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深層加工:發展思維力(1)

一、思維的涵義與形式

1.對思維的科學解釋

對思維作出科學的解釋,需要多學科的努力。我國學者田運在《思維科學》一書中,對思維作了詳盡的解釋。

(1)腦科學的解釋

腦科學實際上是一門綜合科學,它包括腦物理學、腦化學、腦神經生理學等。它的基本層次有這樣三個,這些學科都從自己的角度對思維作出了科學解釋。

首先來看腦神經生理學對思維的解釋。到現在為止,還是巴甫洛夫的兩種信號系統的理論是對思維較完整的解釋。巴甫洛夫把人體在神經系統參與下對體外和體內刺激的反應即反射區稱為無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在條件反射中,又把作用于人的各種條件刺激物分為兩個系統: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凡是引起暫時性神經聯系的那些具體的條件刺激物叫第一信號;由第一信號所引起的大腦皮質上暫時神經聯系系統,叫第二信號系統。吃過臭肉的人一旦聞到臭肉味就會惡心,這就是第一信號系統活動。第一信號系統是人和動物共有的,但人還有動物所沒有的第二信號系統,這就是由語言文字這種信號所引起的大腦皮質上的暫時神經聯系系統。如果聞到臭肉味或看到臭肉就引起惡心是第一信號系統活動,那么,聽到別人講到臭肉味時也會引起惡心,這就是第二信號系統活動。在這里,語言代替具體刺激物起著信號作用。游覽過西湖的人當再讀到描寫西湖的詩句或散文時也會引起身在西湖時的那種對于秀麗景色的歡快感覺,這也是大腦第二信號系統的作用。巴甫洛夫認為人之所以能夠思維,就是由于在人的大腦中存在上述兩種信號系統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他說:“如果我們對周圍環境的感覺和表象對我們來講是現實的第一信號,是個體的信號,那么,語言,首先特別是從語言器官到皮層去的運動刺激則是第二信號,即信號的信號。它們是現實的抽象,并可以進行概括,這就組成了為人類所特有的高級思維,這種思維首先創立了一般人類的經驗,而最后創立了科學,即人類對周圍世界和對自己進行最高理解的工具。”

其次,早就有人企圖對思維做出腦化學解釋。60多年前,著名的奧地利神經病學家弗洛伊德曾預言:“有朝一日,每一種精神活動都可追溯到同腦的化學變化有關。”事實表明,他的預見是完全正確的。人體感覺引起的神經沖動是通過多巴胺和乙酰膽堿等神經遞質來傳遞的;脾氣急躁的人,腦中去甲上腺素含量較正常人高;促黑素細胞激素與思維效率有關;腦啡肽從后腦游移到前腦會誘發癲癇??;孕婦如果缺乏蛋白質,會對嬰兒的智力造成災難性影響,這種影響直到第三代才能恢復;老年人適當使用加壓素,會明顯增強記憶力。瑞典的生理學家海登發現,當大鼠處于被迫要學習某種技巧的情況下,腦細胞中RNA的含量明顯增加。RNA可能與學習記憶有關。思維的腦化學解釋,目前還處在實驗、分析與積累資料的階段。

對思維作出腦物理學的解釋同樣也處在積累資料的階段。目前已經有了初步的實驗材料。大腦的思維活動是無形的,近年內問世的正電子層析攝影裝置為探測大腦中的思維活動提供了新的手段。其原因是,腦細胞活動時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利用放射同位素,并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三維攝影機描繪,或獲得同位素在腦內的分布圖,就能發現某種思維活動相應的區域。利用這種工具發現,當人們辨別音符時用左腦,而在記住曲子時,多半用右腦。并且發現癡呆病人腦中的視覺區和聽覺區無異常變化,而負責推理和邏輯思維的部位活動顯著減少。

腦電波是大腦思維活動的記錄,腦電波波形不僅可以發現大腦疾病,而且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腦電波與思維活動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可以從電波分析思維的內容,美國心理學家克萊因斯報道說,他根據對腦電波的波形能說出受試者正在注意什么顏色。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約克已能把一部分腦電波翻譯成詞,他們已鑒別出27個詞的腦波圖形。美國學者斯佩里則力圖對于學習、記憶、意識、條件反射等高級神經生理功能要“在分子水平上作出某些更好的回答”。

近20年來,出現了對思維作出腦神經生理學、腦物理學、腦化學的綜合解釋的傾向。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斯佩里等人提出的思維的大腦神經回路說。美國的斯佩里、法國的尚格認為,大腦神經元組成的神經回路是思維產生的生理基礎。

回路說認為,人的思維為什么幾乎是無限的,因為大腦中有100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又與3萬個神經元互相連接,大腦中有1014—15個結點,能形成極大數量的神經回路,每一回路可能與某一思維內容相對應,因此,人腦的思維容量極其巨大。

各種思維方式也可能與神經回路的構成方式有關,有的回路是收斂型的,不斷摒棄一些次要的信息,而集中了最主要的信息;這類回路與抽象思維有關,有的回路是發散型的,這可能與聯想思維有關;有的回路會突然接通,這可能與靈感思維有關。

在巴甫洛夫之后,從腦神經生理學角度對思維提出新的解釋的還有思維互補說。這個解釋有實驗事實作為根據,但總的來說,還不夠成熟,沒有像巴甫洛夫的第二信號系統學說那樣得到廣泛的作用。

(2)生物學的解釋

對思維做出生物學的解釋最成功的要算是皮亞杰了。思維、智慧在他看來就是適應,并且:“是一種最高形式的適應”。適應本來是達爾文學說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它是指生物體在環境作用下發生的變異,皮亞杰把它移用來說明思維的本質。他認為,不僅在生理水平上機體要適應環境,而且在心理水平和認識水平上也都存在著機體對環境、主體對客體的適應,并指出心理水平和認識水平的適應是生物適應的直接延伸。心理和認識的適應結果就是建構和不斷地重建與客體相應的認識結構。人的思維則依賴于這個認識結構。這種認識結構皮亞杰又稱為圖式。主體對環境的適應不是消極的,而是表現為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又在適應活動中通過同化和順應表現出來。同化就是熟練運用已有的圖式對外部信息進行過濾改造,使之變為主體所能吸收的形式。順應是當客體作用于主體而主體的圖式不適應客體時,調整主體圖式,使之適應客體。思維的圖式有原始觀念圖式、經驗圖式,推理運算的圖式等等。運用頭腦中已有的思維圖式去理解外來的信息,對它進行加工改造這就是思維的同化;在現有思維圖式對大量外來信息不能解釋,圖式與現實相悖的時候,則改變和調整思維圖式,使之能夠容納和消化這些外來信息,這就是思維的順應。把客觀現實中的一切都要拉到現有的思維圖式中來加以解釋和處理,而且把不能解釋的東西也應用現有圖式來加以解釋和處理,這就是同化作用的夸大;與此相反,客觀現實中的任何差異都要引起思維圖式的改變,思維圖式像走馬燈似的頻繁更迭,主體沒有任何稍微穩定的思維圖式可循,這就是順應作用的夸大。同化作用的夸大和順應作用的夸大都不利于正確地認識客觀現實,因而要力求使兩者的作用恰到好處,既不夸大,也不縮小。兩者作用的這種適宜狀態稱之為平衡。主體對同化作用和順應作用進行有意識的及時的調整和控制,稱之為自我調節。平衡是通過自我調整來實現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主體可以自我調節,但當條件發生了變化,或者客體發生了重大變化,或者主體已經不能主宰自己的時候,自我調節失靈,平衡隨之打破。這時,新平衡在經過主體和客體的新的水平上多次相互作用之后才能建立起來。新平衡的建立意味著思維圖式的更新。

思維是什么?如果把生物學的解釋變成一條簡單定義,那就是:思維是機體通過智慧和理性對環境作出的一種適應。

(3)心理學的解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思維就是具有意識的頭腦對于客體的反映。人腦是高度組織起來的特殊物質,是迄今所知道的最復雜的物質,是思維的器官,這個器官天然能夠反映客體,這種天然的反映形式就是感覺。就此而言,人腦和動物的腦是一樣的。人腦和動物腦的一個顯著區別是:人腦可以產生意識,可以用意識裝備起來的頭腦去反映客體。而用意識裝備起來的頭腦反映客體,這就是思維。頭腦裝備意識,乃是后天的過程。先天遺傳的頭腦,只是具有產生意識、裝備意識的潛能力,至于它生產意識的現實能力和被人類意識裝備起來變成能思維的腦,那是在社會環境下經過后天的學習和實踐才實現的。心理學證明:遺傳只能給兒童發展提供物質前提或可能性,不能預定或閱覽兒童心理的發展,特別是不能預先就決定他頭腦中存在什么意識,就天然地能夠進行思維。一個言語器官生來很健全的兒童,如果出生以后不與人類社會接觸,就不可能學會說話,也不可能進行人的思維,甚至不可能形成人的心理。人腦不能遺傳意識,不能離開社會環境而天然地就在頭腦里發生意識,因而也不是天生就會思維。健全的頭腦是進行思維的必要條件。

人腦作為思維器官,具有復雜的生理、物理、化學過程,但這還不是意識的源泉,人們只有在社會實踐中同客觀世界發生聯系,才會產生意識。意識是人的頭腦對于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從這一方面來看,意識也就是知識;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意識又是自覺攝取知識的運動。一個新生的孩子,他頭腦既無知識,也不會自覺攝取知識,是成人自覺地教他去攝取知識的。成人的這種自覺逐漸地傳給孩子,變成了孩子的自覺,使他開始了自覺攝取知識的活動,并且逐漸在頭腦里積累起知識,使無意識的頭腦變成了有意識的頭腦。孩子若不是成人或社會教會他去科學自覺攝取知識,他就永遠不懂得去自覺攝取知識。

如果把上述三個方面的內容綜合起來,大致上我們可以對思維的涵義作如下表述:思維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于客觀現實的本質屬性、內部規律性自覺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維是發生在人腦中的信息變換。人腦可以看作是一個特殊的信息變換器。機器(指智能機器)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模擬發生在人腦中的信息變換,某些靈長類動物的腦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模擬發生在人腦中的信息變換,這也是思維,但這是一種模擬性思維,和原生于人腦的思維是不同的。

2.思維的幾種形式

與記憶等人類的認知行為一樣,思維也有多種形式。

(1)直觀動作思維

直觀動作思維是依靠實際動作完成的思維,又稱操作思維。這種思維是客體處于直接的感知之中,思維的問題,由不斷的操作嘗試來獲得解決辦法。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修理鐘表、自行車、汽車等工作,都要大量運用直觀動作思維。

(2)詞語邏輯思維

詞語邏輯思維是利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規劃等進行的思維,是思維的典型形式。

這一思維形式只有當心理發育十分成熟的時候才能較好掌握。

(3)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輻射思維、擴散思維、開放思維等。它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推測、假設和構想中來探索答案的創造性思維。它具有更生動、更活潑、更富有獨創性的特點。發散的越多,得出有價值答案的概率就越大。任何科學理論的創立和藝術作品的誕生無不建立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沒有大膽的猜測,就沒有獨特的發現。因此,一個人的創造能力與他的發散思維能力成正比。

(4)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一種非邏輯性思維,是對客觀事物進行總體觀察、綜合分析后,一次性接觸客觀事物的本質,是思維水平達到超常的特殊表現形式,是對客觀事物的底蘊或所提問題的解決方法,是沒有經過嚴密推理和系統論證,而作出的迅速地“徑直猜度”的認識活動。它是在知識經驗相當豐富、邏輯推理相當熟練后的一種“精神感覺”的現象。

(5)聚合思維

聚合思維又稱求同思維、輻合思維、集中思維等。它是依據已有信息,從已知條件和既定目標中,尋求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形式。

聚合思維是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或傳統的方法,有方向、有范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思維力既是智商的核心能力,又是較難培養的能力。兒童時期是所有智力非智力發育、增長時期,像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都是訓練培養的關鍵期。但是這些能力的培養相對于思維能力要簡單些,可操作性強些。

(6)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指的是創造過程中的一種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人類進步、科技發展的動力,重大變革、巨大進步都是創造性思維的杰作。

大多數專家認為,創造性思維是能產生前所未有思維成果、具有嶄新內容的思維。創造性思維是各種思維形式系統、綜合作用的結晶。它既有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的成分,又有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的參與;既有邏輯思維形式,又有形象思維形式。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活動的最高表現形式,是智商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評價一個人智商的最高標準。

二、思維的一般特征

對思維的論述研究者們表達盡管不盡相同,但主要都包括: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敏捷性和能動性六個方面。這六個方面反映了人與人之間思維的個體差異,是判斷智力層次,即確定一個人智力是正常、超常或低常的主要指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金华市| 南召县| 浏阳市| 安吉县| 保亭| 美姑县| 上饶县| 博野县| 额敏县| 浦江县| 大理市| 郓城县| 锡林郭勒盟| 油尖旺区| 桐梓县| 吉安市| 宁化县| 体育| 米脂县| 龙门县| 馆陶县| 潼南县| 汽车| 原平市| 九寨沟县| 彭泽县| 抚州市| 平顶山市| 聊城市| 义乌市| 淅川县| 江阴市| 都昌县| 磐安县| 宁蒗| 定兴县| 桃源县| 海原县| 永仁县| 潍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