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都相安無事,火車正常開著,人們正常聊著。軍官的弟弟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坐不住,沒事就拿著果戈理的頭骨嚇唬別人。在火車即將駛進一條隧道的時候,男孩想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要趁黑暗的時候把頭骨拿出來,等到出了隧道,大家一定會嚇一跳。然而就在距離隧道幾十米的時候,男孩突然感到一陣恐懼,心劇烈跳動,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他看看哥哥,發現哥哥也是一臉的恐懼,幾乎沒了血色。他又看了看周圍的人,大家的表情出奇的一致,好像要赴死的囚犯等待鍘刀掉落一般,那是深深的恐懼、絕望和無可奈何。男孩越來越緊張,心跳越來越快,他迫切需要到外面呼吸一點兒新鮮空氣。于是他鼓足勇氣朝車廂接口處跑去,然后縱身一躍跳下了火車。他在地上翻滾了幾圈,抬起頭的時候,火車頭已經進入了隧道。
男孩后來告訴警察,隧道突然被白色的霧氣籠罩,然后像一張巨大的嘴巴一口口將火車吞沒。他當時嚇得全身僵硬,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噩夢。那火車竟然就那么消失在白霧里,聽不到一點兒轟鳴聲。他不斷告訴自己,會醒來的,這只是個噩夢。然而從鐵路那邊走來的小姑娘告訴他,一切都不是夢,她也是感到恐懼才跳車的。他們大著膽子朝隧道里看了看,里面什么都沒有,連剛才的白霧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好像什么事也沒有發生過。
警察對此展開了調查,可查了很久都沒有查出結果。火車不見了,車上的104名乘客也隨之失蹤了。而鐵軌上,連一點兒燃煤廢料都沒有留下,就像根本沒有火車從這里經過。警方封了隧道,不許車輛通行。“二戰”爆發后,隧道被炸塌,政府也沒有再修葺,那里徹底變成了一座廢墟。
根據資料顯示,自從火車消失后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可在1955年,卻有人親眼看到一列蒸汽火車通過了一道沒有鐵軌的河堤,那列蒸汽火車似乎就是消失的那列。接下來的幾十年里,不斷有人看到這列火車,甚至還有人跳上去,從此失蹤。后來大家都稱其為果戈理幽靈火車。那位救下舒斯特的鐵路工人博爾特當年就曾目睹過幽靈火車,他所說的資料就被封存在圖書館的檔案里。
消失的科學家
那是1991年,博爾特在這里當扳道工,那時他還年輕,膽子大,力氣足。他聽說過幽靈火車的傳聞,卻沒有親眼見過。
有一天,這里來了一位自稱是烏克蘭科學院的科學家,名叫亞歷山大,主攻超自然現象。他說想在博爾特的值班室里住一陣子,看看幽靈火車到底存不存在。博爾特答應了,其實他也很好奇。
幾個月后,也就是1991年9月25日的中午,博爾特出門去找亞歷山大吃飯。他走到離鐵路三四十米的地方,看到亞歷山大坐在鐵路邊上正聚精會神等著火車出現。就在博爾特覺得今天又要白等了的時候,不遠處傳來了火車行駛的聲音。他一回頭,看到一列老式蒸汽火車正在鐵路上行駛。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會突然出現一列火車。還沒等博爾特愣過神,亞歷山大已經收拾好東西以非常敏捷的身手跳上了火車。
博爾特一驚,想起了幽靈火車的傳聞。他急忙沖著亞歷山大大喊,讓他下來。可幽靈火車很快消失了,就像出現的時候一樣。亞歷山大也跟著火車一起消失了。后來警方宣布亞歷山大莫名失蹤。
是幽靈,還是時空穿越
是不是真的有幽靈作怪,舒斯特百思不得其解。他本人并不相信幽靈說,可他親眼看到了神出鬼沒的火車。后來他到圖書館不斷翻閱資料,在諸多解釋中看到一個比較可信和有趣的答案。莫斯科大學的物理學家伊凡·帕特賽就此事給出這樣的解釋:幽靈不存在,那列火車是穿越了時空,到了另一個世界,就如同百慕大消失的飛機、船只一樣。帕特賽還用相對論來解釋了時空錯亂的現象,他說重力場讓四維空間發生扭曲,從而在三維空間出現連接口,那條讓火車消失的隧道,極有可能就是四維空間的入口。有的時候某樣東西憑空消失了,它很有可能是進入了四維空間。
可四維空間到底是什么樣子的,那輛火車在四維空間是否繼續行駛?上面的乘客是否還活著?那天看到的穿著碎花裙的婦女是活人還是幽靈?舒斯特始終找不到答案。
吸血鬼的地盤
在這個異度空間里,有那么一群可怕的精靈,他們白天躺在棺材里,是具死尸;到了晚上,他們爬出棺材,變身美麗帥氣的人,在古老的城堡里游來晃去。沒人敢靠近他們,因為他們靠吸食人血過活。
布朗城堡
那個城堡在白天看起來荒蕪已久,沒有人煙,但晚上卻完全換了一個模樣。夜色漸濃,城堡里傳出一陣陣令人毛骨悚然的笑聲。與其說是笑聲,還不如說是人垂死時發出的絕望的尖叫聲。里面有些人在聚會,其實他們不能被稱為“人”,因為他們雖然有人的樣貌,卻沒有人的靈魂。他們一個個骨瘦如柴,臉色蒼白,行動僵緩,看起來弱不禁風。如果你足夠仔細,就能在他們猙獰的微笑中看到凸出的獠牙,還有滿嘴的鮮血。他們沒有心跳,沒有呼吸,是真正的行尸走肉,他們被稱為“吸血鬼”。
誰都不知道吸血鬼到底為何而生,生存的目的是什么。人們只知道吸血鬼善于迷惑人心,靠吸食人類鮮血而活,他們白天在棺材里沉睡,晚上就四處活動,狩獵目標。凡是被他們咬過的人,下場不外乎兩種:一是死亡,二是變成跟他們一樣的嗜血怪物。因此人們很少在夜間出來活動,特別是靠近那座名叫布朗的城堡,據說那里住著一位名叫德庫拉的伯爵,是個兇殘的吸血鬼,他已經害了不少美麗的女子。
布朗城堡位于羅馬尼亞中西部,因為吸血鬼而聞名世界。1897年,愛爾蘭作家史托克寫了一部哥特式小說,名叫《德庫拉》。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布朗城堡的主人德庫拉伯爵想在英國購置房產,因此委托了一名年輕的英國律師為他處理這件事,此后還邀請這名律師到羅馬尼亞為他經營房產生意。律師到了羅馬尼亞后去城堡拜訪德庫拉,怪事接二連三發生。他發現這位伯爵跟正常人不一樣,不僅具有驅使野狼的特異能力,還跟蝙蝠一樣行動迅猛,更為恐怖的是,伯爵靠人血為生。不久之后,德庫拉伯爵正式入住律師為他在英國購買的城堡,并在那里殺害了許多人。故事的結局是,德庫拉被一群有膽識的年輕人所消滅。
這部小說在20世紀被好萊塢改編成電影《夜訪吸血鬼》和《驚情四百年》,創下了當時的票房奇跡,也掀起了吸血鬼的電影熱潮。當人們沉醉于電影情節的時候,也會好奇布朗城堡是不是真的有吸血鬼存在。好奇者想去一探究竟,但布朗城堡夜晚是不允許人們進入的,只有在白天對外開放。
那里是否真的住著一位吸血鬼伯爵不得而知,不過德庫拉伯爵確有其人,只是這位伯爵死了已有五個多世紀之久,從來沒有跑出來嚇過人。
吸血鬼的原型
德庫拉伯爵的真名叫弗拉德·則別斯·塔古拉,也被稱為弗拉德·特佩斯·德庫拉,他的父親弗拉德·塔古勒是當時羅馬尼亞國王護衛軍“龍騎士”的總督軍,地位顯赫。德庫拉的意思則是“龍之子”。
盡管德庫拉有“龍之子”的稱號,可生活卻沒有“龍之子”的富貴光耀。德庫拉十幾歲的時候,他和弟弟就被送到了君士坦丁堡當人質,過了6年行動受限的日子。這段生活帶給德庫拉的不僅是肉體上的痛苦,更大的是精神上的痛苦。他要對付周圍不時射出的暗箭,還要承受失去父親和兄長的悲痛,他的父親和兄長被國內叛變者殺害了。17歲的時候,德庫拉開始籌劃一系列為父親和兄長報仇的計劃,他想方設法得到了土耳其和蘇丹的支持,然后率兵攻回國奪取了政權。年輕的德庫拉一上位就表現出跟他年齡不相配的殘酷,他處死了所有背叛者,用高壓律法鎮壓百姓,并創造出許多類似穿刺刑的殘酷刑罰來打擊犯罪。
不過德庫拉的政績也是不容忽視的,他在位期間締造了一個空前團結、強大的羅馬尼亞,多次戰勝了強大的土耳其,拯救羅馬尼亞于水火之中,是名副其實的國家英雄。也是在他的統治下,羅馬尼亞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國家,不再受土耳其的左右。
德庫拉跟土耳其最經典的一場戰爭,也是讓他成為“吸血鬼”的那場戰爭,是1462年的戰役。在這場戰爭中,德庫拉被親信出賣,最后一個人逃回了城池。土耳其大軍緊追不舍,一直追到了城邊上。然而讓所有土耳其士兵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還沒有靠近羅馬尼亞的首府,就已經被陣陣惡臭擋在了門外,再靠近一點兒就能看到被俘虜的兩萬名土耳其士兵,被扒光了衣服,或是從嘴或是從臀部刺在了尖聳的木棒上,像一個個碩大的肉串,尸體已經被烏鴉和禿鷹吃得所剩無幾,腐爛所發出的臭味籠罩著整個城池。士兵們無法再前進,斗志完全消失了,只能撤退。
因為這場戰爭,人們對德庫拉的印象只剩下嗜血,英雄的光環也被此遮蓋了。不久之后,關于德庫拉好食人血的傳聞不脛而走,而且越傳越離譜。德庫拉的確是個殘暴的人,所有對他不尊敬的人,他都會用殘忍的方法將其折磨致死。曾經有個土耳其人見到他不摘帽子,他就下令讓此人永遠摘不下帽子,竟把長釘從此人的頭頂活生生釘了進去。諸如此類的事情不勝枚舉,這也是德庫拉在民間形象惡化的原因。沒過多久,德庫拉為羅馬尼亞做出的貢獻就都被他的殘忍所替代,人們漸漸忘記了他的豐功偉績,只記得他是一個吸血惡鬼。
吸血鬼的“文明”
關于吸血鬼沒有源頭可溯,但是關于嗜血的鬼怪卻是有跡可循。
早在公元8世紀末期,歐洲就有對血的崇拜,血被賦予了神奇的力量。有了宗教對血的崇拜,再加上神鬼論的發展,吸血的鬼怪順勢而生,同時也有了吸食處女血液能醫治百病和永葆青春的傳聞。許多貴族為了長生不老,開始殺害處女,食其血液。而那些被無辜殺害的處女因為心有怨恨而變成了鬼怪,長期在城堡里出沒,滋擾著貪婪兇殘的貴族。
等到唯心主義開始廣泛流傳的時候,吸血鬼的形象也逐漸清晰起來。以新柏拉圖主義為代表的唯心主義認為,人在死后會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于另一個世界里,這就是靈魂。在末日審判的時候,靈魂會死而復生。吸血鬼是靈魂的一種,卻是一種惡靈,是生前沒有被救贖的靈魂,永遠不能被葬入圣地,注定要受苦受難。它們從地獄里跑出來,占據一具肉體,然后以活死人的方式活在世界上,以血液為食物,這是對上帝沒有救贖它們的報復。
到了11世紀,關于吸血鬼的傳說開始變得多起來,不過大部分都跟宗教有關。比如1031年在法國發生過一件尸體離開墳墓的事情。那是一具騎士的尸體,它在被葬后頻繁消失,常在距離墳墓很遠的地方被人們發現。除此之外,關于尸體消失的案例還有許多,經過鬼神論的加工和消化,便都跟吸血鬼聯系了起來。
在《英國國教史》里記載了許多類似的故事,很多人死了之后變成了活死人,一到夜晚就從墳墓里出來回到自己的家里,跟親人、愛人相聚,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死亡,只感覺到無限的痛苦,他們希望得到拯救,卻無能為力,只能不斷騷擾家人,甚至殺了他們。到了白天,人們打開死人的棺木,發現尸體完好無損地躺在里面,但是身上卻留有血跡。要消滅這些可怕的吸血鬼,唯一的方法就是用銀質的劍刺穿尸體,然后用火燒了尸體。這個時候還沒有吸血鬼這個稱呼,英國的史學家就為這類活死人取了一個名字,叫“吸血的死尸”。
吸血鬼真正風靡歐洲是從14世紀開始的,主要在中歐的波希米亞、西里西亞、東普魯士等地流傳。當然,這種流傳不是無端擴散開來,它跟當時爆發的大規模瘟疫密不可分。人在染上瘟疫奄奄一息的時候,家人、朋友、鄰里為了避免傳染而草草將其埋葬。幾天后挖開墓穴,會看到尸體上染著血漬,吸血鬼的傳聞就此流傳開來。
但在一個科學尚未成氣候的年代,人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大規模死亡的時候,往往會變得迷信。那些染上瘟疫的人在尚未咽氣的時候就被埋在了地下,他們想活下去,所以拼命掙扎,弄得傷痕累累、血漬斑斑也在情理之中。因此,他們的尸體上有血漬并不值得大驚小怪。但脆弱的人們考慮不到這點,他們執著地認為死尸變成了吸血鬼。曾經就有很多人說自己親眼看到了吸血鬼。那是1343年的一個夜晚,有人路過一座墳墓的時候看到了一個面色蒼白、形容枯槁的人,那人一眼就認出他是不久前死于瘟疫的普魯士男爵德·萊登。后來又有很多人說親眼看到了死去的萊登男爵,還很肯定地說那不是鬼魂,而是行走的尸體。這件事無疑為吸血鬼傳聞推波助瀾,讓吸血鬼成為當時最可怕的惡靈。后來人們挖開了萊登男爵的墳墓,用長劍刺穿了他的尸體。據說從那以后,再也沒人見到過萊登男爵。
到了19世紀末期,史托克完成了吸血鬼小說《德庫拉》,讓吸血鬼正式具有了一個具體的形象:亂蓬蓬的毛發、蒼白的皮膚、發紅的眼睛、腐臭的味道、長長的獠牙。它們白天在棺材里睡覺,晚上出來吸食人血。此后,大量的吸血鬼小說開始出現,讓吸血鬼有了更為鮮明的特質,同時作者們也以想象力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殺死吸血鬼的方法,比如圣水、十字架和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