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表于2013年8月16日。《福布斯》雜志發(fā)布最新“全球體壇俱樂部價值50強”,尼克斯名列NBA球隊榜首,熱火未能入圍。時至今日,熱火因詹姆斯的離去由盛轉衰,尼克斯在“禪師”杰克遜指引下著手重建,小蒂姆·哈達威早已在一筆三方交易中被送到老鷹隊,“世仇重啟”成了一個偽命題。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世仇
“續(xù)集,就要上演了……”
○ 小哈達維被紐約尼克斯挑中的結果公布后,當年紐約領袖的阿蘭·休斯頓給老哈達維打電話,在先后表達震驚和祝福之余,休斯頓的感喟意味深長:“續(xù)集,就要上演了……”
○ “太諷刺了。我們跟尼克斯這么多年都是世仇,有過那么多恩恩怨怨,如今我兒子卻要穿上尼克斯球衣?一切簡直就像輪回一樣。”——老哈達維對自己兒子效力紐約尼克斯的第一反應

話說2011年6月3日,《體育畫報》評選出NBA有史以來最傳奇的8組“世仇對決”, “熱VS尼克斯”高居第3,僅次于歷史悠久的“湖人VS凱爾特人”和因“喬丹規(guī)則”而聞名天下的“公牛VS活塞”。對于“熱VS尼克斯”這組對決,《體育畫報》給出了如下評語:
“熱和尼克斯于1997-2000年間連續(xù)4次在季后賽狹路相逢,每一次對決都充斥著近乎毆斗的身體對抗、曠日持久的多場苦戰(zhàn)和終場哨前的個人英雄表演,每一個系列賽都注定火花四濺。”
除了連續(xù)4年在季后賽相互遭遇這樣的狗血劇情,熱和尼克斯之間之所以形成“世仇”,還跟當時堪稱石破天驚的一樁公案深有關系。1995年未能帶隊重返總決賽之后,尼克斯主帥帕特·萊利心灰意冷,同年9月2日即宣布以總裁和主教練雙重身份轉投熱,此舉被紐約人視作是一次赤裸裸的背叛。尼克斯當即向聯(lián)盟提出投訴,控訴熱在萊利尚有合同在身的情況下誘其加盟。此案最終以熱向尼克斯作出補償收場,他們送出一個1996年首輪選秀權外加100萬美元現(xiàn)金,才換得尼克斯對萊利加盟熱的許可,開創(chuàng)了“球員換教練交易”的先河(2013年夏天,快船受此公案啟發(fā)后如法炮制,用選秀權和現(xiàn)金從凱爾特人換來名帥里弗斯)。案子結了,兩支球隊乃至兩個城市之間的梁子也就這么結下了。
仇人相見,自然分外眼紅,借打球機會發(fā)泄私憤的現(xiàn)象也就不足為奇。每一次熱和尼克斯在比賽中遭遇,總讓人疑心他們不是身處籃球場,而是置身于拳臺,好像比賽的勝負不是看哪方在記分牌上的數(shù)字更高,而是看誰砸在對手身上的老拳更結實。
1997年東部半決賽,尼克斯在3比1領先的大好局面下,被熱一口氣連扳三局反敗為勝。整個系列賽的轉折點發(fā)生在第5場,而第5場比賽的轉折點正是由P.J.布朗和查理·沃德因搶位而引發(fā)的一場群毆。由于在毆斗發(fā)生后離開替補席,尼克斯的尤因、阿蘭·休斯敦、拉里·約翰遜和約翰·斯塔克斯等4位主將被罰停賽1場,分別在第6戰(zhàn)和第7戰(zhàn)執(zhí)行,導致尼克斯在最后兩戰(zhàn)均無法以最強陣容出戰(zhàn),從而痛失好局。尼克斯球迷普遍認為,布朗對沃德的故意出手就是萊利授意,目的就是為了設計陷害對手,從而在后兩戰(zhàn)中占得便宜。因此這個系列賽之后,雙方之間的仇恨又加重了幾分。
1998年東部季后賽首輪,兩隊舊仇未消又添新恨。第4戰(zhàn),阿朗佐·莫寧和“大媽”約翰遜在比賽臨近結束時扭打在一起,雙方再一次亂作一團,尼克斯主帥范甘迪眼見愛徒吃虧,護徒心切的他突然沖上來抱住莫寧的大腿不放,被“大佐”在地板上足足拖出了好幾步遠。事后,NBA對莫寧和約翰遜同時處以禁賽處罰。相比之下,莫寧在第5戰(zhàn)的缺席對熱的影響更大,尼克斯在生死之戰(zhàn)中最終以98比81鎖定勝局。在這個回合的較量中,尼克斯報了去年的一箭之仇。
1999年東部季后賽首輪,雙方再次打到第5場決戰(zhàn)。終場前4.5秒,熱仍以77比76領先1分,誰知“中投王”阿蘭·休斯頓接到場外發(fā)球后突然靈光一現(xiàn),他以一個非常規(guī)的三步跑投姿勢將球投出,皮球砸到籃筐前沿后彈向籃板,隨后在眾目睽睽之下落入籃筐,尼克斯反超1分!在僅剩的0.8秒比賽時間里,熱最終無力回天,慘遭尼克斯上演“黑八”。這粒不可思議的進球給尼克斯帶來了逆天勇氣,他們在接下來的比賽中一鼓作氣,先是橫掃鷹晉級,又在東部決賽中4比2擊敗步行者,成為NBA歷史上第一支殺進總決賽的8號種子。
2000年東部半決賽,兩隊又一次打滿7場,尼克斯又一次笑到最后。最值得一提的是第3戰(zhàn),尤因在常規(guī)時間結束前2.4秒跳投命中,將比賽送入加時,隨后又在加時賽結束前兩罰一中,幫助尼克斯以76比75取得領先。熱仍然擁有最后一攻的機會,菜鳥安東尼·卡特從底線突破,面對對手的嚴防死守,卡特不得已從籃板后方將球投出,皮球翻越籃板之后,飛出一道跟去年休斯頓最后一投一模一樣的軌跡——砸籃板前沿后落入籃筐,盡管尼克斯抗議此球碰籃板后沿違例,但裁判還是裁定進球有效,這一次,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用絕殺反敗為勝。
正如《體育畫報》的評語,熱和尼克斯兩隊的每一次交手,幾乎總要打滿系列賽的所有場次,比賽總要到最后時刻才能分出高下。在這個經(jīng)典對決中,有絕殺,有逆轉,有群毆,還有各種各樣的爭議與腹黑,幾乎把所有戲劇元素都匯聚一堂,比賽過程怎么可能不蕩氣回腸。
如果你以為兩隊之間的恩怨情仇已經(jīng)告一段落,那你就錯了。命運操盤手還在下著一盤更大的棋,他存心要讓這出好戲迎來新一輪高潮。
在2013年的選秀大會上,當總裁斯特恩宣布尼克斯用24順位選中了蒂姆·哈達維二世——沒錯,他的老爸就是熱一代傳奇“甲殼蟲”哈達維,頭號紐約球迷斯派克·李忍不住說:“聽到這個結果,我最先想到的是……他老爹當年曾如何羞辱過我們……太諷刺了。”
“太諷刺了。”這也是老哈達維自己對這個結果的第一反應。談到愛子即將為自己的老冤家效力,老哈達維情不自禁地搖了搖頭,他說:“我們跟尼克斯這么多年都是世仇,有過那么多恩恩怨怨,如今我兒子卻要穿上尼克斯球衣?一切簡直就像輪回一樣。”美劇《達·芬奇的惡魔》里有一句臺詞:“人人都知道時間是一條河流,但人們不知道的是,這條河流首尾相接、循環(huán)往復。”哈達維和他兒子的經(jīng)歷正好完美詮釋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當阿蘭·休斯頓踉踉蹌蹌地投出那記史詩般的壓哨球,小哈達維還只是一個7歲的孩子,當時正坐在熱替補席旁邊。休斯頓那記絕殺中的每一個畫面,都深深鐫刻進了小哈達維的記憶。只要他閉上眼睛,他就能回想起休斯頓當時是如何欣喜若狂地奔向球員通道,如何右手握拳振臂歡呼,滿場熱球迷是如何靜寂無聲,而他的父親又是如何面無表情的轉過身去,一步一挪地走回替補席。
那一幕發(fā)生在1999年夏天,轉眼已經(jīng)14年過去了,老哈達維對這次投籃也仍然記憶猶新:“就好像是昨天的事兒一樣。”老哈達維在退役之后仍然與熱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如今還在為這支球隊出任球探和社區(qū)聯(lián)系人,他的球衣一直被懸掛在美航中心的球館頂棚,他自己也一直被視作這支球隊的招牌人物之一。可是事到如今,他不得不攜家?guī)Э谮s往紐約的麥迪遜花園廣場,把自己的兒子拱手送給昔日仇家。當記者問起他的感受,老哈達維無奈地聳聳肩說:“現(xiàn)在,我只是一個父親。”
身為傳奇巨星和專業(yè)球探,老哈達維對自己兒子有幾斤幾兩一清二楚。他當然不可能看不出來,尼克斯正是最適合兒子開啟NBA生涯的一支球隊。在J.R.史密斯因膝部手術而不得不暫離球場的日子里,替補席上穩(wěn)定的外圍投射火力已經(jīng)成了尼克斯的燃眉之急,而這恰好是小哈達維最擅長的。跟擅長胯下運球、蝴蝶穿花的父親迥然不同,小哈達維的球路簡單直接,他的拿手好戲就是三分線外毫無死角的準確跳投,大學生涯場均可以貢獻14.7分。對尼克斯來說,小哈達維正是他們尋覓已久的那塊拼圖,這才是他們決定摒棄歷史恩怨,向宿敵之子敞開懷抱的關鍵所在。
把愛子拱手交給仇敵已經(jīng)足夠難堪,但更棘手的問題還在后面:現(xiàn)在,熱和尼克斯,究竟該支持哪一方?老哈達維試圖盡可能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他說:“他是我兒子,我當然會支持他和他的球隊,我希望他能贏得總冠軍。”那么,如果比賽在熱和尼克斯之間進行,又該做何選擇?老哈達維不由自主地搪塞起來:“我不知道我該怎么做,要不這樣,誰贏得比賽,我就支持誰?我肯定希望他表現(xiàn)優(yōu)異,你當然不想看著你兒子失敗。”
生于1992年的小哈達維不像父親那樣有沉重的思想包袱,雖然把熱當主隊是家族傳統(tǒng),但擁有強烈自我意識的他并不覺得必須因此畫地為牢。他說:“我跟父親一點兒都不一樣,他是他,我是我。”這話沒錯,他的父親只有1.83米,而他自己的身高達到1.98米,顯然更來自于母親(1.77米)的遺傳。在小哈達維看來,他的父親是個“矮小粗壯”的控球后衛(wèi),而他自己則是一個“投籃更好”的得分后衛(wèi),“我們之間一點兒可比性都沒有。”但有一點讓父子兩人達成了共識:“父親告訴我,我必須打響自己的名號,這是他想讓我做的,也是我自己想要做到的。”
新賽季即將到來,兩隊之間的“世仇對決”將掀開新的篇章。當年的“中投王”休斯頓在2013年的夏天仍在在為尼克斯效力,他的最新頭銜是這支球隊的助理總經(jīng)理。在選秀結果公布后,休斯頓給老哈達維打來電話。在先后表達震驚和祝福之余,休斯頓的感喟意味深長:“續(xù)集,就要上演了……”