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戰端初起(1)

  • 全景二戰
  • 楊少丹
  • 5030字
  • 2016-06-02 14:39:25

禍起凡爾賽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作為戰敗國的德國雖然承擔了10億英鎊的戰爭賠款,但卻很快從戰勝國那里獲得了10.5億英鎊以上的貸款,這讓德國經濟得以快速復蘇,對外擴張的野心也開始極度膨脹。希特勒的上臺,再次將德國綁在了戰爭的快車之上。

凡爾賽和約

1918年11月11日,持續4年零3個月、造成3600萬人傷亡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落下了帷幕。第二年,戰爭中的勝利者——英國、法國、美國、意大利、日本等協約國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單方面制定并迫使德國、奧匈帝國等戰敗國簽署了《凡爾賽和約》。根據該和約的規定,德國割讓了1/8的國土、1/10的人口和300萬平方千米的全部殖民地,并承擔10億英鎊的戰爭賠款。同時,廢除德國義務兵役制,解散德軍總參謀部,陸軍總數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不得超過1.5萬人,艦只總數不得超過36艘,不得擁有主力艦和潛艇,不得建立空軍,不得建立軍校,不得擁有軍用飛機、坦克和重炮等進攻性武器,拆除德國西線軍事工事,萊茵河左岸德國領土由協約國占領15年,德國不得在萊茵河左岸及右岸50千米內設防。德屬非洲的殖民地由英、法兩國瓜分,德屬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則由英、日兩國瓜分。

《凡爾賽和約》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戰勝國的要求,但在德國國內卻被稱作“恥辱的和約”,由此埋下了引發日后更大規模戰爭的種子。即使在戰勝國內部,由于賠償分配不均,使意大利等國對英、法兩國感到非常不滿意,認為受到了欺騙,從此懷恨在心。戰爭這個潘多拉魔盒在短暫關閉之后將會被再次開啟,人類即將面臨一場更加慘烈的世紀浩劫。難怪法國的費迪南德·福煦元帥之后這樣說道:“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而已。”

戰后的德國雖然背上了繁重的戰爭債務,但由于英、法、美等國在對待德國問題上存在的巨大分歧而獲益不少。英國出于保持歐洲大陸勢力均衡的考慮,并不希望德國就此一蹶不振而讓法國在歐洲大陸稱王稱霸。而且此時共產黨已在俄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政權,英國十分擔心它會在歐洲蔓延,而讓德國保持強大則是阻隔其向西發展的有效保障。法國則與英國的做法相反,時刻都在想方設法置德國于死地,如此才能安享歐洲霸主的地位。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贏家——美國,出于開拓歐洲市場尤其是德國市場的緣故,非常慷慨地給予德國巨額貸款,同時加大了對德投資的力度。就這樣,德國在英、美兩國的支持下,不僅逐步減少了戰爭賠款的支出,還獲得了大量英鎊、美元的投資,其國力開始迅速恢復,戰爭機器不斷獲得增強。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德國國防軍下士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惡魔登場

希特勒于1889年出生在奧地利與德國接壤的邊境小鎮布勞瑙,其父是奧地利海關的一名普通職員。少年時期的希特勒性格叛逆,中學沒畢業就輟學了,以打零工為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已經25歲的希特勒突然發現戰爭對于自己來說是最好的展示舞臺,于是自愿加入了德國軍隊。1919年,德國的戰敗對于希特勒來說簡直就是世界末日,他不能接受強大的德意志民族臣服于英、法等國的事實。在這一年,能言善辯的他加入了一個法西斯組織——“德國工人黨”,并很快在這個組織中獲得了領導地位。1920年2月,希特勒將該黨更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并在不久后成為該黨主席。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的比格布勞凱勒啤酒館發動了暴動,妄圖以此推翻現政府并建立法西斯政權。很快,這次暴動就被鎮壓下去了,希特勒也被判入獄。在監獄服刑期間,希特勒口述、其黨徒魯道夫·赫斯執筆撰寫下了臭名昭著的《我的奮斗》一書,詳細闡述了征服全世界并建立由雅利安民族領導的社會的規劃。在1932年7月的大選中,希特勒極力煽動德國人要尋求“新的生存空間”,這些激進主張贏得了德國選民的心,納粹黨最終獲得了37.3%的選票,一舉成為國會第一大黨。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國總統興登堡任命為總理。上臺伊始,希特勒就加快了重整德國戰爭機器的步伐,1935年3月5日宣布建立國防軍,隨后不久就頒布了國防法令,并同時恢復普遍義務征兵制。這一系列措施已經從實質上廢除了《凡爾賽和約》,戰爭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在意大利,貝尼托·墨索里尼同樣在進行著龐大的擴軍備戰行動。墨索里尼于1883年出生在意大利普雷達皮奧的一個鐵匠家庭,從小就崇尚以暴力解決問題的做事方式。1919年3月,墨索里尼在米蘭組建了一個名為“戰斗法西斯”的組織,開始在意大利國內推行法西斯主義。1921年11月,墨索里尼又組建了正式的法西斯政黨,并廣泛招攬法西斯黨徒。很快,墨索里尼法西斯政黨的黨員規模就達到了150萬人,另外還操縱控制了工會和其他社團的250萬名成員。1922年10月15日,墨索里尼糾集4萬名全副武裝的法西斯黨徒從那不勒斯出發,向首都羅馬進軍,企圖以武力奪取政權。1922年10月29日,在經歷了一場不流血的政變之后,墨索里尼成為意大利總理,法西斯專政開始在意大利確立。墨索里尼一上臺就顯露出了對外擴張野心,其侵略矛頭直指地中海沿岸和非洲的廣大地區,妄圖將地中海變作意大利的內海,并建立“大羅馬帝國”。

戰爭策源地

1924年,意大利以武力威逼南斯拉夫割讓了亞得里亞海北岸的港口阜姆,該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被劃歸給南斯拉夫。墨索里尼于1934年出兵占領了東非國家阿比西尼亞,1935年發動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次年又和德國一道干涉西班牙內戰,扶植佛朗哥獨裁政權上臺。1936年10月25日,意大利與德國簽訂了《德意軸心協定》,兩國在埃塞俄比亞、西班牙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11月1日,墨索里尼在米蘭發表演說時興奮地稱:“柏林和羅馬已形成一個軸心,可以在這個軸心的周圍團結所有愿意進行合作和維護和平的歐洲國家。”于是意大利與德國結成了“羅馬—柏林軸心”。

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利益沖突也不斷加劇。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德國和俄國的軍事實力大幅降低,這讓日本人從內心里萌生了前所未有的優越感,自認為其實力已經足以與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分庭抗禮了,于是此后與美國在多個場合發生了不少摩擦。日本的快速擴張也讓原本對日友好的英國坐立不安,害怕自己在亞洲的權威會受到這個后進者的挑戰。為了抑制日本的擴張,1921年11月,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意大利、比利時、荷蘭、葡萄牙、中國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會議上,各國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迫使日本將山東的權益和膠濟鐵路歸還中國,并撤出盤踞在上述區域中的日本軍隊。這一公約讓日本人極度不滿,也讓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勢力的戰爭野心開始不斷膨脹,為日后全面侵華戰爭以及太平洋戰爭埋下了伏筆。1940年9月,日本、德國和意大利簽訂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該條約規定當美國為了英國的利益而加入歐洲戰爭時,日本有為軸心國參戰的義務,實際上日本已正式加入了軸心國聯盟。至此,由德、意、日組成的軸心國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大浩劫很快就要來臨了。

盧溝橋事變

當希特勒領導下的納粹黨還在為奪取德國大權而絞盡腦汁的時候,遠東的日本已經開始實施籌劃多年的侵華戰爭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對中國沈陽發動了突然襲擊,并很快占領了中國東北三省全境。這之后,日本開始為全面的侵華戰爭做戰略準備。

平津告急

對于德國法西斯在歐洲的表現,一些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覺得全面侵華戰爭的時機已經到來了,日本海陸軍中央部趁機提出了《時局處理方針》,聲稱日本政府“需要定下對華懲罰的決心”,并在必要的時候占領中國若干省份。于是,在軍部的壓力之下,日本政府批準了全面侵華戰爭的計劃,首先會在中國華北地區尋求軍事占領。

從1936年年底開始,日軍派出了大批參謀要員前往中國華北、華中等地區,刺探當地軍事情報。同時,日軍在日本國內和中國實地進行了大量的軍事演習,針對的作戰對象均是中國軍隊。1937年上半年,日軍在華北地區舉行了多次軍事演習,將演習目標公然指向了中國守軍。在此期間,駐塘沽日軍30多人乘坐小船在海河進行軍事演習,最后竟然在中國第29路軍防守的東大沽陣地登陸,并胡亂開槍射擊,由此釀成了“大沽沖突事件”。而在北平(北京的舊稱)市內的日本駐軍,更是在東單牌樓和長安街鄰近東交民巷使館區動用坦克等重型武器進行了巷戰演習,儼然一副北平占領者的派頭。到了五六月間,駐豐臺日軍連、營級的戰術演習已達到了不分晝夜進行的程度,旅、團各級指揮官也在不斷地督促檢查部隊的備戰情況,只待東京一聲令下,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就可立即啟動。

此時駐守北平、天津和冀察地區的是宋哲元(時任平津衛戍司令兼北平市市長、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河北省政府主席)麾下的第29路軍,包括3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和1個特務旅,加上地方保安部隊,總兵力約為10萬人。第29路軍原屬馮玉祥領導下的西北軍,但在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反蔣戰爭失敗之后被改編。該軍由宋哲元任軍長,馮治安、張自忠、趙登禹分任第37、第38、第132師師長。在十分倚重嫡系的蔣介石眼里,這支部隊就是雜牌軍,因此給予的糧餉是不足的,武器裝備也非常低劣,數量甚至都不夠日常訓練使用。

盧溝橋抗戰

1937年7月3日,時任日本關東軍參謀長的東條英機向日本軍部發出了已做好攻擊準備的電報,并確定將在4天后實施早已擬定的進攻計劃,目標定為距離北平西南約15千米的盧溝橋。

1937年7月7日下午時分,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由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19時30分,日軍正式開始演習。22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帶傳來槍聲,疑為中國駐盧溝橋守軍所為,并有一位名叫志村菊次郎的日本士兵失蹤。很快,日軍借口之前放槍的中國士兵已經進入宛平城內,向中國守軍發出了進入宛平城內進行搜查的通告。中國守軍很快就以深夜日軍進入城內恐怕會引起地方不安的理由拒絕了日軍的無理要求,并堅決否認了槍聲為中國士兵所放的指責。此時,志村菊次郎已經自行返回了部隊,日軍查明原因之后知道是由于他在演習過程中拉肚子而與大部隊失去聯系。日軍獲知真相之后并沒有通知中國守軍,依舊堅持先前“士兵失蹤”的說辭,并向中國守軍發出威脅:如果不讓日軍進城,日軍就會強行使用武力進行搜查。

翌日清晨5時左右,日軍使用多門火炮對宛平進行了猛烈轟炸,隨后對宛平和盧溝橋發動進攻,由此拉開了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遭到日軍攻擊之后,第29路軍司令部立即命令盧溝橋前線官兵:“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守衛宛平城的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在團長吉星文的指揮下,對來犯日軍進行了奮起抵抗并擊退其進攻。盧溝橋事變的消息傳來,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立即通電全國,發出呼吁:“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并提出了“不讓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盡最后一滴血”的響亮口號。很快,第29路軍官兵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行為獲得了全國人民的大力聲援。

日軍見宛平和盧溝橋久攻不下,就使出緩兵之計,放出了愿與中方談判以解決糾紛的消息。1937年7月8日深夜,日軍與北平市市長兼第29路軍副軍長秦德純達成三項口頭休戰協議:雙方立即停止射擊;日軍撤至豐臺,中國軍隊退到盧溝橋以西地帶;宛平城內防務由保安隊擔任。之后雙方進入休戰期,日軍則利用這段時間不斷向包括宛平在內的華北地區調集重兵。至7月16日,日軍入關部隊已達5個師團,兵力總數超過10萬人,完成了包圍平津的戰略部署。

7月18日,實力大增的日軍重新發動了對宛平城的攻擊,同時對廊坊實施進攻。25日,日軍攻占廊坊。第二天,日軍華北駐屯軍向第29路軍發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中國駐盧溝橋、八寶山附近部隊27日正午退至長辛店,駐北平城內及西苑之部隊28日正午移至永定河以西地區,否則將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宋哲元將軍立即嚴詞拒絕,并向全國發出了自衛守土通電,表達了堅決守土抗戰的決心。27日凌晨,日軍對通縣發動了進攻,并在中午時分將其占領。同一天,日本軍部大本營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了作戰指令,命令其向平津地區發動總攻。根據日軍的作戰計劃,日軍將兵分三路圍攻北平:關東軍鈴木、酒井兩旅團經熱河向北平北側推進;朝鮮軍川岸師團入關后向北平南側進攻;華北駐屯軍河邊旅團向北平東側進攻。此外,日軍從國內派出了第5師團配合海軍進攻天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安市| 灌阳县| 茶陵县| 浪卡子县| 凤台县| 巴中市| 喜德县| 寿阳县| 淮阳县| 白银市| 汝州市| 华坪县| 阿坝| 启东市| 开平市| 济源市| 冀州市| 崇阳县| 蒙城县| 大荔县| 游戏| 宁城县| 沂源县| 北碚区| 凤庆县| 济阳县| 云阳县| 高安市| 丰台区| 合江县| 大渡口区| 视频| 许昌县| 南和县| 蓝山县| 正蓝旗| 南华县| 溧水县| 敦煌市| 大渡口区| 潮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