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囚徒困境——如何破解背叛(2)

從囚徒博弈中,我們同樣可以學到生存法則。如果你和同事共同犯了錯,被老板單獨詢問,雖然拒不認帳有可能讓老板抓不住把柄。但最好的選擇還是老實交代,不要頑抗到底,否則你被同事出賣,其后果會更加嚴重。你也不要自作聰明,把責任都推到對方身上,如果老板已經洞悉此事,那你只會落個奸猾、不誠實的名聲。背叛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時候選擇誠實也很重要。

信任是一種冒險

在“囚徒困境”中,甲和乙兩個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能被警方各個擊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利益面前,信任脆弱得不堪一擊。這從反面說明,任何信任都是冒險。因為如果你選擇了信任,那等于是將自己置于險地。沒有誰愿意以自己的危險換取他人的安全,所以從利己主義出發,多半要選擇背叛。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當今,信任都是一種稀缺而珍貴的資源,正是它的缺失,才導致了“囚徒困境”的出現。

周紀四

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記載:樂毅圍二邑,期年不克,及令解圍,各去城九里而為壘,令曰:“城中民出者勿獲,困者賑之,使即舊業,以鎮新民。”三年而猶未下。或讒之于燕昭王曰:“樂毅智謀過人,伐齊,呼吸之間克七十余城。今不下者兩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齊人,南面而王耳。今齊人已服,所以未發者,以其妻子在燕故也。且齊多美女,又將忘其妻子。愿王圖之!”昭王于是置酒大會,引言者而讓之曰:“先王舉國以禮賢者,非貪土地以遺子孫也。遭所傳德薄,不能堪命,國人不順。齊為無道,乘孤國之亂以害先王。寡人統位,痛之入骨,故廣延群臣,外招賓客,以求報仇。其有成功者,尚欲與之同共燕國。今樂君親為寡人破齊,夷其宗廟,報塞先仇,齊國固樂君所有,非燕之所得也。樂君若能有齊,與燕并為列國,結歡同好,以抗諸侯之難,燕國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斬之。賜樂毅妻以后服,賜其子以公子之服;輅車乘馬,后屬百兩,遣國相奉而致之樂毅,立樂毅為齊王。樂毅惶恐不受,拜書,以死自誓。由是齊人服其義,諸侯畏其信,莫敢復有謀者。頃之,昭王薨,惠王立。惠王自為太子時,嘗不快于樂毅。田單聞之,乃縱反間于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與燕新王有隙,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燕王固已疑樂毅,得齊反間,乃使騎劫代將而召樂毅。樂毅知王不善代之,遂奔趙。燕將士由是憤惋不和。

田單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飛鳥皆翔舞而下城中。燕人怪之,田單因宣言曰:“當有神師下教我。”有一卒曰:“臣可以為師乎?”因反走。田單起引還,坐東鄉,師事之。卒曰:“臣欺君。”田單曰:“子勿言也。”因師之,每出約束,必稱神師。乃宣言曰:“吾唯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置之前行,即墨敗矣!”燕人聞之,如其言。城中見降者盡劓,皆怒,堅守,唯恐見得。單又縱反間,言:“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可為寒心!”燕軍盡掘冢墓,燒死人。齊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共欲出戰,怒自十倍。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鍤,與士卒分功;妻妾編于行伍之間;盡散飲食饗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燕,燕軍皆呼萬歲。田單又收民金得千鎰,令即墨富豪遺燕將,曰:“即降,愿無虜掠吾族家。”燕將大喜,許之。燕軍益懈。田單乃收城中,得牛千余,為絳繒衣,畫以五采龍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葦于其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大驚,視牛皆龍文,所觸盡死傷。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齊人殺騎劫,追亡逐北,所過城邑皆叛燕,復為齊。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走至河上,而齊七十余城皆復焉。乃迎襄王于莒。入臨淄,封田單為安平君。齊王以太史敫之女為后,生太子建。太史敫曰:“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種也,污吾世!”終身不見君王后,君王后亦不以不見故失人子之禮。趙王封樂毅于觀津,尊寵之,以警動于燕、齊。燕惠王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歸趙。將軍自為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這所以遇將軍之意乎?”樂毅報書曰:“昔伍子胥說聽于闔閭而吳遠跡至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吳王不寤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夫免自立功以明先王之跡,臣之上計也。離毀辱之誹謗,墮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義之所不敢出也。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臣雖不佞,數奉教于君子矣。唯君王之留意焉!”于是燕王復以樂毅子閑為昌國君,而樂毅往來復通燕,卒于趙,號曰望諸君。

田單相齊,過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單解其裘而衣之。襄王惡之,曰:“田單之施于人,將欲以取我國乎?不早圖,恐后之變也。”左右顧無人,巖下有貫珠者,襄王呼而問之曰:“汝聞吾言乎?”對曰:“聞之。”王曰:“汝以為何如?”對曰:“王不如因以為己善。王嘉單之善,下令曰:‘寡人憂民之饑也,單收而食之;寡人憂民之寒也,單解裘而衣之;寡人憂勞百姓,而單亦憂之,稱寡人之意。’單有是善而王嘉之,單之善亦王之善也。”王曰:“善。”乃賜單牛酒。后數日,貫珠者復見王曰:“王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于庭,口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穀之。”乃使人聽于閭里,聞大夫之相與語者曰:“田單之愛人,嗟,乃王之教也!”

將在外或權臣在朝,一旦權柄過重,就會遭到君主的猜忌,這是歷朝歷代鐵打不變的現象。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率燕、趙、魏、韓、秦五國兵馬討伐齊國,旦夕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致齊國幾近亡國,只留下即墨和莒兩個小城。樂毅圍攻即墨和莒,三年都沒有拿下。很快,就有人向燕昭王進讒,說樂毅不攻下齊國兩個小城,是想擁兵自大,獨占齊國。要說三年沒有拿下兩個小城,的確透著蹊蹺,后世許多評論家分析樂毅此舉是為了徹底滅亡齊國,玩貓捉老鼠的攻心戰,以讓齊國完全并入燕國。因為燕小齊大,簡單用武力去滅亡一個國家,恐怕會遭到齊國百姓的極力反抗和其他諸侯國的反對,所以緩而攻之,才能讓齊國的版圖和人民都慢慢歸于燕國。總之,很少有人認為樂毅懷有二心。

但這時,還是有人向燕昭王進言了。昭王是怎么做的呢?他開了一個大大的酒會,把群臣都請來,然后當面指責那個進讒言的人。他說齊國無道,原先趁火打劫,攻打我們燕國,害死了先王。燕國與齊國有大仇,而樂毅將軍率軍攻打齊國,算是為我報了仇。齊國本來就該歸樂將軍所有,即使他稱齊王,與燕國并立,我也非常樂意。然后燕昭王便殺了讒臣,然后給樂毅的妻子、兒子送去王后和公子應穿的禮服,并讓丞相到齊國,封樂毅為齊王。

要說燕昭王完全不懷疑樂毅,那是不可能的。正是因為有所懷疑,又有所依靠,不想放棄樂毅這個難得的將才,所以他才當眾演了斬殺讒臣的一幕,還明著封樂毅為齊王。這看似大度、絕對的信任,其實也是綁架樂毅,讓其永遠忠于燕國。否則,他就違背了道義。人家燕王把信任給到底,你樂毅怎么還好意思再背主而自立呢?信任同時也透著要挾,樂毅不是不明白,所以他堅辭不受,發誓以死明志,這正是燕昭王所期望的結果。

燕昭王和樂毅共同上演了一場讓世人無比感動涕零的忠君大戲,盡管昭王有作秀的嫌疑,但已實屬難得。在那個動輒君殺臣、臣弒君的動亂時代,這種帶著要挾與做作的信任也是非常可貴的,在外君權有所不受的將領能得到君主這般的信任,就得感謝八輩祖宗了。說到底,燕昭王還是了解樂毅的,信任大過懷疑,所以才敢放手信任一次。

可是等到昭王薨了,他的兒子惠王即位,樂毅就沒那么好運了。

樂毅還沒完成攻滅齊國的大業,燕昭王就死了,樂毅為燕國效命的生涯也結束了。燕惠王為太子時,就不太喜歡樂毅。正在苦守即墨的齊將田單獲知這個消息,立即使出離間計,讓人廣布流言,說樂毅遲遲不攻下即墨和莒二城,一是樂毅與新燕王有嫌隙,害怕被誅而不敢回燕國;二是他以伐齊為名,想擁兵自立為齊王。現在齊國民心未附,所以樂毅才緩攻即墨以圖后事。現在齊國人最害怕的,就是燕國派其他將領來攻打,那樣即墨頃刻就被破了。燕惠王本來就猜忌樂毅,聽到如此流言,馬上派騎劫去代替樂毅攻城,而讓樂毅回國。君臣之間的嫌隙被如此公之于眾,樂毅怎么能不害怕?況且還有之前昭王公開封他為齊王的陰影存在。樂毅不敢歸國,逃往趙國,而留下的燕國將士都憤憤不平。騎劫不用樂毅的策略,急于攻城,致使燕軍大敗,之前所攻下的七十余城也盡還于齊國,這就是猜忌功臣所付出的代價。

常言道:國難思良將。而一旦國難得解,良將就當除了。盡管做君主的也知道殺了良將有可能導致后患,但他們還是繼續懷疑著功臣,即使錯疑一萬,也不讓一人有取而代之的可能,這便是帝王的陰暗心理。在君臣博弈之中,做忠臣的總是要甘拜下風。

田單大敗騎劫,收復齊國失地,迎齊襄王歸國都,可謂居功至偉。可是齊國剛一復立,齊襄王從莒城回到國都臨淄,做了名副其實的大王,猜忌功臣就像傳染病一樣從燕國傳到了齊國。齊襄王從燕惠王手里接過猜忌大棒,揮向田單。可憐田單曾使反間計讓樂毅遭到燕惠王的猜忌,而自己也淪至與樂毅一樣的境地。

齊國能夠復立,田單居首功。當時,齊緡王已死,田單并沒有擁兵自立,而是迎立了緡王的兒子襄王,其忠心可表。可即便如此,襄王還是看田單不順眼,即使田單做件好事,也被認為是收買人心。田單被封為安平君,做了齊國的相國。一次,田單把自己的裘衣送給一位全身濕透、被凍得要死的老人。襄王聞聽此事,深為厭惡,說:“田單施仁義于人,難道不是想取我而代之嗎?不早點兒防范,恐怕就有大變了。”襄王說這話時,恐怕早忘了是誰迎立他當上齊王的了,可見其心胸多么狹窄,猜忌之心多么嚴重。

幸虧襄王身邊有一位名叫貫珠的是個明白人,沒有火上澆油,否則田單會馬上步樂毅的后塵。貫珠為齊襄王想了一個很妙的主意,也可以說是一劑消解猜忌的靈丹妙藥——“王不如因以為己善”。什么意思呢?就是襄王憂慮百姓吃不飽,田單收留并給予食物;襄王擔心百姓沒有衣服穿,田單就解裘衣而讓其穿上;襄王憂慮百姓勞苦,田單也憂之,完全是秉承襄王之意。襄王嘉獎田單做善事,那田單的所有善舉都歸屬于襄王了。之后,襄王又舉辦了一次表彰大會,專門表彰田單的先進事跡。而田單也表示忠心,說完全是貫徹襄王的意思,一切功勞都應歸于襄王。于是,齊國上下都明白了:“田單熱愛人民,都是因為我們齊王的教導啊!”如此,田單能夠繼續為國效勞,而襄王又獲得了好名聲,積累了人望,方一時風平浪靜。

君主為何會如此猜忌、誅殺功臣?原因就是君臣之間的信任太過脆弱,權力這個東西,一旦沾染上,就可能涉及君主被顛覆朝綱或者功臣被誅殺全族的慘劇。稍有疏忽,那就不是一人掉腦袋的事了。歷史上,在皇帝誅殺功臣的另一面,就是功臣、權臣嗜殺帝王。后來的王莽篡漢、曹魏趕漢獻帝下臺、司馬氏復奪曹魏政權、楊堅廢周立隋皆是如此。歷朝歷代的皇帝除了正常的生老病死,非正常死亡的,大部分都是被內部大臣或將領“弒”掉了。所以,也無怪乎帝王們心理陰暗,一定要猜忌功臣。因為人在高位,也的確是膽戰心驚啊。誰愿意拿身家性命開玩笑,去隨隨便便地付出信任?所以,不管是君信臣,還是臣信君,都是一種冒險。

任何懷疑都會變成屠刀

信任的反面就是懷疑,信任一個人很難,懷疑一個人卻很容易。俗話說“人言可畏,三人成虎”。即使你再信任一個人,如果其他人一個接一個地說他的壞話,你也會不由得對他產生懷疑。至少你會用懷疑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信任的人,去調查別人說的話是否屬實。

在前一節我們講過,君臣之間的信任是非常脆弱的。做臣子的一旦遭到君主的懷疑,輕則貶官流放,重則開刀問斬,被夷全族。即使你沒有真的造反,只要你被懷疑,那么就要成為政治屠刀下的祭品。在君與臣之間,在權柄的歸屬問題上,任何懷疑都會致命。

陳紀五

高宗宣皇帝太建四年(572)記載:(斛律)光雖貴極人臣,性節儉,不好聲色,罕接賓客,杜絕饋餉,不貪權勢。每朝廷會議,常獨后言,言輒合理。或有表疏,令人執筆,口占之,務從省實。行兵仿其父金之法,營舍未定,終不入幕;或竟日不坐,身不脫介胄,常為士卒先。士卒有罪,唯大杖撾背,未嘗妄殺,眾皆爭為之死。自結發從軍。未嘗敗北,深為鄰敵所憚。周勛州刺史韋孝寬密為謠言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舉。”令諜人傳之于鄴,鄴中小兒歌之于路。(祖)珽因續之曰:“盲老公背受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使其妻兄鄭道蓋奏之。帝以問珽,珽與陸令萱皆曰:“實聞有之。”珽因解之曰:“百升者,斛也。盲老公,謂臣也,與國同憂。饒舌老母,似謂女侍中陸氏也。且斛律累世大將,明月聲震關西,豐樂威行突厥,女為皇后,男尚公主,謠言甚可畏也。”帝以問韓長鸞,長鸞以為不可,事遂寢。

珽又見帝,請間,唯何洪珍在側。帝曰:“前得公啟,即欲施行,長鸞以為無此理。”珽未對,洪珍進曰:“若本無意則可;既有此意而不決行,萬一泄露,如何?”帝曰:“洪珍言是也。”然猶未決。會丞相府佐封士讓密啟云:“光前西討還,敕令散兵,光引兵逼帝城,將行不軌,事不果而止。家藏弩甲,奴僮千數,每遣使往豐樂、武都所,陰謀往來。若不早圖,恐事不可測。”帝遂信之,謂何洪珍曰:“人心亦大靈,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帝性怯,恐即有變,令洪珍馳召祖珽告之:“欲召光,恐其不從命。”珽請“遣使賜以駿馬,語云:‘明日將游東山,王可乘此同行。’光必入謝,因而執之。”帝如其言。

南北朝時期,北齊的左丞相咸陽王斛律光為人正直、節儉,不好聲色,不貪權貴。他帶兵打仗都與士兵同甘共苦,十分體恤下情。將士團結一心,出兵即勝,深為其他鄰國所忌憚。北周的勛州刺史韋孝寬為除掉斛律光,派人到北齊散播斛律光將要取代北齊做皇帝的謠言。北齊尚書右仆射祖珽權傾朝野,與斛律光是政敵,他聽聞此謠言,派人添油加醋地告訴齊后主,讓后主及早除掉斛律光。齊后主是個沒主見的皇帝,又問另一個大臣韓長鸞,韓長鸞是個明白人,及時勸阻了此事。

幾天后,祖珽又進宮面見后主,讓后主屏退了左右,只留心腹何洪珍在一旁。后主說:“之前你說斛律光要造反之事,我本欲下令逮捕斛律光,可長鸞說斛律光不會謀反。”說這話的時候,齊后主一定是心虛的,既愿相信斛律光是清白的,又怕萬一他真的造反。祖珽、何洪珍非常明白后主的心理,所以何洪珍說了一句狠毒又致命的話:“圣上您若本沒有除掉斛律光的意圖,那還倒好。現在您有過這種意圖而不決定行動,萬一走漏了消息,那可怎么辦呢?”意思是說,不管斛律光是真謀反還是假謀反,皇帝您有了要除掉他的想法,那他若知道了皇帝的這種想法,即使先前不反也會驚懼,非反不可了。齊后主的回答是“洪珍言是也”,就是非常贊同。

之后,祖珽又讓人誣告斛律光各種謀反跡象,坐實了他謀反的罪名。后主即設計,將斛律光騙入宮中殺之,其兄弟子侄都未能幸免。北周的君臣得知斛律光死了,高興得開了慶功宴。古之反間計屢試不爽,一擊即中。田單反間樂毅與燕惠王如是,陳平反間范增與項羽如是,韋孝寬反間斛律光與齊后主也如是。反間計的成功,就在于君臣之間信任的脆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门市| 县级市| 冕宁县| 沙坪坝区| 登封市| 旅游| 抚远县| 南丹县| 乌苏市| 疏勒县| 浙江省| 蒙城县| 西充县| 永清县| 手机| 平湖市| 武城县| 囊谦县| 财经| 闸北区| 抚远县| 延寿县| 湘潭县| 奉节县| 岢岚县| 湖口县| 溧阳市| 安平县| 梁河县| 雷波县| 甘孜县| 高唐县| 丰宁| 汪清县| 永济市| 历史| 越西县| 惠来县| 周宁县| 灵宝市| 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