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戰端初起(2)
書名: 全景二戰作者名: 楊少丹本章字數: 4560字更新時間: 2016-06-02 14:39:25
大刀砍去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軍按照計劃向北平發動了總攻。香月清司指揮約1萬日軍,在飛機、裝甲車和火炮的配合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近郊地區的第29路軍發動了全面進攻,其中南苑是日軍的進攻重點。此時駐扎在南苑的第29路軍部隊約8000余人,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搏斗。在戰斗過程中,第29路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親赴前線進行督戰,最終都壯烈殉國,南苑也在不久之后失守。傍晚時分,來勢洶洶的日軍已占領了宛平、盧溝橋、西苑、北苑等地,并逼近北平城北面。鑒于此時戰局已無法挽回,宋哲元便命令北平郊外部隊向永定河右岸撤退。當晚11時,宋哲元與秦德純等離開北平撤往保定。7月29日,北平宣告淪陷。就在北平激戰的同時,駐守天津的第29路軍第38師一部于7月29日向日本駐天津各機關及租界發動進攻。中國軍隊一度攻占了北倉飛機場、天津火車站、海光寺營房等日軍防守要地,但終因寡不敵眾,不得不在第二天放棄天津,撤往馬廠。至此,平津地區全部落入日軍之手。
雖然北平、天津的戰事失敗了,但卻拉開了中國人民八年抗戰的序幕,所有的中國人在這個最危急的時刻團結起來共渡難關。此時,上海一位年僅23歲的普通職員麥新受到第29路軍大刀隊奮勇殺敵事跡的鼓舞,寫下了一首日后膾炙人口的歌曲《大刀進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29軍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后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29軍不是孤軍。看準那敵人,把它消滅!把它消滅!沖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
淞滬大會戰
盧溝橋事變之后,日本將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上海,妄圖在最短時間內占領中國的工業、經濟中心,進而向南京推進,迫使中國政府屈服。淞滬大會戰中,中日雙方投入總兵力近100萬,激烈廝殺3個多月,最終中國軍隊由于腹背受敵不得不放棄上海。
戰云密布
日本人覬覦中國的淞滬地區由來已久,“九·一八事變”之后頻頻在這里制造摩擦,企圖尋找開戰的借口。淞滬地區位于長江三角洲的東部,交通便利,城鎮密集,其中上海是中國最重要的工業、經濟、金融中心和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口,還是軍事戰略要地。所以,上海對于日本來說是“一塊希望盡早吞下去的肥肉”。
早在1932年1月18日,日本公使館就唆使5名日本和尚在上海馬玉山路三友實業社門前,向正在操練的中國守軍投擲石塊尋釁滋事。雙方隨即爆發沖突,一個日本和尚被打死。日本以此為借口向中國守軍發動了進攻。駐守上海的中國第19路軍奮起抵抗,終因孤立無援,被迫撤離上海。3月3日,在英、美、法、意等國調停下,中方被迫與日方簽訂了屈辱的《淞滬停戰協定》。至此,日本已經實際控制了上海的大片區域。但這還遠遠不能滿足日本人的胃口,他們希望把包括上海在內的整個淞滬地區都吞下去。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狂妄地發出了“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叫囂。在順利攻占北平、天津之后,日軍自然將目光轉向了上海。
淞滬戰火
1937年8月9日下午,日軍派遣海軍陸戰隊中隊長大山勇夫中尉和一等水兵齋藤要藏駕車前往虹橋軍用機場進行偵查,當他們企圖硬闖機場入口時,被中國士兵擊斃。日方無理指責中方正當的自衛行動,中方據理力爭,絲毫不妥協,戰爭的氣氛越來越濃。
8月13日上午9時15分,日本海軍陸戰隊一部越過租界,到寶山路、北四川路等地布防,與在八字橋一帶修筑工事的中國軍隊遭遇,雙方發生武裝沖突,打響了淞滬大會戰的第一槍。下午4時,日軍大舉進攻駐防八字橋、江灣的淞滬警備區保安隊,戰斗的規模越打越大。當日深夜,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將京滬警備部隊改編為第9集團軍,張治中任總司令;蘇浙邊區部隊改編為第8集團軍,張發奎任總司令。
8月14日上午,中國空軍出動20多架戰機對上海市區日軍陣地以及吳淞口、黃浦江上的第3艦隊進行了轟炸,由此打響了反擊攻勢。此后幾天內,第9集團軍對日軍發起了數次進攻,但因日軍多年經營的防御工事非常堅固,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傷亡。
為了保衛第9集團軍側翼的安全,中國軍隊立即向上海投入了第15集團軍。中日兩軍數度激戰,至9月7日,羅店、寶山落入日軍之手,上海岌岌可危。面對上海危局,蔣介石于9月12日宣布親自兼任淞滬戰區司令長官,并再次向淞滬戰區增兵至5個集團軍,總兵力近60萬人。此時,日軍也將進攻重點由華北轉向了上海,通過源源不斷地增兵,其總兵力已達9個師團約20萬人。9月30日,日軍對守軍發動了全面進攻,不斷壓縮中國軍隊的防線。
上海失守
從1937年10月5日開始,日軍第9、第13師團在優勢空軍支援下,配合坦克向蘊藻浜地區發起猛烈攻擊,企圖越過蘊藻浜由大場以西南侵,切斷滬寧鐵路,孤立由大場至江灣的中國守軍。10月8日,日軍主力強渡蘊藻浜,快速向大場和南翔方向突擊,中國守軍在日軍的猛烈攻擊之下不得不向后撤退。10月25日,大場失守,中國守軍則在第二天退守蘇州河南岸。
11月5日拂曉,日軍3個師團利用大霧大潮天氣在杭州灣登陸,對上海的中國守軍進行了迂回包圍。11月6日,日軍占領金山,企圖對上海形成合圍之勢,戰局急轉直下。兩天后,蔣介石被迫下令中國守軍全線撤退。11月12日,上海全境淪陷,淞滬大會戰宣告結束。此戰日軍雖最終占領了上海,但傷亡卻達5萬余人,更重要的是“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叫囂在上海徹底破滅了。
血戰臺兒莊
在1938年春徐州會戰期間,中日兩國軍隊在臺兒莊附近展開了一場慘烈的血戰,雙方付出了重大的傷亡代價。最終,中國軍隊圍殲了孤軍深入的日軍瀨谷支隊,殲滅日軍1萬多人,取得了抗戰初期最大的一次勝利。
徐州的門戶
1937年12月13日,日本華中方面軍占領中國國民政府首都南京之后,稍事休整即渡江北上,與占領濟南后繼續南下的華北方面軍南北合力向徐州進攻,由此拉開了徐州會戰的序幕。日軍妄圖首先打通津浦鐵路,然后沿隴海鐵路西進,取道鄭州后南下攻占武漢,以迫使國民政府向日本投降。在南線,日軍沿著津浦線北上,于1938年2月初占領臨淮關、鳳陽、蚌埠等地。在北線,日軍第5師團沿膠濟鐵路東進,占領濰縣、青島后轉南,進逼臨沂。從2月21日起,中日兩軍在臨沂展開激烈的爭奪戰。同時,日軍第10師團沿津浦鐵路南下,以其下轄的第33旅團為基干組成的瀨谷支隊于3月18日攻陷滕縣、臨城,隨后兵分兩路,一部向徐州進犯,另一部由福榮大佐帶領的第63聯隊則沿臨趙(墩)鐵路于3月18日攻占棗莊,20日攻占嶧縣城,矛頭直指蘇魯兩省交界處的戰略要地臺兒莊。
臺兒莊今屬山東省棗莊市,地處蘇魯兩省交界處。它形成于漢,發展于元,繁榮于明清。明萬歷年間,京杭大運河改道流經臺兒莊,逐漸形成水旱碼頭和商貿重鎮,其水上運輸可以直達揚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區。到了清朝初年,臺兒莊已經相當繁華,被譽為“天下第一莊”。1912年津浦鐵路臺棗支線通車,1935年臺趙鐵路建成,臺兒莊成為十分重要的鐵路樞紐,因此被人稱作是“山東南大門、江蘇北屏障”。
誘敵深入
南下日軍為了進攻徐州,必須先奪取徐州的門戶之地——臺兒莊,因而派出了瀨谷支隊向臺兒莊直撲過來。中國第5戰區指揮官李宗仁判明日軍企圖之后,以擅長固守的原西北軍孫連仲部第2集團軍的3個師防守運河一線,一方面阻擊日軍向徐州方向的推進,另一方面則是將孤軍冒進的瀨谷支隊吸引至嶧縣南部地區,由埋伏于嶧縣東北山區的湯恩伯第20軍團聚而殲之。1938年3月23日,為了誘敵深入,第31師騎兵連由臺兒莊出發,在嶧縣城南10千米處的康莊、泥溝與日軍瀨谷支隊遭遇,臺兒莊戰役由此打響。第31師騎兵連與敵軍短暫交火之后,即向臺兒莊方向撤退。驕狂自大的瀨谷支隊在其他日軍部隊尚未到達指定位置的情況下,依然孤軍深入追擊第31師騎兵連,很快就逼近了臺兒莊。24日,蔣介石親赴徐州視察,并組成包括白崇禧在內的中央臨時參謀團協助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戰役。與此同時,新四軍部隊在淮河流域有效牽制住了津浦鐵路南段日軍,使其不敢貿然北上支援南下日軍。
3月24日,瀨谷支隊先頭部隊2000多人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掩護下,開始向臺兒莊大舉進攻。日軍選擇了臺兒莊北門作為主攻方向,輪番對這里發動猛烈進攻。駐守北門的官兵頑強抵抗,打退了日軍多次進攻。這天傍晚,日軍200余人突入北門,并竄進了附近的泰山廟內。在這個危急時刻,186團組織敢死隊并由團長親自率領,最終將這股敵人全殲。在這一天的戰斗之中,1營官兵幾乎全部戰死,由3營接替其防務。隨后幾天,第31師與日軍展開了拉鋸戰,戰局陷入僵持狀態。
至3月27日,瀨谷支隊主力也到達臺兒莊正面戰線,隨即發動了新一輪對臺兒莊的攻勢。很快,日軍密集的炮火就將臺兒莊北城墻轟開了一個口子,北門也被炸毀,3營的官兵犧牲殆盡。大批日軍從城墻缺口處突入城內,隨即與城內守軍展開了慘烈的巷戰。此時,臺兒莊外圍的大批中國軍隊正在按照事先制訂好的作戰計劃逐漸收緊對瀨谷支隊的包圍圈。日軍在臺兒莊北面數千米的劉家湖村設有10門火炮的炮兵陣地,每日都對臺兒莊進行猛轟,對守軍造成了極大的殺傷。第31師91旅183團3營營長高鴻立率領士兵,每人一把大刀外帶8顆手榴彈,冒死殺入日軍劉家湖炮兵陣地,將10門大炮全部摧毀,拔去了這顆“毒牙”。
日軍瀨谷支隊由于并沒有將中國軍隊放在眼里,所以對即將被包圍的危險渾然不覺,依舊保持著對臺兒莊的攻擊力度。1938年3月28日,日軍攻入臺兒莊西北角,企圖切斷第31師師部與莊內的聯系。第31師師長池峰城親自組織敢死隊與這股日軍展開白刃戰,激戰數天后打退了日軍的進攻。29日,在李宗仁的嚴令之下,湯恩伯終于出動第20軍團下轄的第52、第85軍,分別由外線向嶧縣、棗莊方向開進。3月30日,臺兒莊外圍的中國軍隊一部對嶧縣之敵發動了佯攻,以防止其南下增援瀨谷支隊。另外一部負責破壞從嶧縣至臺兒莊之間的鐵路、公路,切斷瀨谷支隊北上逃竄之路。其余部隊則陸續到達臺兒莊附近地域,在31日完成了對瀨谷支隊的包圍。同一天,緊急馳援而來的日軍坂本支隊抵達向城、愛曲地區,對第20軍團的側翼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第52軍和第85軍隨即對來犯的坂本支隊予以攔截,激戰數日之后,給日軍造成了重創,使其不得不打道回府。至此,日軍援救瀨谷支隊的行動以失敗告終。陷入中國軍隊重重包圍的瀨谷支隊眼見救援無望,決心以死相拼,在空中支援下繼續負隅頑抗。中國軍隊雖然以5倍于敵人的兵力進行圍攻,但一時難以突破日軍的防線,并且自身的傷亡數字也在大幅增加,臺兒莊戰局陷入了膠著狀態。
圍殲敵軍
1938年4月3日,李宗仁下達了向臺兒莊之敵發動總攻的命令,隨即各部對瀨谷支隊展開了猛烈的進攻。中國軍隊在付出重大傷亡之后,逐漸攻入城內,與日軍進行了慘烈的街壘戰。一時間,臺兒莊城內城外尸橫遍野,血流成河。4日,中國空軍出動27架飛機對臺兒莊東北、西北日軍陣地進行轟炸,極大地殺傷了日軍有生力量,并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日軍繼續抵抗的意志。6日,李宗仁親自趕到臺兒莊附近,指揮軍隊對瀨谷支隊發動最后的進攻。此時,北面的湯恩伯部也趕至臺兒莊,立即對瀨谷支隊發動了攻勢。此時的瀨谷支隊已經疲憊不堪,糧食彈藥所剩不多,機動車也多被擊毀,于是開始突圍作戰,企圖向嶧縣方向逃竄。至7日凌晨,除了一小股日軍成功突圍至嶧縣之外,瀨谷支隊余敵在臺兒莊悉數被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