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工業早期的管理先驅

人類早期社會組織的主要形式是家庭、部落、教會、軍隊以及政府。隨著人們逐步擺脫神學的長期束縛,新航線被開辟、新大陸被發現,加之科學與技術的進步,工廠制代替了先前的家庭作坊制。工廠體制給工廠所有者、管理者以及整個社會帶來了新的問題,為探索與研究解決工業組織新問題的方案,在實踐與理論上,都留下了先驅們深深的腳印。實踐方面,羅伯特·歐文、查爾斯·巴貝奇、安德魯·尤爾等在早期工廠中的管理活動可謂是一場“出場秀”,為管理思想的探索奠定了厚重的實踐基礎。在理論方面,馬基雅維利、詹姆斯·斯圖亞特、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的思考則為管理思想的探索打開了前進的大門。

第一節 早期工廠管理實踐的“出場秀”

一、羅伯特·歐文:建立“新和諧公社”

1.羅伯特·歐文的生平

羅伯特·歐文(Robert Owen,1771~1858年)是一位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是19世紀初最有成就的實業家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先驅者,被稱為“現代人事管理之父”。歐文于1771年5月14日出生于北威爾士蒙哥馬利郡的牛頓城。歐文小時候酷愛讀書,他居住的小鎮上,有學問者的書房基本上都向他開放。童年的歐文通讀了所有他能找到的感興趣的書籍。

圖2-1 羅伯特·歐文

家庭的貧窮,從小開始的“家庭童工”經歷,使他過早地步入社會。10歲時,歐文離開了家,只身前往倫敦的哥哥那里去謀生。幾個星期后,歐文又被送到斯坦福德的一家服裝廠去做縫衣工學徒。3年的學徒時光使他學會了很多東西。后來他又嘗試過多種職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8歲那年,歐文拿著借來的100英鎊,在曼徹斯特創辦了自己的工廠。20歲的時候,為了求得更好的發展,歐文把自己的小工廠賣給了一個叫德林科沃特的人,自己則受雇于他,成為一個更大工廠的經理。在這個工廠,歐文的細致觀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先是花了6周的時間仔細地觀察工人的各種活動,然后再推行自己的管理舉措。工廠管理的實踐,使歐文覺察到環境對自己和別人所產生的影響,并著力改善工人的工作環境。在這里積累的經驗,為歐文以后在新拉納克工廠的試驗打下了基礎。1800年,歐文接管了新拉納克廠,從此也就有了他實踐自己理想的場所。在新拉納克的試驗是歐文一生最輝煌的時期。

2.主要管理貢獻

歐文在新拉納克工廠的管理是獨樹一幟的。他在工廠內推行了一種新的管理制度,其核心是廢除懲罰,強調人性化管理。根據工人的表現,將工人的品行分為惡劣、怠惰、良好和優質四個等級,用一個木塊的四面涂上黑、藍、黃、白四色分別表示。每個工人的前面都有一塊,部門主管根據工人的表現進行考核,廠長再根據部門主管的表現對部門主管進行考核。在眾人目光的注視中和自尊心理的驅使下,表現惡劣的次數和人數逐漸減少,而表現良好的工人卻不斷地增多。這一管理思想是基于唯物主義觀點——“人是環境的產物”提出的,它的目的在于證明:“用優良的環境代替不良的環境,是否可以使人由此洗心革面,清除邪惡,變成明智的、有理性的、善良的人。”正是基于這樣一個充滿希望和想象的偉大理念,才形成了他超越當時現實生活的管理思想。歐文認為,好的環境可以使人形成良好的品行,壞的環境則使人形成不好的品行。他對當時很多資本家過分注重機器而輕視人的做法提出了強烈批評,并采用多種辦法致力于改善工人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

歐文對管理學的貢獻是:摒棄把工人當做工具的做法,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如提高童工參加勞動的最低年齡;縮短雇員的勞動時間;為雇員提供廠內膳食;設立按成本向雇員出售生活必需品的模式,從而改善當地整個社會的狀況。

歐文同時致力于以工廠為中心的社區改革,建立新和諧公社。一方面,他對新拉納克工廠進行改革,建議教師用自己的榜樣示范教學生,并且不能體罰學生;另一方面,他還在社區中建立晚間娛樂中心,以解決工人閑暇時間出現的問題。歐文建立的這種文化色彩的協作村,比瑪麗·福萊特在美國波士頓的工作早了100年,這種協作村的建立引來了西方許多效仿者,產生了深遠影響。

歐文基于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理想模型建立了“新和諧公社”,就為了尋找新和諧。它的建立確實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尤其是處于被壓迫、被剝削境地的勞動者更是帶著驚奇、羨慕、希望,如潮水般涌來。但是,“新和諧公社”并不能像想象中那樣,與世隔絕,而是處在整個資本主義的重重包圍之中。而且,來參加公社的人形形色色,抱有各種目的,有著各種想法,所以,社員之間不久就產生了各種矛盾,變得不像預想的那么“和諧”了。加之,歐文自身的建設理論也有致命的弱點。按照歐文的理論,公社成員的活動目的只要滿足本社成員的需要就可以了,所以導致公社產品成品缺少,生產少,消費多,從而產生矛盾。最終,出現技術工人和一般工人匱乏,工廠、作坊經常停產關門,甚至連當時最先進的機器也不得不閑置起來。4年以后,“新和諧公社”終于宣告了破產?!靶潞椭C公社”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是,以歐文為代表的空想家們,畢竟在資本主義統治下為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嘗試。

圖2-2 歐文設計的新和諧公社模型

二、查爾斯·巴貝奇:性格暴躁的天才

1.查爾斯·巴貝奇生平

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1791~1871年),英國數學家,計算機先驅,可編程計算機的發明者,被稱為性格暴躁的天才。巴貝奇出生于一個富有的銀行家的家庭,曾就讀于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812年他協助建立了分析學會,其宗旨是向英國介紹歐洲大陸在數學方面的成就。該學會推動了數學在英國的復興。1815~1827年期間在倫敦從事科學活動,1827~1828年期間在歐洲大陸考察工廠。1828~1839年期間在劍橋大學任盧卡斯數學教授。巴貝奇在1812~1813年初次想到用機械來計算數學表,后來制造了一臺小型計算機,能進行8位數的某些數學運算。他于1834年發明了分析機(現代電子計算機的前身)。巴貝奇在24歲時就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參與創建了英國天文學會和統計學會,并且是天文學會金質獎章獲得者。他還是巴黎倫理科學院、愛爾蘭皇家學會和美國科學學院的成員。

圖2-3 查爾斯·巴貝奇

巴貝奇從小就養成對任何事情都要尋根究底的習慣,之后他又接受了數學和其他科學的訓練并考察了許多工廠,這使得他在管理方面提出了許多創見和新的措施。巴貝奇的代表作是《論機械和制造業的經濟》。

2.主要管理貢獻

巴貝奇對管理學的貢獻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了一種“觀察制造業的方法”。這與對作業的科學而系統的研究方法很類似。觀察者利用一種事先印好的標準提問表,表中的內容包括:生產所用的材料,正常的耗費,工具,價格,最終市場,工人工資,工作周期等。經過嚴密調查而獲得數據,并用來管理企業。他在對制造業的研究中采取了科學分析的方法,認識到為了爭取工人的合作就必須提供新的刺激,以努力尋求在管理人員和工人之間建立新的和諧關系。

(2)進一步發展了亞當·斯密關于勞動分工的思想。他分析了分工能提高效率的原因,即:節省了學習所需要的時間;節省了學習中所耗費的材料;節省了從一道工序轉變到另一道工序所耗費的時間;節省了改變工具所耗費的時間;由于經常重復同一操作,技術熟練的工人工作速度加快;促進了工具和機械的改進,從而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他還指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一樣可以進行勞動分工。

(3)在勞資關系方面,他是工廠制度的保護者。他強調工人要認識到工廠制度對他們有利的地方,提出了一種固定工資和利潤分享的制度。他認為這種制度有以下好處:每個工人的利益同工廠的發展和利潤的多少直接掛鉤;每個工人都會關心浪費和管理不善的問題;促使每個部門改進工作,鼓勵工人提高技術和品德,表現不好者減少分享的利潤;由于工人和雇主的利益是一致的,從而能夠消除隔閡共同獲益。

三、安德魯·尤爾:熟練工人訓練的先驅

1.安德魯·尤爾生平

安德魯·尤爾(1778~1857年)是第一個從理論和技術上在大學培訓技術和管理人員的教育者。尤爾出生于英國的格拉斯哥,先后在愛丁堡大學和格拉斯哥大學學習。從1804年起,尤爾成為格拉斯哥大學安德遜學院的教授,從事化學及自然哲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由此開始了他的學術生涯。

2.主要管理貢獻

尤爾在管理學上的主要貢獻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設立了一所向工人傳授科學知識的學院,開啟了管理教育的先河。18世紀的下半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工業革命率先在英國出現了。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紡織機等機器的發明是工具上的革命;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是動力上的革命;工廠制度的發明則是生產組織方式上的革命。隨著工業革命的繼續向前推進,工廠制度的發展出現了兩重性:一方面,從當時的技術和資本的角度來看,擴大生產規模是有可能的,而且由于競爭,擴大工廠也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擴大生產帶來了許許多多管理上的問題,工業中的效率問題、控制問題以及對工人的管理等問題日益凸顯出來,而管理人員的缺乏顯得尤其突出。尤爾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社會責任感,及時對這一問題做出回應。在他的建議下,格拉斯哥大學在1839年專門建立了一所向工人傳授科學知識的學院。尤爾自己一馬當先、親自授課,開啟了管理教育的先河。尤爾的教育是富有成效的,很多聽他講課的人員很快從工人轉變為職員、倉庫管理員、小商人和店主,當時日益發展的工廠制度所需要的管理人員,大多是從這些學員中誕生的。

(2)系統地闡述了制造業的原則和生產過程。在尤爾看來,企業管理的本質是用機械科學代替手工技巧,用訓練有素的企業職工代替經驗技巧型的手工藝人。要達到這一目的,尤爾強調,管理人員必須對生產做出安排,使生產過程相互銜接,實現整個工廠的協調一致。在此基礎上,尤爾在其著作《制造業的哲學》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制造業的原則和生產過程,并指出在每一個企業中都有三類有機系統:一是機械系統,指生產的技術和過程;二是道德系統,指工廠中的人事方面,強調工人應該服從工廠的紀律,好好地進行生產;三是商業系統,指工廠企業通過銷售和籌措資金來維持生存。尤爾把企業有機劃分為這三個系統是一種初期的系統思想的反映,而系統思想是現代管理思想的基本思想之一,因而他的思想對后期的管理思想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尤為重要的是,作為組織理論的集大成者的法約爾的一些思想也來源于此。

第二節 璀璨奪目的管理理論先驅

一、尼科羅·馬基雅維利:被斥為“暴君導師”的管理理論先驅

1.尼科羅·馬基雅維利生平

尼科羅·馬基雅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年),意大利政治哲學家、音樂家、詩人和浪漫喜劇劇作家,意大利文藝復興中的重要人物。馬基雅維利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父親曾是一名律師,但當他出生后,家中除了四壁圖書外已經一無所有,所以他沒有多少受教育的機會,完全依靠自學。他于1498年進入統治佛羅倫薩共和國的十人執政團服務,隨后奉派出國擔任外交任務。1512年共和國崩潰,曾長期支配佛羅倫薩政局的美第奇家族重掌權力。由于馬基雅維利意外地卷入一場謀叛該家族的陰謀,因而遭到逮捕和折磨。獲釋后,被逐出城區,隱居于距離佛羅倫薩南方七里的圣安德列(Sant'Andrea)的小農莊。馬基雅維利在失意的余生,專注于寫作。馬基雅維利的主要著作有《論提圖斯·李維烏斯的前十卷》、《君主論》、《論戰爭藝術》和《佛羅倫薩史》等。馬基雅維利于1513年出版的代表作《君主論》影響了后世許多政治家。該書問世后引發激烈爭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一度被斥為“暴君的導師”,該書也被列為禁書,直至19世紀70年代才得以恢復名譽。

圖2-4 尼科羅·馬基雅維利

2.主要管理貢獻

馬基雅維利對管理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的代表作《君主論》中。在該書中,他以現實主義態度和純經驗的方法探討政治問題,一掃古希臘中世紀政治理論所帶有的倫理化和神學色彩,將政治問題界定為權力問題。他圍繞著如何統一意大利這個目標,著重論述了奪取權力和鞏固權力的方法及權術。正是這樣一本肆無忌憚地談論如何不擇手段地運用權術去統治國家,在政治中玩弄各種陰謀詭計而不必講道德的書,使他成為一個最具有爭議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對他也是貶多于褒,稱他為“暴君的導師”,并將政治上的陰謀詭計稱為“馬基雅維利主義”。其貢獻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圖2-5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

(1)馬基雅維利從唯心主義觀點出發,認為“權力欲望”和“財富欲望”是人性的基礎。在《君主論》中有這樣的一段描述:“一般來說,人類是忘恩負義的。容易變心、偽裝、做戲、逃避危難、追逐利益是人類的本質。當他們需要從你那里得到好處時,他們整個兒是屬于你的。當你對他們的需要遠在天邊時,他們會表示屆時愿意為你奉獻財產、性命乃至妻室兒女,可是,到了這種需要真的到來的時候,他們則不知去向了?!币虼?,一切政治活動都必須考慮人性惡的因素。馬基雅維利勸說君主永遠都將他周圍的人往最壞處想,并且強調維護國家統治的基礎,一個是法律,一個是軍隊。他的這種思想是一種現實主義的政治哲學。有人批評馬基雅維利是出于對統治者的諂媚,而他本身是出于對意大利統一的渴望而寫下《君主論》,是希望借助強大君主的力量完成祖國的統一,為國家的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君主論》對當時社會的意義:國家是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創立的,以資產階級為主要代表的強大的統一的集權政治才能維持統治。

(2)馬基雅維利論述了領導者的素質問題。在《君主論》中,第一次運用了“案例”分析,說明一個君主應該具備的條件和才能。他說:“我們時代的經驗表明,正是那些忽視諾言,善于詭計惑人,而最后戰勝了那些專講信義的人的君主,才創下了豐功偉績?!彼麑︻I導者的素質提出的名言是“要比獅子還勇敢,比狐貍還狡猾”。他還告誡領導者“必須會隨機應變,以便遵循時代潮流和變幻無常的命運所指的方向”。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是一本名副其實的驚世駭俗之書,對整個世界的政治思想和學術領域都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它作為第一部政治禁書而為世人矚目。在人類思想史上,還從來沒有哪部著作像《君主論》這樣,一面受著無情的詆毀和禁忌,另一面卻獲得了空前的聲譽。有人說它像一本“惡棍手冊”,因為它觸及了道德信念在政治思考中的位置,在很長時期內受到了猛烈的攻擊。馬基雅維利大膽地指出人類的許多劣根性,正好作為統治者利用之處。他對人性的假設無法容于基督教文化下的社會。然而無論我們喜歡或不喜歡,他所提到的內容都是切實存在的。直到20世紀后期,人們才開始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它。在西方,《君主論》被列為最有影響和最暢銷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是人類有史以來對政治斗爭技巧的最獨到、最精辟、最誠實的剖析。馬基雅維利也被稱為第一位將政治和倫理學分家的政治思想家。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在打破了舊的、自欺式的政治家觀點的同時,創立了新的政治學觀點,為后人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詹姆斯·斯圖亞特:亞當·斯密進入經濟學殿堂的領路人

1.詹姆斯·斯圖亞特生平

詹姆斯·斯圖亞特(James Denham Steuart,1712~1780年)是最早研究分工的人。斯圖亞特是重商主義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政治經濟學原理研究》于1767年出版,早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9年。在這部書中,斯圖亞特闡述了貨幣流通的一般規律,主張國家應全面干預經濟生活,并先于亞當·斯密提出了勞動分工的概念,論述了工人由于重復操作而獲得靈巧性。在他看來,分工是生產和工作制度的一個重要支柱。另外,他比泰勒早100多年提出工作研究方法和刺激工資的實質。他指出:“如果給一個人每日規定一定的勞動量,他就會以一種固定的方式工作,永遠不想改進他的工作方法,如果他是計件付酬的,他就會想出一千種方法來增加其產量。”

圖2-6 詹姆斯·斯圖亞特

2.主要管理貢獻

斯圖亞特的主要貢獻是他的“賦稅思想”。作為管理思想家,斯圖亞特在他1767年所著《政治經濟學原理研究》一書中闡述了他的稅收思想。斯圖亞特財政論首先提出公債論,其次研究賦稅論。他認為,歷史地看,賦稅是充當君主借款的一種擔保而產生的。他首先分析了稅收的起源和依據。他認為,“賦稅產生的根源是在古代社會富人的生活靠隸屬的勞動與徭役維持,經濟社會是封閉的。以后自由思想解放了隸屬的關系,過去,奴隸主不向奴隸與農奴支付勞動的報酬,現在需要支付了。這樣導致了工商業新秩序的形成,并進而促成社會經濟的繁榮。換言之,沒有法律和紀律就不會有工商業的繁榮。因此,為了維持持久的法律與紀律,保障國家權力、安全和獨立,勢必需要充分的賦稅與軍備”。他認為,賦稅是“用作政府經費支出的,通過立法機關法律程序或同意,對單位與個人征收的以果實、勞動或貨幣為表現形式的一定的貢獻”。他從重商主義出發,認為稅收作用,是以國家資金的形式,既為對國家有貢獻的人,也為窮人增加公共福利,為此要向富人征稅,以充當國家資金和對外貿易的補助基金。

三、亞當·斯密:“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1.亞當·斯密生平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出生于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1723~1740年間,亞當·斯密在家鄉蘇格蘭求學,在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時期,亞當·斯密完成了拉丁語、希臘語、數學和倫理學等課程。1740~1746年間,赴牛津大學(Colleges at Oxford)求學。1750年后,亞當·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學擔任邏輯學和道德哲學教授,并負責學校行政事務,一直到1764年離開為止。亞當·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論》獲得學術界的極高評價。1776年3月出版《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此書出版后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影響所及除了英國本地,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為之瘋狂。亞當·斯密被尊稱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圖2-7 亞當·斯密

2.主要貢獻

亞當·斯密的貢獻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

(1)《國富論》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著作。這本書對于經濟學領域的創立有極大貢獻,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西方世界,這本書甚至可以說是經濟學所發生過的最具影響力的著作。18世紀前期歐洲大陸的法國和德國,尚停留在幼稚的封建的家庭工業,或獨立手工業的階段,仍然以這種方式來支配生產。但英國卻不然,當時的英國可以說是歐洲的先進資本主義國家。不僅是世界貿易的中心國,而且是領先其他國家的工業國?!秶徽摗芬粫墓兙褪前旬敃r零星片斷的經濟學學說,經過系統地整理,使之成為一門分門別類的獨立于哲學的大學問。

圖2-8 《國富論》

《國富論》否定了重農主義學派對于土地的重視。斯密認為,勞動才是最重要的,而勞動分工將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生產效率?!秶徽摗芬粫浅3晒?,事實上還導致許多早期學派的理論被拋棄,而后來的經濟學家如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和大衛·李嘉圖則專注于將斯密的理論整合為現在所稱的古典經濟學(現代經濟學由此衍生)。馬爾薩斯將斯密的理論進一步延伸至人口過剩上,而李嘉圖則提出了工資鐵律(Iron law of wages)——認為人口過剩將導致工資連勉強糊口的層次都無法達成。斯密假設工資的增長會伴隨著生產的增長,這個觀點在今天看來則較為準確。

《國富論》主張自由市場。自由市場表面看似混亂而毫無拘束,實際上卻是由一雙被稱為“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無形之手)所指引,將會引導市場生產出正確的產品數量和種類。斯密認為,人的動機都是自私而貪婪的,自由市場的競爭將能利用這樣的人性來降低價格,進而造福整個社會,而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仍對利潤具有刺激作用。不過,斯密也對商人保持戒心,并且反對壟斷的形成。

(2)被譽為市場經濟良性運行“圣經”的《道德情操論》?!兜赖虑椴僬摗肥莵啴敗に姑艿膫惱韺W著作,共修訂過6次。斯密從人類的情感和同情心出發,討論了善惡、美丑、正義、責任等一系列概念,進而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系、和諧發展的秘密?!兜赖虑椴僬摗穼τ诖龠M人類福利這一更大的社會目的起到了更為基本的作用,是市場經濟良性運行不可或缺的“圣經”,堪稱西方世界的《論語》。

圖2-9 《道德情操論》

相比《國富論》,《道德情操論》給西方世界帶來的影響更為深遠,對促進人類福利這一更大的社會目的起到了更為基本的作用;而它對處于轉型期的我國市場經濟的良性運行,對處于這場變革中的每個人更深層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終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身處急劇變革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每一個普通人都面臨著貧富差距拉大、企業改制、股市非理性繁榮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身處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忌、仇恨、貪婪和背信棄義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種種人類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撰寫《國富論》之前,甚至在寫完《國富論》之后一直不厭其煩、反復思考的焦點。他耗費畢生的心血,把這些思考寫成了這本十分罕見的、也可以說是至今唯一的一本全面、系統分析人類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訴讀者——人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要受道德觀念的約束;不要去傷害別人,而是要幫助別人,這種“利他”的道德情操永遠地種植在人的心靈里。而且,每個人對這種人類樸素情感的保有和維持,對整個市場經濟的和諧運行,甚至民族的強盛將是至關重要的。要正確理解真正的“市場經濟”,經濟學之父的這本巨著是必讀作品。

(3)亞當·斯密在研究經濟現象時,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論點:經濟現象的產生是由于人們的利己主義。人們在經濟行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由此產生了相互的共同利益,并進而發展為社會利益??梢娚鐣媸且詡€人利益為基礎的。這種認為人都要追求經濟利益的“經濟人”的觀點,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反映,也是早期管理思想的重要表現。

四、大衛·李嘉圖:古典政治經濟學集大成者

1.大衛·李嘉圖生平

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1772~1823年),古典經濟學理論的完成者,古典學派的最后一名代表,最有影響力的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生于猶太人家庭,父親為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他12歲到荷蘭商業學校學習,14歲隨父從事證券交易,1793年獨立開展證券交易活動,25歲時擁有200萬英鎊財產,隨后鉆研數學、物理學。1799年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后開始研究經濟問題,參加了當時關于黃金價格和谷物法的討論,1817年發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1819年當選為下議院議員。其主要的經濟學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圖2-10 大衛·李嘉圖

2.對管理學的主要貢獻

李嘉圖被認為是古典政治經濟學集大成者,他對管理學的貢獻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繼承和發展了勞動價值理論。李嘉圖的經濟學理論的基礎是勞動價值論,李嘉圖以邊沁的功利主義為出發點,建立起了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以分配論為中心的理論體系。他繼承了斯密理論中的科學因素,堅持商品價值由生產中所耗費的勞動決定的原理,并批評了斯密價值論中的錯誤。他提出決定價值的勞動是社會必要勞動,決定商品價值的不僅有活勞動,還有投在生產資料中的勞動。他認為全部價值由勞動產生,并在3個階級間分配:工資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利潤是工資以上的余額,地租是工資和利潤以上的余額。由此說明了工資和利潤、利潤和地租的對立,從而實際上揭示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對立。

(2)建立了比較優勢理論。李嘉圖以勞動價值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建立了比較優勢理論。在李嘉圖看來,一國國內各地區、各產業間資本、勞動等各類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是利潤率均等化的根本原因。但國與國之間的要素流動勢必會因各種原因而被強制性地打斷,甚至完全不流動。由此,李嘉圖斷定,正是國際間的這種生產要素的不流動性,決定了“支配一個國家中商品相對價值的法則,不能支配兩個或更多國家間相互交換的商品的相對價值”。正好比“葡萄牙用多少葡萄酒來交換英國的毛呢,不是由各自生產上所用的勞動量決定的”一樣?;蛘哒f,各類生產要素在國際間完全不流動,打斷了國際間利潤率均等化的進程,因而使一國能夠比較穩定地保持在某種商品生產上的比較優勢地位。既然諸多原因決定了同一種商品在不同的國家其相對價值各異,那就給各國參與國際貿易獲取貿易利益留下了可利用的空間。然而此處的前提必須是各國都能找準自己同他國比較的有利之處,即確定它們各自的比較優勢。

(3)提出了工資理論和利潤理論。李嘉圖認為,從長期來看,價格反映了生產成本,可稱之為“自然價格”。自然價格中的人力成本,是勞動者維生所需的花費。如果工資反映人力成本的話,那么工資必須保持在可以維生的水平。然而,由于經濟的發展,工資水平會高于勉強維生的水平。相對工資——能購買的食物和必需品的數量。勞動者維持自身生活以及供養家庭的能力,不應取決于其工資的貨幣數量,而應取決于這筆貨幣所能購買的實物和必需品的數量,即貨幣的實際購買力。

(4)豐富的稅收思想。李嘉圖于1817年完成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中闡述了他的稅收理論。關于賦稅來源,李嘉圖將稅收歸納為來源于資本和收入兩個方面:如果稅收的征收使得人們增加生產或減少消費,那么稅收來源于收入;如果人們沒有增加生產或減少消費,則稅收來源于資本。李嘉圖認為,稅收不論來自收入還是來自資本,都是對積累的減少?!胺矊儋x稅都有減少積累能力的趨勢。賦稅不是落在資本上面,就是落在收入上面。如果它侵占資本,它就必然會相應地減少一筆基金,而國家的生產性勞動的多寡總是取決于這筆基金的大小。如果它落在收入上面,就一定會減少積累?!币虼耍罴螆D認為,國家在增加稅收時,除非人們能夠按比例地增加資本和收入,否則他們的常年享受就必然減少。政府的政策應當是不要征收必然要落在資本上面的賦稅,因為征收這種賦稅,會損害維持勞動的基金,因而會減少國家將來的生產。

李嘉圖在一些論述分析中也體現出他的稅收原則思想,其中主要是稅收公平和稅收對生產的影響。李嘉圖認為,社會一切收入都應征稅,人們應按自己的財力來負擔稅收;政府稅收只要負擔合理,至于落在哪項收入上面是無關緊要的?!爸灰x稅不是不平均地壓在從事積累和節約的階級身上,它究竟是課加在利潤上面、課加在農產品上面,還是課加在工業品上面,并沒有多大關系?!睘榱斯降卣魇斩愂眨瑧摻⒁怨べY稅、利潤稅和農產品稅組成的稅收制度。因此,李嘉圖認為:“最好的財政計劃就是節流,最好的賦稅就是稅額最少的賦稅?!?/p>

(5)李嘉圖同時論述了賦稅的經濟影響,并在分析稅收來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各種稅進行了分析。

關于地租稅。李嘉圖根據其級差地租理論,認為地租稅只影響地租,全部稅收負擔落在地主身上,不能轉嫁給任何消費階級;但在一定條件下,地租稅也會引起農產品價格提高,稅負由消費者承擔。“十分肯定,對真正的地租所課的稅全部要由地主負擔,但對于地主,由于人們使用他在農場上投下的資本而得到的報酬所課的稅,在進步的國家中就要落在農產品消費者身上”。

關于利潤稅。李嘉圖認為,對資本利潤征稅會導致所生產的商品漲價。對資本家來說,如果征稅后稅收負擔不隨商品價格上漲而轉嫁,生產產品的資本家就不能獲得平均利潤。李嘉圖進一步分析,對資本利潤課稅而一切商品都按稅額成比例地漲價,股票持有人就會受到影響,雖然他的股息并未課稅,但是,如果由于貨幣價值變動,一切商品都回跌到以前的價格上,股票持有人就完全不負擔稅款。

關于工資稅。對工資征稅會使得工資上漲,因而導致資本利潤率的降低。李嘉圖指出,對必需品征稅和對工資征稅是不同的,必需品征稅必然使必需品價格上漲,而工資稅則不然;必需品征稅部分是利潤稅,部分是對富有的消費者征稅,工資稅則全部是利潤稅。李嘉圖認為:“工資稅的影響是使工資增加,增加的數額至少與稅額相等。稅款即使不是直接由雇主支付,最后也要由他支付?!?/p>

關于農產品稅。李嘉圖認為,任何加在農業經營者身上的稅收,無論采取土地稅的形式、什一稅的形式還是產品稅的形式,都將增加生產成本,因而會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對農產品的征稅,不會是由地主負擔,因為不能從地租中扣除稅款;也不是由農場主的利潤負擔,因為沒有任何理由在其他行業獲得較高利潤的情況下要求農場主從事這種利潤較低的行業。這樣,李嘉圖得出結論:農產品稅不會由地主支付,也不會由農場主支付,而只會由消費者在上漲的價格中支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林市| 丘北县| 朝阳区| 和政县| 昭觉县| 兴业县| 闽清县| 富顺县| 营口市| 资兴市| 磐安县| 布尔津县| 凤阳县| 新兴县| 荆门市| 孝感市| 敖汉旗| 达拉特旗| 大港区| 蒲江县| 香港| 吕梁市| 磴口县| 循化| 汉中市| 丰镇市| 阳曲县| 北辰区| 墨玉县| 杂多县| 新乐市| 会理县| 丽水市| 中西区| 炉霍县| 南充市| 民县| 嵩明县| 防城港市| 定南县| 伊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