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王陽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廣西戡亂(2)
- 知行合一王陽明(全集)
- 度陰山
- 4829字
- 2016-06-01 17:38:32
這還沒有完,張璁和桂萼抱著“除惡務盡”的人生信條,開始清整翰林院。翰林院一直以來是出產(chǎn)皇帝秘書和內閣成員的人才庫,張璁絕不能容許這里有楊廷和的勢力。清整的方式是:對翰林院官員進行考核,考官自然是他。幾天后,二十多名翰林院官員沒有通過考核,按規(guī)定被清出翰林院。一批人離開翰林院后,又一批張璁指定的人進入翰林院。如果一切順利,將來的年代里,內閣將全是張璁的人馬。
張璁和桂萼的凌厲發(fā)展讓朱厚熜警覺起來,他絕不允許有第二個楊廷和出現(xiàn)。張璁很快接到通知:交出首輔的位子給費宏。
費宏是老大不愿意,但在朱厚熜的淫威下只好硬著頭皮上。結果可想而知,幾個月前的故事重演:他再被張璁和桂萼聯(lián)合楊一清排擠出內閣。1527年農歷二月,楊一清再度成為首輔。張璁和桂萼當面笑臉相迎楊一清,背后卻舉起了刀子。然而,他們的刀子才舉了一半,注意力就被另一件事吸引過去了。這就是“姚鏌事件”。
姚鏌是1493年的進士,曾在廣西做官,成績斐然。1522年“大禮議”進入高潮時,身為工部侍郎的他傾向于張璁和桂萼。這次站隊給桂萼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快他就成了張璁、桂萼的鷹犬。1525年,廣西地區(qū)局勢不穩(wěn),朱厚熜要人去巡撫,桂萼馬上就想到了姚鏌。因為看上去,姚鏌是當時最合適的人選,他有在廣西的行政經(jīng)驗,了解當?shù)厍闆r。所以,姚鏌很快被任命為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并擔任兩廣巡撫。
廣西局勢不穩(wěn),全因為田州的領導人岑猛。廣西是個諸多少數(shù)民族聚居之地,而且遠離明帝國的權力中心北京,在這種少數(shù)民族的地區(qū),明帝國執(zhí)行的是歷代王朝的“土官”政策。“土官”是相對于“流官”而言,是中央政府封賜的獨霸一方的能世襲的官員或統(tǒng)治者。
在廣西諸土著民族中,岑氏勢力最大,堪稱是當?shù)赝林耐踔型酢a献苑Q是東漢建立者劉秀的后代。朱元璋建明后,岑家當家人岑伯顏主動獻出他的地盤田州向朱元璋表示效忠。朱元璋為了嘉獎他的熱情,設置田州府,岑伯顏則為知府。岑家不但有家族衛(wèi)隊,還對表面上效忠明帝國的田州軍隊有唯一的指揮權。所以說,岑氏家族就是個隱蔽的割據(jù)軍閥。一百多年后,岑氏傳到第五代岑猛這一代。岑猛本是他老爹的第二子,沒有繼承權,但他用謀殺父親的手段取得了繼承權。朱厚照統(tǒng)治的初年,岑猛用重金賄賂劉瑾取得成效,于是,他被任命為田州知府,成為田州貨真價實的領導人。
和他的祖輩不同,岑猛野心勃勃,他想擴展自己的勢力統(tǒng)治整個廣西。在大肆賄賂北京的特派員后,他幾乎吞并了周邊所有土著居民的地盤。北京政府對這種情況一無所知,因為那些特派員封鎖了消息。江西匪患嚴重時,岑猛發(fā)現(xiàn)這是擴充軍隊的好機會,他聲稱要去剿匪而大肆擴招士兵。當?shù)卣畬︶偷男袨楸硎举澷p,但岑猛也提出條件,那就是剿匪過后,他需要更大的官職來增強他的權威。可剿匪結束后,明帝國的官員沒有兌現(xiàn)承諾。岑猛大失所望時,心懷怨恨。他把他控制的行政邊界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推移,有些警覺的官員立即出面制止,岑猛卻毫無收斂,但這還不是他驚動北京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岑猛拒絕再向明帝國到廣西的特派員們行賄,這些官員怒了,紛紛上書指控岑猛正在謀反。朱厚熜得到消息后和張璁等人商議,張璁理性地指出,從來沒有聽過岑猛要謀反,怎么突然之間就能謀反,難道他有橫空出世的能力?
桂萼卻認為這是他作為吏部尚書出政績的機會,立即推薦了姚鏌。于是,姚鏌奔赴廣西戰(zhàn)場。姚鏌巡撫廣西和王陽明巡撫江西南部時截然不同。王陽明是先到江西后才調集部隊,而姚鏌從北京出發(fā)前就已經(jīng)調動了部隊,他帶著一批年輕氣盛的指揮官,率領八萬士兵分道進入廣西,進逼岑猛。
岑猛想不到中央政府的反應如此迅疾,他本以為中央政府會先派人和他談判,慌亂之下,他組織部隊抵抗。姚鏌完全用鐵腕手段,絕不給岑猛任何申訴和投降的機會。兩個月后,姚鏌部隊攻陷了岑猛的基地田州,并掃蕩了岑猛辛苦多年取得的其他地盤。岑猛英雄氣短,逃到老岳父那里,祈求老岳父向中央政府求情保他一條命。他的老岳父拍著他的肩膀要他放心,大設酒宴為女婿以及他的殘兵接風。宴會達到高潮時,岳父偷偷地對女婿說:“你的士兵都被我的士兵灌多了。”岑猛頓時酒醒,看到岳父一張笑里藏刀的臉,聽到老岳父在說:“中央軍正全力追捕你,我無論如何都無法庇護你,你自己應該有個打算。”說完,岳父指了指一杯新端上來的酒向岑猛推薦:“這里有毒酒一杯,可免你我二人兵戎相見,多溫馨啊。”岑猛發(fā)出末路窮途的長嘆,飲下毒酒,痛苦而死。他老岳父未等岑猛尸骨變冷,就割了他的首級送給了姚鏌。
姚鏌成了英雄。他把報捷書送到中央的同時已開始在廣西樹立不必要的權威。他下令處決一切投降的造反者,禁止少數(shù)民族五人以上的聚會,按他自己的意志制定地方法規(guī),要人嚴格遵守,他把廣西田州變成了南中國執(zhí)法最嚴厲的地區(qū)。早就有清醒的人提醒過他,在這個地方不適合用這種高壓的辦法,不然會適得其反。姚鏌認為這種論調是消極的,仍然堅持他的恐怖統(tǒng)治。1527年農歷五月,廣西田州風云再起。
掀起風暴的是岑猛當初的兩個將軍盧蘇和王受。岑猛敗亡后,兩人逃進了安南國。他們本以為會孤獨地老死在安南,想不到的是姚鏌的政策幫了他們。當他們聽說姚鏌去了廣西桂林后,就偷偷潛回田州這個一觸即發(fā)的火藥庫,只是扔了一點星星之火,馬上就形成燎原之勢。當姚鏌在桂林得到田州又起暴亂的消息時,盧蘇和王受的部隊已達五萬人,聲勢浩大,所向披靡。
姚鏌絲毫不認為這是自己的過錯,他請求中央政府再調集部隊入廣西,由他再來一次轟轟烈烈的剿匪。
這就是桂萼當時遇到的麻煩。按許多御史們的指控,姚鏌上次剿岑猛就靡費了大筆軍費,這次肯定還要用錢,中央政府哪里有那么多錢夠他花!
還有御史攻擊姚鏌是個愚不可及的行政官,他以毫無用處的高壓手段統(tǒng)治廣西田州,現(xiàn)在不但田州沒有了,思恩也被叛亂武裝奪去,損失相當慘重,應該將他正法。但姚鏌能展示他的愚蠢,是桂萼給的機會,所以桂萼應該負“薦人不當”的責任。
桂萼現(xiàn)在只有一個辦法:將功補過,舉薦一個并不愚蠢的人代替姚鏌。
有請王陽明
桂萼和張璁不得不討論代替姚鏌的人選,商量了一天,也沒有答案。兩人又找方獻夫,方獻夫拍掌叫道:“還用商量嗎,我老師王陽明啊!”
張璁和桂萼互相看了一眼。方獻夫沒有死皮賴臉地向二人推銷王陽明,只是說:“如果你們心中還有合適的人選,那就當我沒說。”兩人當然沒有,桂萼咬了咬嘴唇,堅定地說:“就用王陽明吧。”
但是,張璁對方獻夫說:“你可要提前給你老師通風,這次剿匪沒有多少錢,因為剿匪資金都被姚鏌用光了。”方獻夫說:“有一點就成。我老師當初在江西南部剿匪,也沒用多少錢啊。”
桂萼小心翼翼地試探方獻夫:“你老師如果能馬到功成,我們是不是要保舉他來中央?”
方獻夫一眼就看穿了兩人的疑慮,縱聲大笑:“你二人不必多慮。我老師是淡泊名利的人,他只會專注于軍事,并不關心政治。”
兩人放下心來,去找首輔楊一清商議。楊一清聽了二人舉薦王陽明的建議,立即冷笑起來,他說:“朝廷難道只有一個王陽明是剿匪人才?”
桂萼本來對王陽明出山的想法并不堅定,但聽楊一清這么一說,火氣就上來了。而且,他急于想將功補過,所以馬上質問楊一清:“你說還有什么人才?”
楊一清不緊不慢地說:“姚鏌平定岑猛的成績天下人有目共睹,廣西又起叛亂,就是因為姚鏌急功近利,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不是派軍事人才去廣西,而是要派個行政專家。只要再給姚鏌一個機會平定叛亂,讓行政專家來治理廣西,就萬事大吉。”
楊一清的說法很有道理,充分展現(xiàn)了出色政治家的犀利眼光。但張璁卻說:“姚鏌現(xiàn)在被攻擊得體無完膚,皇上根本不可能再給他上戰(zhàn)場的機會,除非你能說服皇上。問題是,你能嗎?”
楊一清被問住了。他的確不能,但要王陽明出山,一旦王陽明立下大功,肯定會挑戰(zhàn)他的地位。一個政治家絕不能給自己培養(yǎng)敵人。他沉默起來,大概是他的良知最后打敗了他的私意,他終于同意了要王陽明出山的建議。
朱厚熜也同意,他此時唯一的想法就是,盡快讓廣西恢復秩序。1527年農歷五月末,中央政府任命南京兵部尚書王陽明兼都御史,征討思恩、田州。
張璁和桂萼竭力淡化王陽明的重要性,所以在讓王陽明出山的同時,也讓在邊疆做苦工的王瓊出山,提督三邊(從延綏到寧夏,直至河西走廊嘉峪關外)軍務。王陽明和王瓊,同時在明帝國的南北締造輝煌。
王陽明在1527年農歷六月初收到中央政府的新任命時,也收到了他弟子方獻夫和陸澄的信。兩位弟子向王陽明祝賀,王陽明回信告誡他們:“你們啊,以后不要如此積極地推薦我,這會給別人造成不必要的壓力。而這種壓力會讓我無論做出多么大的事都會被他們抹去。我倒不是爭那點功勞,可我不想身在政治之外,卻總被無緣無故地卷進政治之中。”
這正是王陽明的老到之處,或許也是他多年來致良知產(chǎn)生的超人智慧。他那些弟子們對他越是百般吹捧,他越會受到權勢人物警惕的關注。別人對他越是關注,他就越容易被卷進當時復雜的政治中來。他不是沒有能力玩政治,只是沒有這個興趣。
而對于那份新任命,王陽明給出了真心實意的回答:“我不想去。理由有三:第一,我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根本無法承受廣西的惡劣氣候,如果我真的病倒在廣西,豈不是耽誤大事;第二,廣西形勢還沒有到最危急時刻。盧蘇和王受只是當?shù)鼐用瘢麄兒屯练瞬煌驗橛屑矣袠I(yè),所以只要采用和緩的行政措施,他們必會放下武器;第三,如果非要讓人去廣西,我有兩個人選,一個是胡世寧,另外一個是李承勛。他們都比我強,保證能完成任務。”
胡世寧自朱宸濠垮臺后就被朱厚照重新起用。1525年,胡世寧在兵部做副部長(侍郎),他的才能王陽明最了解。李承勛是個出色的行政專家和軍事天才,一直在南京任職,曾多次參與地方上的剿匪,練就了一身本領,后來做到南京刑部尚書,和王陽明是最親密的好朋友之一,王陽明對他的能力也心中有數(shù)。
楊一清、張璁和桂萼收到王陽明的辭信后,不知是真是假。他們大概都模糊地認為,幾年來王陽明可能暗示他的弟子在中央政府掀起要他出山的巨大呼聲,只是因為他們的百般阻撓才未得逞。可有機會到他面前時,他居然不屑一顧,而且還自作聰明地推薦起人來。
張璁說:“王陽明這是在玩欲迎還拒。”桂萼說:“如果我們用了他推薦的人,那我們的價值何在?”楊一清不說話。
桂萼說:“必須要王陽明去廣西。”張璁表示贊同。楊一清看著桂萼,意味深長地笑了笑。桂萼被笑得心神不寧,連忙問楊一清:“你這笑是怎么回事?”
楊一清說:“王陽明說得沒錯,他舉薦的兩個人在我看來也的確能勝任。我只是不明白你為什么非要王陽明去不可。難道,還有其他事?”
桂萼突然發(fā)現(xiàn)楊一清的眼神具有某種洞察力,驚慌起來:“還能有什么事,廣西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桂萼很可能是說謊了。
現(xiàn)在已沒有證據(jù)證明桂萼是否親自和王陽明本人有過書信往來,或許有,那就是桂萼通過王陽明弟子方獻夫或其他王陽明弟子明示過王陽明:你去廣西還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解決安南問題。
安南國就是交趾國(越南北部),秦朝時稱為象郡。秦末,這里宣布獨立。直到漢朝雄才大略的皇帝劉徹(漢武帝)時,它才被中央政府平定,并設置交趾、九日、日南三個郡。東漢初年,這里出了悍婦級的兩姐妹造反,王陽明最崇拜的偶像之一馬援率軍平定,并且和越南南部劃清國界。北宋初期,開國皇帝趙匡胤對交趾總是鬧事頭疼得很,于是索性承認它為王國,安南國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元朝時,忽必烈要安南國國王來俯首稱臣,安南國王置之不理。忽必烈一怒之下命令遠征軍進入安南國,雖然屢戰(zhàn)屢勝,但因為補給線問題只能撤軍,默認了它的存在。朱元璋建明帝國后,安南國國王來朝貢,宣稱效忠朱元璋,朱元璋很高興,也承認世界上有安南國這回事兒。
不過,安南國本身并不牢固,不停的血腥爭斗始終損耗著它的國力。1403年,國王陳日煒被他的女婿、丞相黎季犛(lí)所殺。黎季犛再接再厲,把陳姓王族斬草除根。然后宣稱自己是大舜后裔胡公滿的子孫,于是改名為胡一元,讓他的兒子胡蒼當皇帝,他自己則當太上皇和攝政王。他上奏章給中國皇帝朱棣說,陳氏王族不知什么原因已全部滅絕,而他兒子胡蒼是公主之子,請中國政府允許他當安南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