管你從事何種商業活動,與人攀談不僅能使你多了解信息、掌握信息、傳遞信息,而且能幫助你調節人際關系,對于你的人際交往和事業是大有裨益的。
善于攀談的人也同樣善于聽對方談話。在商務活動中,傾聽也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在聆聽的過程中要讓對方充分講出對事物的觀點、看法,不可隨意打斷對方。在沒有完全領會時,切不可與之爭辯,影響對方的思路,妨礙雙方對事物、信息的深入了解。
善于啟發和調節對方的情緒和興趣,不僅能使話題更為深入,而且能引導對方,進而得到你想知道的信息資料。要歡迎不同的意見,不同意見有助于你避免片面性的錯誤。
攀談在商業交際中作用很大,不僅能溝通信息、調節人際關系、滿足個體的心理需要,而且有助于自我調節。得體的語言表達能使你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