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返璞歸真,人生需要做減法(1)

辛勞的人很多,偷閑的人很少;擅長“加法”的人很多,懂得“減法”的人很少。人們窮極一生去努力,卻忘記原本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甚至已經忘卻自己的本來面目。莊子一向求真,一生都在追求純真的境界。其實,我們不必太過忙碌,可以偶爾放下肩上的“包袱”,體驗一下莊子所說的“返璞歸真”的生活。

“清掃”心靈,讓自己輕裝上陣

純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倫。野語有之曰:“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圣人貴精。”故素也者,謂其無所與雜也;純也者,謂其不虧其神也。能體純素,謂之真人。

——《莊子·外篇·刻意》

譯文

純粹素樸的道,就是專心守著自己的精神,使它不要外馳,跟精神融合為一。精通純一之道,也就合于自然之理。俗話說:“普通人看重私利,廉潔的人看重名聲,賢能的人崇尚志向,圣哲的人重視素樸的精神。”所以,“素”就是說不含雜質,“純”就是說精神沒有虧損。能夠體會純和素的人,就可叫他“真人”。

對生活在現代都市中的人來說,他們生活忙碌、工作緊張,每天睜開眼,就有做不完的事、解決不完的難題。時間對于他們似乎永遠不夠用,而當晚上終于可以躺在床上時,他們身心早已疲憊不堪。

人活在這個世上,總要有事做才能安身立命,尤其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現代社會,不努力隨時會被淘汰,“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是自然界幾千年不變的生存法則,這一點無人可以改變。很多人只會埋怨生活壓力大,卻從未去想一想該怎樣做才能將自己從繁重的生活中解放出來,他們只是日復一日地埋怨,然后繼續這樣的生活。雖然人們不得不為了生活四處奔波,但我們至少可以從精神上為自己減輕壓力,讓自己輕裝上陣。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為我們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方法。莊子在《刻意》一篇中強調人要時刻保持純素之道,這樣人的心就會是一塊純凈之地,樸素無華,不會為外物所擾。當我們的內心進入一種恬靜安寧的境界時,就不會被生活中的瑣事和壓力擊垮,反而會以輕松的心態來面對。而我們要達到這種恬靜安寧的境界,就需要時常給自己的心靈做做“大掃除”,及時清除那些沒有價值的東西。

相信很多人都有搬家或大掃除的經歷,當你整理自己一箱又一箱的物品時,是不是很驚訝自己短短幾年內竟然會積累了如此多的東西?當你將自己的物品搬到新家時,是不是發現很多原來的物品與新家的裝修風格格格不入?你是不是很懊悔之前自己為何不花些時間整理物品,及時清理那些不需要的東西?現在你光是整理這些物品就已經累得喘不過氣了。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積累知識和經驗,不斷地開闊自己的視野,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閱歷,不斷地給自己的生活填充東西……我們總認為生活越充實越好,舍不得丟棄任何一點東西,卻忘了如果背負的東西太多,人是無法快速行走的。

有個青年每日疲于應付各種事情,覺得自己過得疲憊不堪,他整日滿臉愁容,絲毫沒有年輕人該有的蓬勃朝氣。有一天,這個青年終于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了,于是他到一所寺院去向大師請教該如何讓自己過得輕松快樂。大師看著愁眉不展的青年,對他說:“你隨我去登山吧,等到了山頂,你就能找到答案了。”大師遞給青年一個空的背包,帶青年來到寺院的后山。在去往山頂的路邊,有各式各樣、晶瑩剔透的小石頭,非常美麗。青年被這些漂亮的小石頭所吸引,大師對他說:“你若喜歡,可將喜歡的石頭撿起來放進背包中,它便是你的了。”青年很開心,一路走一路撿,快到半山腰的時候,青年的背包里面已經裝了很多石頭。這時青年已經累得喘粗氣,他對大師說:“大師,我背著這些石頭快要累死了,怎么可能有力氣爬到山頂呢?”大師微微一笑道:“既然這樣,你為何不放下呢?”青年恍然大悟,拜別大師匆匆下山了。

我們又何嘗不是故事中的那個青年呢?現實生活中的誘惑太多,就像那些漂亮的小石頭,我們想要這個,也想要那個,讓自己的負荷越來越重。在人生這條漫漫長路上,我們被這些負荷壓得越來越累,卻從未曾想給自己減輕負荷。那么從這一刻開始改變吧,給自己幾分鐘的時間,靜靜地想一想,問一問自己是否每天都忙忙碌碌地過日子?是否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是否想過要清掃一下心靈的塵埃?

每個人都喜歡清掃房屋之后煥然一新的感覺。當你擦拭掉門窗上的塵埃,清理掉地板上的污垢,將一切整理就緒之后,你肯定會覺得自己得到了一種釋放,心情也暢快起來。清掃房屋就可讓我們的心情暢快,如果將我們心里的塵埃也清掃一下,那我們是不是會活得更加愉快?

張迪在一家出口公司做翻譯,她的同事都對繁忙的工作抱怨連連,而張迪卻總是一副笑意盈盈的模樣出現在單位。同事小丁是新來的實習生,她看到張迪從不像別人那樣抱怨,便問:“迪姐,你不覺得工作量很大,每天都很累嗎?”張迪看著小丁青澀的面龐,說:“是啊,我們的工作量確實很大,每天的生活確實很累。”“那為什么從來沒聽到過你抱怨呢?”小丁疑惑地看著張迪。

聽到這里,張迪回想起自己剛進單位時的情景。那時她還是新人,業務不熟,工作量又大,又要應付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她每天回到家都覺得特別累,懷疑第二天早上自己能不能爬起來,當時她差一點就堅持不下去了。可要強的張迪不允許自己就這么放棄,她想:難道就沒有什么辦法讓自己不再這么累嗎?張迪想到了大學畢業時搬家的情景,四年的大學生活里她積累了不少東西,書籍、飾品、擺飾、衣服、鞋子……看著昔日自己珍愛的東西現在毫無用處,反倒變成了礙眼的累贅,她才意識到原來人都是會變的。不論是收藏的物品,還是自己的品位、愛好,隨著時間的流逝,都會改變,以前認為不能丟的東西,現在已經變成了廢物。

從此,張迪養成了一個習慣,她每天下班都會將自己的辦公桌整理得干干凈凈,下班回到家會花上幾分鐘的時間思考一下今天發生的事情,再計劃好明天要做的事。這樣當新的一天到來時,張迪便能迅速投入到工作中,有條不紊地工作,不再讓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每到周五下班時,張迪會晚走一會兒,將自己的辦公桌徹底清理干凈,連一張廢紙都不留。每天晚上和周末,張迪會安排好自己的活動,推掉一些沒必要的聚會和應酬,留出足夠的時間讓自己休息。因為她覺得如果一個人疲累了而沒有得到充分的緩解,第二天是無法精神抖擻地去工作的。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張迪不斷得到升職,但她從未得意忘形,她總是告誡自己:人要往前看,要想清楚未來的路怎么走;也要回頭看,及時清理掉心里那些沒用的東西。讓心靈放松,這樣才能走得更長久。

“因為我每天都在做一項工作,那就是‘內在清掃’。這項工作能讓我把沒必要做的事以及不開心的事清理掉,所以我就沒有什么值得煩惱的事情啦!”聽張迪說完,小丁似懂非懂地走了。

看著小丁的背影,張迪輕輕地嘆了口氣,心靈的“清掃”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生活中太多的因素阻礙著我們去清掃心靈,除了太忙、太累外,財富、名利、地位、人際、親情、友情、愛情等不是我們說放下就能放下、說清理就能清理掉的;清理完畢之后,我們要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未知的開始,我們又無法確定那些是不是我們想要的,如果現在丟掉的,將來后悔了,撿不回來了怎么辦?

“清掃”心靈本就是一個充滿掙扎的過程,在面對升學、畢業、出國、工作、結婚、生子、跳槽、退休等一系列人生轉折點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迫使自己丟掉過去,接納全新的自己。除了身份的改變外,更重要的是要將自己的心靈“清掃一遍”。但不是每一次的清掃都要全部掃干凈,也不是每次的清掃都是最后一次。我們可以每次掃一點,起碼把那些拖累我們的、毫無價值的東西清掃出去,把更多的位置空出來,讓自己能夠在新的征程上輕裝上陣,活得更輕松、更自在!

要與你“保持距離”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莊子·外篇·山木》

譯文

道德高尚的人的友誼淡得像水一樣,小人的交情像甜酒一樣。君子之交平淡卻很親切,小人之交甘甜卻利斷義絕。大凡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會無緣無故離散。

從前,有兩只刺猬它們是好朋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這兩只刺猬饑寒交迫,眼看就要死去。一只刺猬說:“如果我們兩個靠在一起,身上會不會暖和一點呢?”另一只刺猬覺得有道理,便答應了這個建議。可是它們剛一靠近,就被彼此身上的刺扎傷了。于是,兩只刺猬分開了;可一分開,又冷得要命,它們不得不又靠在一起。在來回反復靠近后,兩只刺猬終于找到了既不會扎傷對方又能感覺到對方體溫的最佳距離。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人際交往中,也存在著這樣一種“刺猬距離”。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一個情況,在和人的交往中一旦逾越了某種距離,輕則情誼轉淡,做不成朋友,重的甚至還會反目成仇,這就是因為“刺猬距離”在作怪。

人是群居動物,是離不開朋友的,那怎樣才能保持友誼的長久呢?莊子在《山木》中一語道破了人際交往中的玄機——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推崇的交友境界,甚至被奉為交友的準則。“八拜之交”也是人們口頭常說的話,這句話可用來證明兩人的友誼有多深厚和牢固。但現代人中能真正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少之又少,而口口聲聲說著“八拜之交”的人也未必真懂得這個成語的含義。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說真正的朋友雖然平時沒有密切的交流,但是當你真正落難時,給你提供幫助的恰恰是這樣的朋友。而當你富貴時,他們則不會逢迎巴結。品德高尚的人之間的交往并不拘泥于繁文縟節,彼此交心即可。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例子是薛仁貴和王茂生的故事。

薛仁貴是唐朝貞觀年間的“平遼王”,身份顯貴,但在未得志之前,薛仁貴和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落,當時全靠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才得以度日。薛仁貴參軍之后,王茂生夫婦還一直接濟他的妻子,直到薛仁貴將妻子接走。后來薛仁貴屢建奇功,被封為“平遼王”,此時他已身價倍增,朝中的文武大臣及皇親貴族都紛紛前去道賀,不少人還想巴結他,但薛仁貴都婉言謝絕了這些人的賀禮,只收下了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壇”。

負責啟封的執事官一打開酒壇,就驚得面如土色,因為壇中裝的是清水而不是美酒。執事官認為王茂生是在戲弄薛仁貴,當即請示重重懲罰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王茂生。不料薛仁貴聽完后,非但沒有生氣,還當眾飲下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在場的文武百官看得目瞪口呆,不解其意,薛仁貴對大家解釋道:“過去我落難時,沒有王兄夫婦的資助我就無法度日,更別說我薛仁貴今日的榮華富貴。如今我謝絕大家的賀禮,偏偏要收下王兄送來的清水,是因為我知道王兄貧寒。清水雖不貴重,卻是王兄的一番美意。正所謂禮輕情意重,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眾人聽罷,無人不贊賞薛仁貴和王茂生的君子之交。

好朋友的定義是什么?并非是往來密切、天天交流。交朋友貴在交心,深厚的友誼不需要靠豐盛的宴席來加深,更不需要三天兩頭的聚會來維持。酒肉朋友不可能長久,一旦某日你權移富消,這些朋友就會作鳥獸散。

古人所說的“八拜之交”指的是伯牙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頗相如的刎頸之交、陳重雷義的膠漆之交、元伯巨卿的雞黍之交、角哀伯桃的舍命之交、管仲鮑叔牙的管鮑之交、孔融禰衡的忘年之交與劉備張飛和關羽的生死之交。這八拜之交的故事一直被人們傳為美談,其中最被人們所熟知的要數伯牙子期的知音之交、管仲鮑叔牙的管鮑之交以及劉備張飛和關羽的生死之交。知道了這八拜之交的具體含義后,肯定會有很多人感嘆,如今的社會不可能再有這樣的友誼。其實,如果兩個人有大體共同的興趣愛好,個性相合,能為了共同的事業而奮斗努力,也是可以建立起深厚友誼的。但切記要與人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過分親昵,否則會適得其反,尤其是與同事相處,不要拉幫結派在單位中形成小團體,這樣雖然能得到暫時的“友誼”,但當你們之間不再有共同的利益時,這些所謂的“朋友”就會離你遠去。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的品行如何,看看他的交友范圍就能猜得八九不離十了。正所謂“近賢則聰,近愚則聵”,朋友對自己的品德、思想、學識、情操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古代的名人都很重視對朋友的選擇,孔子也曾說過“君子慎取友也”。

擇友要選品德高尚、心胸寬廣,和自己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這樣兩個人在一起才能互相受益,友誼才能長久維持下去。如果志向不同、情趣不同,兩個人的友誼也許很難維持,歷史上著名的“管寧割席”就是例子。管寧和華歆曾經是好朋友,兩人經常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一日,有個坐著車子、戴著禮帽的顯貴人物從他們門前經過,管寧頭都不抬繼續讀書,華歆卻放下書本走出去觀望,管寧見狀,便將席子一割為二,對華歆說:“從現在起,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管寧割席正是因為他看出華歆有崇尚富貴之意,而管寧自己卻是安貧樂道之人,兩人志向不同,管寧便果斷地放棄了華歆這個朋友。他寧愿舍棄同窗之情,也不愿與志不同道不合之人做朋友,可見其擇友態度的慎重。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于是很多人便不加選擇地廣交朋友。其實這些俗語的意思是說好的朋友多了,我們就會多受益。但若結交的是一些品德有問題的朋友,那我們不僅不會受益,自己的品德反而還會受到不好的影響,還不如不結交這樣的朋友。

明代學者將朋友分為畏友、密友、昵友、賊友四類。畏友、密友可知心、交心,能互相幫助、患難與共;而昵友、賊友這些互相吹捧的酒肉朋友,則是些口是心非、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這些人有利則來,無利則去,還可能在關鍵時刻損人利己,這樣的朋友要果斷放棄。

即使我們選對了朋友,也要注意與朋友交往的方式,“淡如水”的友誼才會長久。不注意保持朋友間的距離,則可能會害人害己,使原本美好的友誼破碎。

侯華是地地道道的北漂一族,原來住在單位宿舍,結婚后和丈夫在單位附近租房子住。由于北京房價太高,兩人的工資又不是很高,租的房子也比較小。新婚后不久,侯華接到大學閨蜜金娜的電話。金娜在國外留學,在電話中告訴侯華說自己下個月要回北京度假。侯華和金娜已經好幾年沒有見面了,聽說金娜要來北京,侯華自然十分高興。由于金娜在北京沒有親戚,侯華便熱情地邀請她來自己家里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陉县| 博湖县| 保康县| 巧家县| 卓资县| 永和县| 怀宁县| 安龙县| 长武县| 嘉峪关市| 华亭县| 庆城县| 云和县| 龙泉市| 平乡县| 略阳县| 乌海市| 尉氏县| 从化市| 清新县| 罗山县| 南涧| 阿鲁科尔沁旗| 信阳市| 晋江市| 长泰县| 霍邱县| 灯塔市| 墨脱县| 襄垣县| 仙桃市| 南华县| 杭州市| 宾川县| 高唐县| 余姚市| 交城县| 延边| 满城县| 怀来县| 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