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泌尿科疾病(1)
- 名醫推薦家庭必備秘方(珍藏本)
- 肖國士 潘海濤 匡繼林
- 4873字
- 2016-07-05 14:25:23
急性腎炎
急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急性腎炎)是臨床常見的腎臟疾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壓、水腫、少尿及氮質血癥為常見表現,多見于急性鏈球菌感染。本病多見于5~12歲兒童,男女比例約為2:1。本病中醫屬“風水”、“皮水”等范疇,多由于外感風寒濕邪、瘡毒內侵,或者是內傷飲食勞倦、脾腎虧虛、腎氣虧虛,導致肺失宣降、脾失轉運、腎失開闔,三焦不利,水濕之邪內留于臟腑,外溢于肌膚而發病。
【必備秘方】
1.浮萍、茯苓各15克,蟬蛻、僵蠶、地龍、白鮮皮、地膚子各10克。每日1劑,水煎服。伴風寒感冒者,加麻黃、紫蘇葉各10克;伴風熱感冒者,加桑葉、牛蒡子各10克;伴風寒咳嗽者,加苦杏仁、紫蘇子各10克;伴風熱咳嗽者,加天竺黃、海浮石各10克;伴扁桃體炎,加玄參、蒲公英10克;伴化膿性扁桃體炎,加水牛角、紫草各10克;伴膿皰瘡引起皮膚感染加菊花、紫花地丁、土茯苓各10克;急性腎功能不全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者,加大黃、附片、人參、車前草各10克;浮腫明顯、氣急咳嗽、有心力衰竭、肺水腫者,加葶藶子、桑白皮各10克。主治急性腎炎。
2.黃芪、山藥各50克,茯苓30克,菟絲子、地膚子各25克,覆盆子20克,水蛭6克(焙干,吞服)。每日1劑,水煎服。血尿者,加白茅根、仙鶴草各20克;尿中有白細胞者,加白花蛇舌草、連翹各15克;尿中有管型者,加石韋20克;咽喉腫痛者,加牛蒡子、射干各10克;血膽固醇、尿素氮偏高者,加大黃10克;濕熱重者,加蒼術、黃柏各10克。主治急性腎炎。
3.佩蘭、連翹、黃芩、薏苡仁、木通、白茅根、石韋、益母草各10~15克。每日1劑,水煎服。急性期濕熱型,加麻黃、荊芥、薄荷、金銀花各5~10克;風寒型,加麻黃、桂枝各少量;寒濕型,加廣藿香、麻黃、蒼術、厚樸、陳皮各5~10克;血壓高而頭暈者,加澤蘭、牛膝、萊菔子、厚樸各10克。主治急性腎炎。
4.丹參50克,益母草、白茅根各30克,赤芍15克,川芎、紅花各10克。每日1劑,水煎服。發熱者,加金銀花、蒲公英、連翹各10克;水腫者,加豬苓、茯苓、冬瓜皮、大腹皮、澤瀉、車前子各10克;尿蛋白不消者,加芡實、白果、石韋、金櫻子、黃芪各10克;尿少、尿毒癥,加大黃、番瀉葉各5克。主治急性腎炎。
5.龍眼肉、蓮子各15克,冰糖10克。將蓮子放入溫開水中浸泡片刻,與龍眼肉加水煮沸,改用小火煨1小時,調入冰糖拌勻,佐餐食用。主治急性腎炎恢復期。
【名醫指導】
1.急性期應注意臥床休息,待肉眼血尿及水腫消退及血壓平穩后逐步增加活動量。
2.對有氮質血癥者,應限制蛋白質入量,每日約0.6克/千克即可,以減輕腎臟排泄氮質的負擔,病情好轉時,可逐漸增加蛋白質攝入量。
3.有水腫及高血壓癥狀的患者,應依病情采用少鹽食品(每日食鹽攝入量應低于3克),直至利尿開始。
4.重度水腫伴尿少者,應限制入水量。
5.兒童流行的急性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的近期和長期預后均十分良好,應該增強體質,改善身體防御功能,保持環境衛生,以減少上呼吸道感染、咽峽炎、扁桃體炎等疾患,避免感染。
6.積極預防鏈球菌感染,可使本病發病率明顯下降。應做好呼吸道隔離,防止猩紅熱、化膿性扁桃體炎傳播;保持皮膚清潔,預防膿皰病。一旦發生鏈球菌感染,應及早給予有效抗生素治療。
慢性腎炎與慢性腎炎氮質血癥
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原發于腎小球的免疫性疾病,臨床特點為:起病隱匿(可有一段時間的無癥狀期),但尿常規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紅細胞及管型尿,病程長,呈緩慢性進展,多有程度不等的腰酸、疲乏、水腫、高血壓及腎功能損害。慢性腎炎是內科多發病之一,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好發于青少年。本病中醫屬“水腫”、“虛勞”、“腰痛”、“眩暈”、“尿血”等范疇,與肺、脾、腎三臟關系密切,與三焦、膀胱亦有關系。
慢性腎炎
【必備秘方】
1.黨參、黃芪各30克,連翹、黃芩、地骨皮各20克,麥冬、車前子、柴胡、蓮子、茯苓各15克,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15分鐘,濾出藥液,加水再煎20分鐘,去渣,兩次煎液兌勻,分服。咽干、咽痛者,減黨參、黃芪,加金銀花、白花蛇舌草各50克,水腫者,加益母草30克,白茅根、冬瓜皮各50克;腰膝酸軟者,加杜仲、女貞子各20克,山茱萸15克,墨旱蓮30克;尿中紅細胞增多者,加萹蓄、瞿麥各20克,蒲公英50克,紫花地丁30克。主治慢性腎炎。
2.黨參、黃芪各30克,連翹20克,茯苓15克,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15分鐘,濾出藥液,加水再煎20分鐘,去渣,兩次煎液兌勻,分服。咽干咽痛者,加金銀花、白花蛇舌草各50克;水腫者,加白茅根、冬瓜皮各50克,益母草30克;腰膝酸軟者,加墨旱蓮50克;杜仲、女貞子各20克,山茱萸15克;尿中紅細胞增加者,加蒲公英50克,紫花地丁30克,萹蓄、瞿麥各20克。主治慢性腎炎。
3.核桃仁30克,石韋、覆盆子、大薊、黃精、益母草、熟地黃、杜仲、補骨脂各15克,細辛3克。每日1劑,水煎服。少腹脹墜、小便不暢者,加黨參15克,升麻10克;體虛怕冷、易患感冒者,加黃芪30克,白術15克,防風10克;皮膚濕疹者,加地膚子、白鮮皮各30克;關節疼痛者,加徐長卿、威靈仙、金雀根各15克。主治慢性腎炎后期。
4.益母草、半枝蓮、半邊蓮各30克,黃芪、熟地黃、澤瀉各15克,山藥、茯苓、大棗、紫蘇葉、牡丹皮各10克。每日1劑,水煎服。腎陽虛者,加胡蘆巴、淫羊藿各20克;肝陽上亢型,加牛膝、杜仲、石決明各20克;咽喉腫痛者,加連翹20克;皮膚瘙癢者,加蟬蛻10克;瘀血明顯者,重用益母草至30克。主治慢性腎炎。
5.熟地黃30克(切片),大棗15枚(去核),甲魚1只(約250克),蔥段、生姜片、料酒、八角茴香各適量。甲魚宰殺,入沸水中汆透、撈出,用冷水過涼后切塊,加水煮沸,烹入料酒,加蔥段、生姜片、大棗、熟地黃片、八角茴香,改用小火煨汆1小時,佐餐食用。主治肝腎陰虛型慢性腎炎。
【名醫指導】
1.明顯水腫,血壓較高時,應臥床休息。
2.保證充足營養,嚴格控制飲食,無鹽飲食,無水腫可少鹽飲食。
3.慢性腎炎患者應積極控制高血壓,防止腎功能惡化。
4.在體力許可的情況下,做些戶外活動,以適應時令變化,避免呼吸道感染。
5.避免受冷、受濕、過度疲勞及應用對腎臟有損害的藥物,控制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
6.慢性腎炎治療比較困難,但要有良好的心態,精心治療細致調理,可以達到長期緩解的效果。
慢性腎炎氮質血癥
【必備秘方】
1.黃芪、半枝蓮、半邊蓮、益母草各15克,丹參、茜草、蒲黃、梔子、大黃(后下)各10克,牡丹皮5克。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腎絡瘀阻型慢性腎炎氮質血癥。
2.黃芪、六月雪各60克,益母草、丹參各30克,黨參、杜仲、菟絲子、當歸各15克,桃仁10克。水煎15分鐘,濾出藥液,加水再煎20分鐘,去渣,兩次煎液兌勻,分服,每日1劑。主治慢性腎炎氮質血癥。
3.茯苓、澤瀉各30克,黨參、半夏、大腹皮、附子、大黃(后下)、玄明粉(沖服)各10克。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慢性腎炎氮質血癥。
4.大黃(后下)、玄明粉(沖服)各10~30克,甘遂2克(研末,吞服),巴豆仁0.1克(研末,裝入膠囊,吞服)。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濕毒壅盛型慢性腎炎氮質血癥。
5.益母草、澤蘭、六月雪、半邊蓮、生綠豆各30克,川芎、赤芍、大青葉各15克,黃柏10克。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慢性腎炎氮質血癥。
【名醫指導】
1.低蛋白飲食為主,且蛋白質要以含有人體必需氨基酸的動物蛋白為主;飲食富含維生素,食物要易于消化和含有充足的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以及維生素C、維生素D。要避免粗糙食物對消化道的機械性損傷而導致消化道出血。
2.氮質血癥期胃口尚好的患者,熱量不應少于每千克體重146焦耳(35卡),但到尿毒癥期只能視患者的胃口而定。
3.及時補充水、鹽:尿毒癥患者容易發生脫水和低鈉血癥,特別是長期食欲不振,嘔吐和腹瀉的患者更是如此。一旦發生,要及時補充。但要注意尿毒癥患者對水、鈉耐受差的特點,補充不能過量,以免引起高鈉血癥或水中毒。
4.注意補鈣、補鉀:尿毒癥患者的血鉀一般偏低,使用利尿藥以后極易發生低血鉀癥,這時可多吃一些新鮮水果和氯化鉀。尿毒癥患者血鈣常常偏低,可多食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如魚、蝦、肉骨頭湯等。
5.前期征兆:小便泡沫多,長久不消失;尿變色(尿呈濃茶色、洗肉水樣、醬油色或混濁如淘米水時);尿量過多或過少(正常人尿量平均為每日1500毫升,每日4~8次)如果沒有發熱、大量出汗、大量飲水等,小便量出現驟減或陡然增多;夜尿(正常人在60歲以內,一般不應該有夜尿);水腫(早晨起床后眼皮或臉部水腫,午后多消退,勞累后加重,休息后減輕)嚴重水腫會出現在雙腳踝內側、雙下肢、腰骶部等;腰痛(無明確原因的腰背酸痛,應檢查腎臟、脊椎及腰背部肌肉等)。須至醫院檢查,看看是不是腎臟病變。
6.端正認識:慢性腎炎占我國尿毒癥病因之首位,應予以重視。慢性腎炎氮質血癥期是發展為慢性腎衰竭的前奏期,但在這一期中輕型年輕患者常自我感覺良好、掉以輕心;另一部分腎炎患者病程無論長短,出現氮質血癥也易被誤認為是疾病發展為尿毒癥的自然轉歸現象。據臨床觀察,不少慢性腎炎氮質血癥患者經一階段治療后腎功能可明顯改善,并可在相當長時期內保持良好的腎功能,說明可逆性因素的存在,而另一部分則在較短時期或數年內進展為尿毒癥。
腎盂腎炎
腎盂腎炎是由各種致病微生物直接侵襲所引起的腎盂、腎盞黏膜和腎小管、腎間質感染性炎癥,其致病菌以大腸埃希菌為最多(占60%~80%),其次為副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屬、糞鏈球菌、產堿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等;感染途徑有上行感染(常見)、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和直接感染,好發于女性,有尿路梗阻、畸形及全身抵抗力低下時易發病。臨床上分為急性腎盂腎炎和慢性腎盂腎炎。本病多因濕熱溫毒侵及于腎所致,是以發熱、腰痛、排尿異常等為主要表現的內臟熱病類疾病。急性腎盂腎炎一般起病急驟,有發熱、寒戰、頭痛、惡心、嘔吐、全身酸痛、腰部鈍痛或酸痛,主要癥狀為尿急、尿頻、尿痛;慢性腎盂腎炎多有反復發作或經久不愈的病史,臨床表現不一,發作時可有尿路刺激征,發作間歇期可無癥狀或僅有輕微癥狀,到后期可出現腎實質嚴重損害,出現高血壓、貧血、多尿、夜尿、酸中毒,甚至發生尿毒癥。
急性腎盂腎炎
【必備秘方】
1.萹蓄、瞿麥、金錢草、忍冬藤各30克,車前子、熟地黃、石韋、茯苓、澤瀉、蒲公英各20克,淡竹葉、木香各10克,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15分鐘,濾出藥液,加水再煎20分鐘,去渣,兩次煎液兌勻,分2~3次服。主治急性腎盂腎炎。
2.生石膏、金銀花、車前草、白茅根、山楂、六神曲、麥芽各30克,連翹20克,滑石、藕節各15克,麥冬、梔子各10克,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急性腎盂腎炎。
3.白花蛇舌草、綠豆各30克,生地黃、熟地黃、牛膝、豬苓、澤瀉、知母、黃柏、車前子各10克,龍膽5克。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急性腎盂腎炎。
4.土茯苓、紫花地丁、蒲公英、車前子各30克,太子參、黃芪、山藥、白術、茯苓、澤瀉各10克,雞內金5克。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急性腎盂腎炎。
5.鮮薺菜100克,淡菜20克,料酒、蔥花、生姜末、食鹽、味精、香油各適量。將薺菜洗凈;淡菜洗凈、溫水泡發,并連同泡發的清水入沙鍋中旺火煮沸,加入料酒、蔥花、生姜末,用小火煲1小時,加入薺菜煮數分鐘,加入食鹽、味精、香油,佐餐服食。主治濕熱下注型急性腎盂腎炎。
【名醫指導】
1.注意外陰及尿道口的清潔衛生。勤換內衣,特別是在婦女月經期、妊娠期以及機體抵抗力下降時。
2.在飲食方面需要高熱量、高維生素、半流質或容易消化的普通飲食。要多飲水,每日攝入量不得少于3000毫升,以增加尿量,有利于沖洗泌尿道,促進細菌、毒素和炎癥分泌物的排出。
3.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便秘。
4.女性患者急性期治愈后,1年以內應注意避孕。
5.女性患者禁止盆浴,以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