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面子里子:氣質與舉止(2)

背手站姿:這種站姿即我們日常說的“領導站姿”。說得具體點,如果參加過軍訓,那么都知道此種站姿應該是和軍訓時候的“胯立”是對應的。這種站姿要求將雙手置于身后交叉擺放,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置于臀部略上方。雙腳的擺放可以為兩腿緊閉靠攏,兩腳尖成60°擺放,也可雙腿略分。此種站姿一般為領導巡視時較常用的姿勢,因此又叫“領導站姿”或者“巡視站姿”。特點是姿態威嚴,有氣勢,很容易讓他人產生距離感。

叉手站姿:此種站立的姿勢為兩手在腹前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如果是女性即用小丁字步:一腳稍微向前,腳后跟靠在另一腳內側。如果是男性則兩腳分開,寬度略窄于肩,雙手疊放在小腹前;女性站立應并攏雙腿,兩腳尖呈“V”字形,雙手合起疊放小腹前。這種站姿端莊而不死板,在鄭重中略有放松。另一方面在站立的時候身體重心還可以在兩個腳之間隨意轉換,減輕壓力。

背垂手站姿:這種站姿一般為男性使用,男性采取此種站姿會給人以大方、灑脫的感覺。正確的背手站姿為:一手置于背后,貼在臀部。另一只手自然下垂,手掌與褲縫相平,中指與褲縫相對。兩腳自然并攏,前后略微交叉呈丁字步。

上面介紹的幾種站姿在日常社交中靈活運用,會給人一種氣宇軒昂、精力充沛、舒展優雅、莊重大方的感覺。

不同場合的站姿

大家都知道,面向的群體不一樣時我們所采用的站姿會有所改變。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場合我們也應該選擇適合的站姿。

與人交談,站立的時候如果空著手,那么我們可以將雙手在腹前交叉,即使用“叉手站姿”。如果我們的手上拿著東西則應該配合手上的物品來確定站姿,如手提著手袋,那么可以雙手自然垂直站立。與別人交談的時候我們要時刻注意不能有以下姿態:第一,雙手抱胸交叉。這種姿態會給人一種拒人千里的感覺;第二,雙手叉腰。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雙手叉腰會讓人以為你是一個自大的人;第三,將手置于口袋中或者交談的時候雙手在擺弄一些小物體。這種姿態與人交談就像是告訴別人“你說的話題很無聊”一樣。如果是在涉外場合與外賓交流,我們要注意的第一點就是面向對方,同時保持適當的距離。站姿一般使用正常禮儀站姿,可略微放松,不要死板如機器人一般,和外賓交流的時候我們要給對方一種莊重和自信的感覺。

如果是穿著燕尾服或者旗袍等正式的禮儀服裝時,我們的站姿則應該和服裝搭配,切忌雙腿緊閉如木頭樁子一般不動。在身穿正式禮儀服裝時,我們的站姿應該是兩腳前后有致,以一只腳為中心,兩腳前后間隔應該以10厘米左右為最佳。

正確的坐姿要領

坐姿與站姿相對,是一種靜態舉止,古代有“坐如鐘”的說法,要求人如銅鐘一般端莊嚴肅、挺拔端直。在這里的“端直”指的是上身要保持挺拔姿態,不能垮肩拱腰。在現代禮儀中坐姿的要求一般為:女性在坐時應該雙腿并攏,穿短裙的女性雙腿并攏后可略微朝左或者右傾斜;男士保持坐姿時,雙腿可以略微叉開,但最大不可過肩。坐立時兩手可自然擺放于雙腿之上,目視前方。

坐姿一般包括入座和坐定兩方面的姿勢。那么正確的入座和坐定姿勢該是如何?下面我們來看看正確的坐姿應該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1.入座:“輕、穩、緩”是入座的三字要訣。入座時走至座位前,如果椅子擺放位置適當,輕輕坐下,不要大大咧咧。如果椅子過近或者過遠,則雙手輕提椅子,將其緩緩移動到適合就座處,輕輕坐下。在坐定后切忌隨意移動座椅,更不要發出移動的響聲。在正式的社交場合,入座一般為從左邊進入,如果是著裙裝女性,入座后要注意雙腿擺放,應在坐下前收攏裙擺,雙腿靠攏,向左或向右傾斜。

2.表情神態:面帶笑容、目視前方(或者朝向講話人的方向)。

3.雙手及雙腳擺放:入座后,雙手可自然擺放于雙腿上面,也可置于座椅扶手處。雙腿并攏(男士可略開,女士應并攏正放或側放),切忌雙腿大開或者蹺二郎腿等,那樣會顯得粗俗或者過于傲慢。

4.入座后,很多人會把整個椅子坐滿,這是很不好的。在社交場合根據座椅的不同,坐的位置也會有所不同,一般椅子,我們坐的位置應該為座位的三分之二左右,沙發剛坐前半部分,即不超過二分之一。入座后不宜背靠椅背,如果坐的時間較久可略靠調整休息。

5.談話時,應該將雙腿向講話者的方向傾斜,但要注意上體應保持垂直,不能傾斜。

6.離座:離座與入座一樣要遵循輕、緩、穩三字要訣,略站起將椅子輕提移開,然后再離開椅子。同時離座與入座一樣,應該從左邊離開。

7.當需要我們側坐的時候,則是要求雙腿的側向和上身相一致,但頭部依然為正視前方。

8.在餐廳用餐時,入座應輕提椅背將椅子調整至適當距離,從左邊入座。等待上菜時,可將雙手自然擺放于雙膝處。就餐時為了避免食物的湯汁濺出,我們應盡量靠近桌子,但切忌弓腰,在前傾時應保持上身垂直。

9.上下車:一般人上車都是先將頭部伸入車內,然后再跨入就座,其實這是錯誤的上車方式。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側身將靠近車門的一腿跨入,將臀部坐于座位后,再將雙腿完全放入車內;下車則是先將一腿跨出,另一腿緊跟其后并將身體帶出,最后將頭伸出車外,站立并攏雙腿。

到這里大家應該也注意到了,其實無論我們采用何種坐姿或者站姿,有幾點都是共通的,那就是要時刻注意保持自然姿態,不要過于刻意,太刻意有時候會過猶不及。同時還應該注意面部表情,在本書的開篇就說了“微笑”,因此在社交場合我們要注意時刻保持。社交場合中一個人的修養和氣度往往是在不經意間展現,微笑、自然、自信這都是最好的標簽,不論是站或者坐或者行這都是必不可少的。

別讓小動作出賣了你

在日常社交中,除了行為和舉止,還有一些小細節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有時候通過人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就可以看出這個人在想什么,所以我們在日常社交中也應該注意細節,別讓不經意的小動作出賣了你。

小動作引發的悲劇

李楠是一家公司的經理,準備參加一個很重要的商務洽談。為應對這個洽談,李楠做了很多的準備,洽談當天他更是起了個大早,模擬著可能遇到的情況。在洽談開始前,李楠的心情一直都很不錯。但隨著會議的開始,李楠慢慢變得煩躁起來。因為對方的一個負責人時不時地抖動雙腿,這個動作讓李楠十分不舒服,因為他感覺對方很輕佻,同時也讓他感到對方不重視這次合作。因此,李楠便想盡快結束這次洽談。本來可以很順利便能達成的合作,在李楠心情十分惡劣的情況下最終沒有達成。這次洽談讓李楠很上火,而對方估計也沒想到原本可以很順利達成的合作項目最后是失敗在了一個小小的抖腿動作上。

抖腿在正式的社交場合是一個很失禮、很不雅觀的動作,同時也是不尊重對方的一個表現。在談話中抖腿除了說明其內心焦躁不安、不耐煩,或為了擺脫某種緊張感外,當你坐在別人面前,反反復復地抖動或搖晃自己的腿部時,也會令對方變得心煩意亂。

正式的場合我們應該保持一種嚴肅的姿態,比如身體挺直、保持端正的坐姿,如果在不經意間下意識地已經做出不雅觀的動作并讓對方不滿意時,我們應該及時調整,并用眼神表達歉意。

小動作,大信號

孔子曾經說過:“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大意就是教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禮節,其中“非禮勿動”說的就是不適當的動作要避免。那么在社交場合中,如何給人一個“知書達禮”的好印象,這就要時刻注意了,不要輕易把你在家中養成的一些壞習慣帶出來。

邊說話邊摸鼻子:在與別人談話的時候時不時地摸鼻子,這相當于在告訴對方你說的話另有隱情,或者說你說了假話。如果是在對方說話的過程中你下意識地去摸鼻子,則會給對方一個不好的猜想,因為,這個動作表示了你在懷疑他,同時含有“你說的是真話嗎”的疑惑,或“我不同意”之類的否定意思。

用手捂嘴:一個人說了謊話或者說了錯話之后,往往會下意識地迅速地用手將嘴巴捂住——“這個話是不能說的”。如果在交談中出現這種動作,會讓對方懷疑你所說事情的真實性,給人一種不誠實的印象。

玩衣角或雙手不自然地相互交換緊握:你很緊張。一個人緊張的時候總是不懂將自己的手放在哪里,于是就會不斷地擺弄自己的衣角,或者相互不斷地交換緊握雙手。在社交場合中,如果你出現這個情況,可能就會給人一個不自信的印象。

不停地把玩手邊的東西: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下意識去做的動作。這樣的動作背后,隱藏的其實不是對對方的不在意,相反,往往是太在意對方,以至于有點緊張,只能通過把玩手邊的東西來釋放這種緊張。

一直搓裙角:如果你是女性,穿了短短、窄窄的超短裙,而且會不時地拉拽一下裙擺,貌似是想遮掩住大腿,殊不知,這樣的動作,落在周圍人的眼里,又是一種誘惑的表現。

巧妙應對令人尷尬的小動作

上面說的那些下意識的小動作要避免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但是在生活中還有一些小動作是不由自主、極難控制的,比如打噴嚏、打哈欠之類都是很難避免的。那么在日常社交中,出現了此類讓人尷尬的小動作時,我們又應該怎樣去應對才顯得不失禮呢?

打噴嚏:大家都知道打噴嚏是很難忍住的,在你發現要打噴嚏的時候應該及時地用手帕或者紙巾捂住鼻子,并轉過身去,千萬不能當著眾人的面用力大聲地打噴嚏。

打哈欠:在大庭廣眾之下打哈欠會給人一種“我不耐煩了”的表現,這是一種很失態的行為,大聲地在別人面前打哈欠更是一種沒有教養的表現。因此,在日常社交場合我們應該盡力克制打哈欠的行為,如果實在忍不住,則應該是用手借機擋住,并抿著嘴打,避免被周圍的人發現。

咳嗽:這個是無法克制的,那么在咳嗽時就應該用手帕或者紙巾捂住嘴,同時在咳嗽時我們應該側開身子,對著沒有人的地方。

移動的風景:走出你的精氣神

走路對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但每個人的走路方式卻各不相同,很多時候一個人的走路方式就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不同的心情反映在“走”這個動作上的表現是千姿百態的。無論在日常生活還是社交場合,走路都是最吸引人的方式之一,當然也最能展現一個人風度和活力。

走路姿勢反映精神狀態

讓我們先來看一則小故事。

森林之王獅子的兒子因為病重去世了,獅王非常悲痛,深受打擊,因此走起路來都顯得死氣沉沉、無精打采。它的這種狀態被兩只年輕的獅子看到了,就私下商量說:“獅子王老了,看它那副病怏怏的樣子,一副死氣沉沉的德行,咱們明天就去向它挑戰吧,王位也該我們來坐坐了。”兩只年輕獅子的話被獅王后聽見了,就對丈夫說:“當心啊,親愛的,你如此的不振作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的!”獅王聽了王后的話,認為很有道理,第二天它收起悲痛,精神抖擻地去巡視,兩只年輕的獅子看到獅王步履穩定、氣宇軒昂的樣子,就把挑戰的心思收起,再不敢起輕視的心思了。

雖然這是個童話故事,但我們也可以從此間看出一個人的走路姿態很多時候往往反映著精神狀態,從不同的走路姿勢上,往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和性格,因此走路雖然是小節,但是我們不能不注意。

有一家大公司的老板,在某一次宴會中看到一位從身邊走過的年輕人,定神看了看,然后叫過秘書,交代秘書去跟這個年輕人協商,邀請年輕人到自己的公司就職,并許以重任。眾人很不解,老總解釋道:“這個年輕人走路步履穩重,卻又充滿活力,精氣神十足,將來必有大作為。”幾年后這位年輕人果然不負眾望,持續以優良的成績穩步上升,最后擔任了公司的CEO。

很多人或許覺得這個故事太夸張,但是不可否認,從一個人的走路姿勢上確實可以看出他的為人態度。

一般來說,走路時候步伐邁得較大的人,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喜歡突出自己的存在;腳步邁得快,兩臂擺動有節奏且有力的人,是積極向上的,用這種姿態走路的人,往往被認為是“目標遠大型”;而不管天冷或者天熱都喜歡將兩手插在口袋里,低著頭,腳步拖沓無力的人,往往是辦事拖沓、得過且過的人,即“安于現狀型”。還有的人喜歡將腳步抬得高高地走路,好像跳舞一般,完全不管旁人如何看待自顧地邊跳邊走;還有的人走路故意交叉一步一步地走,或者大搖大擺,而有這些走路姿態的人,一般來說都是極其愛表現的。

正確的走路姿態

說了那么多不正確的走路姿態,那么理想的、正確的行走姿態該是怎么樣的呢?

古人對走路姿態的一般要求是“行如風”,這就是要求走路姿態應該如同風拂過水面,有一種輕快、自然之美。起步時,上身稍微向前傾,身體重心落于前腳掌。行走的時候雙肩平穩,目光平視,下頜微收,面帶微笑。同時手臂要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姿態稍微彎曲,雙臂以肩關節為軸上臂帶動前臂自然擺動。

行走時,腳步的幅度要適當,一般的距離是前腳腳后跟與后腳腳尖相隔一個腳的長度。走的時候應當注意,男士要端正避免晃肩;女士則要注意避免左右擺動髖部。如果是男女并肩同行,男士就應該主動調整步子的跨度,因為女士的步子要略小于男士,因此男士盡量保持跟女士步伐相當。同時在走路的時候,應當表情自然,目光平視前方,避免左顧右盼。

走姿隨著裝而變

很多時候我們走路的姿態還應該根據著裝的變化而調整。我們都知道直線條的衣服具有舒展、莊重、大方、矯健等特點,而與直線條相反的曲線條為主的服裝則有突出嫵媚、柔美、優雅、飄逸等的優勢。因此,走路的姿態應該根據穿著的不同而變化,盡量地展現服裝的特點。

1.西裝:西裝是典型的直線條服裝,穿西裝的時候應該走出穿西裝之人的挺拔、優雅的風度。穿西裝走路時,后背應該保持平直、挺拔,兩腿也應該立直,走路的時候,男士要注意步伐可以適當地放大一些,手臂放松自然擺動,肩膀要平穩,大幅度晃動。

2.旗袍:與西裝相反,旗袍是典型的曲線條服裝代表,穿旗袍行走時,要求女士身姿挺拔、胸要微含,下頜微收,走的時候,要在一個直線上,腳尖可以向外略微放開。

3.裙裝:裙裝最能突出女性的飄逸與身材,穿裙子走路應該平穩,同時步子可以邁開一點,有節奏,但要注意頭和身體之間要協調。如果是短裙,那么就該表現出活潑、輕盈、灑脫的一面,穿短裙行走的時候步子不要過大,但是頻率可以加快一些,保持輕靈、灑脫的風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陵县| 灌阳县| 图木舒克市| 韶山市| 东丽区| 武宁县| 平舆县| SHOW| 社旗县| 鹤峰县| 伊川县| 广灵县| 莱芜市| 麻阳| 兖州市| 龙里县| 平利县| 宝鸡市| 基隆市| 江津市| 大足县| 安义县| 诏安县| 芮城县| 扎鲁特旗| 梁山县| 蕲春县| 江门市| 克拉玛依市| 城固县| 河东区| 施秉县| 上饶县| 龙海市| 沙雅县| 平顶山市| 望都县| 石渠县| 曲沃县| 宁强县| 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