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虎賁雄姿(1)

軍中名士——蔣百里

1913年6月18日的凌晨,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肅殺的操場上,全校兩千余師生正面容嚴肅地聆聽官長的訓話。站在他們面前的是一位面容清癯,身形略顯文氣的軍人,此刻他正立在講武堂前的石階上,一臉沉痛地訴說著什么,聲調清晰俊雅,卻透著一股說不出的悲憤。 突然之間,這位配著指揮刀的軍人卻拔出手槍,對準自己的胸部猛然扣動扳機!全場大嘩,年輕的官校生們一臉惶恐,都不曉得他們這位可敬的校長為何會有如此激憤之舉,而一些明白內里的教官們則暗自嘆惋,百里先生一代名士,卻被這時代逼迫至斯,真乃民族之悲劇也!

是的,這位性格剛烈的軍人就是時任保定軍校的校長、民國戰(zhàn)略大家蔣百里先生,而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居然讓這位才高八斗、文采風流的軍中名士憤而自殺呢?他那跌宕的生平,又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呢?

將軍身世

蔣百里,名方震,百里乃為其字號,取自《易經》中震卦“聲聞百里”之意,后人叫百里先生叫順了口,將軍也就以字聞名,倒是原名蔣方震卻要讓人思量一下才能反應過來了。

百里將軍的家鄉(xiāng)是浙江杭州府海寧州硤石鎮(zhèn),也就是現在的浙江海寧市,此地自古就是文風興盛之地、人才薈萃之鄉(xiāng),從南宋起就聲名在外,近現代鼎鼎大名的王國維、徐志摩、金庸等文化大師都是生長于斯,尤其徐志摩的家族更是與蔣家還有些沾親帶故的關系,二人乃一生的摯友。

蔣百里所出身的硤石蔣氏,也是當地一個詩禮傳家的名門望族,蔣百里自幼在鄉(xiāng)里的私塾接受了完整的傳統國學教育,并在16歲那年通過科舉鄉(xiāng)試成為秀才,如果不是晚清的亂局,本來硤石蔣氏是又要出一位縱橫于官場的士大夫,但是時事艱難,腐朽的科舉制度已經不能維持這個搖搖欲墜的國家的根基,要想圖存,必須開眼看世界,西學的傳入猶如給近代的中國人打開了另一扇門窗,作為開風氣之先的江浙,近代化教育的書院如火如荼地開辦起來。剛剛高中秀才的蔣百里受到這些維新思想影響,果斷拋棄了四書五經的功名,轉投西式的課堂,學習能夠救國的“實務”。他先是求學于杭州求是書院(浙大前身),進而又在地方官員的資助下于1901年東渡扶桑,留學日本。

在當時的中國,留日是一種時尚,因為甲午戰(zhàn)爭的慘敗徹底刺激了中國傳統士大夫們的神經,一個素來為他們所輕蔑和鄙視的彈丸小國,卻通過近代化的變法圖強一夜間改頭換面,轉過身來就將自己所學習和侍奉近千年的“天朝上邦”打回原形——清王朝的太平夢到了該醒的時候了。心懷國事的士子們從日本的迅速崛起中依稀看到了國家變革的方向,于是一批又一批懷著強國夢的青年人紛紛遠渡東瀛求學,希望掌握這個國家近代化改革的一切成果,來為自己多災多難的父母之邦開出一劑救亡圖存的良方。

那也是一個各種救國思想層出不窮的年代,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和理想,不同的青年各自選擇了自認為正確的道路前行,有致力于政治革命的,有埋頭搞實業(yè)救國的,也有如魯迅先生一般提起筆喚醒世人的,而秀才蔣方震的選擇是投筆從戎。1904年他報考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準備學習軍事來為國效命。

這個選擇,開啟了他未來傳奇人生的序曲。

陸士歲月

20世紀初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這里既是后來的“二戰(zhàn)”甲級戰(zhàn)犯諸如東條英機、荒木貞夫等“惡魔”的初級養(yǎng)成所,也是孕育未來中國革命先驅的搖籃,比如蔡鍔、蔣百里、藍天蔚、李烈鈞等一大批未來在民國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都是在這一時期從陸士畢業(yè)的中國留學生。

蔣百里考入的是陸軍士官學校第17期步兵科,同班同學里有個很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便是日后被戲稱為“東條上等兵”的首相東條英機,但這時候的東條英機還只是一個腦袋不怎么靈光的官二代,據說他上軍校都是那個當陸軍中將的爹走了門路,被陸軍教育總監(jiān)特批考了三次才考中的。

天分極高的蔣百里自然沒有東條這么笨,雖然還有些語言上的障礙,但陸士的課程他基本上是學得游刃有余的。當時陸軍士官學校的科目分為“學科”與“術科”,前者是在紙面上的關于戰(zhàn)術、兵器、地形及筑壘、交通等軍事領域相關的理論教程教學,后者則是針對軍校生的特點,在訓練場進行的隊列、刺槍、馬術以及日本劍道等方面的體育操練。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是文弱秀才出身,但是蔣百里在術科上的成績并不遜色于那些一路從陸軍幼年學校、陸軍中學直升陸軍士官學校的日本同窗們,尤其是他的騎術,在整個陸軍士官學校都是出類拔萃的,甚至把一些騎兵專業(yè)出身的“善騎者”都比了下去。在當時的陸士,人們把浙江的蔣百里、湖南的張孝準和早一年入學的蔡鍔并稱為“中國三杰”。

在學習軍事的同時,蔣百里也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他聯絡同在日本留學的浙江同鄉(xiāng),辦了一本叫作《浙江潮》的革命刊物,親自執(zhí)筆撰寫一些傾向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時評論文,期間發(fā)表的諸如《國魂篇》、《民族主義論》等文章,立論獨到,條理清晰,文辭流暢,感情奔放,在旅日學生中傳誦一時。其才情讓維新派的領袖人物梁啟超亦贊賞不已,后由蔡鍔介紹,蔣百里結識梁啟超并拜他為師,受其勉勵又撿起了學問,蔣百里后來所以成為一名能文能武的儒將型人物,與梁啟超這種亦師亦友的影響是不無關系的。

就在這種一邊習武,一邊寫作的陸士留學生活過了整整一年的時候,爆發(fā)在中國土地上的日俄戰(zhàn)爭越發(fā)激烈起來,前線日軍官兵大量戰(zhàn)死,連累著基層軍官也匱乏起來,急了眼的日本軍部就把主意打到了陸軍士官學校的學生頭上。

1905年,隨著大本營一聲令下,蔣百里所在的陸士17期學生和剛入學僅半年的18期學生統統提前畢業(yè)充實軍隊,連帶著同期的中國留學生也失了學。

雖然是提前畢業(yè),但該有的畢業(yè)典禮總是不缺的,陸士的傳統是畢業(yè)成績排名第一的學生可以得到皇室成員的接見并賜予懷表。網上有資料說這個榮譽屬于蔣百里,而且他這個中國人的身份還很讓日本人尷尬了一把。但據可靠的查證來看,陸士第17期的首席畢業(yè)生應該是筱冢義男中將,沒錯,就是那個在《亮劍》里邊屢屢被李云龍羞辱的侵華日軍駐山西司令官。而蔣百里雖然也成績優(yōu)異,但畢竟是留學生的身份,礙于當時要上戰(zhàn)場鼓舞士氣的考慮,日本人也不會把這個首席的名額給他的。但有一點是確切無疑的,蔣百里將軍的兵學研究是在陸士開始入門的,他獨到而深邃的戰(zhàn)略眼光此時也嶄露頭角,比如他在離開日本回國的時候,曾經對來送行的日本同學不客氣地評價道:“貴國有兩樣東西最學不得,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陸軍!”

在當年留日學生普遍對日本的一切懷有盲目崇拜的大氛圍中,蔣百里乃是難得的清醒者,島國民族短視的特征注定培養(yǎng)不出有大氣魄的政治家和合格的職業(yè)軍人。而后來的歷史走向也證明了他的預言是多么的精到:失敗的教育政策使得日后的日本政界越發(fā)人才凋零,乃至最后讓東條英機麾下的“三奸四愚”這類貨色把持政府。而日本陸軍則在保守、瘋狂與自我毀滅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最終拉著整個國家為他們陪葬,而這些不合格的軍人和政客,統統都是按照日本的軍事和教育制度培養(yǎng)出來的“精英”接班人!

留學德國

從日本回國后,蔣百里暫時棲身于盛京將軍趙爾巽的幕府,擔任督練公所的總參議,負責編練東三省新軍的工作,其職責相當于盛京將軍府參謀長,以不到25歲的年齡驟得此高位,即使在當時的留日“海歸”中,也是相當難得了。

但很快,蔣百里就發(fā)現這份工作并不容易,首先他年紀輕輕便手握大權,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舊軍官的嫉妒,而編練新軍更是等于砸了這些“軍頭”的飯碗,所以他們群起而攻之,竭力阻撓蔣百里的施政工作。這里面鬧得最兇的一位也是歷史名人,日后赫赫有名的“東北王”張作霖。這位紅胡子出身的張大帥雖然沒有蔣百里的才情學養(yǎng),但論謀略心計卻是不輸的,遇到這個強勁的對手,饒是蔣百里一時也無計可施,畢竟險惡而復雜的官場環(huán)境,實在不是他這樣一位想做些實事的留日畢業(yè)生所能改變的。

眼見官場是非多,蔣百里只好又把目光轉向了他最愛的軍事理論研究,當時世界公認的陸軍第一強國是德國,那里的總參謀部是每一位有志于軍事研究的人心中的圣殿,在日本的時候蔣百里就曾注意到德國的軍事思想和軍事理論,也多有涉獵,如今仕途不順,難以施展,他又動起了去德國留學,跟這個軍事強國“親密接觸”的心思。

當然給趙大人的話是不能這么說的,蔣百里提出的理由是他在日本陸士所學的都是連、排級軍官掌握的軍事知識,難堪軍隊改造大任,欲要高屋建瓴,還是要更進一步學習高級軍事知識才可。正為新軍建設頭痛的趙爾巽深以為然,大筆簽下了同意蔣百里留德的批文。于是1906年,任職于盛京將軍幕府的蔣百里再次背起行囊遠赴歐陸,與他一起同行的有張孝準等人,他們將一起在德國待滿四年,于柏林的陸軍大學學習更進一步的軍事知識。

柏林的日子是緊張而充實的,除了孜孜以求地汲取這個陸軍強國的軍事知識之外,蔣百里還迷上了歐洲的文學和美術,趙大人匯過來的留學經費,多被他花費在游歷和讀書上了,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亞的戲劇、但丁的《神曲》他皆能朗誦,而對意大利各地文物古跡的實地考察,更是他日后寫作《歐洲文藝復興史》的第一手資料來源。以今人的眼光看,可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貫中西,才高八斗,標準的民國名士范兒。

陸軍大學的文化課程修滿,蔣百里也跟其他學員一樣打起背包下連隊實習。恰巧他的軍官團長居然是未來的德國總統興登堡!當然這時候“一戰(zhàn)”還沒爆發(fā),興登堡還沒遇到那位日后助他在東線名揚天下的天才參謀長魯登道夫,所以蔣百里對這位體魄魁梧的普魯士老軍人并沒有什么特殊印象。實習期結束,二人也就分道揚鑣了,史載興登堡倒是對這位黃皮膚的中國下屬青眼有加,多次稱贊他的軍事能力。

通過在德國4年的所見所聞,蔣百里初步形成了根據中國實地情況,建立現代化國防體系的軍事思想,這是近代以來中國最早在戰(zhàn)略層面提出的建軍理念,也是蔣百里一生最大的兵學貢獻。后來他寫出《國防論》,對這一思想做出了系統的總結和完善。

軍校校長

從德國歸來,蔣百里已經是名聲在外,盛京將軍幕府這處淺灘自然已經留不住他,很快他就被陸士的學長,同時也是清廷的實權人物良弼調任京城禁衛(wèi)軍,“以二品頂戴聽用”,這一年他也不過28歲而已。

當然,已經在東西兩洋接受了資本主義文明熏陶的蔣百里肯定不會再為清朝這個腐朽朝廷賣命了,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不久他便悄然南下,投奔了光復后的浙江都督府任參謀長。1911年民國成立,對其學問大為欣賞的袁世凱又把他請回北京,擔任陸軍部高等顧問及總統府的軍事參議,第二年,又委任他為保定軍官學校的校長。

保定軍校是當時中國規(guī)模最大、設施最完善、教學水平最高的軍事教育場所,對這一任命,蔣百里滿心喜悅,認為找到了一處可以盡展所學,初步實踐他為中國培養(yǎng)合格的國防人才,實現“軍隊國家化”理想的地方。但是北洋“兵為將有”的軍閥本質已經決定了這是不可能的,尤其他還遇到了一位尤以攬權著稱的頂頭上司——時任國民政府陸軍總長的段祺瑞。這位號稱“北洋之虎”的人物,一生耿介清廉,酒色財氣從來不碰,但就對一樣東西癮頭大得很,那就是權力。早先當師長想抓兵權不惜給北洋同僚使絆子,后來當了總理想抓政權不惜跟大總統鬧“府院之爭”,而現今在陸軍總長任上,自然一切培養(yǎng)、訓練、提拔軍官的權力統統都要歸他段老總把持著。于是蔣百里這位有著巨大名望,深得學生人心的軍校校長也成了段祺瑞的大敵——雖然這時候還沒出另一位蔣姓名人靠當校長起家的案例,但是當了校長就等于掌握了軍官的道理任誰都是明白的。

一心為公的書生蔣百里還沒意識到他擋了人家的路,依舊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撲在軍校教育的事情上,恨不能即刻為國家變出成千上萬合格的軍官來充實部隊。但是不久他就發(fā)現,軍校的經費越來越難批準了,他在軍校的各種改革措施也屢屢遭到陸軍部的責難和非議,而軍校內部也經常有一些陽奉陰違的舉動讓他憤怒不已,而這一切似乎都是針對他一個人來的……蔣百里雖然書生意氣,但并不愚直,靜心一想就明白了這里面的關竅,隨之而來的,是深深的絕望。眼前的場景又讓他聯想起了當年的盛京將軍幕府,一個個把私心看得比什么都重的舊軍人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彼此攻伐,鉤心斗角,全然不顧國勢傾頹,沒人想到要做些什么,而且還會阻撓那些想做事的人!他絕望了,對當時軍界、政界人士所作所為,他充滿了一種深切的無力感,他的公心受到了這群人無情的踐踏侮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宁市| 威远县| 松江区| 湖北省| 马关县| 偃师市| 长宁区| 微山县| 五家渠市| 泗水县| 富锦市| 莎车县| 梨树县| 遵义市| 哈密市| 临城县| 玉树县| 长岭县| 凤阳县| 吴堡县| 静乐县| 化德县| 柳林县| 峨边| 犍为县| 通渭县| 囊谦县| 临邑县| 长垣县| 滁州市| 二连浩特市| 山西省| 海兴县| 渝北区| 礼泉县| 广安市| 盐池县| 白朗县| 什邡市| 庐江县|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