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牛郎織女的傳說

牛郎織女傳說最早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們把天上的星宿神化與人格化的結果。牛郎星位于銀河東,織女星在銀河西,兩星隔河相望,使人們產生了美好的遐想,并創造出許多凄美的愛情傳說。

(一)傳說形成的土壤

牛郎織女的傳說源于楚,到了漢代,伴隨著天文學的發展,其傳說更為廣泛、具體、生動、形象,成為繪畫與雕刻的重要素材。

漢代是我國天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而漢代的南陽是全國有名的都市之一,并成為南北文化、科技發展的交匯地,多種文化因素的碰撞使其產生了深厚的文化積淀。

據文獻記載,南陽在周代已有了養蠶業和絲綢業。西漢年間,南陽郡為全國八大蠶絲產地之一。東漢時,張衡《南都賦》中記載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陽,當時名揚天下。

在牛郎織女的傳說中,都離不開織女的紡織技術。在盤古開天辟地的民間傳說中,描述了織女如何傳授養蠶、繅絲、織綢技術,這與很有名望的南陽絲綢有著深厚淵源。

由七夕節衍生出的“乞巧”風俗活動,主要是因為織女是天帝之女,心靈手巧,便成為歷代人間少女所崇拜的形象。

在我國各地民間,牛郎織女的傳說流傳得相當廣泛,但是其核心內容是基本一致的。神話傳說自產生到流傳過程中形成定型的故事,一般與產生地區的地名風物相關聯,這也是神話傳說地方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牛郎織女傳說的地方化,不僅僅與傳說中的人物、地點有關,而且能非常明顯地反映出農耕地區的特點。耕牛是農耕地區不可缺少的“勞動力”,是從事農耕的主要“生產力”,同時,牛也是牛郎織女傳說中的主要角色。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農耕大國,中華文明史上的農耕文明輝耀于世。牛郎織女的傳說,積淀著中國人民農耕文明的記憶。

據史籍記載,在殷商時代就有了牛耕,漢代的牛耕與鐵器的發明相配合,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而婦女的勞動是織布,織布與農耕維持了中華民族的世代生存。所以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縮影。這是七夕的傳說與梁祝傳說、孟姜女傳說、白蛇傳傳說不同的地方。

南陽黃牛是我國五大良種牛之一,享譽海內外。南陽牛的歷史悠久,自然就產生了許多關于“牛”的故事,如:伏牛山、嫦娥與黑牛、百里奚養牛……牛郎織女的故事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

早在春秋時代,南陽黃牛已進入舍飼、圈飼階段。生于南陽、長于南陽的秦國名相百里奚就善于養牛,在他落魄時,于南陽城西麒麟崗牧牛為生。他曾聽說周王子頹喜歡牛,就以養牛作為晉見階梯,并被傳為佳話。

在漢代,斗牛成為南陽盛行的一種活動。在舉世聞名的南陽漢畫像石中,出現了大量的牛的形象。

如此淵源的“牛”文化,從而產生了南陽城西牛家莊的“牛郎”,也就不足為奇了。

神話的土壤既已具備,那么,美麗的傳說也就會隨之自然而然地形成。

(二)牛郎織女的傳說

牛郎織女的傳說始終和七夕節相聯系,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是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引起后人無限的向往,并傳承著這個美麗的愛情神話。

1.牛郎織女漢水結緣 關于牛郎織女的傳說有很多版本。牛郎織女在漢水結緣,則是其中之一。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安康漢江畔住著一個勤勞忠厚、心地善良的小伙子,大家叫他牛郎。

牛郎父母早亡,他跟著哥哥嫂嫂過日子。但是,嫂子對牛郎很刻薄,讓牛郎食用稀湯薄水,并且還三天兩頭地尋碴刁難。

牛郎的哥哥卻對此無可奈何,于是就讓牛郎分家另過。分家時,牛郎不要房子不要地,只要那頭與他朝夕相處的老牛。

這頭老牛實在是太老了,有一天不小心跌倒了,摔壞了身子骨兒。牛郎不嫌棄它,每天清晨出去漫山遍野地收集百花露,給老牛洗傷口,一直洗了七七四十九天。晚上,牛郎則依偎在老牛身邊睡覺,一直陪伴了七七四十九天。在牛郎的精心照顧下,老牛的傷勢漸漸好了起來,它對牛郎很是感激,于是就更加努力地幫助牛郎犁田打耙。

牛郎耕田種地,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頭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里只有他一個人,日子過得沒滋沒味的。

有一天,出了一件稀奇事,老牛突然開口對牛郎說話了。老牛說:“牛郎,今天你一定要去漢江邊一趟,那里有七個仙女洗澡呢!你把那件綠色的仙衣藏起來,綠衣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

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是?”金牛說了實情,牛郎才知道,這條金牛原來是天上的金牛星,因犯了天條被玉皇大帝一巴掌打下凡間的。

老牛所說的綠衣仙女,原來是天宮王母娘娘最心疼的孫女,因她有一雙巧手,織得美麗云錦,將天空裝點得五彩繽紛,大家就稱呼她為“織女”。這織女與牛郎本來就有前世未了的姻緣,金牛星一心要報答牛郎的大恩大德,于是就有意撮合他們。

再說天上的仙女們,她們聽說在大地的中心有條居中的河流,名叫漢江。一想到漢水藍湛湛、清幽幽的,她們都恨不得立馬跳進漢江里,痛痛快快地游上一陣子。

機會終于等來了!王母娘娘在一年一度的蟠桃宴上喝醉了酒,不省人事。機會難得!于是,眾仙女在彼此的耳邊一嘀咕,便悄悄地從王母娘娘身邊溜走,飄落到人間一游。

牛郎依照金牛的吩咐,悄悄地躲在大石頭后面,等候仙女們來漢江洗澡。

大約等了兩個時辰,天上果然飄下來七位仙女。只見她們脫了五彩霓裳,跳進漢江玩耍嬉戲,笑語喧喧,好不歡暢!仙女們游了大約兩個時辰后,便紛紛上岸穿衣,準備返回天庭。

這個時候,牛郎突然從大石后面跑出來,拿走了那件綠色的仙衣,跑上了半山坡,躲進了一個山洞里。

織女見有人拿了她的衣服,很是焦急。她趕忙追進山洞,見到一陌生的凡間男子,她禁不住羞紅了臉,央求牛郎還她仙衣。

無論織女怎么請求,牛郎還是記住了金牛說的話,不僅不還織女的仙衣,反而苦苦哀求織女嫁給他,做他的妻子。織女本已厭倦天庭的寂寞生活,此時,又見牛郎一副憨厚的模樣很是可愛,便有些心動了,于是就輕輕地點了點頭。

隨后,由金牛做媒,織女高高興興地嫁給了牛郎,從此過著男耕女織的舒心日子。

織女見漢江兩岸桑樹遍地,便采集桑葉,養蠶繅絲。原先這地方的人并不懂得興桑養蠶,織女便教大家,還將蠶種送給大家。那蠶種一變為蠶,再變為繭,三變為蛾,一爬二掛三飛,真是神奇!大家稱它為“天蟲”。

隨后,附近十里八村的百姓們得了織女的指教,都學會了養蠶繅絲的技藝。自此后,家家都變得吃穿不愁。這里也因為絲綢業興旺發達而富甲一方,引起了朝廷的關注。

牛郎自從娶了織女為妻后,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還添人進口,有了一兒一女。

再說王母娘娘酒醉醒來后,人間已是十數年光陰了。王母娘娘迷迷糊糊地睜眼一看,不見了自己心愛的孫女!沒有織女織的彩錦裝點,突然覺得天空也不那么美麗了。王母娘娘雖然有些氣惱,但她也沒派天兵將織女強行捉拿,而是親自下凡,把織女帶回了天庭。

織女被王母娘娘拽著飛上天空,正飛著飛著,忽然后面傳來牛郎的呼喚聲:“織女——等等我!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一兒一女,披著一張老牛皮急急忙忙地趕了上來。

原來金牛早已算準了這事,知道王母娘娘一覺醒來必定會來尋找織女的。于是在返回天庭前,老牛悄悄地告訴牛郎,在它死后,留下它的皮,遇到急難時可以派上用場。

牛郎最為擔心的這一天終于來了,他急忙遵照老牛的話,披上老牛的皮去追趕織女。追呀追呀,喊呀喊呀,眼看就要追上了。就在這時,王母娘娘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回身一畫,霎時間,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由此被隔在天河的兩岸,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苦苦地相望。

王母娘娘也并非鐵石心腸,見此情此景,也稍稍被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于是便同意讓牛郎和織女每七日相會一次,并令喜鵲王傳達懿旨。可是,這喜鵲王實在是太老了,有些耳聾,將“每七日相會一次”說成“每年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王母娘娘甚為惱怒,罰喜鵲王率它的徒子徒孫們搭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名叫“鵲橋渡”。

從那以后,每年的七月七,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牛郎織女從喜鵲頭上踩過,踩掉了喜鵲頭上的毛,所以一到秋天喜鵲就成了禿頭。

鵲橋之上,牛郎織女見面了,積攢了一年的心里話要趕在這一天訴說。傳說,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靜靜地聽,還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以及織女和牛郎的竊竊私語,簡直說個不停呢!

從此,在秋天的夜晚,人們看見一道與漢江相對的銀河橫過天空,銀河兩邊有兩顆最亮最亮的星星在閃爍,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曲折跌宕,但是,有情人終能有每年七夕相會的機會,這也表達了人們期待幸福、圓滿生活的強烈愿望。

2.牛郎織女天河結緣 關于牛郎織女的傳說,還有這樣一種說法。說在很早以前,山里住著一戶人家,老人們都去世了,家里剩下了兄弟倆。后來,老大娶了媳婦,可這媳婦心眼不好,老想獨霸老人留下的家業。

有一天,老二領著大黑狗去放牛,到了地里,他拍打著牛背說:“牛啊,牛啊,我想睡會覺,你可千萬不要亂跑。”

老黃牛像聽懂了人話,低著腦袋“哞哞”地叫了幾聲,甩著尾巴,在老二身邊吃起草來。老二躺在草地上,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沒想到老二這一睡錯過了中午,嫂嫂提著罐子來給小叔子送飯。她見老二正在睡大覺,于是就照他身上狠狠地踢了一腳。老二醒了,見是嫂嫂,慌忙爬起來,站在地上傻呆呆的,不知如何是好。

嫂嫂把飯罐子往地上一擱,氣呼呼地說:“你倒自在,撒著牛睡大覺,牛丟了我才和你算賬哩!”說完,嫂嫂一扭身就走了。

此時,老二的肚子早就餓了,他捧起罐子剛要吃,身邊的大黃牛一頭把罐子撞翻了,罐子摔了個稀巴爛。此時,饑餓的大黑狗見了地上的飯,張口就吃,不一會兒,就把地上的飯舔了個一干二凈。

老二瞅著碎罐碴子,心里害怕極了,覺得回家也沒有好,就禁不住長嘆一聲說:“唉,怎么我就這樣命苦啊!”

老二的話剛說完,只見大黑狗撲通一聲,就倒在了地上,鼻子、口里流出了血,一會兒就斷了氣。這時,老二才明白,嫂嫂在飯里下了毒藥。

老二真是又傷心又害怕,他心想,看來不能再和這個害人精在一起過了,要不早晚得死在她手里。在太陽快落西山時,老二忐忑不安地趕著牛回了家。一進院子,老二扭頭見哥哥從外邊回來,他心里一酸,兩眼便止不住地流下了眼淚。

哥哥見弟弟這樣傷心,不知家里出了什么事,忙問道:“你為什么這樣難過?”

老二哭著說:“我把嫂嫂送的飯罐子打了,狗吃了地上的飯就死了。”

哥哥一聽,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可是,斗又斗不過家里的女人,只覺得非常為難。

見哥哥如此情狀,老二哭著對他說:“哥,咱們分開過吧。”

哥哥見弟弟說要分家,更作難了,一來弟弟還小,二來他外出做買賣,家里沒有幫手也不行。要是在一塊湊合著過吧,又怕弟弟真的有個三長兩短,對不起已逝的父母。

老二見哥哥發愁,就說:“哥,家里什么物件我也不要,只要那頭牛。”

弟兄倆在院子里說分家的話,狠毒的嫂嫂聽見了,她打心眼里高興。她手扒著門框,沖著丈夫說:“往后各過各的好,我做主依了二弟!”

一聽這話,哥哥眼里禁不住噙滿了淚花,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第二天,老二就趕著牛車走了,越走越遠。老二心想,老是這么走,走到多時才是個頭啊?干脆就住在這吧!想到這里,老二把牛車停下,隨后砍了好多樹枝,就著山坡搭了一個窩棚。窩棚搭好了,就和老黃牛在這兒落了戶。

那頭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跟著老二過了一年多,在一天夜里突然死了。老黃牛死后,一連給老二托了三個夢,夢里對老二說:“到明天午時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后,你把我的皮剝下來,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個閨女,那天她們到天河里去洗澡。記住,那個穿綠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婦。你千萬別讓她們看見你,等她們都到了水里,你抱了綠衣仙女的衣裳就往回跑,她準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會走了。”

第二天一早,老二見老黃牛死了,他傷心得不吃也不喝,手摸著老黃牛一直哭。最后,老二聽從老黃牛的叮囑,就把牛皮剝了,留下牛皮埋了牛,又在牛墳上跪著大哭了一場。

轉眼,到了七月七這天,老二披上牛皮,立時兩腳離了地,飄飄悠悠來到了天河岸上,他悄悄地躲在樹林里等著。一會兒,只見七個仙女來了,她們一個個脫了五彩霓裳,撲通撲通地跳到了水里玩耍起來。

老二瞅準了那身綠衣裳,過去抓起來就跑。最小的七仙女見有人抱了她的衣裳,水里出來就追,一直追到了老二的家里。

七仙女問老二為什么拿她的衣裳,老二說想讓她做自己的媳婦。七仙女說天規不容,老二一再說人間比天上好。七仙女見老二長得樸實厚道,也就動了心,于是就答應了他。

從此,七仙女就留在了人間。她天天在家彈棉花織布,人們就叫她織女,老二天天外出賣布掙錢,小兩口過起了幸福舒心的日子。

七仙女和老二過了三五年,給他生了一男一女。一天,老二到地里去干活,天上突然響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把織女抓走了。

等老二回家一看,只見兩個孩子啼哭不止,不知媳婦上哪兒去了,急得他團團轉。一問孩子,那大孩子手朝天上指了指,老二才想到織女走了。他急忙擔起兩個孩子,披上牛皮去追織女。

老二心急,追得快,眼看快追上織女時,卻惹惱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說:“好你,老二,莫非你要追到靈霄殿上去嗎?”于是,王母娘娘從頭上拔下銀簪,在老二和織女中間一畫,平靜的天河立時波濤洶涌。

老二沒有辦法過河,急得直跺腳,筐里的兩個孩子直喊娘。織女和老二都哭了,可是哭也沒用。老二想給織女留個紀念,拿出牛扣套投向織女,織女接在了手里。織女想了想,身上沒什么可送的,于是掏出織布梭照著老二扔來,織女手勁小,把織布梭扔歪了。

直到現在,天河一邊的織女星懷里還抱著扣套星,另一邊的牛郎星旁還有個梭子星。

雖然這只是個傳說,但卻表達了人們對幸福愛情生活的追求,讓世世代代的人們津津樂道,難以忘懷。

3.牛郎織女茶豆架下定情 關于牛郎織女定情,民間還流傳著另外一種傳說。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有個牛家莊,莊里有個聰明、忠厚、勤勞的小孩叫靈兒。因父母早亡,靈兒只好跟隨哥哥過日子,嫂子馬氏為人狠毒,常常虐待。

有一年秋天,剛收割完畢,馬氏就逼著靈兒去山上放牛,并對他說:“給你這九頭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頭牛你才能回來!”靈兒聽后,無可奈何,只好趕著牛離開了牛家莊。

村里人聞訊趕來,對靈兒深表同情。有的送來吃的,有的送來穿的,靈兒一一致謝,然后獨自一人趕著牛向山里走去。

當靈兒走到那草深林茂的山嶺,就停下來歇腳,坐在樹下傷心地流淚。他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會有十頭牛呢?

正在這個時候,有位須發霜白的老人忽然出現在靈兒的面前。老人拍拍他的肩膀,親切地問道:“孩子,你怎么一個人跑到這個偏僻的地方來放牛?為什么你這樣傷心呢?”

靈兒就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十地跟老人講了。老人笑著說:“原來是這么回事!別難過,那伏牛山里有頭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養它,等牛病好后,你就可以趕著牛回家了。”說完那老人就不見了。靈兒感到好像是做夢似的,他按照老人的吩咐往伏牛山走去。

靈兒走呀走呀,翻過一道道的山,涉過一條條的澗,終于找到了那頭病牛,它正在一塊大平石上臥著。

靈兒立即趴下去,連連磕了三次頭,喊了聲“牛大伯”。老牛睜開疲憊不堪的眼睛,一會兒又閉上了。

靈兒看著老牛那沒精打采的樣子,心里想,老牛可能是餓了。于是,他就急忙去給老牛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就這樣整整喂了三天三夜,老牛終于吃飽了。

這天,老牛抬起頭,突然跟他講起話來:“好孩子,我本來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谷種子撒在人間而觸犯了天規,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壞了,動彈不得。你如能用百花露水給我擦洗一個月,我就會好的。”

小靈兒聽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來,餓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里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靈兒就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給老牛洗傷。

整整一個月,老牛的傷真的好了,隨后,它跟著靈兒一道回了家。

靈兒回到家里,嫂嫂見他真的趕了十頭牛回來,根本不相信他,硬說有一頭是偷的,還把靈兒痛打了一頓,經鄉親們勸解才算作罷。

此后,靈兒白天放牛,夜里就睡在牛的身邊,莊上的人都稱他“牛郎”。那只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親近。

有一次,嫂子把毒藥放到菜里,老牛告訴牛郎不要吃。嫂子氣起來鬧著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帶著要那頭老牛、一輛破車和一只爛箱子就離開了家。

離開家很遠后,靈兒走累了,于是就在一棵桑樹下搭了個草棚住了下來。

老牛從嘴里吐出個茶豆,牛郎將茶豆種在草棚門前。茶豆第二天便破土而出,第三天長出了葉子。牛郎忙搭架,沒過幾天豆子藤就爬滿了架子。

老牛說:“孩子,你夜里藏在茶豆架下,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也能看到你。誰要是連續七夜偷看你,她就是盼望做你的妻子,那時我就用車拉著你上天去,把她接下凡來,與你結成婚配。”

聽了老牛的囑咐,牛郎夜里就鉆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去,只見一群仙女在玉池里洗澡。臨走時,有一位仙女向下偷看了牛郎一眼。

第二天夜里,只見那仙女獨自來到玉池邊,大著膽子看牛郎;第三天夜里,望著牛郎微微地笑;第四天夜里便向牛郎點點頭;第五天夜里端出一籃蠶;第六天夜里偷出一架織布機;第七天夜里拿著織布梭向牛郎招手。

牛郎織女,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眉目傳情。牛郎盼著織女下凡,織女盼著牛郎快去與自己團聚。

在七月七日這一天,從天空飛來很多喜鵲,落在老牛頭上,“喳喳喳”地叫著:“織女差我來,叫您快去聚。快去聚!快去聚!”

老牛笑著點點頭,牛郎套上車,坐上去。老牛四蹄騰空,不一會兒就來到了玉池。牛郎下車,和織女把織布機抬放到車上,織女挎著蠶籃上了車,牛郎也跳上車同織女坐在一起。老牛隨后騰云駕霧,一會兒就到了家。

鄉親們獲悉牛郎成了家,紛紛趕來賀喜。織女就把她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還教大家養蠶、繅絲、織綢緞。

于是,全村的人都知道牛郎娶了賢妻,能養蠶,會抽絲,還能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大家都說織女的織布機是從天上帶來的,織出來的綢緞做成衣,冬暖夏涼。

這消息傳了出去,引來了山南海北的絲綢商人,都爭著前來收購南陽綢。這事轟動了白河兩岸伏牛山區的千家萬戶,他們都送自家的姑娘來這里學織布。

織女心地善良,樂于教人,不到兩年,家家戶戶都學會了養蠶、抽絲、織綢緞。

到了第三年的七月七日,織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叫玉妹。牛郎耕田,織女織布,日子過得很是和睦。

幾年后,一天牛郎正在犁地,忽聽晴空響了一陣雷,老牛望著牛郎直流淚。老牛對牛郎說:“孩子,我把織女拉下凡間,觸犯了天規,看來活不成了。我死后,王母娘娘肯定不放過你們,到那時,你吃我的肉可以脫俗成仙,用我的皮做成鞋穿能騰云登上天去。”

說完,老牛應聲倒下了。牛郎哭了一陣之后,就依著老牛的吩咐做了。

七月七這一天,牛郎正在鋤地,金哥、玉妹兩個孩子哭著跑了過來,告訴牛郎說,來了個老婆子,把媽媽從織布機上拉走了。

牛郎急忙趕回家,穿上用老牛皮做的鞋,一手拉著金哥、一手拉住玉妹,騰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照腳下一畫,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出現了,牛郎拉著金哥玉妹站在河邊直哭。

哭聲震驚了玉帝,玉帝一看是一對孩子,覺得怪可憐的,于是就決定讓他們一家人每逢七月七相會一次。

此時,人們突然發現牛郎一家人不見了,感到十分蹊蹺。于是在夜間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看見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河那邊的織女在哭,河這邊的牛郎拉著金哥和玉妹也在哭。

人們發現群星閃爍的天空多出一條銀帶,就叫它為天河。天河的一邊多了一顆星,這顆星就叫織女星;一邊多了三顆星,其中一顆叫牛郎星。

人們想念牛郎織女,每到晚上總是鉆到茶豆架下仰望天空。

到了七月七日晚上,人們突然看見滿天的喜鵲向著天河撲去,互相咬著尾巴,搭成一座鵲橋。牛郎一手拉著金哥,另一手拉著玉妹上了橋。織女也從橋那邊過來了,走到鵲橋中間,一家人相會了。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美麗傳說,寄托了古代人們對有情人長相守的一種美好向往和愿望,真是凄楚、浪漫!

(三)傳說與節日完美結合

七夕節能夠成為我國千古流傳的節日,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自秦漢以來,我國長期處于以農業為主導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之中。在這種經濟狀況下,紡織成為廣大婦女的必修課,她們渴望在經濟生產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就為“乞巧”習俗的萌生和盛行,提供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物質基礎。

傳說中的織女是王母娘娘的孫女,她心靈手巧,尤其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云朵。想獲得靈巧的姑娘們,自然把織女當成自己崇敬的榜樣,向她乞巧。

此外,人們津津樂道的牛郎織女的傳說所表現出的真摯愛情,特別是男耕女織、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充分反映了廣大民眾,特別是婦女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和追求。這也是作為一種心理因素,促成了節日與傳說的完美結合,世代傳承,并獲得不斷豐富和完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信县| 宝清县| 玛多县| 宁都县| 夏河县| 乐业县| 富民县| 苏尼特左旗| 治多县| 沿河| 新宁县| 鲁甸县| 拉萨市| 黄骅市| 曲周县| 江城| 扎囊县| 宾川县| 屏南县| 神木县| 荔波县| 肇庆市| 吉安县| 兴化市| 甘南县| 金沙县| 分宜县| 贞丰县| 霍林郭勒市| 页游| 叙永县| 兴安盟| 许昌市| 金沙县| 安远县| 从化市| 临汾市| 革吉县| 常州市| 墨竹工卡县| 虹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