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FBI說:一切從心開始(5)
- 誰都不敢騙你:FBI教你一分鐘識破謊言
- 移然
- 4780字
- 2016-05-25 14:30:01
接受別人特別的習慣
在電影《愷撒大帝》中,龐培嘩眾取寵地在街上游行。愷撒對克拉蘇說:“看吧,那就是龐培最特別的習慣?!笨死K卻轉頭對愷撒說:“你愷撒難道就沒有一些特別的習慣嗎?用婚姻擺布政治,這不就是你特別的習慣嗎?”每個人都有與別人不同的一面,有一些特別的習慣,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想要獲得別人的好感和支持,就要懂得尊重別人特別的習慣。
把債券賣給銀行行長
安東尼·提莫克是個窮牧師的孩子,18歲的時候從菲利普斯學院畢業,沒有任何家庭背景。上進的小伙子希望憑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片天地,使家人過上好日子。
剛開始的時候,他只能做勤雜工,替一個商人打工,做一些雜活兒,每個星期的薪水只有一塊半,勉強維持溫飽,不過他做得比其他人都勤奮。
老板看他是個討人喜歡的小伙子,就讓他去銷售鐵路公債券,希望能幫他改善一下生活。安東尼很高興,并且迅速找好了銷售的對象——銀行行長摩西。
想要把公債券賣給摩西,那首先就得和他認識。可是安東尼只是個打工仔,和位高權重的銀行行長沒有任何交集,該怎么辦呢?
安東尼爭取了很多次,終于得到了一個進入行長辦公室和摩西說兩句話的機會。他信心滿滿地朝著辦公室的方向走去,同時在心里不停地默念著早已想好的開場白。
他剛走到摩西的辦公室門口,忽然聽到摩西無比煩躁的、近乎咆哮的聲音:“說正題,說正題呀。”
站在摩西對面那個由于緊張而顯得有些窘迫的人顯然已經找不到正題了,他結結巴巴地把一句話重復了三遍,盛怒之下的摩西直接把這個人趕出了辦公室。
接著,摩西向安東尼點頭,示意他可以過去說事情了。安東尼走了過去,從口袋里掏出公債券放到摩西的辦公桌上,說了一句:“97美元?!?
摩西感到有些意外,看了安東尼一眼,問道:“你的老板是誰?”
“托馬斯先生?!卑矕|尼回答。
“那么銷售這些公債券他給你多少回扣?”
“0.25%,先生?!卑矕|尼又答。
“這點回扣太少了,你回去,問他要足1%的回扣,如果他不肯給你,那么我來替他付!”
就這樣,安東尼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賣掉了手上的公債券。不僅如此,他還成了當時聲名顯赫的銀行行長摩西的朋友,在以后的事業中,得到了摩西的很多幫助。三年之后,安東尼通過努力成了百萬富翁。顯然,在這件事情中,人脈的積累比他簡單地賣掉一些公債券要有價值得多。
看到別人的習慣
在第一次與摩西的見面中,憑借敏銳的觀察力,安東尼在很短的時間里發現摩西是一個非常討厭別人啰唆的人,像那種詞不達意或者絮絮叨叨半天說不到正題上的人,肯定會讓他暴躁。這個習慣摩西身上體現得很強烈。
認識到這一點后,安東尼直接上去就報了價,省去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縟節,甚至連問候都省去了。如果是別人,也許會覺得安東尼不懂禮貌,惹人討厭,但這樣的簡潔卻迎合了摩西特別的習慣,這個說話一點兒也不浪費口水的小伙子就這樣贏得了銀行行長摩西的好感。此后,摩西還陸續從安東尼這里購進了很多公債券,并給他介紹了很多朋友,這也是安東尼能在短時間內成功的原因之一。
人與人不同,習慣也不盡相同,甚至有的習慣是你難以忍受的。對于別人那些與自己不同的習慣,聰明的人懂得容忍,智慧的人懂得發現并接受,遲鈍的人只會遵照自己的習慣來辦事。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能讓別人產生強烈的好感,而有的人一出現就惹人討厭。
揭人勿揭短
打人不打臉,揭人勿揭短,每個人都是要面子的,都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長處,而把自己的短處深深地藏起來。別人拼命想隱藏的東西,你偏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揭露出來,那么就要小心了,對方很可能記仇。就算你們是再要好的朋友,也可能成為冤家對頭。
要個官來做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低微,當過和尚要過飯,也曾和一幫窮朋友在長蘆花的野地里用瓦罐煮些偷來的東西吃。有一次,大家餓極了,不等食物煮熟就爭搶起來,結果把瓦罐打破了,湯水灑了一地。大家哪顧得了這些,蹲下來把撒在地上的青皮黃豆和紅辣椒都撿起來吃了。
這件事情當時的窮朋友們都知道,可是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慢慢地開始避諱起這些事情,曾經吃苦,曾經命賤,這些都成了他不能觸碰的隱私。
朱元璋早年的一個乞丐伙伴聽說他做了皇帝之后,想找朱元璋,看能不能謀得一官半職。想好之后,這個乞丐就去了。
見到朱元璋后,乞丐三呼萬歲后就直接問朱元璋要官做。因為時間隔得太久了,朱元璋一下子沒想起來這個人是誰,于是就問:“你是誰???開口就問我要官做,那么你有什么本事呢?要知道我們大明朝的官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乞丐心里暗想,難道朱元璋做了皇帝就不認人了,故意推托?于是他說道:“皇上啊,您不記得我了?當年我們一起要過飯,一起給人家放過牛啊。那時候我們一起做壞事,每次逃跑你都比我跑得快,挨打的總是我。有一次我們一起去偷豆子,有了豆子卻沒有鍋,只能用瓦罐來煮豆子吃??墒侵罅税胩於棺佣疾皇?,您那時候餓極了,端起瓦罐就要吃豆子,我不答應,您就搶奪瓦罐,結果一頓拉扯,把瓦罐打爛了,豆子撒了一地。皇上您也不嫌棄,蹲在地上就撿來吃,卻不小心把紅草葉都吃進去了,葉子哽在喉嚨里出不來也咽不下去,把您給折騰哭了。最后還是我給皇上出的主意,讓您把青菜葉子在手里揉成一個小團,一口吞下去,才把紅草葉帶下去的?!?
官沒做成反丟命
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此人竟然絮絮叨叨地說這些事情,真是太讓人難堪了。朱元璋大吼道:“夠了,大膽刁民,竟敢編這等故事來騙朕,朕哪里會有諸如你這樣整日偷雞摸狗的朋友?又怎么會有這些不光彩的事情?”
罵過之后還不解恨,朱元璋命人將這個乞丐拖出去斬了,罪名就是造皇帝的謠!
可憐的乞丐到死都沒想明白,自己是怎么得罪了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貧寒,父母兄長均死于瘟疫,幼年時孤苦無依。他在當皇帝之前,有過許多經歷,懂得民間疾苦,這也為他之后管理天下奠定了基礎。但是江山坐穩之后的朱元璋漸漸顯示出他性格中極端的一面:一方面,他希望手下的人能吃苦,他把當年自己所吃的苦當作教訓、當作激勵人向上的動力來講,教育大家要勤儉節約,時刻不要忘記天下百姓;另一方面,他又非常忌諱有人主動提起他從前的事情,不管是要過飯,還是當過和尚,所以這個時候找上門來卻不知道怎么說話的乞丐自然撞在了槍口上,哪壺不開提哪壺,朱元璋最不愛聽的就是誰說他當過叫花子,乞丐卻說起來沒完沒了,自然就把命搭進去了。
我們可能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而知曉一些秘密,或者無意中看到、聽到別人不愿讓人知道的事情,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因別人有把柄落在你手里而沾沾自喜,更不要在有求于別人的時候或者因為私人恩怨將別人的秘密或短處揭發出來。俗話說,兔子急了也會咬人,當你真的揭出對方最隱私的東西時,可能會引起對方極大的憤怒,后果不堪設想。
給別人恰如其分的贊美
如果我們很自私,一心想從別人那里得到些什么,又完全不考慮別人感受的話,我們就不會給予別人一點點快樂,一點點真誠的、恰如其分的贊美。如果我們氣量很小,那么我們最終會不可避免地失敗。
贊美女傭
肯特太太原來的女傭告老還鄉了,她準備聘用一位新女傭。當她找好人選之后,就打了個電話給這個女傭原來的雇主,詢問一些情況,可是原來的雇主對這個女傭的評價是貶多于褒。
女傭來的那天,肯特太太對她說:“我打過電話給你之前的雇主,她說你這個人老實可靠,而且做得一手好菜,唯一的缺點就是家務方面比較外行,有時候會把家里弄得臟兮兮的。我想她的話也未必可信,我覺得你一定能夠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條?!?
結果當然是主仆二人相處得很愉快,女傭真的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而且工作勤奮,那一手好菜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肯特太太當時給予新女傭的不是肯定和贊揚,而是照前雇主說的那樣先去指責的話,這個女傭的工作態度就不會那么認真,主仆二人也會產生難解的心結,更不可能像朋友一般相處了。
肯特太太這樣的策略很高明,當你想要矯正某個人的缺點時,不妨反過來贊美他的優點,這樣他會更樂于迎合你的期望,進行自我矯正。
這個世界上,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地位高的人還是地位低的人,只要他們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贊美,都會維護這份榮譽,生怕辜負了別人,詆毀了自己。
恰如其分的贊美不但會讓別人感到自豪和高興,而且能讓你從別人那里獲得好感、友誼、支持和幫助。
真誠的贊美
查爾斯·施瓦布是在20世紀初年薪即超過100萬美元的人,他是在1901年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選拔人才的時候,被定為美國鋼鐵公司的第一任總裁。當時的施瓦布只有38歲,可以算得上年輕有為了。
為什么鋼鐵大王會看上施瓦布呢?因為施瓦布是天才嗎?不是這樣的。那么是因為他對鋼鐵的制造有著特殊的見解或有非常出色的技術能力嗎?事實上也不是。施瓦布自己也承認,他手下有很多人對于鋼鐵的知識要比他豐富得多。
那么施瓦布能拿到那么高的薪金,究竟是因為什么呢?
原來他有一套和別人相處的本領。他曾經說過:“我認為我能夠使員工振奮起來的能力是我擁有的最大資產。而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恰如其分的贊賞和鼓勵。再也沒有比批評更能抹殺一個人的雄心了。我從來不批評任何人,我贊美鼓勵別人的工作。說實話,我喜歡贊美,討厭挑錯?!?
施瓦布就是這樣一個樂于稱贊的人。正是因為這樣,他手下的員工做事情都很賣力,而他周圍的朋友也很喜歡他。他那顆樂于贊美別人的心為他贏得了友誼,也贏得了財富。
真誠且恰如其分的贊美也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成功的秘訣之一。有一年,他的合伙人貝佛在南非做一宗買賣,由于判斷失誤,使公司損失了100萬美元。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按理說洛克菲勒應該大大指責一番。可是他知道貝佛已經盡力了,何況事情已經發生,指責沒有絲毫用處。于是洛克菲勒選擇了另外的方式,他贊揚貝佛道:“感謝你為我保存了投資金額的60%。這已經很棒了,至少我們還有那么多的資金可以做下一筆生意,不是嗎?我覺得我們不可能每次都這么幸運的。”
正是因為洛克菲勒的贊揚,貝佛擺脫了失敗的沮喪,及時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要是洛克菲勒不懂得寬慰人心,而是針對那100萬的損失大發雷霆的話,貝佛可能會帶著沮喪和自責離開。但離開又有什么作用呢?損失的錢已經不可能回來了,何必再損失一個好助手呢?
贊美換來的動人微笑
年輕人維克因為真誠的贊美為自己換來一個動人的微笑,這樣的微笑充滿著友情和美好,是積極的力量。
有一次,維克在美國紐約某條街上的一家郵局排隊,他要寄一封掛號信。維克發現那位專門管掛號的工作人員似乎很不耐煩,不是因為碰到了煩人的顧客,而是因為稱件、賣郵票、收錢、找零錢、開收據……這些動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工作的激情已經被磨滅了,剩下的只有不耐煩的情緒。
維克對自己說:“我要使這位兄弟喜歡上我。”很顯然,做這樣一份每天面對千萬張臉的工作,那位郵局工作人員估計很難再喜歡上什么陌生顧客了吧,維克要獲得他的好感,必須說一些好聽的話。
于是維克問自己:“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欣賞的地方嗎?”有時候,這個問題并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特別是面對陌生人的時候。但是維克很快從對方身上發現了令人欣賞的地方。
當排到維克的時候,他很熱情地對這個工作人員說:“我真希望有你這種頭發?!?
對方抬起頭,表情有些驚訝,隨后露出了一絲微笑。“嗯,其實這已經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彼t虛地回答。
維克對他說,雖然他的發質失去了一些光澤,但是仍然很好看。這番話讓對方感到很高興,他們在整個寄件的過程中愉快地交談著。最后,這個工作人員告訴維克,有相當多的人稱贊過他的頭發。
后來,維克講起這段經歷的時候,有人問他:“你想從那個人身上得到什么呢?”
是啊,維克想得到什么呢?他又能得到什么呢?將寄件的速度加快?還是免費得到幾張郵票?
顯然都不是。如果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想從中得到什么,我們就不能帶給別人任何快樂了。
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肯定,因為這些肯定能帶給人一種存在感,而贊美就是肯定最好的形式。給別人恰如其分的贊美,這既不需要花錢,也不會費掉多少力氣,還能夠給別人帶去快樂,鼓舞人向上,同時贏得別人對你的好感,這樣的事情,何不多做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