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最偉大的力量(1)
- 羊皮卷:世界上最偉大的勵志書
- 卡耐基
- 5678字
- 2016-05-26 16:41:43
《最偉大的力量》是一本激勵自我的經典之作,曾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行銷世界各國。
本書將幫助讀者朋友們發掘自己內心深處所潛藏的偉大力量——選擇的力量,并教你如何運用這種力量去追求幸福的人生。
發現它,最偉大的力量
無論平凡還是出眾,富有還是貧窮,健康還是疾病,總之任何人的心中其實都有著一種偉大的力量。一旦能夠充分而恰當地運用這種力量,我們就可以遠離失敗的痛苦,尋找到自己心靈的平和與幸福。
這種力量是偉大的,甚至可以被說成是通往幸福與成功的基石。可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卻并沒能發現這些本就存在于我們體內的力量,沒有察覺自然也更談不上應用。就這樣,我們白白浪費了上帝賦予我們的能力,也就這樣在懵懂無知中浪費掉了我們的一生。
所以,盡快去發現它們,了解它們,合理地使用它們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可問題是說了半天,這種偉大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呢?
別著急,請朋友們先聽我講一個故事:
一位四處漫游的旅行者偶然來到了一處荒僻的小村莊請求借宿,純樸的村民接待了他。在一夜充分的休息之后,旅人起床準備梳洗一番,再去見那些好心的村民。他來到村外的河邊,從懷中摸出了一面小鏡子掛在樹上,自己就去河邊開始洗漱。可就在這時,一位前來邀請他去與村民一起共進早餐的少女來到河邊。她沒有發現水邊的旅行者,卻看到了掛在樹上的鏡子。因為村子太過封閉,少女并不知道樹上那個光閃閃的東西是鏡子,她看到的只是自己面前有一位美麗的陌生人。
少女大吃一驚,仔細觀察了鏡子一會兒后,被鏡中人的美麗深深震撼,嫉妒之心涌起,哭著跑回了村子,并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哥哥。女孩兒的哥哥趕忙跑到河邊,可他看到的卻并不是少女,而是一位強壯的青年。哥哥同樣大吃一驚,出于本能地對著自己面前的人做出威脅的表情。可誰知鏡中人竟然在哥哥威脅他的同時,也做出了同樣的表情……
就這樣,村外有“奇怪的人”的消息在村中迅速傳開。老人、孩子、男人、女人,村中的每個人都在鏡子中看到了屬于他們的奇怪景象。一時之間惶恐、困惑、興奮、悲傷、喜悅、憤怒,各種各樣的情感伴隨著人們的議論回蕩在他們的心里。直到那位旅行者歸來,發現一面鏡子竟然引出了這么大的麻煩,很是吃驚,連忙向眾人解釋了鏡子的功用。村民們這才知道自己看到的“麻煩”不過是自己,這才在一陣笑聲中陸續散去,村莊歸于平靜。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問題:人們在生活之中總是會被各種各樣的“小問題”所干擾,這些小問題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影響我們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長此以往,我們的人生就在這樣不斷地被打擾、不斷地猜測與疑惑之中消逝了。而我們自己除了失去了最初的平靜,并未換來任何有意義的東西。
試問這樣的人生怎么可能得到幸福?
了解了這些,我們終于可以回答最初的那個問題了,那份潛藏在我們心中的偉大力量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我們在問題面前擁有作出選擇的權利!
大家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比如下星期需要參加公司組織的酒會,我們是否應該穿禮服呢?現在的禮服款式是否過時?今年的身材尺碼與去年是否相同?好不容易在商場找到了一件非常可心的禮服時,它的價格又是否偏貴?
大家看,隨便一件小事兒就會給我們帶來許許多多的問題,而擁有這些問題恰恰證明了我們仍然在生活。或者說這些的確是生活帶給我們的問題,卻也正是生活賦予我們每個人的權利。
總之,我們面對問題的時候該做的,或者能做的不過是判斷,進而選擇:要么去愁眉苦臉地承受生活帶給我們的無窮無盡的煩惱,要么積極主動地去享受生活賜予我們的無限的選擇權!
具體選擇哪個,由你做主!
選擇的權利在你手中
我們無法去決定天晴還是下雨,但我們有權利享受現在的好天氣;我們不能決定人生的長度,可是我們應該好好地把握現在……所以面對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把握住自己選擇的權利。
在客觀事實相同的情況下,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問題所產生的看法也就會不同。而由此更會引發我們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情緒或狀態。所以有些時候,我們應該跳出傳統的眼光,用一些新的方法去看待老問題,這樣也許會發現我們一直忽略的生活中那些點滴的快樂,或隱藏在事實背后的成功契機。
總之,求學、就業、情感、家庭,生活帶給了我們方方面面的壓力,這些壓力永遠伴隨著我們。但請記住,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事物也絕非可以用簡單的對錯好壞來判斷,正如叔本華所說:“事物的本身并不影響人,人們只是受到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中途島海戰時,日本的航空母艦艦載機應用了一項很優秀的設計技術,既可以掛載魚雷對水面艦艇進行攻擊,又可以掛載炸彈實施對陸地目標或者水面艦艇的攻擊。可正是這一公認的可以極大拓展飛機執行任務范圍的技術,卻成為了日本在中途島海戰,甚至是“二戰”時期整個太平洋戰場失利的重要導火索,而這一切的起因只是因為一個人的“失控”。
當時,日本的南云中將率領著由4艘航空母艦、260多架艦載機,以及其他作戰艦艇17艘所組成的“第一機動編隊”對美軍的中途島基地發動了攻擊。
在第一波108架飛機的攻擊之下,中途島上的守軍遭受了相當大的損失。緊接著南云中將又下令實施第二波的攻擊任務,并要求原已經掛載上魚雷的第二波飛機重新改裝炸彈去執行這一攻擊任務。可就在這時,日本的偵察機發現了美軍艦隊正在接近,南云卻又命令剛剛換下魚雷的第二波飛機重新卸載炸彈,再把魚雷裝回去以便對美軍艦艇實施攻擊。
就這樣,由于南云那猶豫不決而又反復無常的指揮,造成日軍航空母艦上的甲板工作人員不得不反復地更換著飛機上所掛載的武器,根本沒有時間把卸下來的炸彈和魚雷收入庫房。一時之間日軍的航母上炸彈、魚雷,甚至是引信到處堆積,亂成了一團,這個時候別說是美軍的攻擊,恐怕就是有人扔個煙頭,都很可能讓日本航母沉入海底。而美軍的攻擊恰恰在這個時候到來了!
中途島一戰最終的結果是美軍以損失一艘航母的代價擊沉了日軍四艘主力航母,許多日本的王牌飛行員甚至是被活活燒死在了正在更換武器的飛機之中。這一仗徹底改變了日美兩軍在太平洋上的實力對比,日軍也從此喪失了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戰略主動權。
日軍艦載機的炸彈也是可以攻擊水面艦艇的。既然如此,何必非要去換魚雷?所以對南云中將反復更改命令的最合理解釋只能是他被巨大的心理壓力擊垮了,糾結于如何選擇,已經完全喪失了準確判斷局勢的能力。
總之,伴隨著生命,上帝還賜予了我們許多其他禮物,而選擇的權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我們一定要去努力地發現它、了解它、利用它,在關鍵時刻把握它,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打開那扇通往幸福或成功的大門。當然,為了作出選擇,我們需要調動自己的智慧、勇氣、經驗、知識……但切記,這一切都不過是我們最終作出選擇的參考,而最后的選擇權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說到把握自己選擇的權利,大家知道嗎?1904年的圣路易奧運會上,體操運動員喬治·埃塞爾拖著一條木制的假腿獲得了兩塊金牌、一塊銀牌和一塊銅牌。而在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上,獲得女子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三項短跑比賽冠軍的美國運動員威利瑪·魯道夫小時候患有嚴重的小兒麻痹癥,7歲時才開始學習緩慢蹣跚地走路。
當然,我并不知道他們在奪得冠軍之前對最終被他們收入囊中的金牌抱有多大希望,但在他們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一定受到過許多來自他人“善意”或者“惡意”的勸解。畢竟,無論是通過經驗、知識、智慧,甚至是常識來判斷,這兩位運動員都絕對沒有成為奧運會冠軍的可能——一點都沒有!他們的問題在絕大多數人看來根本就不是通過勇氣、決心或者持之以恒的毅力可以解決的,但是他們卻做到了!
如果在有人善良地勸他們放棄、有人刻薄地諷刺他們不可能成功的時候,他們真的放棄了自己的選擇,恐怕奧運會就會失去兩位偉大的冠軍,奧運會的歷史之中也將失去幾個永恒的經典瞬間吧?
所以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一定要記住,一切依據都不過是我們作出判斷與選擇的參考,真正的問題并不是你選了什么,而是你選了還是沒選!選擇的權利在你的手中,握緊它,千萬不要放棄。
選擇你的幸福方向
在人生的道路上,請去選擇那份屬于你們自己的幸福,千萬不要被雜七雜八的問題困住你前進的腳步。
在南美洲的叢林中有一個莊園,雖然不是很大,卻也足夠莊園主每天享受錦衣玉食的生活了。
可這位莊園主卻天天害怕失去自己的財富,因而日日長吁短嘆,最后甚至發展到了經常做噩夢的程度,在夢中他失去了自己的一切,成為了一位一無所有的人,就如同他手下的那些奴隸一樣,吃不飽,穿不暖,一旦犯了錯誤還要忍受可怕的鞭打。
就這樣,莊園主的精神越來越不好,噩夢發作得也越來越頻繁,他更加愁眉不展,每天坐臥不安,生怕一到床上就會再次去經歷那些可怕的場景。
同一座莊園里有一位老年的奴隸,因為歲數太大了干不了什么重活兒,所以吃得比那些年輕的奴隸還要更差一些,每天結束了一天的勞動都累得要死,可也正因為這樣,他總是睡得很實,甚至還會做一些美夢。在夢中他過著主人一樣的奢華生活,有漂亮的衣服,有可口的食物,甚至還有美麗的妻子……老奴隸每天都盼著夜晚趕緊來臨,好讓他繼續重溫那國王一般的生活。
現在的問題是他們兩個誰更幸福一些?是錦衣玉食的莊園主還是一無所有的老奴隸?是生活在極大恐懼與不安中惶惶不可終日的莊園主,還是每個清晨都有新的希望——一天勞動之后可以美美地做一場夢的老奴隸?
實話說,不能說那位莊園主是幸福的,他的身體、他的精神在這不斷的折磨之中漸漸消耗,沒有一日快樂,這如何能叫作幸福?可也不能矯情地去說那位老奴隸是幸福的,因為很顯然,他雖然有一個讓他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的夢,但他畢竟還是吃不飽,穿不暖,日日勞作卻一無所有,他的夢想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現實。
所以關于那個他們誰更幸福的問題我也回答不了,但莊園主的不幸來自他沒有選擇對幸福的方向,而那位老奴隸在艱苦的日子中尚能享受到些許美好的夢境則是因為他擁有了自己希望中的夢想。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選擇的正確也許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狀況,而這種改變卻并不僅僅發生在“感受”中,對現實的改善也同樣有效:
表現主義繪畫大師克利(1879-1940)的父親是一位音樂教授,母親則與父親職業相關,她是一位歌唱家。
在這種家庭環境的熏陶之下,克利從小就對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廣泛的愛好使他的專注并不像父母一般僅僅局限于音樂,除了家傳的音樂天賦以外,文學和繪畫也讓小克利著迷。
雖然小克利具有多方面的藝術天分,但畢竟他父母都是音樂方面的專業人才,所以克利在音樂學習方面有著其他藝術領域不可比擬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優秀的家庭教育,加上天資與勤奮,讓克利在11歲那年就應邀參加了偉大音樂家巴赫作品的演奏,并且一舉成名,成為了當時名動一時的小提琴手。
看到這一幕的父母自然是欣慰于自己的家族事業后繼有人,可令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克利開始越來越迷戀繪畫,最后簡直到了著魔的程度。那色彩斑斕的世界吸引著他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創作,一直也不肯放下手中的畫筆。
這還不算,在克利18歲那年,從小到大長期的文學積累讓他又展示出了驚人的詩歌創作才能,照著這個勢頭發展下去,克利成為一位畫家或者成為一位名噪詩壇的詩人都大有可能。
如果一般人擁有克利這三種藝術天分中的任何一種,恐怕都要感謝上帝賜予自己如此難得的禮物,可當這三種天分同時出現,帶給小克利的卻是無盡的痛苦: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該走上哪條道路,在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他迷失了。
在彷徨猶豫了許久之后,克利最終感覺到自己不可能放棄繪畫,于是不顧父母的反對,進入了慕尼黑皇家學院學習繪畫。可從小所受的音樂方面的熏陶,再加上對自己打碎父母夢想的愧疚感又促使克利在學習繪畫的同時不斷地思索著音樂與繪畫各自的藝術特點,希望找到這兩種藝術形式之間的聯系紐帶。
可通過整個大學時期的思索,克利卻近乎絕望了,他發現音樂與繪畫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音樂通過旋律與節奏表達,以聽覺感受;可繪畫則通過結構與色彩表達,以視覺感受。尤其是克利所喜愛的古典音樂與他所學習的現代繪畫,這兩者更是無一絲聯系。
就這樣,大學畢業之后的克利越發痛苦,為了擺脫這種精神上的折磨,他甚至離開了德國,去往藝術氣息更加濃厚的意大利,希望在那里尋找自己心中問題的答案。
在意大利的克利反復思索,不斷比較,最終,父母的深刻影響讓他感覺到自己也許還是與音樂更有緣分。就這樣,他再次放棄了繪畫,重新拿起了自己的小提琴,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7歲那年,他還娶了另一位音樂家為妻。
如此看來,克利的人生軌跡仿佛已經被注定了,他一帆風順的音樂事業,全部家庭成員共同的興趣,音樂方面過人的天賦,這一切組合在一起,克利注定成為一名音樂家。
然后,就在克利在音樂事業上達到巔峰的時候,他突然找到了那困擾了他許多年的問題的答案:音樂與繪畫的相通之處。
原來,在兩方面都取得很高造詣的克利突然想到,無論表現方式有多么不同,技巧有多么大的差別,繪畫與音樂都有著自己的基本構成元素,那就是“聲音”和“色彩”。
在黑暗中捕捉到了一絲曙光的克利果斷地放棄了蒸蒸日上的音樂事業,轉而開始了對藝術理論的研究。在廣泛閱讀和長期思考之后,他又進一步發現了繪畫的色彩中有明顯的節奏感——這正是音樂的元素;而音樂的旋律中又包含著色彩,這色彩就是音樂所表達的情感。
找到方向的克利重新拿起了畫筆,開始創作一種富有詩意的、純凈的,甚至是帶有明顯音樂性的繪畫作品。又經歷了十多年藝術上的積淀,他最終從一位音樂家轉變成為了表現主義繪畫的大師。
大家看,克利的天分讓他擁有許多選擇,可因為不知該如何選擇,這些人人羨慕的天分卻讓克利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時時折磨著他的神經。可也正是因為最終克利作出了自己的選擇,才到達了幸福與成功的終點。
所以我們每個人也都應該如同克利那樣,去判斷自己到底希望得到什么,然后選擇好一條通往自己夢想的途徑,堅持地走下去。
選擇你的環境
一個人,他也許有很強的獨立性格,自信甚至有些自大的個人英雄主義,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人是社會的動物,所以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有在社會生活之中才能實現我們的夢想并取得成功。
我的朋友,也許你已經選擇了一種適合你的幸福生活,可問題是如何才能成功實現心中的夢想呢?
我們身邊的社會環境可以被分為大環境與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