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最偉大的力量(2)
書名: 羊皮卷:世界上最偉大的勵志書作者名: 卡耐基本章字數(shù): 5599字更新時間: 2016-05-26 16:41:43
大環(huán)境是指我們所生活的整個社會環(huán)境的發(fā)展水平、趨勢、性質(zhì)與狀態(tài)。也就是說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社會的物質(zhì)與文化是否繁榮,科技與信息是否普及等,這一切統(tǒng)統(tǒng)都是我們生活的大環(huán)境。
大環(huán)境的范圍極其廣泛,我們也必然在某種大環(huán)境下生活,很難脫離出來,但正是因為大環(huán)境所涉及的范圍太過巨大,所以讓生活在這些特定大環(huán)境中的個人很難選擇,更不能改變它。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就應該消極地逃避大環(huán)境,或者隨波逐流,因為可以通過點滴的努力,使我們所生活的大環(huán)境越來越好。
相對于大環(huán)境來說,小環(huán)境其實與我們實現(xiàn)夢想、獲得幸福有著更為密切的聯(lián)系,因為它所指的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所能切實接觸到的部分,比如家庭、學校、工作單位或者社區(qū)。而這一個個小環(huán)境對于每個人的影響才是最大的!
很顯然的是,一個從小受到了良好家庭教育,又在校風嚴謹、學習氛圍濃厚的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人,往往是知識豐富、彬彬有禮的人。這樣的人也無疑更加容易取得一定意義上的成功。相反,如果一個從小就受到各種不良影響,養(yǎng)成許多壞毛病的少年,長大后又進入以打架斗毆著稱的學校,他長大之后成為一個紳士的可能性就要大大降低了。
由此可見,小環(huán)境對我們的影響是多么重大,所以有時候成功或者幸福其實都很簡單,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小環(huán)境,一個有利于我們實現(xiàn)夢想的小環(huán)境!
幸運的是,在這些對我們有著無比影響力的小環(huán)境中,除了家庭以外,無論是受教育的場所也好,工作的單位也好,我們的朋友圈子也好,事實上,大多數(shù)小環(huán)境都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學校是將一個人從自然的自我培養(yǎng)成社會人的場所,在這里我們將學習到日后在社會上立足所需要的知識,并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提高自我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合乎邏輯的思維方式。更加重要的是,在學校中我們與同學、老師之間所進行的必需的溝通,還將幫助我們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并在一個“環(huán)境”中尋找到自己的位置。
與學校相比起來,工作單位將是伴隨我們時間更長、對我們的發(fā)展影響也更深的小環(huán)境。這并非簡簡單單地指我們所在單位的規(guī)模、文化、對員工的培養(yǎng)與鍛煉之類等對于自身的升值空間與能力培養(yǎng)相關的直接問題。因為事實正如本章的開頭所說的那樣,人是社會動物,即便學會了全身的本事,也幾乎不可能在絕對獨立的空間中去體現(xiàn)任何社會價值。而單位卻恰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平臺,這個平臺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身價值,體現(xiàn)自身價值,更可以幫助我們?nèi)ソ佑|更廣泛的社會。也只有通過這個平臺,我們才能不斷地去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大環(huán)境,不斷地去拓展自己所生活的小環(huán)境,為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比起工作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與我們自身的關系更為緊密,畢竟我們所感受到的生活,大多來自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所以我們的幸福感,也自然受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最大:和睦的家庭,整潔的庭院,寧靜的社區(qū),友善的鄰居,這一切不但可以更好地讓我們保持愉快的心情,放松身心,也可以幫助我們在獲得充分的休息之后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也許有的朋友會說,我們也希望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在一個欣欣向榮的行業(yè)之中,進入一家前途無量的公司,并且找到一個適合自己且發(fā)展前景良好的職位。還希望能住在高檔小區(qū),每個周末與友善的鄰居把酒言歡,可這一切真的太難了!尤其是工作與生活,這簡直讓我們頭疼。
其實恰恰相反,看似最難的工作與生活環(huán)境其實才是最容易進行選擇的!因為這一切所需要的只不過是你選擇一些朋友,進入一些“圈子”。
哈里與約克從小就是鄰居,后來又是同學,可在畢業(yè)之后兩個人在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上卻產(chǎn)生了分歧。
哈里為人穩(wěn)重,甚至有些固執(zhí)。他進入了一個普通的公司,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辦公室人員,每天正常上下班。他每攢夠一筆錢就為自己與自己的家庭添置一些必需品,慢慢地改善著自己的生活。
與哈里相比,約克卻更了解自己的價值,他相信自己并不比任何人差,只是需要尋找到一個更好的機會,僅此而已。
當然,約克并非是每天做著白日夢,等待著機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像哈里那樣被煩瑣的日常生活絆住了手腳,而是在積極努力工作的同時,用友善與微笑面對身邊所有的同事、鄰居。漸漸地,他的周圍聚集了許多朋友,無論是在社區(qū)還是在公司,他簡直成為了一位社交明星。
在他許多的朋友之中,總有一些比他更有學識的,這也讓他有了更豐富的信息渠道。而約克就利用每一個機會認真地學習他們的一切長處。再后來,約克為了進入更高級的圈子,甚至貸款買下了一套富人區(qū)的房子。他買這套房子的原因絕非是因為虛榮,而是他覺得多多地接觸那些“成功者”會讓自己學到更多有意義的東西。
哈里與約克的生活從此開始有了差距。而在以后的10年之中,哈里依然每天被瑣碎的生活圍繞,而約克卻在不斷地汲取著養(yǎng)分。
約克的鄰居們?yōu)榧s克的友善而感染,所有的人都與他成為了要好的朋友。這樣,每當約克遇到問題,他總會向那些經(jīng)驗豐富的導師請教。即便只是隨便閑聊,那些成功人士偶爾說出的一些話,也讓約克受益匪淺。隨著不斷地充實自己,約克慢慢學會了如同那些成功者一樣思考、一樣判斷,最終成功進入了本不屬于他的圈子。
10年之后,當哈里還在為自己是否要換掉破舊的汽車而頭痛時,約克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直升機。
當然,我所講的這個故事并不是要說明約克如何善于利用資源,如何為自己攫取更多的財富,它真正的意義在于當你進入了某個圈子,就往往意味著你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人們常說要想了解一個人的思想,只要去觀察他看什么書就可以了;要想了解一個人的情緒,只要看他聽什么音樂就可以了;而要想了解他是誰,只要看他身邊有什么樣的朋友就可以了!約克正是在完美地理解,并合理利用這條“選擇的權利”后才最終抓住了自己的夢想。
總之,環(huán)境往往決定著你的生活,我們也很難去“改變”環(huán)境本身。但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之中卻是可以選擇的。為了我們的夢想,應該盡量選擇那些適合自己的,對自己的成長有所幫助的環(huán)境,不然就很難尋找到我們所希望的幸福。
一點事后的思考
不論我們選擇什么,我們作出的一切選擇都必須建立在對自己、對生活的了解與準確認識上。
前邊,我們說到擁有選擇的權利,可事實上,許多的人都曾嘗試選擇,甚至是在生活面前不屈不撓地抗爭。但結果是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也許談不上失敗,可也并不成功——他們不但未曾真正抓住幸福,還為此付出了許多的代價。這又是為什么呢?
獸中之王獅子正在自己的王國中悠閑地漫步,滿意地欣賞著百獸在它那不可抗拒的王者風范前一一臣服。可正在它昂首挺胸、揚揚自得的時候,天邊卻飛來了一只麻雀,指著高高在上的一根小樹枝用充滿不屑的口氣說道:“你有什么可神氣的?你會飛嗎?就連那根樹枝你都夠不到,征服不了!”
獅子對于麻雀這樣的小東西都敢于挑戰(zhàn)自己的權威很不滿,他希望通過行動證明自己是當之無愧的百獸之王。于是他一次次地跳躍著,希望能夠到麻雀所指的那根小樹枝。可任憑如何努力,他也無法達到理想中的高度。
獅子發(fā)現(xiàn)這樣做很難有結果之后,決定換個方法試試。他開始沿著樹干一點一點地向上攀爬,可費盡了力氣也不過只爬上了一小段距離,離那根細弱得如同牙簽一般、正在隨風搖擺著的樹枝還有很遠。
就在獅子一次次摔倒的時候,麻雀卻僅僅只是撲扇了幾下翅膀就飛到了那根樹枝之上,居高臨下地看著獅子的窘相哈哈大笑。
可就在獅子已經(jīng)累得氣喘吁吁的時候,狐貍走過來悄悄在獅子身邊說了一句話。獅子聽了狐貍的主意點了點頭,又高聲朝著樹枝上的麻雀喊道:“你下來吧,我承認在飛行方面我不如你。”
麻雀聽到獅子認輸了,高高興興地飛到了獅子面前,可還沒等它開口說一個字,獅子就撲了上去一口吃掉了它。
很顯然,在與麻雀比賽的項目選擇上,獅子犯了錯誤。但與獅子相比,麻雀則錯得更加厲害,甚至根本沒搞清楚自己是誰!
所以我們在行使選擇的權利之前,一定要搞明白自己是誰,什么對自己有意義,自己又有什么優(yōu)勢或短處,最終作出那些“跳一跳能夠得著”的選擇。
每當我們作出一個選擇的時候,總會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不要讓這些去影響我們的判斷。真正應該被我們納入考慮范圍的只有兩條:一是這個選擇對我們本身是否有意義——不一定是現(xiàn)實的好處,不要理解得那么功利,而是它是否是我們真正想要的;二是這個選擇通過努力是否真的能變?yōu)楝F(xiàn)實。除此之外其他人的意見,我們只需要參考。
即便是這樣,我們也應注意到,那些別人或者因為經(jīng)驗,或者因為學識,或者因為掌握了我們所不曾了解的信息而形成的判斷或看法,對于我們并非全無意義!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人說十萬伏的高壓線摸不得,可是一位朋友卻偏偏選擇要試試。的確,他把握住了自己選擇的權利,但這個選擇無疑是不合適的,因為它全無意義,甚至還很危險——比那只挑戰(zhàn)獅子權威的麻雀的選擇更加危險!
如何讓我們盡量避免作出這樣的錯誤選擇呢?唯一的方法是作出更加準確的判斷,而要想作出相對準確的判斷,我們就必須盡可能多地去了解信息——準確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當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經(jīng)驗不足以幫助我們?nèi)娴厝シ治鑫覀兯鎸Φ膯栴}時,為什么不將別人那些已經(jīng)積累好的經(jīng)驗直接拿過來用呢?
這并不是要我們失去自我,處處由人做主,最終的選擇權利仍然應該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但東方有一句話說得好:“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掌握更多的信息總是沒有壞處的,不是嗎?
總之,選擇的權利是我們每個人生而就有的權利,也是我們心中最偉大的力量,請大家把握住它,當我們作出一個選擇時,我們一定要問問自己的內(nèi)心:它是否對我有意義?它是否可以被實現(xiàn)?如果我們在掌握到了足以幫助我們作出準確判斷的信息之后,最終作出了我們認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就努力地堅持下去!別人的意見只是參考,當所有人都認為你“不可能”的時候,請做給他們看!
發(fā)現(xiàn)身邊能幫助你的人
作為這個社會的一分子,沒有人可以與世隔絕。當人們不斷抱怨自己找不到正確位置的時候,其實都忽視了一個基本問題——如何正確對待身邊的人。
軟銀賽富基金的首席合伙人閻焱是財經(jīng)界著名的成功人士,他的經(jīng)歷充滿了傳奇色彩,是每一個年輕人都極為崇拜和向往的榜樣。
有一年,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米歇爾先生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受邀來到北大。這個外籍教師看上去平凡無奇,在眾多的訪問學者里也顯得非常低調(diào)。而閻焱卻和米歇爾成了好朋友。閻焱的談吐大方、思維靈敏,給米歇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兩個人時常在一起高談闊論。初到中國的米歇爾在生活方面并不適應,于是閻焱便熱情地幫助他,不厭其煩地為米歇爾處理了很多生活瑣事。
也許是兩個人特別投緣,也許是米歇爾發(fā)現(xiàn)了閻焱身上的閃光點,有一天,米歇爾忽然主動對閻焱說:“我覺得你應該去美國讀書,我可以幫你寫推薦信。”
閻焱聽后非常高興,便聽從了米歇爾的建議。之后,他很快就通過了托福考試,憑借著那封寶貴的推薦信,還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和四年的全額獎學金。
在美國的求學生活雖然艱苦,但有了米歇爾的幫助,閻焱終于順利地度過了四年留學生涯。
通過多年的積累,閻焱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yè)之后迅速進入到世界知名的投資集團,并逐漸開拓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番事業(yè)。在后來的回憶中,閻焱不止一次地說:“當我和米歇爾先生結識的時候,根本沒有想過他會成為我的貴人,并且改變了我的一生。在美國生活的時候,他經(jīng)常邀請我去他家做客,在生活和學習上都給予了我莫大的幫助。我畢業(yè)之后,他也離開了普林斯頓大學,但我們的友誼卻并沒有因此終止,它會像常青樹一樣,永遠地扎根在我的心底。”
當我們在平淡的生活里逐漸變得平庸時,當我們看到別人輕易取得成功而妒忌時,其實生活的機遇正在與你擦肩而過。那些改變你命運的貴人并不是高入云端,他們也是平凡的人,與你過著一江忠源是清末有名的風云人物,最大的成就就是和曾國藩一起創(chuàng)立了湘軍。但出身于書香門第的江忠源從小不務正業(yè),問題多多,讓父母大為頭疼,一直混到二十五六歲,還一事無成。一次偶然的機會,江忠源才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并改過自新,發(fā)奮讀書,終于得中舉人。
中舉之后,江忠源便想謀取一份差事,但他名聲不好,大家都不大愿意跟他來往,所以,在京城里晃蕩了很長時間,始終沒有找到很好的門路。
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黎樾喬的出現(xiàn)為他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黎樾喬本人雖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他交友甚廣——江忠源認識了他,就等于一只腳已踏入了成功人士的行列。黎樾喬本人對江忠源也很是欣賞,兩人一見如故,無所不談,很快就成了至交好友。當黎樾喬了解到江忠源的窘境后,便有意幫他一把,于是帶他四處拜會當時的名人,希望能助他一臂之力。而兩人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曾國藩府上。
這樣一來二去,曾國藩漸漸注意到了江忠源。一次宴會上,曾國藩問旁邊的黎樾喬,常和他一起來的那個人是誰。黎樾喬趕緊說,他叫江忠源,湖南邵陽人。曾國藩很感興趣,于是把江忠源叫到自己身邊,與他交流了一番,賓主談話非常活躍。曾國藩見江忠源毫無掩飾,胸襟坦蕩,認為此人必能建功立業(yè)。
宴會結束后,曾國藩悄悄對黎樾喬說:“江忠源心無雜念,一心報國,他日必能成大事。”
黎樾喬聽后很是高興,問道:“您為什么這么說呢?”
曾國藩說:“察其言,觀其行。不過,你以后要勸勸他,像他這樣的人雖然能成大事,結局恐怕不會很好。”
曾國藩對江忠源的評價傳遍京師,雖然聽者大多不敢茍同,但人們卻在吃驚之余有幾分羨慕,不知江忠源為何入了曾大人的法眼。自此,江忠源逐漸走入了清朝的政治主流,最終成為湘軍創(chuàng)建者之一。
記得有位名人曾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這話用在江忠源身上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其實就連曾國藩本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想當初,曾國藩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一開始還算順利,連中秀才、舉人,但進京后,曾國藩就傻眼了,誰也不認識的他連考了幾次,均不理想。心灰意懶之下,曾國藩便想離開京城。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見到了當時的主考官穆彰阿。交談之下,穆彰阿對曾國藩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認為此人胸有城府,來日有可能為國家建功立業(yè)。經(jīng)此一舉,曾國藩便頻繁去穆彰阿府上拜會,一來二往,兩人關系日益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